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章 甲骨文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4章甲骨文(第1/2页)
    马皇后也一头雾水,搞不清楚马钰为何突然讲起文字的演变来了。
    正疑惑的时候,就听到宋濂的惊呼响起。
    虽然还是不明白,一个字的字型不同有什么值得惊讶的。
    但不妨碍她知道,马钰成功拿捏住了宋濂的情绪。
    这让她非常惊讶。
    宋濂的修养自不用提,即便是和李善长因为理念不同发生争执,他也从未如此失态过。
    现在竟然被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用三个问题就给拿捏了。
    回想马钰回答三个问题的过程,她渐渐琢磨了过来。
    他一直在东拉西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然后给出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答案。
    这小子,不按常理出牌啊。
    这让她既高兴又无语。
    高兴的是马钰确实是个人才,无语的是打压的计划估计要失败了。
    看着情绪激动的宋濂,马钰在心里给自己大大的点了个赞。
    成功。
    感谢前世的考古工作者,感谢郭店楚简。
    或许有人要问了,不就是一个字的不同写法吗,有什么值得惊讶的吗?
    对大部分人来说没有什么影响,但对一小撮搞学问研究的人来说,影响就非常大了。
    象形文字有个特点,最早的时候大部分的字,本身就代表着特定的含义。
    简单点说就是,它的字型就是它的字意。
    只是最早的象形文字过于复杂,书写非常不方便。
    在后续的传播中,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简化,就变成了我们熟悉的样子。
    在演化的过程中,很多字型和最初已经完全不同。
    当然,并不是说简化不好。
    简化过后的文字笔画简单,书写更加方便,降低了知识传播的门槛。
    这总体来说是一件好事,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问题是,很多字在演化的过程中,本意也丢失了。
    就好像‘鸡鸣狗盗’,最初是个褒义词,后来就演变成了贬义词。
    有些字词的意思改变就改变了,影响并不大。
    但有些字的改变,影响就非常大了。
    比如‘仁’这个字。
    孔子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仁,论语总共出现了一百零九次。
    那么什么是仁呢?
    问题在于,孔子也没有给出确切的解释。
    而且面对不同的人提问何为仁,他回答也是不同的。
    比如,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的回答是: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
    等到颜渊问仁。
    孔子的回答就是:克己复礼为仁。
    大家都知道,孔子针对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回答,是因材施教的结果。
    可也造成了一个问题,论语对‘仁’没有一个统一的确定的解释。
    后来孟子把仁具象化,解释为‘仁爱’,要求君主爱百姓。
    但学界却都知道,孟子的仁爱,只是孔子‘仁’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
    那么孔子的‘仁’到底是什么呢?
    历朝历代都有人试图解释。
    再回头看‘仁’这个字,是由‘人’和‘二’组成的。
    这个字型的指向性就非常明显了。
    ‘仁’的本意,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方式。
    这是千年来最主流的解释。
    可是现在‘仁’的字型变成了‘上身下心’。
    那它的含义就不再是人与人相处的方式了,而是由内而外,由外而内的一种状态。
    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境界。
    仁是个人的内在修养,是一种精神境界,与他人无关。
    这也解释了,为何孔子面对不同的人提问,给出的解答是不一样的。
    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对世界的认知也存在差异。
    境界自然也不一样。
    孔子是根据每个人当时的状态,给出的答案。
    既是答案,也是针对提问者个人给出的针对性提升方向。
    如果这个猜测是真的,那就意味着,儒家之前对于‘仁’的解释存在偏差。
    对于宋濂这样的大学者来说,影响有多大可想而知。
    这也是马钰准备的杀手锏之一。
    宋濂的反应也证明,他的准备生效了。
    面对激动的宋濂,马钰肯定的道:“事关重大,我岂敢以此说笑。”
    宋濂追问道:“铜器在哪?你家长辈在哪?快带我去见他。”
    看着失态的老师,朱标都被吓了一跳,连忙说道:
    “宋师请冷静一下,这里是应天府大牢。”
    “而且马兄的长辈……皆已不在世间了。”
    马钰适时露出一副悲伤的表情,说道: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那些铜器和长辈的研究结果,也都在战火中不知所踪了。”
    宋濂如丧考妣,喃喃道:“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马钰心中有些愧疚,别把这老头给刺激疯了,连忙说道:
    “潜溪先生无需如此,事情还有补救的机会。”
    宋濂眼睛猛的亮起,连忙追问道:“你知道铜器的下落?”
    马钰摇摇头,说道:“我也不知道铜器的下落,但在战火降临前,我家长辈找到了关于疑似殷商文字的线索。”
    “什么?”这下不只是宋濂,就连朱标都惊呼出声。
    隔壁的马皇后也差点喊出声来。
    殷商文字?我没听错吧,这怎么可能?
    现存最古老的书籍是《周易》,传说为周文王所写。
    不论传说是不是真的,都说明一件事情,我们能看到的书籍,成书时间最早的也就是西周时期。
    西周之前的书籍是什么样的?没有人知道。
    之前的文字是什么样的?也同样不知道。
    人们对西周之前历史的了解,全部来自于西周以后的人编写的书籍。
    如果马钰说的是真的,他家长辈发现了殷商文字,那对新生的大明来说,意义可就太重大了。
    就这么说吧,不亚于找到了传国玉玺。
    只要想一想就知道,殷商文字已经消失数千年,为何不早不晚偏偏在大明创建后现世?
