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上一刻还迷迷瞪瞪,转眼就龙颜大怒,饶是焦芳宦海沉浮数十载,也不禁惊惧莫名。??????
「皇上,京察确有一些好处,可坏处更大,这很容易滋生官员腐败。」焦芳说。
「这本官就不敢苟同了。」杨一清淡淡道,「京察查的就是官员腐败问题,焦尚书怎会有如此看法?」
「这个……」焦芳迟疑着不知该咋说,好一会儿,才悻悻道:「趋利避害是人之本能,届时,破财消灾者不计其数……可不就是易滋生腐败吗?」
杨一清呵呵,「为何要破财消灾?灾从何来?」
「这个……」焦芳不敢再接下去了。
可杨一清却并不打算放过他,发出灵魂拷问,「焦尚书的意思是……我大明的官员都不乾不净,不清不楚,经不起京察考验是吧?」
焦芳哪里敢承认,但凡点头,他这个吏部天官也做到头了。
「本官何曾说过这话?」
「那你解释解释:破财消灾者不计其数。这句话是什麽意思?」
「你……」焦芳气结。
同时他心惊胆颤,唯恐犯了官场大忌,葬送好不容易获得的权势地位。
「杨总督你既问本官文治上的事,本官也要问问你武备上的事了。」焦芳没法回答,索性攻敌必救,哼道:「你来解释解释军队战力下滑,怎麽一回事?」
杨一清咧嘴一乐,道:「我需要向你解释?」
「你……欺人太甚!」焦芳气得吹胡子瞪眼,转头告状,「皇上,他,他不尊重我。」
「……」朱厚照满脸黑线,没好气道:「他尊不尊重你且不说,你尊重朕了吗?」
咋又是且不说……焦芳气郁,拱手问:「皇上,老臣哪里不尊重您了?」
「看,又开始胡搅蛮缠……。」朱厚照摊了摊手,无奈又好笑,道:「不是杨卿问你文治上的事,是朕在问你,朕在问你京察有何不妥之处,你直接回答就是了,干嘛老是弯弯绕呢?」
朱厚照淡淡说道:「你刚说了一个,京察会滋生腐败,这个论点并不中肯,且你也无法辩驳杨卿的问题,还是说一个更能让人信服的吧。」
顿了下,「说不出来,朕可是会生气的,朕的耐心是有限的,快说。」
「……」焦芳一阵头大:完蛋,糊弄不下去了。
其他人心理上虽也力挺焦芳,却没人声援,谁也不敢接这烫手山芋。
焦芳压力山大,半晌,才道:「京察的不妥之处在于……会导致官场相互内斗不断,互相攻讦,长此以往下去,会严重影响到政事!」
焦芳沉声说:「京察贸然开启,官员必将人人自危,非是大明无贤臣,而是京察一开,有人想因此立功,有人想以此整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顷刻间崩塌……」
到底是宦海沉浮半生的大佬,思绪一打开,立时分析的头头是道。
他的这些说辞,并非夸大,更不是信口胡诌,都是有根据的推断,且符合情理。
随着焦芳逐条列举,群臣先后附和,末了,有组织,有纪律的共同谏言:
「请皇上三思……!」
朱厚照笑了,轻轻的笑,不是怒极发笑,而是阴谋得逞,狡黠的笑。
他也不辩驳,和气道:「诸卿请起,议政嘛,重在一个议字,焦爱卿说的很好,嗯…,有道理,有依据。」
「皇上谬赞了。」焦芳矜持道,「臣也只是尽臣之本分罢了,即便臣不说,皇上您也能明白。」
焦芳心下得意。
今日这一番奏对下来,无论是手下人,还是九卿同僚间,他的影响力都会上升不少。
近段时间内阁如日中天,他这个吏部尚书都有危机感了。
再不采取措施,怕是天官之称都要有名无实了。
他先是得意地瞥了杨一清一眼,接着,目光又在李东阳丶杨廷和身上扫过,最后拱手道:
「京察万不可贸然开启,请皇上不要听杨总督一面之词!」
「皇上三思,京察不可贸然开启……!」
群臣附和。
焦芳得意更浓,十分享受这种被众星捧月的感觉。
见此,杨廷和微微有些后悔。
却听杨一清道:「皇上英明。」
杨廷和微微一怔,当即嗤笑嘲讽,「杨总督还真是想一出是一出,刚还力荐皇上推行京察,这会儿就又皇上英明了?」
「难道皇上不英明?」杨一清对这位本家也挺反感,丝毫不惯着。
如今的内阁大学士确实厉害,可他也不是吃素的,甘陕总督监管马政,真正意义上的封疆大吏,还真没把杨廷和放在眼里。
杨廷和噎了一下,哼道:「国策可不是儿戏,杨总督谏言可以,却也要三思后行,如此首鼠两端,可不是一个封疆大吏应有的水准。」
「呵呵……本官几时首鼠两端了?」杨一清嗤笑,「本官说皇上英明,只是阐述事实罢了,何曾说京察不宜开启,再者,皇上几时说过不开京察?」
杨廷和心头火起,转过头,拱手闷声道:「皇上……?」
「杨卿说的对!」朱厚照颔首。
杨廷和嘴角勾起,看向杨一清的眼神充满戏谑,「杨总督可听见了?」
「杨卿误会了,朕刚说的杨卿是指杨一清。」朱厚照似是有些不好意思,「也怪朕没说清楚。」
杨廷和:(o言o)
小丑竟是我自己?
