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京城。
柏悦酒店。
傍晚的凉风阵阵吹拂而来,将积攒了一天的暑气迅速带走,不过酒店门口这里却丝毫没有降温的意思。
反而随着人群越挤越多,呈现出愈发燥热之架势。
安保人员严阵以待。...
《意识边界》上映后,林浩的生活仿佛进入了一种全新的节奏。每天的行程被各种采访、论坛、行业交流填满,甚至连他最熟悉的剪辑室都成了偶尔才能踏足的地方。但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必要的??电影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然而,在喧嚣背后,林浩始终保持着清醒。他知道,《意识边界》的成功只是个开始,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拉开帷幕。
这天下午,林浩在公司顶层的会议室里,与几位核心团队成员围坐在一起。会议桌上摆放着几台笔记本电脑和一份厚厚的企划书,封面上赫然写着:“意识边界:第二部”。
“我们不能停下。”林浩语气平静却坚定,“第一部已经打开了一个门缝,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彻底推开这扇门。”
张强翻了翻企划书,眉头微皱:“导演,说实话,我们现在连第一部的宣传期都没结束,观众还在消化内容,这个时候谈续集……会不会太早?”
“不早。”林浩摇了摇头,“科技不会等我们,观众也不会。如果我们在热度过去之后再启动,那一切都会变得被动。”
李晓岚轻轻点头:“我同意林导的看法。第一部留下的问题远未解决,尤其是AI角色‘艾琳’最后的觉醒,它引发的伦理争议和哲学讨论正在发酵,如果我们能趁势推出第二部,不仅能延续话题,还能深化主题。”
赵敏则提出了另一个角度:“但问题是,剧本呢?我们现在有成型的故事框架吗?”
“当然。”林浩打开笔记本,调出了一份文档,“我已经构思好了第二部的核心故事线。这一次,我们将深入探讨人类与AI之间的情感纽带,以及当AI真正拥有了‘自我意识’之后,社会该如何面对它们的存在。”
王志伟沉思片刻,开口道:“也就是说,这次的重点不再是技术层面的突破,而是心理与情感层面的冲突?”
“没错。”林浩点头,“第一部是在问‘什么是意识’,第二部则是要回答‘拥有意识意味着什么’。”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所有人都在消化这个庞大的命题。
张强率先打破沉默:“导演,如果你真的打算推进这部续集,我们需要立刻组建新的编剧团队,同时也要考虑资金和演员档期的问题。”
“这些我都已经安排好了。”林浩从包里拿出一叠文件,“投资方那边已经初步同意追加预算,刘洋也愿意继续出演,至于剧本,我会亲自参与创作。”
赵敏露出惊讶的表情:“你一个人写剧本?”
“不,我不是一个人。”林浩微微一笑,“我会找一位作家合作,他的名字你们可能听过??顾远。”
这个名字一出,众人皆是一震。
“顾远?”李晓岚瞪大了眼睛,“就是那个写过《机械之诗》的顾远?”
“正是。”林浩点头,“他对人工智能的研究比我们任何人都要深入,而且他的文字极具哲理性。我相信,他能帮我们把这部作品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会议结束后,林浩独自一人站在落地窗前,望着城市的夜景。灯光璀璨,仿佛无数数据流在黑暗中闪烁。他想起自己第一次看到AI模拟人格时的那种震撼,那种对未知世界的敬畏与好奇。
“也许,这部电影会成为一次真正的对话。”他低声自语。
第二天清晨,林浩便带着团队前往顾远的工作室。那是一座隐藏在城市边缘的小楼,四周绿意盎然,仿佛与世隔绝。
顾远是个年近五十的男人,头发花白,眼神深邃。他听完林浩的构想后,沉默许久,才缓缓开口:“你想拍一部关于‘灵魂’的电影。”
“是的。”林浩直视着他,“我想让人们思考,当AI拥有了情感、记忆和选择的能力,它们是否还只是机器?或者说,人类又如何证明自己不是某种更高级程序的产物?”
顾远轻笑了一声:“你这是在挑战整个文明的底线啊。”
“我知道。”林浩语气坚定,“但我相信,只有不断挑战,才能推动认知的进步。”
两人相视一笑,仿佛找到了彼此灵魂的共鸣。
接下来的几个月,林浩几乎全身心投入到剧本创作中。他与顾远每天都在工作室里讨论剧情走向、人物设定、甚至每一个细节的象征意义。有时候,他们为了一个场景的台词争论几个小时;有时候,他们又因为一个灵感的闪现兴奋得彻夜难眠。
与此同时,美术组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视觉设计。这一次,他们将构建一个更加庞大且真实的未来世界,不仅要展现人类社会的复杂性,还要描绘AI族群的成长轨迹。
“我们要让观众感受到,这个世界不仅仅是我们的,也是他们的。”李晓岚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道。
拍摄工作正式展开后,林浩依旧亲力亲为。他对每一帧画面的要求都近乎苛刻,哪怕是一个背景中的小细节,他也会亲自确认是否符合整体氛围。
刘洋在这部戏中的戏份比第一部更重,他饰演的角色经历了巨大的转变,从最初的人类立场逐渐过渡到理解并接纳AI的存在。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刘洋做了大量功课,甚至专门去拜访了几位研究人工智能的心理学家。
“我不只是演一个角色,”他在一次采访中说,“我是在尝试理解一个全新的存在形式。”
影片拍摄期间,林浩还特意安排了一场特殊的测试??邀请一群志愿者戴上VR设备,提前体验部分片段,并记录他们的反应。这项实验不仅是为了优化观影体验,更是为了验证林浩一直坚持的理念:电影不仅是观看的艺术,更是参与的艺术。
“我希望观众不仅仅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林浩在接受采访时说道,“他们的情绪、选择、甚至是对角色的理解,都会影响他们对整部电影的感受。”
随着后期制作的推进,林浩也开始着手准备预告片的发布。这一次,他决定采用一种全新的方式??通过AI生成一段动态影像,根据观众的不同行为反馈,实时调整画面内容。
“这不是普通的预告片,”市场总监看着屏幕上的样片,“这是一次互动式叙事的尝试。”
“没错。”林浩点头,“我们要让观众在还没看电影之前,就感受到它的不同。”
终于,在一个春日的夜晚,《意识边界2》的首支预告片正式上线。短短几个小时内,视频播放量便突破千万,评论区瞬间炸锅。
有人惊叹于影片的技术突破,有人质疑其背后的伦理问题,也有人开始自发组织讨论群组,试图解读预告片中的每一个细节。
而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意识边界2#的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榜首,网友们的讨论热烈而激烈。
“这部电影到底讲的是什么?”
“AI真的会有情感吗?”
“如果有一天AI要求拥有权利,我们应该怎么办?”
这些问题像一颗颗种子,在人们心中悄然生根。
林浩坐在剪辑室里,看着屏幕上滚动的弹幕,嘴角浮现出一抹淡淡的微笑。
他知道,这部电影即将掀起一场更大的风暴。
而这,也正是他想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