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394章移风易俗,换法改经
明四百七十二年,四月初六这天的两声布告,仿佛惊雷一样响彻西南,震的许多人摸不着头脑。
不是说斗姆阁要改玄麽?
无量山不是千年魔宗麽?
可怎麽该要改玄的与道门结了盟,最不该变动的反而转成了旁门?
还同一时间跟东方的三清山扯上了关系?
这都是什麽时候搭上的关系,怎麽一点风声也不曾听闻?
这倒是有意思了,峨眉收了碧鸡山,然后碧鸡山叛玄投魔。大家都知道,峨眉对斗姆阁一直有想法,近两年跑的更是格外频繁,为了什麽,各方心知肚明,这下倒好,人家跟东道联合起来了。
这是不是说明玄门在滇文已经没有说话的份了呢?
魔门得一失一,但总的来看,好像是得到的好处更多一些,毕竟,南盘江畔坐拥滇池的碧鸡山看上去怎麽也要比偏居边陲的无量山对南派作用更大些。
另一方面,似乎东道也看上了西南这块地方,在滇文有了一席之地。
于是人人心思浮动,各有算盘。
但仅仅是过了一天,到了四月初七,又有两声布告遍传滇文。这两声布告很长,语气真挚,言辞恳切,极尽婉转,但是去除那些华丽的辞藻与虚浮的掩饰,真正的内容只叫人难以置信:
龙象庵丶开元寺归玄,成为峨眉别府。
举世皆惊!
在这神州大地上,古往今来,改邪归正的,时常有,叛正堕魔的,也不少。
但以佛归道?闻所未闻!
毗邻滇文,苗疆封山多年的梵净山怒而发声,敲响镇山木鱼,遥斥愤骂,
「三千戒体崩摧之始,三宝法统淆乱之源!」
吐蕃边界的悬心魔寺,发出震天的笑声,笑声顺着奔腾的怒江飞入滇文,
「人活心死,真经假僧,好不要脸!」
远在西康北境的白骨禅院也听闻了消息,白骨菩萨的叹息在雪域冰川上回荡,
「可笑他年登莲台,哪家世尊认此徒?」
紧接着,摩诃教丶炳灵寺丶嵩山丶九华山丶五台山丶三祖寺丶五祖寺等等,无论正魔,无论东方禅宗,还是古西方教余脉,都对这耸人听闻的归玄行为发出了最严厉的呵斥。
这股风波向神州大地各处席卷蔓延,一直传到了东南沿海的海天佛国中,当代禅宗领袖,普陀山主持真歇禅师叹道,
「菩提化欲树,明镜置惧台。身心皆不净,佛土染尘埃。」
龙象庵和开元寺这两声布告的影响比近一甲子以来的所有布告都要来得深远,甚至超过了绿袍老祖化龙丶海外三尸建教的那天。
后者往往被认为是自有明以来的魔劫兴起之始,而前者则是被视为开万古未有之先河,启罔顾纲常之祸端。就是从这两声布告开始,昭示着修家大宗为了争人夺地,可以不顾法统丶不择手段了,也标志着真正的乱世,开始了。
在天下禅宗佛寺的怒骂声中,滇文的感通寺宣布封山,紧接着,巴蜀境内的诸佛寺人人自危,有名的昭觉寺丶凌云寺丶华岩寺等纷纷封山闭寺。
而在这股滔天浪潮中,峨眉再度站到风口浪尖,向世人宣示他的能力与雄心。
当然,随之而来的,还有日益尖锐的骂名。
不过,万事都分阴阳两面,天下佛教禅宗以及大多讲究正本清源的道教诸宗,都是对峨眉痛骂不已。不过,广大玄门弟子以及少部分以发扬道家影响为最高追求的道宗,却又是对峨眉推崇不已,认为峨眉之举使得道门确确实实凌驾于佛门之上,乃是光宗耀祖丶扬眉吐气之举,更加认定峨眉乃是玄门正宗,于是投奔者愈众。
而在这样大的风波中,斗姆阁和无量山的两声布告很快就被淹没了。
初八初九转眼就到,情理之外丶预料之中的,并没有人前来观礼。
事实上,巍宝山和无量山也不是真的想要办典。
布告中邀请的是滇文宗派,可滇文六大派里,其馀四派,哀牢山是魔教,碧鸡山投了魔,而且处于封山状态,龙象庵与峨眉交好,感通寺与龙象庵交好,哪里会有人来。
至于一些小门小派,根本看不清局势,也不会轻易站队。
现在又发生了两佛归玄的事,滇文乃至整个西南,一片大乱,更不会有人在这个风口上前来拜山了。
不过,那两声布告,本来就重在广布,而非邀礼,有人来就好生招待,没人来更落得空闲。
而意外之喜在于,或许是因为滇文这两天的连番布告影响太大,叫人举棋不定,不敢轻易再下浑水,所以程心瞻预想中的哀牢山打上门来寻不痛快的事并没有发生。
这当然是好事,能让程心瞻腾出更多的精力放在无量教的教务上。
————
无量山现在是一派热火朝天。
数以万计的修者教众丶虫蛇猛兽丶符籙力士以及机关傀儡在无量山的核心山岭之间奔走,或是开山凿洞丶或是飞廊架桥丶或是平地打基丶或是搬木运石丶或是起楼造屋。五毒教的阴洞迷窟在飞速消失,楼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一间间丶一殿殿,险恶如鬼域一样的无量山渐渐亮堂起来。
程心瞻做主无量山后,在诸多细则还没完全定下之前,首先颁布了三条大法令。其中第一条就是「大兴土木」,要求无量住人的明堂暗洞各占一半,所有议事枢机之所必须全部为明堂。
