阅读记录

第五百五十六章不杀你不能平民愤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北唐启丰元年的初春,官道两旁的柳树刚抽出新芽。二十三岁的程道明骑着一匹瘦马,怀中揣着吏部签发的委任状,向着偏远的青阳县疾驰。马蹄踏过泥泞,溅起的水花沾湿了他洗得发白的青衫,却掩不住他眼中炽热的光——寒窗十载,终得入仕,他誓要做个青天大老爷,为百姓谋福祉。
    青阳县衙破旧不堪,大堂的梁柱上结满蛛网。程道明到任那日,师爷老周领着几个衙役来迎,见他衣着朴素,眼神里闪过一丝不屑:“程大人,您这......”
    “莫要以貌取人。”程道明放下包袱,径直走向案桌,“即日起,所有案卷重新整理,百姓的冤情,一个都不许漏。”
    头三个月,程道明整日泡在案卷堆里。青阳县多山地,百姓常因田界纠纷闹上公堂。他不辞辛劳,亲自下乡丈量土地,在田间地头断案。有一回,为了调解两户人家的争水矛盾,他顶着烈日在水渠边守了整整两天,最终让双方心服口服。
    “程青天!程青天!”百姓们举着写有“明镜高悬”的匾额涌进县衙时,程道明眼眶泛红。他抚摸着匾额上的金字,暗暗发誓要将这份清誉守到底。
    然而,平静的日子很快被打破。咸康二年秋,青阳县遭遇洪灾,朝廷拨下的赈灾银却迟迟未到。程道明心急如焚,四处奔走筹措粮食,却发现县里的富商们都在囤积居奇。
    “程大人,这是王员外让我送来的。”一日深夜,老周鬼鬼祟祟抱来一个木箱,打开竟是白花花的五百两银子,“王员外说,只要您睁只眼闭只眼......”
    程道明猛地拍案而起:“把银子抬回去!告诉王员外,敢发国难财,本官定不轻饶!”
    老周吓得脸色惨白:“大人,您这又是何苦?整个州府,哪个官不......”
    “住口!”程道明气得浑身发抖,“我程道明若与他们同流合污,有何颜面面对百姓!”
    此事过后,程道明虽惩治了王员外,却也彻底得罪了当地富商。不久后,一封匿名信送到州府,诬陷他“滥用职权,欺压良善”。州府派来的官员明里调查,暗里却向他暗示:只要肯“表示表示”,这事就能翻篇。
    程道明据理力争,却换来对方的冷笑:“年轻人,莫要太天真。这世道,清白能当饭吃?”
    调查最终不了了之,但程道明的仕途却因此受阻。眼看同期的官员纷纷升迁,他却只能困在小小的青阳县。夜深人静时,他望着铜镜中日益憔悴的自己,心中第一次泛起了动摇。
    启丰三年春,转机终于来了。新任户部侍郎路过青阳县,听闻程道明的政绩,特意召见他。侍郎见他才思敏捷,又写得一手好字,大喜过望:“朝廷正缺你这样的人才,愿不愿意随我进京?”
    程道明欣喜若狂,当即答应。临行前,百姓们哭着送他十里长街,他却不敢回头——他怕自己会舍不得,更怕看到百姓眼中的期待,会刺痛自己愈发不安的心。
    初入京城,程道明被任命为户部员外郎。户部衙门雕梁画栋,往来官员衣着光鲜,与青阳县的寒酸形成鲜明对比。他每日兢兢业业处理钱粮事务,闲暇时便研究账本,很快发现了不少漏洞。
    “程大人好本事。”一日,同僚李主事拍着他的肩膀,“不过有些事,看破不说破,才是聪明人。”说着,往他袖中塞了一张银票,“城东新开的酒楼,今晚我做东。”
    程道明下意识要拒绝,李主事却压低声音:“你可知这户部每年过手多少银子?侍郎大人都......”
    这句话如惊雷般炸响在程道明耳边。他想起青阳县的百姓挨饿受冻,自己却连件新官服都置办不起;想起那些明明不如自己的官员,却靠着钻营步步高升......心中的天平,开始悄然倾斜。
    当晚,程道明鬼使神差地去了酒楼。美酒佳肴、歌舞升平,他从未见过如此奢靡的场面。酒过三巡,李主事带着醉意说:“程老弟,跟着我们干,保你三年买房置地,五年妻妾成群!”
