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救护车的鸣笛声划破青岛傍晚的天际,红蓝交替的灯光在柏油路上投下急促的光影,像一道焦躁的符咒,紧紧攥着剧组所有人的心。
郭老师躺在担架上,脚踝处的隐痛仍在阵阵袭来,他额角沁出的冷汗浸湿了鬓发,视线却下意识地飘向车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
方才球场上那个少年沉稳的眼神,又一次清晰地浮现在脑海里。
“坚持住,郭老师,市立医院马上到!”随车医护人员的声音拉回他的注意力。
冰凉的镇痛喷雾落在脚踝,却没能完全压下那股钻心的疼。
他咬着牙点头,如今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幸好,幸好那个叫苏宁的少年反应快。
急诊室的白炽灯亮得刺眼,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医生快步走来,白大褂上还带着消毒水的味道。
他蹲下身,手指轻轻触碰到郭老师的脚踝,动作精准又轻柔,每一次按压都让郭老师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却又奇异地感到一丝安心。
老医生的眉头先是紧紧锁起,指腹在关节处反复确认,片刻后,那紧锁的眉头才微微舒展,像是解开了一道棘手的难题。
“幸好送来得及时,前期处理也够专业。”老医生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语气里带着明显的庆幸,他拿起医用手电筒照了照郭老师的脚踝,“关节复位得非常精准,一点偏差都没有,这才没造成二次损伤。你要是再耽搁半小
时,或者路上有人胡乱挪动,这脚踝的韧带撕裂得只会更严重,搞不好真要留下永久性损伤,以后想正常走路都难。”
他一边说着,一边转身在电脑上开具检查单,键盘敲击声里夹杂着几分恨铁不成钢的埋怨:“你这年纪,怎么还跟小伙子似的冲那么猛?篮球场上磕磕碰碰难免,但你这骨骼密度、韧带弹性,早就不比年轻时了。人啊!得服
老,不是说不能运动,是得选适合自己的,别拿身体开玩笑。
郭老师被说得脸颊发烫,往日里在片场被众人尊称“老师”的从容,此刻全变成了被别人嫌弃“老”的尴尬和局促。
他张了张嘴,却没反驳,只是连连点头,心里满是劫后余生的庆幸。
要是真因为这场意外耽误了拍戏,整个剧组的进度都会受影响,他更是没法跟孔导交代了。
毕竟孔导选择他饰演这部戏的男主角还是顶着压力的,毕竟《父母爱情》可是有一个早就内定的男主角。
而且编剧也不是太满意郭老师的外形,总感觉和男主角的气质长相差太远。
等待检查结果的间隙,郭老师靠在走廊的座椅上,目光落在急诊室来来往往的人群上,脑海里又浮现出那个山东少年的模样:十七八岁的年纪,个子挺拔,穿着简单的白色T恤,明明面对的是他这个“大明星”,却一点都不怯
场,眼神淡定得像个经验丰富的医生,手指复位时的力度和角度,连老医生都夸专业。
紧接着一股感激涌上心头,他掏出手机想问问陈涛那孩子的情况,却又怕打扰人家,只好把手机又揣回兜里。
半小时后,检查报告递到了老医生手里。
他仔细看了一遍,抬头对郭老师笑了笑:“韧带只是轻微撕裂,关节错位已经复位到位,没什么大问题。我给你开个固定支架,戴上两周,别剧烈运动,按时复查,肯定不影响后续拍戏。”
“真是万幸!”一直守在旁边的孔导,听到这话终于长舒一口气,额头上因为紧张而皱起的皱纹瞬间舒展了不少,他拍了拍郭老师的肩膀,声音里满是放松,“刚才我还在想,要是你这主演伤得重了,剧组停拍,光是场地租
金、工作人员工资,每天就得损失不少,现在总算能放心了。”
郭老师靠在病床上,抬头看向孔导。
这位在影视圈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导演,此刻眼中的庆幸和自己如出一辙。
两位影视界的大佬对视一眼,没有多余的话语,却早已心领神会。
他们都清楚,今天这事,多亏了那个素不相识的少年。
“孔导,那个年轻人......”郭老师缓缓开口,话没说完,就被孔导接了过去。
“叫苏宁,是陈涛的表弟。”孔导拉过一把椅子坐下,说起了他从陈涛那里听来的情况,“听说以前是重点大学生,今天刚开学就出了场车祸,醒来后就失忆了,记不清以前的事,暂时也没法回学校,只好回老家青岛休养。陈
涛觉得他在家待着无聊,就把他拉进组,想让他在剧组帮帮忙,见见世面,没想到......”
