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他怎可如此?」
「他怎能如此?」
「简直胡闹!」
一时间,众大佬群情激愤,几乎要疯狂了。
尤其是杨廷和,如此豁得出去,换来的却是戏耍,这让他如何能忍。
「堂堂皇帝,一国之君,怎可出尔反尔,自毁江山?说好的不御驾亲征啊……纯属胡来!」
杨廷和咬碎了牙……
这时,一道尖细却充满威严的声音响起:
「谁御驾亲征了啊?」
杨廷和蓦然转头,眼睛一眯:「刘瑾?」
这厮竟直呼咱家大名……刘瑾愠怒:「杨首辅,杨大学士,你说谁胡闹,谁御驾亲征了?」
「还能是谁!?」杨廷和气道,「这不摆明了吗,皇上为了一己私欲跑去险地,抛弃满朝公卿,不管朝政,这不是胡闹是什麽?」
刘瑾阴恻恻一笑,清了清嗓子,道:「皇上口谕,众卿听旨。」
「你……」杨廷和愤懑交加,却也真不敢在这种情况下发脾气。
「臣等听旨。」
群臣呼啦啦跪下,目光满是愤怒,有对刘瑾的,也有对皇帝的,心情别提多糟糕了。
「关外蛮夷扰我边疆,意欲祸害我百姓,如此狂悖忤逆之徒,朕心震怒,特派威武大将军兼镇国公朱寿领兵讨伐,诸卿钦此。」
刘瑾趾高气扬念完圣旨,腰背又习惯性地弯了下来,笑眯眯道:
「诸位大人,出征是威武大将军,是镇国公,可不是正德皇帝啊!」
群臣:(╯′□′)╯︵┻━┻
在群臣看来,这就是在侮辱他们,真还不如爽快承认出征了呢,如此做派哪有一国之君的样子?
简直就是小孩子胡闹嘛!
「好好好……」杨廷和咬着牙说,「既然出征的是威武大将军朱寿,那么正德皇帝何在?」
「不知道!」面对杨廷和的狂怒,刘瑾丝毫不怵,淡淡道,「皇上说了,诸位国之重臣安心理政即可,有威武大将军亲自出马,凯旋指日可待。」
「我要皇上,我要见皇上……」有人颤颤巍巍的狂吼,继而连成一片,六部九卿,内阁大学士,一众侍郎集体炸了锅,那模样……简直要吃人。
饶是刘瑾跋扈惯了,在这一刻也不禁毛骨悚然,不由得想起文官集曾经的壮举。
「快快护送太皇太后回宫……」刘瑾嚎了一嗓子,自己忙也趁机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皇帝不在,这些人真若发起癫来,真可能会把他活活打死。
这里是皇宫不假,可人家在奉天殿都杀过人。
也幸好刘瑾跑得快,不然,这些人真要趁此良机来个物理消灭,以最朴素的方式击垮政敌。
太皇太后被簇拥着回了寝宫,刘瑾又跑了,只留下一群大内侍卫,群臣憋闷到了极点。
一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除了生闷气,一时间还真没办法如何。
最终,人们把目光投向杨廷和。
杨廷和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次面临的危机很大,同时,这也是机遇。
度过去内阁将彻底坐稳头把交椅,且他这个首辅也会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之下第一人!
