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 58 章 Chapter58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Chapter58
    1873年,六月第一个星期五的维也纳股市暴跌,不似很多人期盼的只是一场技术性调整。
    短短一天,大盘居然蒸发了几亿奥地利盾。
    投资者希望奥地利银行能够救市,但很快发现大小银行都自身难保。
    早在19世纪初,拿破仑对欧洲战争时期,缴获维也纳国家银行的印钞原版。一度印发奥地利假.币,制造货币战。
    即便拿破仑已经死去五十二年,但他的幽灵似乎一直徘徊在欧陆上空。
    事实上,是人性的贪欲从未更改。
    在奥地利,货币滥发成为痼疾,往往是当局政府直接授意,法规的制定者成为法规的违背者,无视货币发行必须有足够的贵金属做准备。①
    战时货币超发,战后还是超发。
    正因为此。维也纳交易所的「黑色星期五」出现后,奥地利众多银行暴露出了自陷泥潭的困境。
    别说找银行救市,银行传出风声,将终止法定货币与白银的兑换。那意味着大幅货币贬值将至。
    各类报纸开始轮番大爆料。
    过去一年,那些蒸蒸日上的上市公司,所谓的优异业绩究竟有多少注水编造成分。
    曾经看起来漂亮的公司数据报表与宣传语,吸引了大批投资人,不惜抵押资产购买股票。
    无形中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当股票价格被推得越高,越多人入市。越多人购买,股价变得更高。
    这种繁荣的地基却是一盘散沙。一有风吹草动,崩溃速度极快。
    仅仅两个星期,奥地利不计其数的公司破产。
    从中产精英到王室贵族,只要参与证券交易且不曾在股价一骑绝尘的上升期反买做空,全都赔到肠子也悔青了。
    很多人的资产大幅缩水。
    有的一夜返贫,有的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恐慌情绪开始向周边国家蔓延。
    柏林交易所与法兰克福交易所无可避免地被影响,股市也开始暴跌。
    这次金融危机看不到停止的趋势,但是没人能逆势而上赚钱吗?
    有,比如那些做空投资者。
    与四年前华尔街的黄金投机案不同,本次维也纳交易所的全盘崩溃中,没有听到哪位做空者声名大噪。
    没出现无比刺眼的超级获利者。
    即便怀疑国际游资的存在,他们也是隐蔽地分散入市,没有出现一笔令人咋舌的超额资金。
    至少大众从公开报道中无法得知内情。
    经纪人费舍尔只知道零星内部消息。
    据他所知,比如他本人、交易所安保主管戴森都在这场股市危机中赚了一笔,因为遇上了金主莫伦·海勒小姐。
    莫伦选择做空交易,在6月7日前像是一则笑话,在6月7日之后变成了一则神话。
    二十倍的高杠杆,让她大赚一笔。尽管如此,因为初始交
    易量不够庞大,还远称不上超级获利者。
    这样闷声发财挺好的。
    费舍尔没有炫耀。
    大多数同行都在哀嚎时,他不会自爆除了佣金外,他与安保主管戴森刚刚获得一笔额外的丰厚奖金。
    为什么两人能得到莫伦给的奖金?
    这笔钱的本质是封口费,让他们对血腥热气球的去向严格保密,对外就说是当垃圾烧掉了。
    在维也纳股市崩盘之前,没几人在意交易所的屋顶上坠落了血腥热气球。
    然而,金融危机地突然爆发,不只证券投资者被影响,周边产业也遭到严重打击。
    经营算命炒股业务的颅相师们是在劫难逃。
    股民需要找到投机失败的借口,把损失金钱的愤怒矛头指向颅相师,要他们给一个说法,不然就赔钱。
    赔钱是不可能赔钱的。
    颅相师们也找到了替罪羔羊,怪就怪那只空降在维也纳交易所上方的血腥热气球,它破坏了许多人原有的财运轨迹。
    谁放飞热气球,谁就是罪魁祸首。
    在股市崩盘时,各种分析理论层出不穷。
    比起财报数据、全球经济产业结构变化等理论,颅相师提出的个人财运分析用到金融危机上是极其不专业的,偏偏它通俗易懂而便于传播。
    即便人们不完全相信一只血腥热气球能引发全国金融危机,但都关注到了这只热气球,它的放飞者究竟是谁?!
    要查来处,肯定要问血腥热气球是怎么处理的?