“大学生?”郭老师惊讶地挑了挑眉,语气里满是不敢相信,“可他那复位的手法,专业得根本不像业余人士,比有些年轻的骨科医生都熟练。他以前学过医?”
孔导摇了摇头,脸上也带着疑惑:“陈涛说他没学过医,失忆后连自己以前的爱好都记不清了。我也觉得不可思议,但不管怎么说,今天这事,他是咱们的恩人。这份人情,咱们得记在心里。”
郭老师望向窗外,夜幕已经彻底降临,青岛的夜空被城市的灯光染成了淡淡的橘色,医院大楼里灯火通明,每一扇窗户后都藏着不同的故事。
他轻轻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认真:“是啊!要不是他,我这脚可能就废了,这部戏也拍不成了。等我好点了,一定要好好谢谢人家,不能就这么算了。”
晚上八点多,护士给郭老师戴上了固定支架,淡蓝色的塑料支架裹在脚踝上,虽然有些笨重,却让他觉得无比安心。
剧组派来的商务车已经停在医院门口,孔导扶着郭老师慢慢走出急诊室,坐进了车里。
车子平稳地驶离医院,孔导掏出手机,拨通了陈涛的电话。“今天真是多亏了你表弟苏宁,”
他的语气格外诚恳,没有一点导演的架子,“郭老师的伤处理得特别及时,医生说只是轻微撕裂,戴两周支架就能好,一点不影响拍摄。你替我们好好谢谢苏宁,等回头剧组聚餐,我亲自敬他一杯。”
副驾驶座上的陈涛开着免提,听到孔导的话,顿时眉开眼笑,声音里满是雀跃:“孔导您太客气了!苏宁就是顺手帮了个小忙,哪用您这么郑重?能帮上郭老师和您的忙,是他的荣幸!”
坐在后排的苏宁安静地听着,手指轻轻搭在膝盖上,脸上没什么表情,仿佛电话里谈论的不是自己,只是个无关紧要的陌生人。
他望着车窗外流光溢彩的青岛夜景,五四广场的灯光秀在夜色中格外耀眼,可他的心里却空空的。
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那套复位手法,也记不清以前有没有帮过人,只觉得刚才在球场上,看到郭老师受伤时,身体像是本能地做出了反应。
挂断电话后,陈涛兴奋地拍了拍方向盘,转头看向苏宁,眼睛亮得像星星:“听到了吗?孔导亲自打电话感谢你!这下你在剧组可算出名了,以后肯定有不少人想跟你交朋友!”
苏宁淡淡一笑,声音轻轻的:“只是做了该做的事而已,没什么好炫耀的。”
话虽这么说,他的内心却并非毫无波澜。
自从车祸失忆后,他每天都活在迷茫里,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该去哪里,像个漂浮在海上的孤岛,找不到方向。
可今天,当他看到郭老师因为自己的帮助而缓解了疼痛,听到孔导和陈涛的感谢时,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涌上心头。
那是被需要,被重视的满足感,像一缕微弱却温暖的光,悄悄照亮了他空白又灰暗的内心世界。
车窗外的夜景还在不断变化,霓虹灯的光芒映在苏宁的脸上,忽明忽暗。
他看着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心里第一次有了不一样的想法:也许,在这个失去记忆的新生活里,他不是一无是处的,也许他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找到活下去的意义。
而此刻的医院里,郭老师刚回到酒店房间,就对着助理认真地叮嘱:“你帮我记在备忘录里,等这部戏杀青了,一定要好好谢谢苏宁。不只是口头说句谢谢,得有实际行动??他要是想回学校读书,咱们可以帮他联系学校;
要是想找工作,咱们也能帮着打听。总之,不能让人家觉得咱们不懂感恩。”
“好。”助理连忙点头记下。
看着郭老师认真的神情,心里也明白,今天这事,确实让这位老戏骨记在了心里。
那个平凡的青岛夜晚,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却因为一个少年的善意,在两位影视界大佬的心中种下了一颗感恩的种子。
没人知道,这颗种子会在未来生根发芽,为苏宁的命运带来怎样意想不到的转机,只知道此刻的青岛夜空,因为这份温暖的善意,变得格外明亮。
......