    程道明的手紧紧攥着酒杯,指节发白。就在这时,他想起了青阳县百姓送的匾额,想起了自己当初的誓言。然而,当他看到邻座官员随手赏给歌姬的银子,足够青阳县一户人家一年的口粮时,心中的最后一丝防线彻底崩塌。
    从那以后,程道明开始学着“入乡随俗”。盐商送来的黄金,他半推半就收下了;地方官员的孝敬,他也不再拒绝。有了钱,他换了大宅,养了奴仆,还纳了两房小妾。每次回家,看着奢华的庭院,他都会对自己说:“我只是暂时收下,等攒够了钱,就为百姓多做实事。”
    但欲望就像打开的潘多拉魔盒,再也关不上了。程道明的胃口越来越大,他开始插手官员任免,明码标价卖官鬻爵;在钱粮账目上做手脚,虚报开支中饱私囊。为了掩盖罪行,他在朝中广结党羽,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势力。凡是敢揭发他的人,不是被诬陷下狱,就是莫名其妙丢了性命。
    咸康七年,北唐遭遇大旱,朝廷拨下的赈灾粮,程道明竟克扣半数,换成掺了沙土的劣质粮食。当百姓们捧着难以下咽的粮食,哭着求他主持公道时,他却躲在深宅大院里,与妻妾们饮酒作乐。
    “大人,这样下去恐怕要出乱子。”老周颤巍巍地劝道。此时的老周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被他呵斥的师爷,而是成了他贪污的帮凶。
    程道明把玩着手中的翡翠扳指,漫不经心地说:“乱子?有我在,翻不了天。”他眼中的清明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贪婪与狠厉。
    从清廉到贪婪,程道明用了短短六年。他忘了初心,忘了誓言,在欲望的深渊里越陷越深,最终走上了万劫不复的道路。而等待他的,将是百姓的唾骂、律法的严惩,以及永远无法洗刷的耻辱。
    北唐启丰三年的深秋,官道上的落叶被马蹄碾得粉碎。程道明坐在马车里,抚摸着官服上崭新的补子,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从七品县令到五品户部员外郎,不过三年光景,这其中的门道,他早已摸得通透。
    “大人,京城到了。”随从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程道明掀开帘子,望着巍峨的城墙,心中暗自盘算:户部掌管钱粮,正是捞钱的好地方。
    初入京城,程道明深谙“韬光养晦”之道。他每日早早到衙,认真处理公务,对上司毕恭毕敬,对同僚也十分客气。不到半年,便博得了“勤勉清廉”的好名声。
    然而,面具终究有摘下的一天。一日,江南盐商派人送来一箱黄金,说是感谢程道明在盐税上的“关照”。程道明推拒了一番,最终还是收下了。从那以后,他的胃口越来越大,卖官鬻爵、虚报账目,无所不为。
    “程大人,这是扬州知府孝敬您的。”师爷将一张地契递到程道明面前,“良田千亩,每年的收成......”
    程道明接过地契,眼中闪过贪婪的光芒:“告诉那知府,他的事我记下了。”
    随着财富的积累,程道明的势力也越来越大。他在朝中广结党羽,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势力。凡是与他作对的官员,要么被诬陷下狱,要么莫名其妙丢了官职。
    启丰七年,北唐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多地颗粒无收。朝廷下令开仓放粮,程道明却暗中勾结粮商,将半数赈灾粮换成了掺了沙土的劣质粮食。百姓们领到手的粮食根本无法食用,饿死、病死的人不计其数。
    “大人,这样下去恐怕要出乱子。”一名下属忧心忡忡地说。
    程道明冷笑一声:“乱子?有我在,翻不了天!”他派人封锁消息,将敢说真话的人抓进大牢,同时继续中饱私囊。
    此时,一个人进入了程道明的视线——监察御史陆明远。陆明远为人正直,对程道明的所作所为早有耳闻。他暗中收集证据,准备弹劾程道明。
    “陆大人,这可是掉脑袋的事。”好友劝道,“程道明势力庞大,你斗不过他的。”
    陆明远却坚定地说:“身为御史,若不能惩奸除恶,有何颜面立于朝堂?”
    启丰八年春,陆明远在朝堂上慷慨陈词,历数程道明的罪状。朝堂一片哗然,程道明却面不改色,反而诬陷陆明远“恶意中伤朝廷命官”。
    “陛下,陆明远无凭无据,纯属造谣!”程道明跪在地上,声泪俱下,“臣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半点私心!”
    昏庸的皇帝听信了程道明的话,将陆明远革职查办。程道明趁机落井下石,派人在狱中对陆明远严刑拷打,企图逼他认罪。
    “程道明,你以为这样就能堵住天下人的嘴?”陆明远虽遍体鳞伤,眼神却依然坚定,“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与此同时,民间对程道明的不满达到了顶点。各地百姓自发组织起来,联名上书,要求严惩程道明。更有甚者,在京城街头张贴大字报,揭露程道明的恶行。
    程道明恼羞成怒,派衙役四处抓人,凡是参与上书、张贴大字报的人,都被抓进大牢。他还放话:“谁再敢提此事,杀无赦!”