    什么叫天命?这就是。
    啥?你说他家长辈发现殷商文字的时候还是元朝?
    来人,拖出去夷三族。
    还有人说是元朝时期发现的吗?
    总之,如果殷商文字是真的,那必须也只能是大明建立后发现的。
    此时她哪还坐得住,从椅子上站起来回踱步,恨不得冲到牢房去追问事情的真假。
    朱樉则一脸懵逼,啥情况这是?
    不就是殷商文字吗?宋濂那老头激动也就罢了,娘亲你为啥也这么激动啊?
    莫非您老人家的先祖,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
    另一边,反应过来的朱标激动的道:
    “马兄,此言当真?”
    马钰郑重的道:“真的,根据我家长辈留下的线索,十有八九能找到踪迹。”
    宋濂也顾不上礼仪了,一把将朱标扒拉到一边,追问道:
    “什么线索?”
    看着一个踉跄差点摔倒的李文,马钰差点笑出声来,干咳一声掩饰情绪,说道:
    “我家长辈研究发现,那几尊铜器应当是殷商祭祀用的礼器。”
    “由此他联想到了礼记上的一句话。”
    “祭服敝则焚之,祭器敝则埋之,龟筴敝则埋之,牲死则埋之。”
    朱标也没有责备宋濂的意思,他完全能理解对方为何如此激动。
    因为他自己也同样很激动,迫不及待的想要得到答案。
    只是听到马钰搬出礼记中的话,他不禁再次疑惑。
    这句话的意思是,祭祀用的礼服破了、旧了,或者用过之后就要烧掉。
    礼器加工的时候残破,使用的时候损坏,或者使用过之后,就集中埋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4章甲骨文(第2/2页)
    祭祀用的牲畜,也要埋起来。
    这和殷商文字有什么关系?
    宋濂毕竟见多识广,马上就猜到了真相,兴奋的道:
    “你家长辈找到殷商埋礼器的地方了?”
    马钰不禁暗赞一声聪明,点头道:
    “如果礼记的记载没有错,那就代表着古人会将大量祭祀用的礼器掩埋在地下。”
    “而龟甲、铜器一类的东西,可以埋藏千年而不腐。”
    “就算桑海桑田,导致大部分埋藏礼器失踪,也必然会有一小部分遗留下来。”
    “有了这个发现,剩下的就是如何寻找古人埋藏礼器的地方了。”
    一个惊天发现马上就要揭晓,宋濂激动的呼吸都变粗了:
    “如何寻找?”
    朱标也紧紧盯着马钰,生怕他说出不知道这三个字来。
    隔壁马皇后也竖起了耳朵,以免遗漏任何一个字。
    只有朱樉非常不爽,这小子磨磨唧唧故意吊人胃口啊,真想冲过去胖揍他一顿。
    马钰很满意这个效果,故意停顿了一会儿,将他们的胃口给吊足了才说道: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天是非常重大的活动,一般只会在京畿附近举行。”
    “我家长辈就翻阅史书,确定夏商的京畿所在。”
    朱标忍不住插话道:“可是史书对夏商的京畿,只记载了一个大致方位。”
    “偌大的地方,你家长辈如何能找到埋藏礼器的地点?总不能掘地三尺吧?”
    宋濂也疑惑的点点头,这么大的范围怎么找?
    真要是雇佣大量人去掘地三尺,这么大的动静不可能悄无声息。
    马钰心中暗暗给朱标点了个赞,这个话接的太好了,满分。
    “所以我家长辈就另辟蹊径,从另外一个地方入手。”
    朱标成功化身捧哏,恰到好处的问了一句:
    “哦,什么地方?”
    马钰说道:“龙骨。”
    朱标疑惑:“龙骨?”
    马钰解释道:“龙骨是一味药材,由埋藏在地下的大型动物骨骼制成,埋藏的时间越久药效就越好。”
    到了这会儿,宋濂哪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
    祭天的时候会将卜辞刻在动物骨骼上,用完之后埋藏。
    那可不就是效果最好的龙骨吗。
    药材铺会大量收购龙骨,百姓无意中挖出古代的动物骨头,也有很大概率卖给药材铺。
    马钰继续说道:“我家长辈先确定夏商的都城位置,然后将这个范围内所有的药店全都走了一遍。”
    “将这些药材铺的龙骨一一检查,最终发现了刻有殷商文字的甲骨礼器。”
    “砰。”宋濂激动的一巴掌拍在桌案上,毫不在意疼的颤抖的手,大声道:
    “妙,竟然能想到这种方法。你那位长辈实在是天下最聪明之人,老夫自愧不如。”
    马皇后也惊叹不已,马钰的那个长辈实在太聪明了。
    完全是凭借想象,在毫无头绪的情况下硬是找到了线索,最后成功找到殷商礼器。
    可惜,如此大才却未能躲过兵祸,大明损失了一大贤才啊。
    可惜,可惜,可惜啊。
    然后她就激动起来,就算马钰长辈找到的礼器失踪了,可只要方法在。
    大明完全可以按照同样的线索,重新去寻找一批殷商礼器。
    一想到这里,她就恨不得马上结束这次对话,派人按照线索去寻找。
    大明实在太需要这个东西了。
    与之相比,什么冒充皇亲,什么孔孟管荀,完全不值一提。
    隔壁,宋濂追问道:“你家长辈可找到埋藏礼器的地方?”
