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86章(第1/2页)
等到天下局势发生变化的时候,您就可以派遣一员得力的大将,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宛城和洛阳进军,而您自己则亲自率领益州的大军出兵秦川。”
“到那时,百姓们怎么会不拿着食物和美酒来迎接您呢?”
“诚如所言,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正说得兴起,突然话锋一转,从怀中掏出一幅地图,展开后平铺在桌上。他指着地图上的各个地方,对刘备详细讲解道:“将军若想成就一番霸业,就必须要有明确的战略规划。如今北方的曹操占据了天时之利,南方的孙权则拥有地利之便,而将军您则可以凭借人和来与他们抗衡。”
说罢,诸葛亮将地图挂在墙上,让刘备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上面的内容。他接着说道:“这便是西川五十四州的地图。此地地势险要,资源丰富,若能将其纳入囊中,必能为将军的事业提供坚实的基础。”
刘备凝视着地图,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诸葛亮见状,继续说道:“我们可以先夺取荆州作为根基,然后再进军益州,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基业。如此一来,便可以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与曹操、孙权分庭抗礼。”
说到这里,诸葛亮猛地一挥手臂,语气坚定地说:“待时机成熟,我们便可挥师北上,图谋中原,统一天下!”
刘备听完诸葛亮的这番话,心中豁然开朗,不禁喜出望外。他激动地对诸葛亮拱手说道:“先生所言,犹如拨云见日,令备茅塞顿开啊!”
然而,刘备的喜悦之情并没有持续太久。他的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面露难色地说道:“可是……荆州的刘表和益州的刘璋,他们都是汉室宗亲,我又怎能忍心去抢夺他们的地盘呢?”
诸葛亮站在营帐之中,手中羽扇轻摇,他的目光望向营帐外的天空,若有所思地说道:“我夜观天象,刘表命数已尽,恐怕不久之后便会离世。”
刘备听闻此言,心中一惊,他连忙追问:“那依先生之见,接下来该如何是好?”
诸葛亮微微一笑,接着说道:“刘璋并非能成就大业之人,西川之地虽广袤,但他难以守住。久后,这西川必定会归将军所有。”
刘备听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在营帐中来回踱步,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口中喃喃道:“先生未出茅庐,便已知天下三分,真乃万古之人所不及也!”
刘备停下脚步,走到诸葛亮面前,恳切地说道:“备虽名微德薄,但仍有一颗匡扶汉室之心。愿先生不弃我这鄙贱之人,出山相助,共图大业。”
说罢,刘备双膝跪地,向诸葛亮拱手叩头,态度恭敬至极。
诸葛亮见状,赶忙上前扶起刘备,说道:“亮久居隆中,以耕锄为乐,实在懒于应对这世间之事。”
刘备闻言,脸色一沉,露出些许失落之色,他再次问道:“先生,难道真的不肯出山相助吗?”
诸葛亮缓缓地转过身去,他的背影显得有些决绝,然后他用低沉而坚定的声音说道:“实在难以从命啊。”
刘备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哀求,他继续说道:“先生啊,如果您不肯出山相助,那这天下苍生又该如何呢?”随着他的话语,泪水渐渐地在他的眼眶中积聚,仿佛随时都可能滚落下来。
诸葛亮听到这里,心中不禁一动,他慢慢地回过身来,目光恰好落在了刘备身上。只见刘备此刻正双膝跪地,他的身体微微前倾,满脸都是对苍生的忧虑和对诸葛亮的恳切期望。
诸葛亮被这一幕深深打动了,他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他毫不犹豫地走到刘备面前,双膝跪地,然后手持羽扇,拱手作揖,郑重地说道:“为了实现将军的志向,亮愿意竭尽全力,效犬马之劳。”
刘备听到这句话,心中的喜悦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急忙抬起头来,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他连忙伸手将诸葛亮扶起,激动地说道:“先生快快请起,有先生相助,我必定能够成就一番大业!”