    当时,安保主管戴森把热气球与牛羊脑袋卖给经纪人费舍尔,根本不在意买家是谁,对方给钱就行。
    这东西从天而降,可没有滚落人头,只是掉出牛羊脑袋。
    那么它就是毫无威胁的垃圾。偷偷卖掉“垃圾”是赚外快,谁会蠢到把外快对交易所报账。
    此一时,彼一时。
    戴森一点也不敢说实话,是把最初的谎言贯彻到底。
    他说把热气球当成垃圾烧掉,也算是为交易所烧掉不祥之兆。
    即便有人怪他没留下调查热气球放飞者的证据,最多只能说他做事不严密,而不是群起怒骂他被钱蒙了心眼,什么都敢卖。
    *
    *
    仍旧是暂居多瑙河畔。
    血腥热气球的两位持有者,却从维也纳市内搬去了城郊。
    麦考夫原本租住在证券交易所附近的旅店。
    当维也纳交易所的全部股票股价都一泻千里后,交易所一带的气氛从繁华忙碌变成哀嚎不休。
    互殴打架、逢人就骂、极端自杀等等,这些非常影响居住体感的事时有发生,吵到人晚上睡不着觉。
    麦考夫搬到人流稀少、环境空旷的城郊。
    莫伦也换了地方,搬到隔壁,让两人做了邻居。
    说是邻居,两个院落相隔三四十米。
    6月23日,上午十一点。
    莫伦返回租借的城郊院落(),????葶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而让自家车夫把马车驶向隔壁麦考夫的院子。
    今天上午去交易所,完成本次做空交易的最后交割。
    马车里,装了重达将近一百千克的黄金,约合一万三千英镑。
    考虑到奥地利的银行系统备受冲击,已经无法维持正常运作。
    这时候结算股市所得利润,直接取出黄金才能落袋为安。
    如果用汇票或跨国转账,说不定等到提取钱款时发现银行账户被冻结了,或者银行直接破产了。
    莫伦额外给了费舍尔与戴森一笔额外奖金。
    感谢他们提供了热情又专业的金融服务,祝愿他们生活愉快。
    这句话也就“热情”稍微沾边,而“专业”、“金融服务”是与事实完全不符合。
    真或假,又有什么关系呢。
    重点是费舍尔与戴森拿了封口费,懂得不乱说话,他们就能在股市持续低迷的时候仍旧“生活愉快”。
    从伦敦到维也纳,莫伦来时各国的经济向好,社会环境则相对稳定。
    现在她即将返程,可从奥地利向外扩散的金融恐慌,已经逐渐引发各地经济动荡,旅途的不安定因素快速上升。
    如果随身携带这批黄金返回伦敦,旅程的艰难度势必翻倍。
    麦考夫主动提出帮忙运输,他可以走安全又隐秘的外交通道,把黄金转运回英国。
    他本就要为“一个朋友”,帮对方在维也纳股市里的获利转运回伦敦。运一份也是运,运两份也是运,就是一件顺手的事。
    莫伦确信所谓的“一个朋友”,指的是福尔摩斯先生本人。
    她不太清楚这个时代是否有法令,对白厅事务官在外国的证券交易做出限制。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比如借以他人名义进行交易,但不留任何凭证,事后交割钱款时只说是一笔生日礼物。
    这种暗箱操作,需要足够的信任或是利益交换,想来麦考夫不会留下授人以柄的痕迹。
    “您来了。”
    麦考夫与莫伦一起,分批把十箱黄金运到了地下室。
    他已经提前清空了地下室大桌子,可以分散摆放十只皮箱,便于开箱验款。
    “先确认金额,再签转运协议。”
    两人谁都没说不必验款。
    涉及大额资金,每一步手续办得越稳妥,越能长久合作。
    今天,莫伦为了不显眼,用十只普通皮箱装黄金,也就不会突兀地配备高级锁。
    每只箱子配以轻便铜锁,锁住两个拉链头。现在用钥匙一转既能打开。
    麦考夫从头到尾数了一遍,确认无误又锁上了箱子。
    两人离开地下室,前往书房。
    莫伦收到一式两份的转运协议,先填写了转运金额。
    协议写得清楚,不收取手续费与转运费用。今年九月一日,尽力保证她收到原装黄金
    ()。()
    艙鱧塢?????虎???卟祙げ?晥祙??????靟1.2?葶?????敧葶???斈罐?
    ?本作者山海十八提醒您《你好,神秘法医[福尔摩斯]》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莫伦核查协议没问题,落笔签字。“但愿一切顺利。”
    麦考夫也签了字,两人各取一份协议书保管。
    麦考夫:“我无法做出100%的保证,说这笔黄金可以原封不动地送到您伦敦的住处。只能承诺,两个月后您收到钱款金额不低于100千克的黄金。”
    莫伦:“现在是不是应该开个玩笑活跃气氛。比如问您,如果您拿不出这笔钱,准备怎么办?”