青岛影视基地的晨光刚漫过布景板,剧组的工作人员就已忙碌开来。
尽管郭老师因脚踝伤势需静养数日,回归后也只能先拍文戏,但《父母爱情》的拍摄进度并未因此停滞。
道具组忙着调整家具陈设,灯光师在架起的轨道上调试角度,空气中满是紧绷又有序的气息。
苏宁跟在大表哥陈涛身后走进片场时,最先察觉到的是空气里那丝微妙的变化。
以往他作为临时场务,主要的工作也就是放饭,就像片场角落里的影子,主演和核心团队的目光从不会在他身上多作停留。
他们要盯剧本、对台词、跟镜头,忙得连喝口水的间隙都少,根本无暇留意这些默默打杂的“透明人”。
可今天,他刚走到器材车旁,就有人主动朝他打招呼。
“小苏,来得正好!”执行导演从监视器后抬起头,手里扬着一叠场记单,语气比往常热络了几分,“帮我把这份文件送到B组,他们在西边的老房子布景那。”
“好。”苏宁快步上前接过文件。
只是指尖刚碰到纸张,就听见执行导演特意补了句:“不急啊!路上慢着点,千万别绊到地上的电线。”
这话让苏宁微微一怔。
以往传递文件,大家只交代“快点”“别弄丢”,这般细致的叮嘱,还是头一回。
接着他攥着场记单,脚步轻快地走向B组,路过化妆间时,正好撞见梅婷从里面出来。
此时梅老师刚化好妆,穿着戏里的蓝色工装,看见苏宁,便停下脚步,脸上露出温和的笑意,主动点头致意:“昨天真是谢谢你了,小伙子。郭老师昨晚还特意给我打电话,说你那复位手法特别专业,比他以前认识的骨科大
夫都稳。”
苏宁连忙停下脚步,回以一个干净的微笑,语气诚恳:“梅老师您太客气了,我就是刚好会点,能帮上忙就好。”
他的笑容里没有半分谄媚和任何的亢奋,也没有面对明星时的局促。
183公分的身影在晨光里,肩背挺拔得像小白杨。
那双眼睛亮得通透,坦诚得能映出周围的布景板,让人见了就心生好感。
他当然不会说,自己那点“手法”,其实是前几天给邻居家哈士奇正骨练出来的。
陈涛早就叮嘱过,这事不能往外说,免得让人觉得不专业。
走到道具区时,生活制片李姐正提着保温桶分发早餐,看见苏宁,立刻从里面多拿出一份三明治和热牛奶,快步递过来:“小苏,还没吃早餐吧?快拿着,年轻人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得多吃点才有劲干活。”
“谢谢。”苏宁接过温热的牛奶,连声道谢。
以往都是他给剧组人员送饭放饭,还真的没有人在意他有没有吃饭。
而且这些早餐很明显是李姐亲自做的,可见真的开始关注起这个临时小场务了。
上午拍摄间隙,灯光师老张在调整柔光箱,看见苏宁站在旁边好奇地张望,便主动开口解释:“我们这是在模拟早晨七点的自然光,你看这个角度,把演员的侧脸打亮,又不会让影子太硬,拍出来才显得柔和。
他一边说,一边调整着灯架的高度,“你要是感兴趣,以后没事可以过来看看,这灯光里的门道可多了。”
苏宁认真地听着,时不时点头,还会轻声问一两句“为什么不用冷光”“这个灯的功率是多少”,问得条理清晰,一点不像外行。
老张不由得也是被问得来了兴致,干脆拉着他多说了几句,连旁边负责收音的师傅都忍不住插言,给苏宁讲了些收音话筒的摆放技巧。
就连平时不苟言笑的孔导,也对苏宁多了几分关注。
下午拍摄一场夫妻久别重逢的戏时,孔导站在监视器前指导演员,余光瞥见苏宁站在人群后,看得格外专注,便破例朝他那边多喊了一句:“这场戏的关键是情绪,既要演出久别重逢的激动,又要藏着点过日子的克制,不能
太外放,得收着点才真实。”
这话像是说给演员听,又像是特意讲给苏宁的。
周围的工作人员都看在眼里,渐渐开始真正“看见”这个曾经毫无存在感的年轻人。
“没想到陈涛的表弟这么帅,”化妆助理小刘趁着补妆的间隙,偷偷跟同事嘀咕,手里还拿着粉扑比划,“前几天光顾着忙,都没注意,这颜值要是包装一下,都能直接出道了。”
场务主任老周正好路过,听见这话也点头附和:“帅不帅是其次,关键是人踏实。你看他整理道具,不管是叠戏服还是归置小摆件,都做得一丝不苟,不像现在有些年轻人,干一点活就嫌累,还总想着走捷径。”
面对突如其来的关注,苏宁却没丝毫改变,依旧保持着最初的淳朴与谦逊。
不管是跟梅老师、郭老师这样的主演打招呼,还是帮场工师傅搬器材,他都带着同样真诚的微笑,做事也依旧认真,从不因为别人的夸赞就懈怠半分。
