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18章 聂凯终于完蛋了!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翌日上午,唐烨来到市委书记办公室。
    周成武示意唐烨坐下,面带微笑道:“这七天,你销声匿迹,把不少人急坏了,连洪老都找了我几次。我没跟他透露消息,回头要被他批评了!”
    唐烨笑着回应:“昨晚我已跟洪老通过电话,将事情前因后果解释清楚了。”
    周成武敛去笑意:“萧子安的问题究竟有多严重?”
    唐烨自然明白周成武的顾虑。
    萧子安是萧靖宇的儿子,一旦萧子安出事,萧靖宇必定受到牵连。
    “冯锟辞职后进入萧子安的公司,耗......
    唐烨站在党校的教室窗前,望着操场上整齐列队的学员们,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这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干部,有省厅级领导、地市一把手,也有像他这样从基层一步步走出来的改革者。
    这次研修班不仅是一次理论提升的机会,更是一个政治格局重新洗牌的舞台。
    “唐院长,组织部的李主任请您过去一趟。”助教敲门进来,打断了他的思绪。
    唐烨整理了一下衣领,快步朝办公楼走去。
    会议室里,中央组织部干部三局的李主任已经等在那里。他年近六十,面容严肃,是党内资深的人事专家。
    “坐吧。”李主任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听说你在XX省搞的科技体制改革,引起了高层关注。”
    唐烨微微一笑:“只是做了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李主任看了他一眼,缓缓说道:“你的材料我看过,很有想法,也很有魄力。不过,改革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它需要一整套机制和团队的支撑。你有没有想过,下一步该怎么走?”
    唐烨沉吟片刻:“我认为,科技体制改革只是一个突破口,真正的核心问题,还是整个行政体系的运行效率和治理能力。如果不能打破部门壁垒、理顺权力结构,任何单项改革都难以持久。”
    李主任点了点头:“说得不错。那我问你,如果你有机会进入更高层级的决策系统,你会优先推动哪些改变?”
    唐烨目光坚定:“第一,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打破信息孤岛;第二,优化干部考核机制,让真正干事的人不吃亏;第三,推动基层治理创新,赋予地方政府更多自主权。”
    李主任听完,轻轻笑了笑:“年轻人有理想是好事,但现实往往比想象中更复杂。”
    唐烨点头:“我明白。所以我愿意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一点一点推进。”
    谈话结束后,唐烨走出办公楼,阳光洒在脸上,暖洋洋的。他知道,自己已经进入了更高层的视野,但这并不意味着安全,反而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风险。
    研修班的学习节奏非常紧凑,每天上午是专题讲座,下午是分组讨论,晚上还有案例分析作业。唐烨很快适应了这种高强度的节奏,并在多次讨论中展现出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务实的改革思路。
    一次小组研讨会上,有人提到某沿海省份在人才引进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唐烨便顺势分享了他们在XX省试点的“科研项目市场化申报”机制。
    “我们不再由政府主导资金分配,而是设立一个开放平台,允许企业、高校、研究机构自由申报项目,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评审。结果不仅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还激发了大量民间创新力量。”
    一位南方某市的副市长听后若有所思:“这个模式确实不错,但会不会导致资源过度集中于少数热门领域?”
    唐烨笑道:“我们设定了动态调控机制,确保基础研究和冷门学科也能获得一定比例的支持。同时,我们鼓励失败宽容制度,让科研人员敢于尝试高风险课题。”
    这位副市长频频点头:“看来你们考虑得很周全。”
    随着研修班的深入,唐烨逐渐成为班上的焦点人物之一。他的发言总是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既能结合政策精神,又能落地实操。
    结业典礼那天,李主任亲自出席并讲话。他在致辞中特别提到了几位表现突出的学员,其中就有唐烨的名字。
    会后,李主任单独找他谈话:“组织上对你很认可,有意安排你去一个关键岗位锻炼。你做好准备了吗?”
