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39章,上班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按照此前的设想,在村里找几个人来县城工作,是想要获得他们的助力。
    陈启山是在为陈小六考虑,怕他一个人单打独斗,有些力有未逮。
    现实却是,陈小六只信任鸡毛和鸭头。
    这两人是他的发小,玩...
    陈启山一家的“清源”项目很快在村里掀起了热潮。村委专门腾出了一间旧仓库,改造成临时的生产作坊,村里的年轻人纷纷报名加入,跟着陈启山学习组装和调试技术。陈启山也一改往日低调的作风,开始频繁地跑县城、省城,与轻工业部的技术人员沟通细节,同时联系材料供应商,确保生产用的铁皮、陶土、太阳能板等物资能及时到位。
    “哥,这订单数量可不小啊。”陈莹莹翻看着尤坚纨带来的生产计划表,“光是第一批试点县,就要两千台!”
    “是啊,咱得抓紧时间培训人手。”陈启山点头,“光靠咱们自己,肯定忙不过来。”
    “我建议把生产流程标准化。”陈萍萍拿出笔记本,“比如每个组件分开生产,再集中组装,这样效率更高。”
    “不错。”陈启山赞许地看着妹妹,“你来负责流程设计,我来安排人员分工。”
    彩云在一旁默默听着,心里既欣慰又担忧:“启山,你得多注意身体,别太累了。”
    “放心吧,我有分寸。”陈启山笑了笑,“等这一批生产完,咱们就能腾出时间改进第二代产品了。”
    尤坚纨也加入了生产筹备,他不仅帮着联系了几个铁皮加工厂,还从农机厂调来了一台老旧的冲压机,用来加工冷藏箱的外壳。陈启山带着老电工对设备进行了改造,加装了简易的安全保护装置,让生产更安全。
    “这机器虽然旧,但还能用。”老电工擦了擦汗,“只要咱们维护得当,生产速度不会慢。”
    “那就辛苦你了。”陈启山递上一瓶水,“接下来咱们得日夜赶工,把这批订单赶出来。”
    生产正式启动后,整个村子都动了起来。白天,工人们在仓库里忙碌地组装冷藏箱;晚上,陈启山带着几个骨干继续调试设备,优化冷却效率。一家人几乎没怎么休息,但谁都没有怨言。
    “哥,我今天学会了焊接。”陈萍萍兴奋地展示着自己做的冷却罐支架,“虽然焊得不太漂亮,但至少能用了。”
    “不错。”陈启山接过支架仔细检查,“只要结构稳固,工艺可以慢慢改进。”
    “哥,我觉得咱们以后可以开个培训班。”陈莹莹忽然说,“教更多人做这些技术活,既能提高生产效率,也能帮村里人学点手艺。”
    “这个主意好。”陈启山点头,“等咱们稳定下来,就办个‘清源技术培训班’。”
    时间一天天过去,第一批“清源”冷藏箱终于生产完成。尤坚纨亲自押车,把两千台设备运往试点县。临行前,他特意回村一趟,给陈启山带来了个好消息。
    “部里对咱们的产品很感兴趣。”尤坚纨笑着递上一份文件,“他们说,如果试点效果好,明年可能会在全国推广。”
    “那咱们得继续改进。”陈启山接过文件,“现在的产品虽然能用,但还有不少可以优化的地方。”
    “比如呢?”尤坚纨好奇地问。
    “比如风扇的转速可以调节,水箱的容量也可以再优化。”陈启山翻开笔记本,“还有隔热材料,咱们现在用的是稻壳和木屑,但效果还不够理想。”
    “那你想用什么?”
    “我在省城看到一种泡沫塑料,隔热效果很好。”陈启山指着图纸,“如果能用这种材料,冷却效率还能提高不少。”
    “这个我来想办法。”尤坚纨拍了拍胸脯,“我认识个塑料厂的厂长,应该能帮忙搞到。”
    几天后,尤坚纨果然带回了泡沫塑料样品。陈启山立刻开始测试,果然发现隔热效果比稻壳和木屑好了不少。于是他决定在下一批产品中采用这种新材料。
    “哥,这泡沫塑料好像挺贵的。”陈莹莹翻看着价格表,“咱们的预算能撑得住吗?”
    “贵是贵,但值得。”陈启山坚定地说,“只要效果好,成本可以慢慢控制。”
    “那咱们得想办法降低成本。”陈萍萍提议,“比如能不能自己做?”
