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分卷阅读102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若有不学子弟,半条街都能笑话你。”
    “什么农户,什么商籍,什么河运上的子弟,什么士族的孩子,只比一样东西。”
    “读书。”
    “你家孩子读书好,别说是商籍,就算是主人聘的家仆,主人都会客客气气多问几句,你家儿郎如何学的。”
    “你家儿郎每日读的什么书。”
    学生们听得入神。
    特别是贫家子弟和商籍学子们。
    那边读书风气这样盛行?
    也不在乎什么商籍?
    甚至聘的仆从都要客客气气?
    这里聘的仆从,肯定是指责外面平民百姓过来做工,故而有科举的资格。
    大家本以为殷博士会讲不论什么出身,都要好好学习的话,没想到殷博士话锋一转:“所以在这种环境下读书,苦啊。”
    “苦到眼泪拌饭也要读书。”
    “所以也三十二岁时,就是举人了。”
    学生们下意识哇了一声。
    三十二岁就考了举人!
    有胆大的学生问:“那您怎么不继续考,或者去当官啊。”
    殷博士大大方方道:“考啊,那也要做好准备再考。”
    “当官也想当了,我还在遴选名单里呢。”
    众人哄堂大笑。
    无他,殷博士说得太坦荡了。
    只听殷博士继续道:“礼记第十八篇,学记,讲的就是教书,传道,授业的顺序。”
    听到这,纪元下意识翻书。
    他手头两本礼记。
    一本手抄的《礼记》。
    一本印刷的《礼记》。
    即使翻的时候再小心,所有书页都有些褶皱。
    他去年就在自学,冬假也不耽误,所以翻得也轻快。
    纪元声音虽小,殷博士却看到他的动作,更注意到他的书早就看过许多遍。
    其他学生见纪元去翻书,不知为何,下意识跟着学。
    怎么回事!
    现在纪元做什么,他们就本能地去做什么!
    一时间,课堂上都是哗啦啦地翻书声。
    殷博士看得有趣,继续道:“礼记第十八篇,开篇说,‘学记’者,以其记人学、教之义。”
    “什么意思呢?”
    “纪元你来说。”
    啊?
    让纪元讲?
    这是今年新开的礼记课,大家都没学过啊。
    纪元被点名,站起来道:“学,既有教导,也有学习,更有学校、教育等等的意思。”
    “用学记来命名,就是指本篇的内容,便是这些。”
    “后面也说记人学,教之义,是作为‘学’的解意。”
    这就是古文难懂的地方。
    礼记第十八篇的标题为《学记》。
    听着简单。
    可这个学,却不是单一的特指。
    而是包括了上面说的所有含义。
    教导,是对老师的。
    学习,是对学生的。
    学校,是对官方的。
    教育,是整个方方面面的诠释。
    一个简单的‘学’字。
    想要表达的,便是上面种种概括。
    学记,后面的记,就更不用说,大家也都明白,便是记录这些事情的意思。
    这还只是标题。
    后面记人学,教之义。
    既是帮忙解释‘学’,也同样引申出其他理解。
     标题两个字,代表了那么多含义。
    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对方给你发送了一个超链接。
    看着平平无奇,点开之后,全都是字!
    全都是!
    所以说五经难。
    他们去年学的那三本,夫子们也不讲这是学习,只说通读,也是这个道理。
    没想到的是,殷博士一来,便要他们解意,还要从源头开始解。
    学生们之前接触得浅显,显然猛然一听,只觉得头都大了。
    殷博士看着笑眯眯地,立刻给他们来了个下马威。
    而殷博士根本不用翻书,所有的内容张口便来。
    仿若整本《礼记》都在脑子里一样。
    那可是十万字的礼记。
    太厉害了吧。
    这也佐证他方才说浙东余姚读书风气之盛。
    如果说对礼记本篇熟练的话,那引经据典,就更让人侧目。
    殷博士依旧背着手,慢慢走着:“朱子在《仪礼经传通解》中解释过,本篇说的便是古代教人,传道,授业的顺序。”
    “还讲了教育的得失以及教育兴废的缘故。”
    “所以这篇叫学记。”
    说着,殷博士又点了纪元:“《学记》第二段最后一句的内容为,《说命》曰,念终始典于学。这是什么意思。”
    《说命》?
    其他学生看着礼记第十八篇。
    没找到这两个字啊。
    倒是有个《兑命》。
    哦,是同一篇的不同名字,就像红楼梦又叫石头记一样。
    这个时代并没有红楼梦,只是做个比方。
    好在纪元反应得快,也看到那句话,立刻回答殷博士的问题:“意思是,自始至终都惦记着学习。”
    殷博士觉得有趣,想继续问,却看其他学生已经茫然了,笑着道:“好了,先通读吧。”
    不过最后还是总结道:“念终始典于学,殷博士我是如此,不管是举人也好,以后考上进士也好,做官也罢。”
    “读书始终是要坚持的,所以不用管什么功名,读就对了。”
    其实殷博士还想再问,但只有纪元读过整本礼记,不好再说。
    他倒是想知道,纪元学了多少,又学了多深。
    接着便换了秀才博士过来。
    讲课的方式,大家就能接受了。
    一句句跟着朗诵,博士再解释其中的意思。
    这便是通读。
    也是去年学其他三经的方法。
    原来浅浅地学一遍,是这个意思。
    虽然这个“浅浅”学,已经让很多学生痛不欲生。
    如果往深了学,那是什么场景?
    殷博士刚刚一番话,让众人脑子都有点打弯。
    主要还是殷博士的问题对他们来说,问得杂,又问得细。
    一会朱子的《礼仪经传通解》,一会《说命》,再回到礼记原本。
    脑子不转几下,都不知道问的是什么问题。
    其实殷博士并非故意为难大家,而是按照自己的习惯来教学。
    而五经的难,也确实是这样。
    刚刚提到,一个标题“学记”,便有那么多含义,便是一个“超链接”。
    那正文里面字字都是超链接就算了。
    超链接里面,还有超链接。
    首先看殷博士方才说的《礼记·学记》第二段到底是什么内容。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这是原文。
    原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武圣! 从县委书记到权力巅峰 人潮人海 人在县城,你说我是大佬? 为了成为英灵我只好在历史里搞事 开局签到荒古圣体 山河祭 御医嫡女掌医馆[九零] 疯了吧,你管这叫替补王毅 哥们竟是曹操型上单? 人生副本游戏 我为了少主威严欺负下老婆没错吧 重燃青葱时代 仙人消失之后 年代,二狗有个物品栏 苟在初圣魔门当人材 天下长宁 这真不是机械飞升 当我拿错三次猫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