「莫惊扰了太皇太后,太后,皇后娘娘,我等且先出宫,再从长计议。」
群臣默然点头。
气归气,可也都知道皇宫大内不容放肆,且太皇太后一把年纪了,万一扛不住压力有个好歹,那可是天大的罪过。
~
此时,李青正在为汉字简化做努力。
朱婉清闲来无事,经常来帮他出主意,今日依旧。
「李叔,我觉得……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你若真想做成,最好一步一步来。」
李青停下手头上的动作,沉吟道:「说说你的看法。」
论智力,除小云外,就属这个大侄女了,且在朱祁镇若有若无的引导下,朱婉清虽是女子,政治大局观却非常人能及。
「改革文字带来的影响太大了,莫说小皇帝不会同意,真就是同意且强制推行,怕也难以达到李叔你的预期。」朱婉清道,「先从现有的简化文字开始,这更容易让人接受,至少……都不陌生不是?」
「现有的简化文字太少了啊。」李青轻轻摇头。
朱婉清失笑道:「汉字近十万,真正适用于各场合的不足一万,常用字仅数千而已,频繁往复使用的更少,再排除一些本就不复杂的,其实现有就差不多够用了……」
顿了顿,「其实若只是单纯的简化一些字,倒也不是完全行不通,主要是……」
她指着李青刚写下的字,道:「就拿这个『后』字来说,你把前后的后,和皇后的后归在一起能行得通吗?语境都不一样。正如你所说,大明之后也无法过渡到你那个时代,眼下根本没那个土壤啊。」
李青默然。
良久,自嘲道:「我何尝不知这些,可我……唉,我怕再不努力做出改变,我真会被彻底时代同化,沦为封建时代的思想政治家,我现在……都有这个趋势了。」
朱婉清笑了笑,劝慰道:「其实你完全多虑了,你不会被同化的,就算你想你也做不到。」
「哦?为何啊?」李青放下笔,饶有兴趣的问。
朱婉清道:「因为时代在进步,在某个节点,即便这些你不提出来,也会有别的人提出来。」
她问:「历史上有李青吗?」
李青一滞。
「历史上没有你,可时代一样发展到那般璀璨的地步,不是吗?」
「不一样的,在那之前付出十分惨痛的代价。」李青说。
朱婉清却道:「可现在大明已经完全偏离了历史,就如你所言大明之后,不可能是继续的封建王朝了,既如此,何不等到合适的时间再进行文字上的全面改革?」
李青无言,想了许久,道:「还是尝试一下吧,放心,我不会大刀阔斧,更不会胡来……」
沉吟了下,他提笔把两个『后』字抹了去,暂时打消了一字多用的想法。
朱婉清的话不无道理,完全照搬后世的难度确实太大了,可他又怕自己产生惰性,会养成难度大就不作为的性格。
他疲惫,可他不敢歇,不敢真正的休闲娱乐。
「这时间啊,太能消磨人了,我人不会老,可心却难逃它的磨损……唉,我是怕……怕一放下就再也捡不起来了。」
朱婉清宽慰道:「有惰性的不只是你,所有人都一样,待现有的简化字顺利推行,过个一两代人就会形成主流,再往后……怕是不用你提出来,就会有人在这上面做文章,你说呢?」
李青怔了怔,颔首道:「你比我通透。」
「咱俩不一样,你的人生太长太长,而我……咳咳,心态上不一样,看待问题自然会有所不同。」朱婉清笑道,「主要是你太患得患失,许多时候无法旁观者清,非是你不够理智,不够智慧。」
李青陡然酸楚,愈发患得患失了,「时间还有,还长,可要好好的。」
「哎,好好的。」朱婉清嗓音温和,用哄孙子的口吻说。
~
杨府。
众大佬云集,脸上写满了焦急,众人脑袋上都顶着三个字——怎麽办?
「杨首辅,你拿个主意啊!」随着一人开口,其馀人都把目光移向杨廷和,眼中满是恳切。
杨廷和没有推脱,更没和稀泥,当仁不让的开始分析局势,大包大揽。
「不能等了,应宁你知兵事,皇上具体去了哪儿,你知道吧?」
杨一清也没打太极,直接道:「宣府!」
「那好,你尽快赶赴宣府,能劝回皇帝最好,如若劝不回来,也不能让他亲临战场!」杨廷和道,「我以内阁首辅的名义调度你。」
「好意心领。」杨一清道,「我也是内阁大学士,这是我的本分,无需杨首辅全权揽责。」
说实话,杨一清对官僚主义浓郁的杨廷和感观很差,不过,今日他却有所改观——杨廷和是能扛事的!
其他人闻言,不由得面色讪讪,却不敢过多发言,仍以求助的目光看着杨廷和。
杨廷和感激的看了杨一清一眼,深吸了口气,继续道:「皇上性格诸位也知道,他若不回来,应宁也没办法。京师这边,我们要做好皇帝长期不在京的准备。」
王琼见连个人吱声都没有,汗颜的同时也有些恼火,于是开口道:
「本官是兵部尚书,法理上比内阁大学士更有资格去劝皇上回京,本官愿与杨大学士同往,罢官也好,降罪也罢,便是惹得龙颜大怒,也要劝回皇上回京!」
杨一清丶杨廷和异口同声:
「一个人去就好,去多了,只会起反效果!」
两人都知道小皇帝的性格,人多反而会坏事。
杨一清道:「我跟皇上更亲近些,这事还是我来为好,且战斗若持续扩大,还需仰仗王尚书积极筹措军需,你不能离开京师。」
「应宁所言极是。」杨廷和颔首,道,「事不宜迟,要不应宁你……?」
「我这就去。」杨一清也不废话,起身就往外走。
众人忙起身相送,满含不舍丶钦佩丶敬重……,搞得杨一清颇有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感觉……
临走之际,杨一清凑近杨廷和,耳语道:
「我已飞书李神医,他若来京,你与他说明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