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393章丈夫心有白月光(1)(第1/2页)
“小祁啊,这周日的联谊会,你一定要来参加。这可是政府组织的联谊会,不光咱们单位的年轻女同志要过去,其他厂的女同志也会去。我跟你说,参加的男同志都是部队里年轻有为的人,你要是能被人看上了,后半辈子就不用愁了。”
元初一到新世界,耳朵里就灌进来这么一大段话。
眼前一个三十多岁、梳着齐耳短发的大姐正笑盈盈地看着她,就等着她点头答应了。
元初摇了摇头:“我不去。张大姐,您可别诳我,‘年轻有为’这四个字凑一块就不大对劲。有为的人大概率都不怎么年轻,真年轻的人恐怕还没来得及有作为。姐,我才18,不如您跟我说说,18岁在部队里能混成什么样?”
张大姐倒也心直口快,“18岁的基本上还是新兵蛋子,能混成什么样啊?我跟你说,小祁,你不要想着找18的,男的18都还不叫男人呢,嘴上没毛,办事不牢,靠不住的。要找就找年龄稍微大几岁的,这样才可靠。部队里的连长、营长,很多也就二十三四岁、二十五六岁,你找他们不是正合适吗!”
元初还是摇头,“不行。年龄大的,心思重,心眼子多,真要是凑一块过日子,那还不把我啃得骨头渣都不剩啊。不行不行。张大姐,您别跟我说了,您去动员别人去吧。我目前就想好好工作,为国家建设做贡献,暂时不考虑个人问题。”
说完,元初直接站起身,敬了个不伦不类的礼,转身离开了。
“诶~小祁~”
张大姐还想叫住她再跟她说一说,但是元初走得快,等她从桌子后面绕出来,元初已经走远了。
张大姐叹气,年轻人,根本不懂得怎么选对象。18岁的男人哪懂得过日子?就得找年龄大几岁的。再说了,女人老的快,男的年纪大点正合适。要是找同龄的,等十几年一过去,女的看起来就跟男的长辈一样了。这能行吗?男的不出去偷腥就奇了怪了!
元初没理她,在系统的指引下往自己办公室走去,同时接受了原主的记忆和这个世界的剧情。
原主祁元初,是一个小城姑娘,和母亲、外祖父相依为命。
1952年,16岁的祁元初从省立砚山中学毕业,进入砚山电机厂工作,高中毕业的她算是知识分子,没有进车间,而是去了宣传科,成了一名宣传干事。
现在是1954年秋天,祁元初已经18岁了。
有关部门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联谊会,其实也就是相亲会,好多未婚男女参加,年龄跨度还比较大。
上辈子,祁元初接受了张大姐的提议,去参加了这次相亲会。在那里,一个叫池定归的营长对她一见钟情,并展开了主动追求,祁元初同意了。
这个时候的婚姻就是这样的,相亲认识、接触一下、确定关系、结婚。
池定归25岁,长相端正,脾气温和,还是个孤儿,立过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过贡献,没有婚史。这样一个人,在祁元初和她的母亲、外祖父看来,是个很合适的丈夫人选。
俩人接触了没多久就结婚了。
婚后的生活过得还不错,池定归这个人,没有很突出的优点,同样也没有很突出的缺点。他的工资有一半上交给妻子,另一半自己留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93章丈夫心有白月光(1)(第2/2页)
祁元初也不介意,因为部队离她工作的电机厂很近,所以,哪怕是结了婚,她也没有放弃工作,她自己是有工资的,并不惦记池定归的钱。而且,池定归交给她的那些,也足够支撑日常生活开销了。她自己的钱都能攒下来。
婚后的生活平淡而充实。
但这样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
1958年,池定归带回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他跟祁元初说,那是他的故人,曾经对他有恩,现在故人落难,他不能坐视不理。
一开始,祁元初没觉得有什么问题,人家既然对丈夫有恩,那自然是要帮的。
池定归给女人和她的孩子找了房子,还把之前攒的钱也都给了她,此后他也不再攒钱,每个月的工资一半给祁元初,一半给了那个女人。
而池定归的整颗心,也都系在那个女人和她的孩子身上了。
祁元初反射弧有点长,过了段时间才觉察出了不对劲,这不就是两个家吗?
好家伙!池定归想干什么?
她跟池定归谈了两次,要求他注意分寸。池定归跟祁元初说:“我是个孤儿,是她们家把我养大的,如果没有她,我能不能活到现在都是未知数。我说她对我有恩,不是骗你的。她对我有救命之恩。这个恩情,我不报行吗?”
祁元初觉得,好像不行。救命之恩,怎么报都应该。而且,池定归报恩用的是他自己的工资,也没花他的钱,除了他往人家那儿跑得勤了点,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他也确实没有越雷池。
但是祁元初觉得,这大概并不是池定归不想越,而是那个女人看不上他。
她也没法去找那个女人的麻烦,因为人家也没来找她,不存在什么挑衅行为。据池定归的说法,人家还一直劝他不要过去帮忙。
他们这一纠缠,就是二十年。直到1978年,那个女人才带着孩子离开砚山。
这二十年,池定归在部队晋升无望,转业到了地方,同样也没有晋升,因为那个女人的身份有点问题,他不肯和她划清界限,导致他前途受阻。
当然了,池定归无怨无悔。
祁元初其实已经在事实上放弃这段婚姻了。她这个丈夫有跟没有差不多。他们俩也没有生孩子,所以这个婚离不离的好像也无所谓。
改革开放之后,五十岁的池定归下海经商,赚了不少钱,家里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祁元初其实也享受到了池定归经商带来的好处。
这家伙命不长,不到七十岁人就突发脑溢血,没了。
祁元初也没有多伤心,她好像有点对这个世界失去了感知。
就在这个时候,律师拿着一份公证过的遗嘱找到了她,这份遗嘱的内容是,池定归的所有遗产都由他那位救命恩人继承,留给她的只有一栋房子和一点钱,倒也足够她安然度过后半生了。
对于这样一份遗嘱,祁元初同样没有什么反应。她自己有退休金,没有池定归的钱也能过下去。而且她连孩子都没有,要钱干什么呢?
让她有反应的是什么的,池定归的救命恩人李曼柔找到她,表示愿意将池定归留给她的遗产转赠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