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东厂的人出发前,兴安已经告诉他们这次任务有多危险,但他们还是毫不犹豫地去了。
可兴安没想到对方竟然这么狠。
“应该不是因为侵占田地,田地的收入有限,不足以让他们动手,可能是他们发现了别的事,是小地主报复吗?”
朱祁钰紧紧攥着纸的一角,嘴角微微上扬:“杀了,满门抄斩。”
身在京城,不可能对各地都了解清楚,既然他们交出了替罪羊,那朱祁钰就帮他们除掉。
“遵命。”
兴安点头,接着从怀里拿出一份资料,说道:“龙虎山张氏的下任天师张元吉,一直很顽劣,正统十三年时,才十三岁就抢了别人家的女儿。”
作为朱祁钰的贴身秘书,领导需要的时候,自然要拿出相应的材料。
龙虎山属于正一道,和大多数道教一样,张可大曾经预言过大宋的,说二十年后天下会统一,他的后代因此被忽必烈尊为‘天师’,并给历代天师加封‘真君’的称号。
所以,天师道在元朝时地位极高,远远超过其他宗教。
后来经历了一番斗争后,天师们逃到了岛上。
“孔家的孔彦缙,曾在太学读书,从小父亲就死了,能自己谋生,但跟族人关系不好,陛下本来是想来看看,结果他不接受。”
这是孔家第五十九代孙,爵位是衍圣公。
朱祁钰听完,靠在椅子上,不知为什么,这个时代的第二代人一个个都挺没用的。张元吉不说,一个道教未来的领袖,才十三岁就强抢民女。
不过,现在的天师张留纲倒是觉得龙虎山的地位稳如泰山,毕竟那是太祖亲自定下来的。
而作为天下学子的楷模,衍圣公却连国子监都没毕业,要是按现在来说,大概就是高中都没读完就被开除了。
这可是孔子的后代,天下读书人的榜样,怎么会肄业?
不过朱祁钰并不觉得奇怪,反而觉得挺正常的。
洪武年间,朱元璋三次邀请孔家,就连孔希文隐瞒水灾、加收赋税、受贿卖官田地等事被人告发,这位太祖还说:“孔希文是圣人的后代,不用问。”
就算朱元璋对孔家这么优待,也没落得什么好下场。
明末时,孔家后人曾说:“天下只有三家最有名,我家、江西的张家、凤阳的朱家;江西张家,有点道士气;凤阳朱家,是暴发户,小家子气。”
曲阜的孔家受过元朝的恩惠,忠于元朝,仇视红巾军,和很多大儒一样,虽然很快投降了新王朝,但心里还是看不起朱重八。
我认输了,但我还没输,大概就是这么个想法。
儒、释、道三教里有好人也有坏人,但现在这三个教派的代表人物:西天佛子班卓儿藏卜、龙虎山未来的天师张元吉、圣人后裔孔彦缙,一个个都是没用的废物,真是世上罕见。
最让朱祁钰想不明白的是伊王。
前两个是世代豪门,但伊王算什么?
难道觉得自己现在有点势力了?
朱颙炔这种有爹生没爹养的,也敢对巡查组的人动手?
跟这种人一起怎么能把国家治理好!
“知道了。”
朱祁钰语气平静地说:“虽然朕说过国内的事由东厂来管,但江西和山东现在已经成了国中之国,把卢忠叫来。”
书房里只有他们两个人,朱祁钰不怕这话传出去,或者说,就算传出去,他也毫不在意。
巡查组是朝廷的面子,大明皇帝已经给过礼遇了,不管是都察院、刑部还是兵部,现在都被打了脸。
就这点事?要是朝中大臣敢替他们说话,也就当不了大臣了。
兴安明白,这事还得靠锦衣卫来办。
过节的时候,东厂和锦衣卫都不插手。
这时候,卢忠正在衙门处理事务。
他在俘虏营里挑了一些人,以后会成为锦衣卫在塞北的耳目,再加上辽东那边,圣人真要把锦衣卫的势力渗透到底。
其实从马顺和卢忠身上就能看出来,锦衣卫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厉害。
或者说,除了朱元璋之外,锦衣卫其实就是功勋子弟和皇亲国戚拿俸禄的地方。
东厂并不是用来牵制锦衣卫的,而是因为锦衣卫已经烂得不成样子了。
那些混日子的人交给刘勤处理,真正做事的,就由卢忠统一管理,这其中也有朱祁钰的打算。
卢忠到了王府,立刻被下人带进书房,这一举动让卢忠猜测,恐怕要发生什么大事。
进了书房,看到桌上堆满了文件,比自己的值班房还多,卢忠的心情也好了不少。
“看看这些。”
朱祁钰还没等卢忠行礼,就拍了拍桌上的文件,说:“看完跟朕说说。”
卢忠一听,马上翻阅起资料。
过了很久,卢忠深吸一口气,问道:“陛下找我,是不是想让锦衣卫进入山东和江西?”
