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分卷阅读180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共有五经,一个人很难精通这五本,一般来说,专门攻读一本到两本即可。
    天齐国科举的时候,也是五选一,或者五选二。
    到时候会出五道题,选自己攻读的方向写即可。
    乙等堂其他学生,包括过了县试的另外两个学生。
    他们都在夫子跟博士的引导下,选择了自己擅长的方向。
    纪元年底才升堂考,年后刚进乙等堂便考县试,根本来不及选择。
    所以,纪元还要先选科目,再分老师。
    原本以为纪元还要纠结一会,但他直接道:“春秋跟礼记吧,这两本我也学得相对也好。”
    他的《春秋》是跟罗博士学的。
    《礼记》师从殷博士。
    选这两门最为恰当。
    负责冲刺班的严训导道:“当真?这两本是五经里最后的,春秋更是微言大义,确定要选?”
    纪元点头:“周易等书也没简单到哪去,我就选这两个吧。”
    听到纪元的选择,两位博士自然高兴。
    自己喜欢的学生选择深造他们的学问,肯定是好事。
    科目确定之后,十二个学生都有了自己专门的老师,按照大家的选择坐到一起,同样科目的还能共同交流。
    其中李锦选的是《诗经》跟《礼记》,学礼记的时候,他们所有选择这个科目的学生都会讨论。
    蔡丰岚选的也是《诗经》,另一门则是《春秋》,大家也可以互相交流。
    天齐国规定的府试的考试内容,跟县试大致相同。
    以四书为重。
    五经只做两题。
    但这两题占比也不小,故而必然要重视。
    县试放榜的当天下午,冲刺班学生都已经恢复往日的状态。
    读!
    往死里读!
    不读书怎么能行。
    都到这个节骨眼了,必须好好读。
    再想到他们县超高的录取率,说明自己的机会很大。
    一般来说,府试的录取率在百分之十,他们这十二人里,有一两个就不错了。
    往年的情况来看,他们的录取率极高,毕竟是跟建孟府所有人比,只要比其他人拔尖即可。
    但今年参加府试到底有多少人,那还是未知。
    他们正荣县这些年才恢复生气,虽然县试的人数已经从三十多上升到八十多。
    跟其他地方比,却是少得很可怜。
    听说江浙有些大县,单参加县试的,就有上千人,县试过关的人数,也在七八十。
    七八十人,跟他们报名人数差不多了。
    殷博士道:“咱们人少,但咱们质量高啊。”
    “你们这十二人,说不定能突破前年过府关的人数。”
    前年十个人里面,有七个人过了府关,成了秀才。
    今年要是突破,那至少要考到八人以上。
    他们真的可以吗?
    不得不说,大家确实被鼓舞到了。
    学,马上学。
    特别是以前未在县学的两位学生,他们在自己的私塾里,都是一骑绝尘的存在。
    平日只觉得读书孤独得很,好像只有自己在认真学习。
    来到冲刺班之后,所有人都是这般,甚至比他们还要认真。
    这样的氛围,只会让他们更加用心。
    冲刺班这个名字也是越喊越顺口啊。
    大家已经默认了这个名字。
     二月十四下午,外面还在对县试成绩议论纷纷,冲刺班学生已经坐定。
    参加县试,也让他们对府试有了些自信。
    至少知道了流程,更知道每场都要考什么。
    除了每日必做的五经之一外,四书更是重点。
    四书夫子将生僻字,难解的字词,以及有异义的词句再次拿出来反复背诵。
    也有人说,这些学生学了那么久,为什么还有疏漏?
    其实看平时上学就知道了。
    看似也就那一本语文书,一学期反复背诵,能考满分的又有几个。
    四书夫子不仅在讲这些生僻的内容,每讲一处,再加上其他大家对此的理解,更有各家名章点评。
    不仅要全部掌握,还要有自己的见解。
    大学,讲格物致知,讲诚意正心,讲修身齐家,还讲治国平天下。
    每一字每一句,都能展开长篇大论。
    道理都懂,如何表述呢,又要如何做呢。
    论语,孔子语录,孔圣人已经离世太久了。
    他的话也被解释出很多含义。
    孔子的想法,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就像纪元之前文章里写的,想要了解他,了解圣人,不如去读他的书,念他的话吧。
    有的在捧他,有的在贬他。
    但或捧或贬,只有读了才能懂里面的含义。
    一个人到底要怎么做,到底要有什么样的精神世界,这本书都有解答。
    孔子走后,孟子来了。
    他们相隔了上百年,终于有人继承孔子的想法,把这门学说延续下来,给了这门学说不同的生命力。
    他们都在讲仁,但又是不同的仁。
    孟子在说仁义礼智,再说知性知天命,又讲身心之学。
    读懂里面的浩然之气,更能行于天地间。
    最后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最后是中庸。
    中庸只用两个字便能概括。
    难懂。
    有人说中庸不过是和事佬,是和稀泥。
    但真的是这样吗,真的如此简单吗。
    若真的是这样,那这本经典也不必流传千年了。
    宋人把这篇从礼记里抽出来,直接作为了儒家哲学的基础,这本哲学书籍,甚至是奠定儒学的心法。
    万物中和,万物不偏不倚。
    要如何做?
    要怎么做。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夫子洋洋洒洒,再次串联起四书,学生们不仅是在听,更像沉浸在经典当中。
    正荣县县学夫子,从不是让他们单单背诵,单单理解,更要明白其中的意思,要成为这样的人,努力成为一个圣人。
    从白天到深夜,冲刺班灯火通明。
    路过的人都能看到,里面十二个考生全力以赴,只为备战府试。
    四书深度复习,五经分为不同的小组,由不同的博士来讲。
    讲到春秋,提它的微言大义,提春秋的是非观,善者褒,恶者贬,尊贤者,贱不肖者。
    作为鲁国的史书,很大程度上补充了当时的文化。
    更别说此书用词优美,若能精通,文章根本不在话下。
    再读礼记,中华向来称礼仪之邦。
    礼记更包含了儒学的价值观,四书里有两篇都是从礼记中抽出,从而形成对当今社会的礼仪跟规范。
    在千年前构建了在当时看来,一个相对和谐的制度跟规范。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静湖往事[京圈] 明末钢铁大亨 让你代管废材班,怎么成武神殿了 人在县城,你说我是大佬? 呢喃诗章 拉过勾的 万界守门人 神豪舅舅:开局带十个外甥逛超市 风吟武门 这个洪荒不正经! 从游戏测试开始 不许抽查我的成分 晋末长剑 秦时小说家 传说时代 一人之下的儒修 苟在初圣魔门当人材 无限神职 取骨换皮?这逆天凰命你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