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见宋婉清同意了,也不用赵振国送,那人找了个服务员带宋婉清先回房间。
赵振国呢,则跟着老人,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到了老人房间。
一路上,赵振国心里不停地琢磨着:老人这个时候专门找自己,到底是为了啥事儿呢?肯定不是为了跟他拉拉家常、寒暄几句这么简单。
难道是要谈他的下一步工作?可不是已经确定要去首钢工作了么?难道是想听听详细的改革方案?
可赵振国左猜右猜,还是没猜对。
等进了老人的房间,老爷子坐定后,......
小雨的第三本小说《成长的光》出版后,再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不同于前两部作品,《成长的光》完全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中女儿的成长历程,以及她与父母之间那些看似平淡却充满温情的生活片段。
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设定、没有科幻的元素,但却以最贴近生活的方式,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许多家长在读完后纷纷留言,说仿佛从中看到了自己孩子的影子;而青少年读者们则表示,在这本书里找到了共鸣,也重新理解了父母的用心。
出版社再次组织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签售会,地点选在了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座城市。小雨也第一次以“青少年文学代表”的身份,被邀请参加一场电视访谈节目。
那天晚上,晨曦和林强坐在客厅沙发上,看着电视屏幕里的女儿落落大方地接受采访,脸上满是骄傲。
主持人问:“小雨同学,你从第一部作品开始就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成熟思考,很多人称你为‘天才少女作家’。你觉得这个称呼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小雨微微一笑,语气平静:“其实我不太喜欢‘天才’这个词。我觉得写作这件事,更多是靠坚持和热爱。我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是因为我一直很幸运,有一个理解我、支持我的家庭,还有愿意倾听我故事的读者。”
主持人点头:“你刚才提到家人,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你的家庭对你的影响?”
小雨轻轻抿了口茶,眼神温柔:“小时候我其实挺内向的,不太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我的父母从来没有逼迫我做什么,而是给我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们教会我尊重内心的声音,也让我明白,真正的成长不是成为别人期待的样子,而是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镜头转向观众席时,不少人都红了眼眶。晨曦看着屏幕上的女儿,心里一阵柔软。她想起那个曾经躲在房间里写日记的小女孩,如今已经可以站在聚光灯下,自信地讲述自己的故事。
节目播出后,关于小雨的家庭教育方式也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不少家长纷纷留言,希望能了解晨曦和林强是如何培养出这样一个优秀的孩子的。
面对突如其来的关注,晨曦并没有过多回应,只是在微博上发了一条简短的文字: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种子,我们要做的,不是替他们决定长成什么模样,而是给予阳光、水分和耐心,让他们自由生长。”
这条微博很快被大量转发,评论区里更是充满了感谢与共鸣。
与此同时,小雨的新书也在各大书店热销。有位读者在书评网站上写道:“这本书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跌宕起伏的命运,但它用最真实的方式告诉我们,成长本身就是一种奇迹。原来,平凡的日子也能写出动人的故事。”
这天下午,小雨和晨曦一起去学校参加家长会。刚走进教室,班主任便迎上来笑着说道:“小雨妈妈,最近你们家小雨可是全校的名人了。连校长都在大会上表扬她呢!”
晨曦笑了笑:“她还是那个孩子,只是多了点责任和压力。”
班主任点点头:“确实,她比同龄人成熟很多,但我们也担心她会不会太累。”
晨曦正想回答,忽然听到后排传来一声惊呼:“快看!是小雨!”
几个女生围了过来,手里拿着《成长的光》,激动地说:“小雨姐姐,我们刚刚读完你的新书,真的太感人了!尤其是那个母亲安慰考试失利孩子的那一段,我们都哭了。”
小雨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谢谢你们喜欢。”
其中一个女生小心翼翼地问:“小雨姐姐,我也很喜欢写作,但我总是觉得自己写得不够好……你会不会觉得我很笨啊?”
小雨蹲下来,温和地看着她的眼睛:“不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就像植物一样,有的开得早,有的开得晚,但只要你在努力,总有一天会绽放。”
那小女孩听了,眼睛亮晶晶的:“那你能不能教教我怎么开始写作呀?”
小雨想了想,拿出随身带的笔记本,撕下一页纸递给她:“你可以先从写日记开始,记录每天的心情和发生的事。慢慢你会发现,其实你心里有很多话想说,只是需要一个出口。”
女孩接过纸,郑重地点了点头:“谢谢你,小雨姐姐!”
回家的路上,晨曦看着女儿一脸满足的样子,忍不住问:“你是不是又想起小时候的自己了?”