“嗯。”
朱祁钰满意地点点头,果然,人不仅要有天赋,锻炼也是必须的。
现在的卢忠,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毛躁了。
“锦衣卫之前在江西和山东活动过,朕要你配合兴安,像在城西那样,把东厂的人安排进去,能做到吗?”
朱祁钰并不着急,只要刀够锋利,张孔两家都能变成狗。
“陛下,两地本来就有锦衣卫,换个门庭也不是不行。”
卢忠觉得这办法最简单,一边想一边说:“锦衣卫要去辽东、塞北、西域,除了做生意,根本用不上汉人,所以进东厂也是个好选择。”
锦衣卫的人也是人,干这行的,朱祁钰改革了两个特务机构,一个削弱了,另一个就兴盛起来,锦衣卫的一些暗探自然也就没那么活跃了。
朱祁钰听完点了点头,说:“你们去办吧,有事再问。”
“臣领命!”
“末将领命!”
两人同时回答。
交代完之后,卢忠回去办事,而兴安依旧在朱祁钰身边伺候。
朱祁钰看着历代积累下来的问题,发现投献和奏请的数量最多,如果要查的话,外戚中最强的是孙家。
不过大多数人还是很配合,尤其是长沙府的襄王朱瞻墡。
襄王配合得有点奇怪,和其他地方不一样,他没请巡查组吃饭喝酒,而是让他们按规矩办事。
结果发现那些被说成是被侵占的田地,其实是其他士绅主动献出来的,襄王根本不知道这事,于是直接下令全都还回去。
朱祁钰觉得自己还没达到太祖那样的威严,也许他们觉得时间站在自己这边。
从太祖那时候过来的人,根本不计较一时的输赢。
而且,就算是,也只杀东厂的人,这很奇怪。
一方面怕,另一方面又胆子大。
既然伊王站出来了,那就得好好敲打一下。
于是朱祁钰开始写圣旨,皇帝的钦差死在洛阳,那洛阳的事情肯定不简单。
没过多久,原本放假的陈镒、于谦和金濂都被叫到了王府书房。
他们还带上了副总兵顾兴祖。
以前守北京的时候,顾兴祖只是个看门的,但京城保住了,该赏的还是要赏。
因为他曾经操练过神机营,所以官复原职。
看到广宁伯刘安现在能带兵打仗,被皇上重用,顾兴祖这样的勋贵也动了心思。
他不过是个伯爵,说不定还能再往上走走,毕竟看广宁伯的样子,真封侯了,到时候自己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当初阜成门和圣人闹得不愉快,但朱祁镇死后,他就没什么顾虑了。
要知道,当初顾成因为投靠朱棣,全家被朱允炆杀了,只剩长孙顾兴祖,所以他害怕是有原因的。
“末将拜见陛下,陛下身体安康。”
得到召见后,顾兴祖立刻赶了过来。
“起来吧,站一边等着。”
朱祁钰点点头,之所以用顾兴祖,不过是给他一个机会,能不能抓住再说。
接着是陈镒,他心情也很急,只是比顾兴祖慢了一步。
然后才是金濂和于谦。
人都到齐后,朱祁钰才说:“巡查组三个人被害,都是缉事厂的人。”
众人听了这话,都愣住了,没想到在这个时候,居然还有人敢干这种事。
“只有东厂的人?”
于谦立刻抓住了重点,试探着问。
朱祁钰点头:“是。”
“臣斗胆请问陛下,是不是给东厂下了密令?”
如果御史和都指挥也死了,事情就简单多了,但现在只有东厂的人死了,事情就复杂了。
这说明御史和都指挥不可靠,不然别人为什么不去杀他们?
或者,是东厂的人做了其他什么错事。
“臣请求派出锦衣卫,抓拿主谋,灭其全族!这种贼人,不杀怎么安定天下?”
于谦弯下腰,在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时,抢先说道。
朱祁钰听了挑起眉头,于谦这是想替皇帝背锅,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
如果这事是圣人亲自下令,有心人就能借机大做文章,把事情闹大,抹黑圣人。
但于谦认为,虽然文官不会跟太监同流合污,但巡查组不仅仅是代表皇帝,还代表着朝廷。作为兵部尚书,他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让皇帝背上残暴的名声。
“不用你提醒,朕已经下令了。”
朱祁钰说完,看向金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