这还是因为程心瞻考虑到无量山的根基在御虫和阴毒上,允许保留原先山谷与地下的洞窟,作为培草育虫和闭关炼法所用,不然明堂的比例还要高一些。比如,三清山明堂暗洞的比例大概是在七三分,而崀山和火龙岛由于情况特殊,阴灵弟子比较多,是四六分。
以小见大,细微处见真章,其实每到一个宗门,从这些地方都能反映出一个法脉的特点。比如说五毒老祖做主无量山的时候,这山上就见不到一间楼阁,所有人都与虫蛇为伍,住在阴洞中。当然,这倒不是说住在洞里的就一定是魔教,像明治山和丹霞山,一个修活死人法,一个借地火炼丹,所以山上也多洞;像摇光山和枢机山,一个要观星,一个要引雷,那就是多楼。再比如巍宝山,专修星象神光,那基本就看不到洞,全是楼宇,一座比一座高。
而从无量山的法统特色来看,保留有一部分的洞穴育虫炼法便足以,并不需要都住在洞里。之前住洞,完全是因为五毒教历代教主自身的阴诡心思作祟,见不得太阳。程心瞻要改教换制,先就是要改这个地方,变换风貌,这也是叫无量山教众明白,改变是确确实实的。
另外,他将「大兴土木」放在法令第一条,除了移风换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要籍此重改护山大阵。那些新打的地基丶深埋的础柱以及各种飞檐连廊,都是新大阵的一部分,参与到整座大山的灵气流转中去。
原来五毒教的「无量阴虿噬灵护山大阵」听着唬人,但在程心瞻看来,漏洞还是多的很。这套大阵主要是利用了山上的虫蛇与瘴气,对无量山下的山根和地脉结合得很少,甚至有些关联方式都和灵气的自然流转方向发生了冲突。
程心瞻通过大兴土木来重新梳理地脉,把这部分的缺漏给补足了,大阵的威力也在日益变强。
朱兼墨擅长机关傀儡之术,程心瞻让他做了总督官。
三条法令的第二条,是「去恶罚罪」。
无量山在这六七年里,虽然被万高鸣逐渐掌控,但用的都是种虫胁迫的手段,本质上山里还是那些作恶多端的魔头。现在公示要转为旁门,那也就到了清算的时候了,叫这些人互相举检,戴罪立功,量罪定刑,穷凶极恶的杀,罪责较轻的罚,还无量山一个朗朗乾坤。
贺济源修雷法的,又在雷府当过差,赏善罚恶正是他的本职,程心瞻任他为总刑官,专办此事。
这样一来,无量山里面的可用之人自然是大幅度减少,不过这也是没法子的事。魔门转旁门,不是一句布告就能完成转变的,剔除腐肉,方得新生。现在无量山处于封山状态,有程心瞻坐镇,这是清算的最好时机,等后面重新招徒,也就慢慢好起来了。
第三条,「改经换法」。
这更是根本中的根本。
经指的是本经,法,指的是功法丶修行法,五毒教原先的功法里有不少糟粕,活人种蛊丶生人喂虫丶噬魂饮血,数不胜数,这些东西有的要剔除,有的要修改,有的要优化。
比如,有些虫蛊是要吞噬生人魂魄才能炼成,那此法断不可留,需要剔除。有些虫子要靠精血喂养,这就不能一棒子打死,抓生人来取血,那自然不成,可如果以自己的鲜血喂养,炼成本命虫,那又是合理的,所以需要修改。还有的,要以活人种蛊,抓生人自然不成,但以自己的肉身皮囊为蛊皿也不妥,这太伤身,应该要配合一道固本培元的法门,这就是属于要优化的。
说到底,新立的无量教是旁门,不是道家正宗,不能以道家标准来做要求,比如三清山要求弟子修法不但不能以人命炼法,也不能自残伤身,所以像「化血」丶「解体」丶「魂祭」丶「肉饲」,这些法门在三清山是明令禁止的。
但这些规矩却不能照搬到无量教。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无量山乃至整个滇文,就是多毒草丶多虫蛇,养毒虫的不计其数,甚至连凡人都知道怎麽养蛊,他们也习惯了以血肉养蛊,因为自古以来就是这麽流传下来的。如果按三清山的要求来办,那新建的无量山在滇文都招不到弟子。
或许换句话说,如果在无量山这种神州荒界丶西南边陲都要按三清山的法令修行,那何必还要来无量山,直接去三清山岂不更好?另外,你无量山规矩这般多,求法这般难,那旁边的哀牢山路也不远。
所以,因地制宜,不能一棒子打死,该保留的还是要保留。不但如此,还要想法子弥补像肉饲这种法门带来的身体创伤。如此,才能让无量山旧众心悦诚服,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投无量山,从根本上实现改魔为旁,造福一方。
此外,「改经换法」还有一个难点,程心瞻要剔除的,是以生人炼法的污糟,但不可否认,这种血腥之法的威力又都是极大的。不过他既然要改法,必然就不允许改法之后整个无量教的实力水平是下降的,那岂不正助长了魔道的理论——修生养性敌不过杀人放火?