    唐烨郑重地点头:“只要能为国家发展做点实事,我随时准备接受新的挑战。”
    离开党校后不久,唐烨接到通知,被任命为国务院科技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级别正厅,驻京办公。
    这意味着,他将正式进入国家层面的核心决策圈。
    林婉清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发来祝贺短信:“恭喜你,终于站在更高的平台上。”
    唐烨回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到任第一天,唐烨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办公室位于国务院机关大楼内,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汇报材料、政策建议和调研报告堆积如山。
    他很快发现,这里的工作节奏远比地方要快得多,信息量也大得多。每一个文件背后,都可能牵涉多个部门的利益博弈,每一个批示,都可能影响全国范围的政策走向。
    为了尽快熟悉业务,他主动向老同志请教,并利用周末时间翻阅大量历史资料,梳理过去几十年科技体制改革的脉络。
    一个月后,国务院召开科技体制改革推进会,唐烨负责起草会议纪要,并在会上作了专题汇报。
    会议期间,分管科技工作的副总理专门点名表扬了他的工作:“唐主任虽然年轻,但思路清晰,做事踏实,是我们队伍里的新鲜血液。”
    这句话,让唐烨在高层中再次加分。
    然而,就在他逐渐站稳脚跟时,一封来自南方某省的举报信再次打破了平静。
    这封信指控他在XX省任职期间,与某民营企业存在不当利益往来,并附上了几份看似详实的资金流向图。
    唐烨看到举报信内容后,心中顿时警觉起来??这些数据明显经过人为剪裁,刻意忽略了一些关键环节,显然是有针对性的打击。
    他立刻向上级汇报情况,并主动提交了一份完整的财务审计报告,详细说明所有相关项目的审批流程和资金用途。
    调查迅速展开,不到两周,真相水落石出:所谓“利益输送”纯属捏造,所有资金流转均符合规定,且该企业最终并未从中获利。
    举报人身份也被查明,是一名曾在改革中失去权力的前官员亲属。
    风波平息后,唐烨没有选择追责,而是低调处理,继续专注于本职工作。
    但他心里清楚,这场斗争远未结束。
    一天深夜,他在办公室加班,林婉清打来电话。
    “你还好吗?”她轻声问。
    唐烨揉了揉眉心:“还好。只是觉得,这条路比我想象的还要艰难。”
    林婉清沉默了一会儿,柔声道:“但我相信,你一定能走得更远。”
    唐烨嘴角微扬:“谢谢你一直在我身边。”
    窗外,北京的夜色深沉而辽阔,星光点点,仿佛在诉说着某种不为人知的未来。
    唐烨站在党校的教室窗前,望着操场上整齐列队的学员们,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这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干部,有省厅级领导、地市一把手,也有像他这样从基层一步步走出来的改革者。
    这次研修班不仅是一次理论提升的机会,更是一个政治格局重新洗牌的舞台。
    “唐院长,组织部的李主任请您过去一趟。”助教敲门进来,打断了他的思绪。
    唐烨整理了一下衣领,快步朝办公楼走去。
    会议室里,中央组织部干部三局的李主任已经等在那里。他年近六十,面容严肃,是党内资深的人事专家。
    “坐吧。”李主任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听说你在XX省搞的科技体制改革,引起了高层关注。”
    唐烨微微一笑:“只是做了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李主任看了他一眼,缓缓说道:“你的材料我看过,很有想法,也很有魄力。不过,改革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它需要一整套机制和团队的支撑。你有没有想过,下一步该怎么走?”
    唐烨沉吟片刻:“我认为,科技体制改革只是一个突破口,真正的核心问题,还是整个行政体系的运行效率和治理能力。如果不能打破部门壁垒、理顺权力结构,任何单项改革都难以持久。”
    李主任点了点头:“说得不错。那我问你,如果你有机会进入更高层级的决策系统,你会优先推动哪些改变?”
    唐烨目光坚定:“第一,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打破信息孤岛;第二,优化干部考核机制,让真正干事的人不吃亏;第三,推动基层治理创新,赋予地方政府更多自主权。”
    李主任听完,轻轻笑了笑:“年轻人有理想是好事,但现实往往比想象中更复杂。”
    唐烨点头:“我明白。所以我愿意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一点一点推进。”
    谈话结束后,唐烨走出办公楼,阳光洒在脸上,暖洋洋的。他知道,自己已经进入了更高层的视野,但这并不意味着安全,反而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风险。
    研修班的学习节奏非常紧凑,每天上午是专题讲座,下午是分组讨论,晚上还有案例分析作业。唐烨很快适应了这种高强度的节奏,并在多次讨论中展现出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务实的改革思路。
    一次小组研讨会上,有人提到某沿海省份在人才引进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唐烨便顺势分享了他们在XX省试点的“科研项目市场化申报”机制。
    “我们不再由政府主导资金分配,而是设立一个开放平台,允许企业、高校、研究机构自由申报项目,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评审。结果不仅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还激发了大量民间创新力量。”
    一位南方某市的副市长听后若有所思:“这个模式确实不错,但会不会导致资源过度集中于少数热门领域?”