杨一清笑容玩味,继而一拱手,沉声说:「请皇上肃清吏治,开启京察!」
「皇上……」
「都稍安勿躁。」朱厚照淡淡道,「做人要讲道理,刚你们反对的时候,杨一清并未打断,现在轮到杨一清说话,你们也当还礼才是,别这麽没有涵养。」
群臣:「……」
杨廷和悻悻住嘴,冷眼看着杨一清,「杨总督请吧。」
杨一清看都不看他,拱拱手,面向群臣,道:「京察在太祖一朝就开始阶段性推行,杨大学士,焦尚书以及诸位同僚否定,说京察不可取……可是影射太祖?」
好大一顶帽子!
群臣愤懑,却没人敢接。
否定?找死!
肯定?找死!
唯有沉默。
不过也只是嘴上沉默,心里早就把杨一清八辈祖宗骂了个遍。
杨一清见没人敢接话了,这才面向御座,恭声道:「皇上,京察利大于弊,正官风,选人才……」
一口气说了诸多好处,继而道:「时代在变化,大明在发展,今之京察自也要做出改变。」
「如何改变?」
「微臣估算过,全大明的大考核需时较长,一次下来,少说也要半年,甚至要大半年,因此,大范围严格搞京察不能年年搞,臣的建议是——五年一次!」杨一清道,「当然,有大京察,也当有小京察,大京察全方位考核,小京察则可以放宽限制,比如:临近年底,让所有官员递交一份自我报告,以及一定范围内同僚之间相互评价……」
闻言,群臣情绪稍稍平复了些。
可他们仍不想开启京察。
不料,他们还未开口,朱厚照就先不乐意了。
「如此看似公允,却也只是表面功夫罢了。」朱厚照淡淡道,「谁会说自己坏话?同僚之间相互评价,也只会官官相护,有何意义?」
「皇上圣明!」杨廷和率先响应。
群臣忙也跟上马屁。
「朕英明,朕知道,不用老挂在嘴上。」朱厚照一副『低调,低调』的表情,问杨一清,「你可还有话说?」
「有!」
「说来听听。」朱厚照提醒道,「朕丑话说在前头,若不能让朕满意,朕可是要罚你。」
杨一清拱手称是,补充道:「皇上言之有理,若只是这般,小京察便毫无意义,甚至大京察也会大受影响,所以,京察要建立在自上而下的清查才可以。」
「自上而下?」
朱厚照皱眉。
群臣却是倏地目光一凝。
却听杨一清继续道:「俗话说,皇权不下乡。俗话又说,山高皇帝远。地方官以此自持,阳奉阴违,谎报瞒报的现象并不稀奇,他们离皇上远,对皇上的忠心丶敬畏,自然没法与京官相比。」
嘶~!
有搞头啊!
然,杨一清的演讲还未结束。
「京中有锦衣卫,有东厂,在厂卫的监督下,官场风气一向还好,而大京察,又会影响朝廷政令运转,以臣之见,只小京察即可。」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一时间,望向杨一清的眼神都变了。
原来……这是友军啊!
他们心情激动,这一来,京官的话语权,对地方上的影响丶管控,将再上层楼啊!
不过,朱厚照却是面色难堪起来,甚至是愤怒。
他恶狠狠地瞪着杨一清,许久,一甩袍袖,淡淡道:「朕以为焦尚书丶杨大学士的分析更在理,京察……不开也罢。」
皇上,其实你也大可不必……焦芳连忙出班,讪讪道:
「方才臣没听全杨总督的谏言,故以反对,这是老臣的不是,没想到杨总督如此面面俱到,臣……」
焦芳一想到自上而下搞京察,六部……至少吏部绝对是受益者,且受益很大,他也顾不上脸面了,直接上演墙头草。
「臣觉得大有可为!」
说到墙头草,都察院可是谁都不服。
「皇上,若是这样的京察,可就是有百利无一害了。」都察院右副都御使紧跟着出班,相当不要脸的说,「臣刚才反对是为了大明,臣现在支持也是为了大明。」
杨廷和面色难堪:这个杨一清……当真好算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