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萧晏辞回了东宫,第一时间把朝堂上发生的这些事告知了陆知苒。
他看着陆知苒,语气中都是骄傲。
“可惜你没瞧见,谷将军说出你在闽南办了慈容院时,那些老东西脸上的表情有多精彩。他们因你是女子而看轻你,却又不得不承认自己不如你,知苒,你真的很厉害。”
创办慈容院之事,是陆知苒离开闽南之前交给张德安去办的。
她可以带走那些可怜的女人,但却带不走那些失去家人的孩子,他们也未必愿意跟她离开。
陆知苒看到不少半大的孩子,为了挣一口饭吃,用稚嫩的身躯干活。
现在还有修筑堤坝的活可以干,但堤坝总有修好的时候,到时候,他们该如何过活?
还有更多年幼的,没有自理能力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更是成了大问题。
陆知苒做出这个决定之前,跟萧晏辞商议过,他很支持。
此事由陆知苒来做,比由萧晏辞来做更加合情合理。
储君定大局,太子妃施仁政,此为最佳互补。
此事既是陆知苒出钱出力,萧晏辞也不欲抢了她的功劳。
世人称颂陆知苒,萧晏辞这个太子也与有荣焉。
而这桩消息传回来的时机也不早不晚,刚刚好,狠狠地打了那些质疑陆知苒的老东西的脸。
陆知苒也已经收到了张德安的消息,得知慈容院的进展顺利,她亦为此感到很高兴。
慈容院之事,变相推动了女学的进展,这就更令人欣喜了。
萧晏辞道:“不过,今日有朝臣提到了女学的招生问题,贫苦人家只怕不愿意把女孩送到女学中进学,这个问题你打算如何处理?”
陆知苒早与蒋南笙和萧宝珠商讨过此事,她们综合权衡之下,拟定了招生细则。
此次女学,拟定招收的女学生年龄在六至十岁之间,农户人家不收取束脩,食宿全包,入学者可领每月三斗米,若退学则需追回一应奖励。
但女学并非玩乐之地,也不是无偿帮别人家养孩子,每月都需要考核,学生们每月都需完成一定数量的刺绣或纺织,成品由锦绣坊统一收购。
若连续三个月无法完成,则劝退处理。
若有学生天赋卓绝,能又好又快地完成成品,折算成银子后,多余的部分可归她自己所有。
从女学出来的学生,日后可以优先选入锦绣坊干活。
另外,女学会缩短学制,夏收秋种时停课,让学生回家帮忙,灵活授课。
除此之外,她们会邀几位德高望重的诰命夫人担任“名誉山长”,以增加信誉。
这是她们的初步方案,具体落实起来,定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但困难再多,也没有方法多。
万事开头难,没有什么是一蹴而就的,只要熬过了开头,后续之事自然能铺陈展开。
如今的锦绣坊,便是最好的例子。
德丰帝亲题的“毓秀女学”牌匾很快挂了上去,紧接着,毓秀女学张贴出了招生要求和一应福利,并派了官差深入各个村子进行宣传,务求让每户人家都知晓。
原本对此事嗤之以鼻的百姓们,看到这样的条件也不由生出了动摇。
但重男轻女的思想到底根深蒂固,有的农户依旧不愿意让女儿去“抛头露面”,还是守着农活更加踏实。
这几日,毓秀女学招生之事传得沸沸扬扬,每个人看法不一,也有各自不同的选择。
五日后,招生结束。
此次一共招了五十八人,其中,农家女四十一人,商户之女十三人,让她们意外的是,竟有四户官宦人家把自家庶女送了来。
陆知苒看了那四户人家的名单,很快就明白了,这四位官员都是太子一系,他们此举,便是对太子和太子妃的支持。
而那几家商户,也或多或少与自家商户有过生意往来。
生意人都精明,他们敏锐地意识到,毓秀女学的意义不凡,自然要努力抓住机会。
萧宝珠对于这个人数十分不满意。
“这可是朝廷公办的女学,条件这般优渥,怎么就没有一呼百应?”
陆知苒和蒋南笙却觉得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人之观念,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便是送了女儿来上学的人家,也并非每人都真心相信读书之道,大多数人应当只是看重了女学的条件。”
“没错,连饱读诗书的朝中官员都反对女学,更何况是那些大字不识的平头百姓?此事任重且道远。”
萧宝珠闻言顿时泄气。
“那我们辛辛苦苦张罗这么多,岂不是白费?”
偌大的女学,就只招了五十多人,传出去都要叫人笑话。
陆知苒笑着摇头。
“怎会白费?我们的女学,教的是真正可以谋生的技巧,三年后,这批学生的成果就会展现在人前。我们现在走的每一步路,都不会浪费。”
蒋南笙也道:“说得再多,也没有做得实实在在呈现在众人面前的东西来得实际,今日那些等着看我们笑话的人,来日,就会被我们狠狠打脸。到时候,女学何愁没有学生?”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陆知苒和蒋南笙深知这一点,今日的开局已算是不错,她们并不气馁。
萧宝珠也受了鼓舞,一下充满了干劲。
毓秀女学在京中引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浪潮,但很快就被众人所遗忘,大多数人都觉得此事与他们没有关系,自然不会过多在意。
而大多数官员们都抱着看好戏的心态,想要看看太子妃这次能不能折腾出个水花来。
可别到时候草草收场,那才是贻笑大方。
外界的喧嚣议论,毓秀女学中的学子们一概不知。
她们进入到了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磕磕绊绊地适应着新的生活节奏。
有人觉得这里是人间天堂,自己的人生从此有了新的开始,新的希望。
有人却彷徨不安,难以适应,同时在优秀的同窗面前自惭形秽,难以自处。
但身为贫家女,她们来了这里,就没有退路可走,即便是再难,也只能咬牙坚持。
等到三年后,她们终于从女学中结业时,她们已然脱胎换骨,与三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那个时候的她们,都无比感谢三年前咬牙坚持,没有放弃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