    唐烨笑道:“我们设定了动态调控机制,确保基础研究和冷门学科也能获得一定比例的支持。同时,我们鼓励失败宽容制度,让科研人员敢于尝试高风险课题。”
    这位副市长频频点头:“看来你们考虑得很周全。”
    随着研修班的深入,唐烨逐渐成为班上的焦点人物之一。他的发言总是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既能结合政策精神,又能落地实操。
    结业典礼那天,李主任亲自出席并讲话。他在致辞中特别提到了几位表现突出的学员,其中就有唐烨的名字。
    会后,李主任单独找他谈话:“组织上对你很认可,有意安排你去一个关键岗位锻炼。你做好准备了吗?”
    唐烨郑重地点头:“只要能为国家发展做点实事,我随时准备接受新的挑战。”
    离开党校后不久,唐烨接到通知,被任命为国务院科技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级别正厅,驻京办公。
    这意味着,他将正式进入国家层面的核心决策圈。
    林婉清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发来祝贺短信:“恭喜你,终于站在更高的平台上。”
    唐烨回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到任第一天,唐烨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办公室位于国务院机关大楼内,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汇报材料、政策建议和调研报告堆积如山。
    他很快发现,这里的工作节奏远比地方要快得多,信息量也大得多。每一个文件背后,都可能牵涉多个部门的利益博弈,每一个批示,都可能影响全国范围的政策走向。
    为了尽快熟悉业务,他主动向老同志请教,并利用周末时间翻阅大量历史资料,梳理过去几十年科技体制改革的脉络。
    一个月后,国务院召开科技体制改革推进会,唐烨负责起草会议纪要,并在会上作了专题汇报。
    会议期间,分管科技工作的副总理专门点名表扬了他的工作:“唐主任虽然年轻,但思路清晰,做事踏实,是我们队伍里的新鲜血液。”
    这句话,让唐烨在高层中再次加分。
    然而,就在他逐渐站稳脚跟时,一封来自南方某省的举报信再次打破了平静。
    这封信指控他在XX省任职期间,与某民营企业存在不当利益往来,并附上了几份看似详实的资金流向图。
    唐烨看到举报信内容后,心中顿时警觉起来??这些数据明显经过人为剪裁,刻意忽略了一些关键环节,显然是有针对性的打击。
    他立刻向上级汇报情况,并主动提交了一份完整的财务审计报告,详细说明所有相关项目的审批流程和资金用途。
    调查迅速展开,不到两周,真相水落石出:所谓“利益输送”纯属捏造,所有资金流转均符合规定,且该企业最终并未从中获利。
    举报人身份也被查明,是一名曾在改革中失去权力的前官员亲属。
    风波平息后,唐烨没有选择追责,而是低调处理,继续专注于本职工作。
    但他心里清楚,这场斗争远未结束。
    一天深夜,他在办公室加班,林婉清打来电话。
    “你还好吗?”她轻声问。
    唐烨揉了揉眉心:“还好。只是觉得,这条路比我想象的还要艰难。”
    林婉清沉默了一会儿,柔声道:“但我相信,你一定能走得更远。”
    唐烨嘴角微扬:“谢谢你一直在我身边。”
    窗外,北京的夜色深沉而辽阔,星光点点,仿佛在诉说着某种不为人知的未来。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傲世英侠传 这个地下城长蘑菇了 从赶海开始,成为全球首富 反派皇子三岁半 重生八零:山河猎户,从家徒四壁开始 人在无限,开始速通 我有一座镜像屋 诸天之笑傲第一剑 逃荒路上,爹娘和离了 我都飞升了,你叫我去高考? LPL史记 符道之祖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只想简单种个地,却被万人追捧 山海提灯 御兽:开局一间训练屋 从县委书记到权力巅峰 我必将加冕为王 蒸汽之国的爱丽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