站在一旁的徐庶目睹了这一切,他不禁对诸葛亮心生敬佩之情。他抬头看着诸葛亮,赞叹道:“此人乃是琅琊阳都人啊。”
诸葛亮在茅庐中稍作收拾,用了几天时间安排好诸葛均带着家眷迁往别处隐居。一切安排妥当后,他便毅然决然地跟随刘备前往新野。
到了新野之后,诸葛亮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对刘备手下的士兵进行了严格的训练和调教,使得这些原本有些散漫的士兵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士气如虹。
这一天,刘备来到演武台,当他看到眼前这支训练有素、斗志昂扬的军队时,心中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笑得合不拢嘴,连连称赞道:“我得到军师,就如同鱼儿得到了水一般啊!”
诸葛亮见状,赶忙迎上前去,将刘备请到了指挥台上,然后恭恭敬敬地说道:“主公,请。”
诸葛亮面带微笑,缓声道:“主公,这些新近招募的士兵们,虽然勇气可嘉,但毕竟缺乏实战经验和训练。若要让他们在战场上发挥出真正的实力,还需要一段时间的严格训练才行。”
他接着解释道:“所谓‘夫军无习练,百部当一。习而练之,一可当百。’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和磨砺,才能让士兵们熟练掌握各种战斗技巧,提高他们的战斗素质和应变能力。这样,我们的军队才能在面对敌人时更有胜算。”
刘备站在高处,俯瞰着台下正在训练的士兵们,脸上露出欣喜之色。他对诸葛亮说道:“军师自出山以来,不仅为我出谋划策,还不辞辛劳地操练人马,实在是功不可没啊!”
此时,一名士兵快步走上前来,恭敬地呈上一顶草帽。刘备接过草帽,转手递给了诸葛亮,笑着说:“备特命人编织了这顶小帽,略表心意,还望军师笑纳。”
然而,诸葛亮却并未露出高兴的神色,反而略带嫌怨地说道:“主公此举,莫非是认为我没有远大的志向,只能靠编织小帽来打发时间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86章(第2/2页)
刘备面露惭愧之色,他没想到自己的一番好意竟会遭到如此冷遇,心中不禁有些尴尬。
然而,就在这时,张飞却突然站了出来,他瞪大眼睛,满脸怒容地对诸葛亮说道:“先生,您也太不讲理了吧!我大哥见您日夜操劳,心中实在不忍,这才亲手编结了这顶冠帽送给您,以表心意。可您倒好,不仅不领情,还如此无礼相待!”
张飞的话音未落,刘备连忙抬手止住他,示意他不要再说下去。
刘备深知张飞性情直率,说话往往不假思索,但此时此地,这样的言辞显然不太合适。他转头看向诸葛亮,诚恳地说道:“军师,我这番心意,还望您莫要怪罪。”
诸葛亮见状,赶忙起身,向刘备躬身施礼,面带歉意地说道:“主公之心,亮已心领。只是亮既已出山,相助主公成就大事,便时刻不敢忘记主公的志向。如今局势危如累卵,亮日夜忧心,实难有闲情逸致去欣赏这顶冠帽。还望主公恕罪。”
刘备听后,连连点头,表示理解。他知道诸葛亮一心为了兴复汉室,对于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自然不会过多在意。
接着,诸葛亮继续说道:“目前的局势异常严峻,曹操大军压境,我军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所以,亮这番心思,想主公亦不难明白。”
刘备抚着诸葛亮的背,安慰道:“军师的忧虑,备又何尝不知。我也正为曹军将至而忧心忡忡啊。”
这时,关羽插话道:“博望坡?曹兵若来,直奔新野便是,与博望坡有何关系?”