    马钰摇头道:“没有,我家长辈刚确定了那批龙骨的来源,正准备去寻找,乱世就来了。”
    “他认为乱世之中保全自身尚且困难,何况是一批礼器。”
    “前人留下的瑰宝,若在他手中损坏,九泉之下又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
    “还是继续让它们藏在大地之下,等待王道大世到来,再让其问世吧。”
    宋濂肃然起敬:“令长辈高义也。”
    换成他,能忍得住不去挖吗?他不知道。
    殷商文字,对他们的诱惑力太大了,很难让人不动心思。
    更何况,第一个发现殷商礼器的人,肯定会青史留名。
    不去挖礼器,就相当于放弃了名垂史册的机会。
    这样马钰的长辈都能忍住不动,让他非常的佩服。
    隔壁的马皇后也同样心生敬意,马钰的那位长辈,真乃有德之士也。
    也就在这个时候,她做出了最终决定。
    马钰必须要得到赦免,重八要是不同意,我就带着孩子们去凤阳给祖宗守陵去。
    朱标兴奋的追问道:“那位前辈可曾将龙骨礼器的埋藏点告诉你?”
    马钰摇摇头,说道:“没有,他怕有不肖子孙拿这个秘密换钱,并未将最后的线索留下。”
    “只是将追寻甲骨的方法留了下来,等王道大世到来,若我家血脉还未断绝,可依照线索重新寻找。”
    “若我家族不幸全部罹难,就只能等待后人的机缘了。”
    宋濂和马皇后的心情都变得沉重起来,乱世啊,葬送了多少无辜之人的性命。
    朱标就没有那么多感慨了,高兴的道:
    “我大明一统天下指日可待,马兄你还活着……可见天无绝人之路啊。”
    马钰笑了笑,说道:“你以为我为何要将这个秘密讲出来?”
    “虽然我不喜欢朱……大明和当今皇上,但他毕竟是汉人。”
    “作为汉人皇帝,想来是不敢毁坏祖宗留下的瑰宝的。”
    “而我也是将死之人,不能真的将这些秘密带走吧。”
    “虽说早晚有一天上古礼器会重新被人发现,可这中间会有多少被无意中毁坏就不得而知了。”
    这也是他选择将甲骨文的秘密说出来的原因。
    前世直到清朝晚期,才有人在龙骨上发现了甲骨文。
    这中间不知道有多少被无意中损毁了,堪称是华夏历史上最大的文化损失之一。
    如果李文和宋濂他们提前得知甲骨文的秘密,想来能早一天进行发掘研究,就能少损失一些。
    自己也没有白穿越这一趟。
    马钰继续说道:“在临死前将这个秘密告诉你们,也算是我们家族为华夏做出的最后贡献。”
    “死后我也能昂首挺胸的面对华夏列祖列宗了。”
    处于兴奋中的朱标差点就喊出,我是太子,我娘已经决定赦免你之类的话。
    还好理智及时出现,告诉他现在还不是暴露身份的时候。
    到嘴边的话换成了:“你放心,我一定会想办法救你出去的,请你一定要相信我。”
    宋濂也郑重的道:“若陛下执意要杀你,老夫就算豁出这条命也要阻止。”
    马钰非常的感动,能认识两个这样的朋友,也不枉穿越这一趟。
    可越是如此,他就越不能让对方冒险:
    “好意心领了,皇帝杀心太重,为我求情只会连累你们。”
    “何必再多牺牲几条无辜的生命呢。”
    “况且,我也想念另一个世界的亲人了,说不定死后我就能见到他们了。”
    说到这里,他神色里浮现出失落、怀念等等情绪,唯独没有恐惧。
    这倒不是装的,而是穿越几个月没见过前世的家人,是真的非常想念。
    不知道他们现在过的怎么样了。
    自己莫名其妙穿越到明朝,希望被杀之后有机会穿越回去吧。
    不出意外的,他的话成功的误导了马皇后、宋濂和朱标等人。
    小小年纪就看淡了生死,他到底都经历了什么啊。
    让人不由心生同情和怜悯。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反派崛起:从截胡主角师尊开始 从漫画编辑开始成为资本家 静湖往事[京圈] 明末钢铁大亨 让你代管废材班,怎么成武神殿了 人在县城,你说我是大佬? 呢喃诗章 拉过勾的 万界守门人 神豪舅舅:开局带十个外甥逛超市 风吟武门 这个洪荒不正经! 从游戏测试开始 不许抽查我的成分 晋末长剑 秦时小说家 传说时代 一人之下的儒修 苟在初圣魔门当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