小雨点点头:“嗯,那时候我也特别羡慕那些会写故事的大人,总觉得他们离我很遥远。现在我才明白,其实每一个作家都是一步步走过来的,就像我现在这样。”
晨曦轻轻握住她的手:“你已经开始影响别人了。”
小雨笑了笑,眼神坚定:“我希望,以后还能继续写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文字的力量。”
几个月后,小雨顺利通过了重点高中的文学特长生选拔考试,即将升入一所全国知名的高中。临行前,她在学校的公告栏前站了很久,看着自己贴上去的第一张征文比赛获奖名单,心中五味杂陈。
晨曦站在她身后,轻声说:“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你就长大了。”
小雨回头,眼中带着笑意:“妈妈,我记得你说过一句话??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要靠阳光和爱才能长大。谢谢你和爸爸,给了我最好的养分。”
晨曦眼眶微红,轻轻拥抱了她:“无论你去哪里,我们都会一直在你身后。”
夜色渐深,城市的灯火一盏接一盏亮起。小雨站在阳台上,望着远处的天际线,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她知道,这只是人生旅程的一个新起点,而她的故事,还会继续书写下去。
她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在新的一页写下:
“成长,不是终点,而是不断前行的过程。而我,愿以笔为舟,驶向更远的星辰大海。”
小雨升入重点高中后,生活节奏明显加快。新学校竞争激烈,课程安排紧凑,但她依旧坚持写作。每天放学回家后,她都会抽出一小时整理当天的灵感笔记,周末则用来构思和撰写新书章节。
晨曦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知道女儿一直在努力平衡学业与梦想,从不抱怨,也从未停下脚步。
这天晚饭后,林强看着女儿趴在书桌前奋笔疾书的模样,忍不住对晨曦说:“咱们家这闺女,真是越来越拼了。”
晨曦笑着点头:“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才会这么努力。”
林强叹了口气:“可我还是有点担心,怕她太累了。”
晨曦轻轻拍了拍他的手:“放心吧,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一直都在。”
小雨似乎察觉到父母的目光,抬起头笑了笑:“你们别担心,我没事的。”
她的笑容温暖而坚定,让晨曦和林强都感到无比安心。
不久后,学校组织了一次校园文学节,邀请了几位知名作家来校讲座。其中一位是曾评价过《镜界?彼岸》的评论家陈教授。他在讲座中提到:“小雨的作品让我看到了新一代青少年写作者的力量。他们不再局限于模仿成年人的表达方式,而是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属于他们的故事。”
讲座结束后,有学生提问:“您觉得像小雨这样的学生作家,该如何在学业与创作之间找到平衡?”
陈教授沉思片刻,说道:“其实,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它不仅能锻炼思维,还能提升表达能力。只要方法得当,两者并不冲突。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理解和支持她的环境。”
这句话被录制成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许多家长开始重新审视孩子的兴趣发展问题,也有不少媒体联系晨曦,希望采访她们一家关于家庭教育的话题。
面对突如其来的关注,晨曦始终保持低调。她只是在接受采访时轻声说道:“我们能做的,就是尊重她的选择,陪伴她成长。至于未来会怎样,那是她自己的路。”
小雨得知后,并没有太多反应。她依旧专注于自己的学习和写作,偶尔会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一些生活片段,但从不刻意炒作自己。
有一次,她在学校的图书馆里翻阅资料时,无意间看到一本旧书,书页泛黄,但封面却让她心头一震??那是她小学时最喜欢的一本童话集,小时候常常翻看,甚至背下了里面的故事。
她轻轻抚摸着封面,心中涌起一股暖意。原来,有些东西即使被遗忘,也会以另一种方式回到你身边。
那天晚上,她坐在书桌前,写下一段文字:
“成长就像一场漫长的旅行,你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有时你会怀疑自己走得太远,忘记了最初的起点。但只要你回头看看,就会发现,那些曾经影响过你的故事、陪伴过你的人,其实从未真正离开。”
这段话后来被收录进她的第四本小说《归途》中。这本书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作品,它融合了现实与幻想,讲述了一个人在追寻梦想的过程中,如何重新认识自我、找回初心的故事。
《归途》一经出版,便引发了极大的反响。读者们纷纷表示,这本书让他们重新思考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也让更多人意识到,真正的成长不是一味向前奔跑,而是懂得停下来,倾听内心的声音。
出版社再次举办签售会,小雨站在人群中,看着一个个读者排队等候签名,忽然想起那个曾经怯生生地站在队伍末端的小女孩。
如今,她已经成长为一个能够给予别人力量的人。
签售会上,有个小女孩走到她面前,递上一本书,声音略带紧张:“姐姐,我也想写小说……但我总觉得写不好。”
小雨微笑着接过书,翻开扉页,温柔地说:“你知道吗?每个作家都是从第一句话开始的。只要你愿意动笔,就已经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小女孩眼睛亮了起来:“真的吗?”
小雨点点头:“真的。而且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那一刻,她仿佛又看见了小时候的自己。
回到家后,晨曦看着女儿脸上满足的笑容,忍不住问:“今天是不是特别感动?”
小雨靠在母亲肩上,轻声说:“是啊,原来我一直都在传递着某种东西,虽然看不见,但它真实存在。”
晨曦轻轻握住她的手:“那就好好走下去吧。”
夜色渐深,窗外的星光洒落在书桌上。小雨打开电脑,敲下新的篇章标题:
《光的方向》
她知道,属于她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