张飞也在一旁附和道:“哼!我看就是去游山玩水罢了。”
刘备与诸葛亮一同踏上了前往博望坡的路途。一路上,两人谈笑风生,讨论着天下局势和未来的战略规划。
终于,他们来到了博望坡前。只见眼前的坡道蜿蜒曲折,两侧草木繁茂,郁郁葱葱。
诸葛亮站在坡顶,手指着坡道,对刘备说道:“主公,博望坡地势险要,草木繁盛,若曹军至此,我们便可将其引入峡谷之中,然后以火攻之,必能大获全胜。”
刘备听后,点头称是,心中对诸葛亮的智谋越发钦佩。
与此同时,在江东地区,孙策不幸英年早逝,其弟孙权继承了父兄的基业,据守江东。孙权年少有为,广纳贤士,深得人心。
曹操为了控制江东,便命令孙权派遣其子入朝随驾,但遭到了孙权的断然拒绝。这一举动让曹操心生不满,也让他对江东的野心愈发膨胀。
建安十三年春,孙权遵照生母吴太夫人的遗嘱,为父孙坚报仇,兴兵讨伐刘表部将黄祖。孙权率领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最终成功斩杀黄祖,夺取了夏口。
孙权得胜后,并未停歇,而是屯兵柴桑,对荆襄之地虎视眈眈。
而在许昌,曹操得知孙权的举动后,立即召集众臣议事。
曹操面色凝重地说道:“今东吴孙权已杀黄祖,夺夏口,现屯兵柴桑,其必有吞并荆襄之意。”
众臣闻言,皆面露忧色,议论纷纷。
而荆州刘表此时正卧病在床,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他的儿子刘琦性格懦弱,没有什么才能,绝对不是能够成就大事的人。
与此同时,刘备在汝南遭遇失败后,走投无路之下只得投靠刘表,企图谋取荆州这块肥沃的土地。
看到这样的局势,我认为时机已经成熟,绝对不能错过这个绝佳的机会。现在刘备暂时居住在新野这个弹丸之地,虽然地方不大,但他却在那里积极招兵买马,囤积粮草,这充分显示出他想要图谋霸业的野心。
所以,趁着刘备的势力还没有真正强大起来,我必须立刻率领大军进攻,绝对不能有丝毫拖延。
当我说完这些话后,台下的众多大臣们开始相互对视,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紧接着,我继续说道:“最近我还听说,刘备又拜了一位军师,名叫诸葛亮。”
说到这里,我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看向台下的众人,问道:“这个诸葛亮,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荀彧缓缓站起身来,面色凝重地说道:“这位诸葛亮,乃是复姓诸葛,单字名亮。”
他的声音在营帐中回荡,众人皆将目光投向荀彧,等待着他继续介绍。
荀彧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据我所知,他年纪不过二十六七岁而已。”
话音未落,营帐内突然响起一阵肆无忌惮的笑声。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夏侯惇仰头大笑,毫不掩饰他对诸葛亮的轻视。
“哈哈哈哈……”夏侯惇边笑边道,“如此年轻的小儿,竟然也能担任刘备的军师?看来刘备手下真是无人可用了啊!”
曹操并没有被夏侯惇的笑声所影响,他的目光始终落在一直沉默不语的徐庶身上。
“元直,”曹操开口问道,“想必你与这位诸葛亮是相识的吧?”
徐庶见状,赶忙起身向曹操行礼,然后答道:“正是。”
曹操点了点头,继续问道:“那你可知道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先生?”
徐庶再次点头,表示知晓。
曹操似乎对诸葛亮颇感兴趣,追问道:“那么,孔明与先生相比,孰优孰劣呢?”
徐庶微微一笑,露出谦逊的神色,回答道:“岂敢与诸葛亮相比。”
他顿了一顿,又补充道:“我不过是萤火之光,而诸葛亮则如同皓月之明啊。”
“诸葛亮实有经天纬地之才,扭转乾坤之能,神鬼莫测之计,包藏天地之志,真乃当世之奇士也。”
“哼!”夏侯惇一脸不忿。
徐庶不予理会,继续说道:“刘备素怀鲲鹏之志,今得诸葛亮,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恐天下……”徐庶看了曹操一眼,“恐天下无人能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