    麦考夫:“以身抵债,为您打工直至还清钱款。这个回答有没有令气氛欢快起来?”
    莫伦故作沉思,随后像是郑重地做出选择。
    “我忽然觉得这笔意外之财没了,也不过只是一桩蜻蜓点水的小事罢了。”
    麦考夫煞有介事地回答:
    “谢谢您。您至少没有期盼这笔钱现在原地不翼而飞,让我立刻沦为您的长工。”
    话音落下,两人都笑出声。
    莫伦知道转运黄金的危险,现在是由福尔摩斯先生一人承担。
    更清楚一纸协议不是万能的,协议只能约束愿意遵守它的人。当选择让麦考夫负责转运,她也就选择相信对方的交易诚信。
    莫伦真诚致谢:“谢谢您的帮忙。”
    “不用客气,这是我愿意做的,也该是我向您道谢。”
    麦考夫说:“您替我出面购买了血腥热气球,是您扛下了潜在风险。以目前的局势,一旦这个消息外泄,您或多或少会被卷入舆论非议中。”
    莫伦不在意地摇头,“那没什么大不了的。当时,我已经判断股市会崩盘,明白出面购买血腥热气球的利与弊。弊端是冒一定风险,但做什么事没风险呢?有得必有失,我得到了想要的好处。您出资,我出面,我满足了自己对天降牛羊脑袋的好奇心。”
    莫伦语气很轻松,最后说:“好了,我们也别谢来谢去了。还有五分钟就到中午十二点,用餐吧。午饭后,我准备离开维也纳。”
    “您的话很有道理。去餐厅,现在可以立即上菜。”
    麦考夫轻轻抿唇,终究不再多说一句。
    例如「与您可能遭遇的人身风险相比,由我转运黄金承担的损失是不值一提」,这样直白的关心话语只会被他藏在眼神里。
    四目相对,眼神交汇。
    莫伦捕捉到了麦考夫眼底一闪而逝的关心。
    这一秒,空气有种别样的安静。
    莫伦仿佛低眉浅笑起来,但再细看,她的嘴角没有任何温柔笑容的痕迹,只是脚步不停地向外走去。
    麦考夫足尖微微一顿。
    可这个停顿太短,短到似乎根本不存在,他也迅速走出书房。
    午餐。
    两人都没再提血腥热气球或股市崩盘,只闲谈了几句从奥地利回英国能欣赏哪些风景。
    过去的半
    ()个多月,莫伦已经把能做的都做了。
    比如给雪莉发去电报,得知她把亡夫理查德下葬后回到了伦敦。
    这就提醒雪莉,本次首发于维也纳的股价暴跌,不久有极高概率蔓延至美国,是该及时处置理查德在美国时购买的一些金融资产。
    有关搭载牛头羊头的热气球来自何方?
    麦考夫根据热气球及货物的重量、使用燃料的数量、当天维也纳与周边地区的风向风速,做了一个数学模型。计算出了大致放飞区域,它是从维也纳西北侧的阿尔卑斯山脉方向飞来的。
    被宰杀的牛与羊是维也纳的常见品种。
    从热气球球体与吊篮的材料、样式来看,它应是自制的,无法在市面上找到同款。
    唯一的特殊点,在牛羊的口腔上颚部位有被利器刻画的痕迹。剖开细看,六只动物脑袋的嘴巴里都刻着字母「PI」。
    麦考夫与莫伦在可疑放飞区域走了一圈。
    由于当地人烟稀少,没有找到任何目击者,也没能找到牛羊的躯干部位。
    究竟是谁放飞热气球?目的是什么?它是否仅仅用来造成金融恐慌?「PI」是什么意思?这些问题,无人能答。
    也许将来能遇到确凿答案,也许就此成为一则没头没尾的都市传说。
    午餐后,侍者端来一盒刚送到的报纸。
    不是维也纳当地新闻,而是周边国家地区的报刊。
    麦考夫迅速浏览。
    十分钟后,他停下翻动报纸的动作,目光凝视《慕尼黑早报》的内页标题。
    “海勒小姐,我不确定您还会按照原定路线返回伦敦。”
    麦考夫递出报纸,“昨天的早报,是德国慕尼黑的新闻。《惊变!慕尼黑大学学生变为蓝色荧光的尸体!》”
    莫伦接过《慕尼黑早报》,快速看完了整篇报道。
    有关死亡事件的报道不长,事情发生在三天前6月20日。
    慕尼黑大学物理系的一位大三学生被发现死在郊外。他的尸体边放了一台望远镜,疑似是在野外观星时突发死亡。
    报道没写他杀、自杀或意外猝死等具体死因,但写了一个很诡异的现象。
    尸体的发现者是赶早市的农夫。
    当时大约凌晨四点半,天色未亮,路上没有其他人。
    农夫驱赶马车行路,大约相隔百米,他远远看到前方草丛散发古怪蓝色幽光。
    蓝光维持不到一分钟就消失不见了。
    农夫好奇,前去看个究竟。
    在光源位置看到了一具尸体与一台朝向天空的望远镜。没看到明显血迹,但附近草地是湿的,有大量清洁剂的气味。
    「根据慕尼黑警方推测,蓝光来源疑似与鲁米诺发光反应相关,是死亡地点的大量清洁剂与鲁米诺试剂反应所致。」
    报道差不多到此为止,没有提到更多尸体细节,最后呼吁知情者提供更多消息。
    麦考夫继续
    查看着其他报纸,寻找是否有相关报道。
    他问:“您打算去慕尼黑,了解这次死亡事件的具体情况吗?”