    “嗯……”陈启山沉思片刻,“这个倒是可以考虑。咱们可以先买几台小型发泡机,试着自己生产。”
    说干就干,陈启山立刻联系了尤坚纨,让他帮忙找发泡机。尤坚纨很快找到了一台二手设备,还帮忙谈了个好价格。
    “这机器虽然旧了点,但还能用。”尤坚纨指着发泡机,“只要咱们调试好参数,就能生产出合格的泡沫塑料。”
    “那就辛苦你了。”陈启山感激地说,“等咱们稳定下来,再给你加薪。”
    “哈哈,那我可等着了。”尤坚纨笑着拍了拍陈启山的肩膀。
    有了发泡机后,陈启山带着老电工和几个工人开始调试设备。他们先是做了几组试验,调整发泡剂的比例和温度参数,终于生产出了合格的泡沫塑料。
    “这材料比买的还轻,隔热效果也不差。”陈莹莹拿着样品仔细检查,“而且成本低了不少。”
    “很好。”陈启山满意地点点头,“咱们可以开始批量生产了。”
    随着新材料的投入使用,“清源”冷藏箱的冷却效率进一步提升,温度稳定在了10度左右。轻工业部的反馈也非常好,试点县的农民们对这款设备赞不绝口。
    “这东西太实用了。”一位老农拿着温度计感慨,“我家的西瓜放进去,三天都没坏。”
    “是啊,以前夏天水果放不住,现在好了。”另一位村民连连点头,“这机器真是帮了大忙。”
    消息传回村里,陈启山一家也松了口气。
    “哥,咱们是不是该考虑申请专利了?”陈莹莹忽然问。
    “这个我也想过。”陈启山点头,“不过咱们得先完善技术文档,确保所有参数都准确无误。”
    “那我来整理资料。”陈萍萍主动请缨,“我这几天就把所有图纸和测试数据归档。”
    “好。”陈启山笑着点头,“等资料整理好,咱们就去省城申请专利。”
    夜深人静,陈启山坐在院子里,看着满天繁星。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相信,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哥,你在想什么?”彩云走过来,轻轻坐在他身边。
    “我在想,咱们能不能做出一台真正的冰箱。”陈启山望着远方,“让每一个农村家庭,都能用上属于自己的冷藏设备。”
    “我相信你能做到。”彩云轻声说,“因为你一直都在努力。”
    风吹过田野,带着泥土的清香。夜色中的村庄宁静而安详,仿佛也在默默见证着这个家庭的传奇故事,正一点点地书写下去。
    陈启山一家的“清源”项目很快在村里掀起了热潮。村委专门腾出了一间旧仓库,改造成临时的生产作坊,村里的年轻人纷纷报名加入,跟着陈启山学习组装和调试技术。陈启山也一改往日低调的作风,开始频繁地跑县城、省城,与轻工业部的技术人员沟通细节,同时联系材料供应商,确保生产用的铁皮、陶土、太阳能板等物资能及时到位。
    “哥,这订单数量可不小啊。”陈莹莹翻看着尤坚纨带来的生产计划表,“光是第一批试点县,就要两千台!”
    “是啊,咱得抓紧时间培训人手。”陈启山点头,“光靠咱们自己,肯定忙不过来。”
    “我建议把生产流程标准化。”陈萍萍拿出笔记本,“比如每个组件分开生产,再集中组装,这样效率更高。”
    “不错。”陈启山赞许地看着妹妹,“你来负责流程设计,我来安排人员分工。”
    彩云在一旁默默听着,心里既欣慰又担忧:“启山,你得多注意身体,别太累了。”
    “放心吧,我有分寸。”陈启山笑了笑,“等这一批生产完,咱们就能腾出时间改进第二代产品了。”
    尤坚纨也加入了生产筹备,他不仅帮着联系了几个铁皮加工厂,还从农机厂调来了一台老旧的冲压机,用来加工冷藏箱的外壳。陈启山带着老电工对设备进行了改造,加装了简易的安全保护装置,让生产更安全。
    “这机器虽然旧,但还能用。”老电工擦了擦汗,“只要咱们维护得当,生产速度不会慢。”
    生产正式启动后,整个村子都动了起来。白天,工人们在仓库里忙碌地组装冷藏箱;晚上,陈启山带着几个骨干继续调试设备,优化冷却效率。一家人几乎没怎么休息,但谁都没有怨言。
    “哥,我今天学会了焊接。”陈萍萍兴奋地展示着自己做的冷却罐支架,“虽然焊得不太漂亮,但至少能用了。”
    “不错。”陈启山接过支架仔细检查,“只要结构稳固,工艺可以慢慢改进。”
    “哥,我觉得咱们以后可以开个培训班。”陈莹莹忽然说,“教更多人做这些技术活,既能提高生产效率,也能帮村里人学点手艺。”
    “这个主意好。”陈启山点头,“等咱们稳定下来,就办个‘清源技术培训班’。”
    时间一天天过去,第一批“清源”冷藏箱终于生产完成。尤坚纨亲自押车,把两千台设备运往试点县。临行前,他特意回村一趟,给陈启山带来了个好消息。
    “部里对咱们的产品很感兴趣。”尤坚纨笑着递上一份文件,“他们说,如果试点效果好,明年可能会在全国推广。”
    “那咱们得继续改进。”陈启山接过文件,“现在的产品虽然能用,但还有不少可以优化的地方。”
    “比如呢?”尤坚纨好奇地问。
    “比如风扇的转速可以调节,水箱的容量也可以再优化。”陈启山翻开笔记本,“还有隔热材料,咱们现在用的是稻壳和木屑,但效果还不够理想。”
    “那你想用什么?”
