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对于凤阳官员们所陈述的事情,朱翊釴半信半疑,凤阳确实存在着大量的祭田和各种勋臣的庄田,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你要说这么凤阳的官吏们没有在其中上下其手,朱翊釴是肯定不信的,中都的仓储这么空虚,这些官员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现在什么责任都是勋臣、皇帝的了,朱翊釴才不相信呢。
既然你们不上路子,那朱翊釴也没必要和他们上路子了,朱翊釴当即命令南直总督劳堪将凤阳府的一应账目封存待查,要详细审查账目,不过朱翊釴话音刚落,就有鼓噪之声传来。
朱翊釴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中都守备姚臣说道:“殿下,是中都留守司的士卒闹饷。”对于士卒闹饷姚臣已经麻木了,从他担任中都守备以来,士卒闹饷已经是常态了,这次听说太祖驾临中都,这些士卒们肯定是要闹上一闹的,这点姚臣是很清楚的,中都府库现在确实是空虚,根本无法给士卒们发放足额的粮饷,这点姚臣是很清楚的。
中都留守司乃是直属于中军都督府的都司,主要承担明皇陵防护及中都地区军事守备职责,设留守一人,左右副留守各一人。该机构下辖凤阳右卫、凤阳中卫、皇陵卫、凤阳卫、留守左卫、留守中卫、长淮卫、怀远卫和洪塘千户所,中都留守司按正二品军事机构规格建制,设正留守一人,品秩正二品,左右副留守各一人,品秩正三品,与一般的都司没有任何区别。
中都留守司主要负责专职防护明皇陵建筑群及祭祀设施,一般是不会参与战事的,但是由于凤阳贫瘠,这些中都留守司的士卒们也很穷困,所以听说朱翊釴抵达中都巡视之后,这些士卒们不过各级军官们阻拦,前来闹饷,朱载坖即位以来,对于军队哗变的惩处是极为严厉的,绝不宽宥,朱载坖首重军纪,对于这些哗变闹饷想以此作为借口要挟朝廷的,从不宽裕,这点朱翊釴是很清楚的,但是对于现在的情况,朱翊釴相信,即便是朱载坖在此事,也不可能重处这些士卒。
聚集在中都守备衙署前的士卒们衣衫褴褛,形同乞丐,令人视之不忍泪下,而急匆匆赶来的中都留守司的各级军官们,一个个确实脑满肠肥的,朱翊釴看了他们一眼,内心都是极为厌恶,朱翊釴问道:“中都留守司的士卒们,有多少日子没有足够发放粮饷了?”
姚臣苦笑着说道:“殿下,自臣到任之后,中都留守司的士卒们就从来没有发放过足额的粮饷了,有时三成,有时五成,这两月都没有粮饷了。”
朱翊釴当然知道这是为什么,府库已经空空如也,哪里还有什么粮饷发给士卒们呢?朱翊釴派人晓谕这些士卒们,粮饷已经在转运的路上了,希望这些士卒们稍安勿躁,不要闹饷,但是这些士卒们依旧不肯退去,朱翊釴也有些生气了,他问道:“这些士卒为何仍旧不散去?”
姚臣向朱翊釴解释了其中的缘由,一来是已经数月没有发饷了,这些士卒们即便是有些储蓄也早就消耗一空了,现在士卒们家中已经无粮下锅,一家人嗷嗷待哺,实在是没有办法了之后才铤而走险来到守备衙署闹饷,希望太子能够为他们做主,二来的原因,姚臣不好言说,但是其实大家也都很清楚。
因为朝廷已经多次失信于这些士卒了,这些士卒们根本不相信朝廷,如果朝廷今日不解决这些问题,这些士卒们是肯定不会散去的。
但是现在凤阳府库空虚,哪里有钱粮给这些士卒们发放呢?劳堪想了一下之后认为只有从凤阳本地的富户们手中暂借钱粮,发放给士卒们,暂时将这些士卒们安抚下去,否则的话,这的整出哗变来了,大家都没有好果子吃。朱翊釴也同意了这个方案,眼下必须给这些士卒们发给钱粮将此事按下去再说。
对于劳堪的这个看法,申时行和沈鲤认为可以立即予以实施,朝廷在应急的时候临时从当地大户们手上借一些钱粮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但是凤阳却有不同于别处,在别的地方,官府向这些富户们借些钱粮,顶多遇到一些致仕或者是现任官员的亲属罢了,但是在中都,遇到的可能是皇亲国戚,虽然有朱翊釴撑腰,但是他们不敢得罪太子,收拾他们还是可以的,没想到朱翊釴想了一下之后说道:“孤看中都留守司的这些军官们一个个脑满肠肥的,他们也要出钱粮来!”
朱翊釴看的很清楚,这些卫所军官们,平日肯定是喝兵血喝惯了,士卒们的生计之艰难,他们在其中也出了不小的力的,朱翊釴对于这种行为本就极为厌恶,现在既然是士卒们索要粮饷,也该这些人吐出来一些了,但是朱翊釴的这个想法被姚臣劝住了。
这中都留守司的军官不比其他都司卫所的军官,可以随便拿捏,这些军官们和当朝的勋臣贵戚们肯定是有藕断丝连的关系的,要说有多亲近,倒也谈不上,要真是亲近,早就给他们在京营等衙门谋个职务了,但是这些人总归是勋臣贵戚之后,甚至其中的有些人说不定还和朱翊釴有七拐八绕的亲戚关系了,动他们很麻烦的。
姚臣赶紧低声在朱翊釴耳边说道:“殿下,中都留守司的军官们大多是当年淮西诸将之后,还是给他们一个体面吧。”
所谓淮西诸将,就是太祖骑兵的淮西二十四将,徐达、汤和、吴良、吴祯、花云、陈德、顾时、费聚、耿炳文、耿君用、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郑遇春、周铨、郭兴、郭英、胡海、张龙、陈桓、谢成、李新材、张赫、周德兴,他们都是大明的开国功臣,更是太祖皇帝的老乡,在大明立国之后,也是厚待他们,他们在凤阳也还留有一些亲属,一般都在中都留守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