    距离莫伦在伦敦大学展示发光实验,时间过去了将近两个月。这是她第一次看到与死亡现场有关的鲁米诺试剂新闻。
    莫伦觉得奇怪,指出:“鲁米诺试剂与血液接触后的发光时间很短,一般是持续发光三十秒。即便优化延缓检测过程,也只能把发光时长延长至5~10分钟。”
    如果慕尼黑郊外死亡地点,真的发生了鲁米诺发光反应,而它发出的蓝光又恰好能被农夫看到,说明两种液体接触的时间点是在农夫驱车抵达小路的几分钟前。
    清洁剂与鲁米诺试剂不会凭空发生接触,它们自己又不会动,必是人为将其混合在了一起。
    谁做的?死者本人?
    如果不是的话,那位大学生是不是被谋杀?是否意味着农夫惊险地与凶手擦肩而过了?
    莫伦思考片刻,决定前往慕尼黑。
    “我是要改道,先去慕尼黑看一看。”
    麦考夫把剩余的报纸都翻完了,微微摇头。
    “别的报纸都没提到这起死亡事件。如果您不着急出发,不如等我三个小时。今天下午四点半,我安排好黄金转运,就与您一起前往慕尼黑。”
    莫伦挑眉,她没记错的话,这位福尔摩斯先生根本不是爱多管闲事的人。
    “这与您原定的行程完全不顺路。”
    麦考夫本来要慢悠悠地走另一条路线,取道意大利入法国,再返回伦敦。
    他漫不经心地说:“公费旅游,走哪条路线都没差别。慕尼黑的这起死亡事件有些奇怪,我去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
    莫伦若有所思,她很快点了点头,似乎完全信了这种借口。
    麦考夫直接取来那份《慕尼黑早报》,再仔细重读一遍新闻报道。
    他的动作很自然,双手稳稳拿着报纸,表情严肃地垂眸阅读。
    没有任何细节透露出他改变行程的真实原因——血腥热气球是莫伦出面买的,现在发生一起命案又牵扯上她提出的的化学试剂发光原理,两件事会不会暗藏关联?
    这会决定同行前往慕尼黑,只是他作为血腥热气球的幕后购买者,选择共同承担风险。
    没有更多理由,他才没有关心担忧莫伦,那绝对是捕风捉影的错觉。
    餐桌边,气氛很安静。
    只能听到两人偶尔翻动报纸的声音。
    麦考夫又默念了一遍——有的情绪,仅仅是一种错觉而已。!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人在皇宫:女帝让我替婚,皇后麻了! 穿越大隆:不是我怎么变成瞎子了? 通感成瘾,京圈太子爷陪我孕吐 寒门枭主 大宋:韬光养晦十三载,封王方知是射雕 燃烬之龙 剑来:桃花客 除我之外,全师门都是虐文主角 九域剑帝 呢喃诗章 我,主角残疾弟弟SSS级天赋 你一小黄毛,咋就族谱单开了? 蛇君独宠,渣男全家还敢吃绝户? 抗日:我有一艘鱼雷艇 重回59:整个长白山都是我的打猎场 玻璃之笼 奥特杂兵?在外叫我宇宙警察! 别叫我恶魔 双大明对比:朱元璋求我当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