    “我在省城看到一种泡沫塑料,隔热效果很好。”陈启山指着图纸,“如果能用这种材料,冷却效率还能提高不少。”
    “这个我来想办法。”尤坚纨拍了拍胸脯,“我认识个塑料厂的厂长,应该能帮忙搞到。”
    几天后,尤坚纨果然带回了泡沫塑料样品。陈启山立刻开始测试,果然发现隔热效果比稻壳和木屑好了不少。于是他决定在下一批产品中采用这种新材料。
    “哥,这泡沫塑料好像挺贵的。”陈莹莹翻看着价格表,“咱们的预算能撑得住吗?”
    “贵是贵,但值得。”陈启山坚定地说,“只要效果好,成本可以慢慢控制。”
    “那咱们得想办法降低成本。”陈萍萍提议,“比如能不能自己做?”
    “嗯……”陈启山沉思片刻,“这个倒是可以考虑。咱们可以先买几台小型发泡机,试着自己生产。”
    说干就干,陈启山立刻联系了尤坚纨,让他帮忙找发泡机。尤坚纨很快找到了一台二手设备,还帮忙谈了个好价格。
    “这机器虽然旧了点,但还能用。”尤坚纨指着发泡机,“只要咱们调试好参数,就能生产出合格的泡沫塑料。”
    “那就辛苦你了。”陈启山感激地说,“等咱们稳定下来,再给你加薪。”
    “哈哈,那我可等着了。”尤坚纨笑着拍了拍陈启山的肩膀。
    有了发泡机后,陈启山带着老电工和几个工人开始调试设备。他们先是做了几组试验,调整发泡剂的比例和温度参数,终于生产出了合格的泡沫塑料。
    “这材料比买的还轻,隔热效果也不差。”陈莹莹拿着样品仔细检查,“而且成本低了不少。”
    “很好。”陈启山满意地点点头,“咱们可以开始批量生产了。”
    随着新材料的投入使用,“清源”冷藏箱的冷却效率进一步提升,温度稳定在了10度左右。轻工业部的反馈也非常好,试点县的农民们对这款设备赞不绝口。
    “这东西太实用了。”一位老农拿着温度计感慨,“我家的西瓜放进去,三天都没坏。”
    “是啊,以前夏天水果放不住,现在好了。”另一位村民连连点头,“这机器真是帮了大忙。”
    消息传回村里,陈启山一家也松了口气。
    “哥,咱们是不是该考虑申请专利了?”陈莹莹忽然问。
    “这个我也想过。”陈启山点头,“不过咱们得先完善技术文档,确保所有参数都准确无误。”
    “那我来整理资料。”陈萍萍主动请缨,“我这几天就把所有图纸和测试数据归档。”
    “好。”陈启山笑着点头,“等资料整理好,咱们就去省城申请专利。”
    夜深人静,陈启山坐在院子里,看着满天繁星。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相信,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哥,你在想什么?”彩云走过来,轻轻坐在他身边。
    “我在想,咱们能不能做出一台真正的冰箱。”陈启山望着远方,“让每一个农村家庭,都能用上属于自己的冷藏设备。”
    “我相信你能做到。”彩云轻声说,“因为你一直都在努力。”
    风吹过田野,带着泥土的清香。夜色中的村庄宁静而安详,仿佛也在默默见证着这个家庭的传奇故事,正一点点地书写下去。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崽崽三岁半,全皇朝跪求她登基 和无数个我互相帮助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全民修仙时代,系统让我当魔头? 我靠切切切当上太医令 修仙界第一干饭人 诸天之百味人生 国民法医 我在前世打造神话命格 陆地键仙 情绪为何 邪能并不会欺骗你 陆小姐独美后,六个哥哥跪求原谅 大秦镇天司 吞噬亿万丧尸,魔修的我无敌了 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暗影熊提伯斯的位面之旅 这个主神空间怎么是缝合怪啊! 真实的克苏鲁跑团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