    然而,程道明的暴行不仅没有吓倒百姓,反而激起了更大的民愤。一些江湖义士听闻此事,决定出手相助。其中,以“黑风寨”寨主赵铁柱为首的一群人,潜入京城,准备营救陆明远。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黑风寨众人趁着夜色,摸进了大牢。他们武艺高强,很快就解决了看守,找到了陆明远。
    “陆大人,我们来救你了!”赵铁柱扶起奄奄一息的陆明远。
    陆明远却摇头:“我不走,我要亲眼看到程道明伏法!”
    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喊杀声。程道明早已料到有人会来劫狱,提前设下了埋伏。黑风寨众人陷入重围,死伤惨重。
    “程道明,你不得好死!”赵铁柱在战斗中不幸身亡,临死前仍在咒骂程道明。
    陆明远再次被抓,程道明亲自审问他:“陆明远,现在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陆明远口中喷出一口带血的唾沫:“程道明,你作恶多端,必遭报应!”
    程道明大怒,命人加重刑罚。陆明远被打得昏死过去,但始终没有屈服。
    就在程道明以为一切尽在掌握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太子回京了。太子常年在外历练,对北唐的局势早有了解。他一回来,就听说了程道明的恶行,决心彻查此事。
    “程道明贪污腐败,祸官殃民,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太子在朝堂上义愤填膺地说。
    程道明慌了,他立刻去找自己的党羽,企图阻止太子。然而,太子早有准备,他暗中调来了禁卫军,将程道明的党羽一网打尽。
    程道明见大势已去,妄图逃跑。他带着多年来搜刮的金银财宝,乔装打扮,准备逃出京城。但太子早已布下天罗地网,程道明刚出城门,就被抓了回来。
    “程道明,你可知罪?”太子冷冷地看着他。
    程道明跪在地上,浑身发抖:“太子殿下,臣知错了,求殿下饶臣一命!”
    “饶你?你害了多少无辜百姓,你可曾想过饶过他们?”太子怒喝,“来人,将程道明打入天牢,择日问斩!”
    启丰八年秋,京城刑场上人头攒动。程道明被押上刑场时,百姓们群情激愤,纷纷向他投掷石块。
    “贪官!还我粮食!”
    “程道明,你不得好死!”
    刽子手手起刀落,程道明的人头落地。百姓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贪官死了!贪官终于死了!”
    陆明远被无罪释放,官复原职。他继续履行着监察御史的职责,为北唐的清明吏治而努力。而程道明的故事,也成了北唐百姓口中的警示,时刻提醒着人们: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任何贪官污吏,都终将受到应有的惩罚。
    程道明死后,北唐朝廷掀起了一场反腐风暴。太子在皇帝的支持下,大力整顿吏治,惩处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同时,朝廷重新制定了严格的律法,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和管理,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然而,程道明留下的影响并未就此消散。在他贪污腐败的这些年里,北唐的经济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百姓生活困苦不堪。为了恢复国力,朝廷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陆明远积极参与其中,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需求,为改革出谋划策。
    在改革的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一些地方官员阳奉阴违,表面上支持改革,实际上却在暗中搞破坏。他们利用改革的漏洞,继续谋取私利,导致改革的效果大打折扣。
    陆明远再次挺身而出,他带领着一批清正廉洁的官员,对这些腐败官员展开了调查。在调查过程中,他们遇到了重重阻力,甚至有人威胁恐吓他们。但陆明远毫不畏惧,他坚信,只要坚持正义,就一定能战胜邪恶。
    经过数月的努力,陆明远等人终于掌握了这些腐败官员的罪证。在太子的支持下,这些官员被一一查处。改革得以顺利推进,北唐的国力也逐渐恢复。
    多年后,陆明远已经成为了北唐的丞相。他始终牢记着程道明事件的教训,致力于打造一个清正廉洁的朝廷。在他的治理下,北唐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
    而程道明的名字,也永远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他的故事,被写成了书,编成了戏,在北唐的大街小巷流传。每一个北唐的孩子,从小就听着这个故事长大,他们懂得了正义的可贵,也明白了贪婪和腐败的危害。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缱绻情诗 伟大航路但超强攻略 双城:我是众神话事人 我在香江继承了一家酒楼[八零] 警校组都在怀疑我的酒精浓度 从寻宝提示开始成神 重生七零:渔猎兴安岭,娇妻萌娃宠上天 横推无敌:从梦境加点开始 郡主不可以登基吗? 废土求生游戏:我靠挖矿带飞祖国 让你做游戏,口袋妖怪什么鬼? 替嫁随军,科研大佬带飞祖国 惊!顶流男团偶像竟然是女生! 大渝筹算师 跟赵蒙生当战友,同伟的名义! 恶毒公主摆烂后,五个大佬追疯了 古代生活日常 入目无他人 救命啊男人要灭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