午休时分,大部分人都聚在休息区刷手机、聊天,苏宁却独自坐在一堆道具箱上,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影视制作基础教程》,看得格外投入。
阳光透过帆布棚的缝隙落在书页上,把他的侧脸勾勒出一层柔和的光晕。
梅老师拿着保温杯经过,看见这一幕,不由得停下脚步,好奇地问:“喜欢这行吗?看你看得这么认真。”
苏宁听见声音,连忙合上书,起身礼貌地回应:“也说不上喜欢,就是觉得既然在这里工作,多学点东西总是好的,能更了解片场的运作,以后干活也能更顺手。”
他的眼神清澈又认真,没有半分功利的算计,只有对新知识纯粹的好奇与渴望。
“我听陈涛说,你还是浙大的学生?”梅老师想起之前陈涛提过的话,忍不住多问了一句。
“对,”苏宁点头,语气平静地补充,“因为一场意外,办理了休学,现在还在恢复期。”
“原来是这样,”梅老师露出些许惊讶,随即又笑着称赞,“浙大可是名牌大学,你真是太厉害了,年纪轻轻就这么优秀。
“梅老师您过誉了,”苏宁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我也就是运气好,考上了理想的学校而已。”
“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梅老师看着眼前这个谦逊又踏实的年轻人,忽然提议:“苏宁,要不我们换个号码吧?以后我要是有什么其他的需要,正好请你帮忙,毕竟你对这地方肯定比我熟。”
苏宁愣了一下,随即笑着点头:“好啊!有什么需要你尽管说。”
夕阳西下时,当天的拍摄接近尾声。
孔导坐在监视器前回放白天的镜头,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目光却不经意间落在了不远处的器材区。
苏宁正帮着工作人员收拾三脚架,额头上沁出的细密汗珠,在夕阳的余晖里闪着细碎的金光,侧脸的轮廓分明又立体,透着一股年轻人特有的朝气。
“老李,”孔导忽然转头对身边的制片人说,声音不大却显得非常清晰,“回头给那小伙子加点工资,算是感谢他上次帮了郭老师,也是鼓励他这几天的认真。”
制片人老李笑着点头:“这都是小事,没问题。不过说真的,我觉得这个小伙子挺有意思的,不仅踏实,看着还很有灵气。”
“哦?怎么个有意思法?”孔导挑了挑眉,示意他继续说。
“你看咱们戏里,男女主角的小儿子江卫民,不就是个性格憨厚,有点老实的角色吗?”老李指着监视器里的画面,语气认真地分析,“苏宁这孩子看着就淳朴,眼神也干净,要是让他饰演江卫民,说不定能有意外的效果。”
孔导闻言,不由得皱起眉头,仔细思索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摇了摇头:“不行,他的年龄有点大了,而且身材太高,模样也太帅气,跟戏里江卫民年轻时的形象不太贴合。”
“嗨,这有什么?”老李立刻反驳,“山东大汉的儿子,难道还能是小个子?再说了,咱们可以让他饰演成年后的江卫民啊!成年后的角色对年龄和身高的包容度更高,他的气质也更符合成年江卫民那种踏实过日子的感觉。”
孔导沉默了,目光再次投向苏宁的方向,心里开始认真权衡起来。
又过了片刻,他才缓缓开口:“行,你这个提议有点道理,我回头跟副导演老王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调整一下角色的人选,另外还要获得那位编剧的认可,她才是我们这部戏的难缠户。”
“哈哈,也是。”
夜幕缓缓降临,青岛影视基地的灯火次第亮起,一盏盏照明灯把片场照得如同白昼。
苏宁收拾好最后一个器材,抬头望向远处亮着灯的布景房,心里忽然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
失忆后那段迷茫又空洞的日子里,他从没想过,自己会在一个剧组里,以这样的方式被认可,被需要。
在这个光影交错的世界里,这个曾经被遗忘的灵魂,正以最本真的模样,悄然在众人心中赢得了一席之地,而属于他的人生转折,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