所以他还得保证改出来的正法要比之前的邪法更好练,而且威力更大。
这件事做起来就非常不容易了,只得是程心瞻自己来做。
也就是他通读道藏丶遍识百经,加上悟性超群,才能一边钻研无量山的旧有法门,一边化腐朽为神奇,钻研出新法来。
首先要改的是本经,本经定下来,与之做配的旁支法门就好改了。
这并没有花费程心瞻太久的功夫,当无量山的楼阁像春笋一样长满山头的时候,他的心中就构建出了一个完整的本经框架,他取名为:
《小五行灵饵活丹真经》。
程心瞻看过了五毒教作为立教基石的炼蛊术本经——《五毒归元经》,在他看来,和那捞什子护山大阵一样,名字取得大,但实在没有什麽高深晦涩的内容,亦称不上有多精巧绝伦。
在这本经书里,五毒教的祖师把养蛊分为外炼和内炼,外炼为兵器,内炼为脏器。外蛊是养在虫皿里,以各种毒草毒虫喂养,可以放出对敌,按不同的炼法,能炼成铜皮铁骨丶极速掠影丶毒牙尖爪丶迷神制幻等等功效,若集齐五毒之虫,还有组阵合击之法。
而内蛊是养在体内,放在五脏六腑里,以自身血肉喂养,等养大了,还可以驱使蛊虫吃掉脏腑丶代替脏腑。按这毒经里的说法,人身脏腑太脆弱,而且不能动弹,只能等着喂食。而虫腑是活的,不用喂养,可以吐出去自由觅食,吃饱了再回来,就可以把养分再转给宿主,修行神速。如果能寻来五虫,将五脏全部替换,更能炼成一道护身卫主的秘术。
程心瞻看完了,只给出四个字的评价——不伦不类。
人体脏器是何等玄妙之物,可以挖掘出多少命藏法门,竟然有人会想到自残用以喂虫丶以虫替之,这是何等浅薄的目光!
于是,他推陈出新,创出了《小五行灵饵活丹真经》。
「小五行」,指的是这道法门用上了五行之理,但是还没达到「道」的层次,只在「术」的水平。「灵饵活丹」则是取「外炼灵饵,内服活丹」之意,「灵饵」指的就是外蛊,「活丹」指的就是内蛊。顾名思义,这是一道将炼蛊术和五行法以及道家丹道接合在一起的法门。
这道法门先是外炼,但和粗浅的养蛊术不同,此法按五行之理和丹道之妙规定了投喂灵物的行属丶次序丶时辰等等,最终外炼成一个「灵饵」。服用后,「灵饵蛊」缩成一个小丹丸,直接进入黄庭中,以阳气阴精喂养,与金丹共呼吸,即为「活丹」。
此蛊可以外祭对敌,飞遁五行,速度极快,而且能发五行毒光,此光一照,比什麽铜皮铁骨丶利爪尖牙都来得好用,威力也更大。此蛊亦可以内养,调和金丹,平衡阴阳,平日里护卫黄庭大窍,渡洗丹劫时还可以作为挡劫之宝,替丹受过。
这是一门真正的内外兼修的法门,比《五毒归元经》的内外分修丶以身饲虫也不知道高明到哪里去了。
另外,程心瞻还有所保留,并没有把法门中五行相生的道理给说透丶说尽,故前缀以「小五行」。他是有意为之,不想把路完全铺到头,想让后人来解,使其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他想,等到这本法门的前缀改为「大五行」时,无量山也就会迈入一个新的高度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