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407章计划通!(第1/2页)
就这样,康熙几乎将名册上的适龄贵女都点评了一遍,不是嫌这个太活泼,就是忧那个太文静;
不是觉得这个家世虽好但家教可能过于严苛,就是担心那个性情虽温婉但可能不够有主见……总之,总能找出些细微之处让他犹豫不决。
而胤礽,始终安静地听着,偶尔在康熙的评论过于严苛或可能影响姑娘家清誉时,温言解释几句,既维护了那些未曾谋面的女子的名声,也宽慰了老父亲那颗既想完美又万分不舍的心。
殿内烛火温暖,茶香袅袅。
康熙说得口干,端起儿子递来的茶喝了一口,看着胤礽沉静温和的侧脸,忽然长长叹了口气,将那本名册合上,放到一边。
“罢了罢了,今日就看到这里。
朕看来看去,总觉得她们都还……差些火候。”
他拍了拍胤礽的手背,“朕的保成这般好,总得配个万全的才行。不急,再慢慢看,总能挑到最好的。”
胤礽反手轻轻握住康熙的手,指尖微凉,语气却暖:“儿臣一切都听阿玛的安排。只是您也要保重龙体,不必为此过于劳神。无论将来如何,儿臣都在您身边。”
康熙看着他,心中那点因挑剔而生的焦躁瞬间被抚平,只剩下满满的柔软和一丝“孩子还小还能多留几年”的窃喜。
他笑着点头:“好,好,朕知道了。”
见胤礽微微垂眸,指尖在温热的茶盏上轻轻摩挲,似有话说。
康熙立刻停下了动作,关切地望过去:“保成?怎么了?可是累了,还是哪里不适?”
胤礽抬起眼,目光清润柔和,带着几分歉然的笑意,轻轻摇了摇头:“儿臣无事,劳皇阿玛挂心。只是……儿臣有些许浅见,不知当讲不当讲。”
康熙立刻道:“跟皇阿玛还有什么不当讲的?但说无妨。”
他示意梁九功再添些热茶,身体微微前倾,做出仔细聆听的姿态。
胤礽沉吟片刻,声音温和如春风拂过水面,带着令人舒适的节奏:“皇阿玛近日为儿臣之事劳心费神,儿臣看在眼里,既感念皇阿玛深恩,又实在惶恐,深恐因一己之私,徒耗皇阿玛圣心。”
他顿了顿,见康熙听得认真,便继续缓缓道:“儿臣自幼体弱,承蒙皇阿玛,乌库玛嬷与皇玛嬷悉心呵护,太医院诸位大人精心调治,方能安然至今。
此生能常伴皇阿玛与乌库玛嬷,皇玛嬷左右,承欢膝下,尽心孝道,于儿臣而言,已是莫大福分,心中并无太多旁骛。”
他的语气里没有丝毫不甘或怨怼,只有一片平和与坦然:“至于成家之议……儿臣私心想着,缔结婚姻乃结两姓之好,关乎女子一生福祉。
儿臣这般身子,若因一时之选,将来稍有波折,反令对方徒增烦忧,甚至牵累门庭,岂非儿臣之过?倒不如……”
他微微一顿,选择了一个极其委婉的说法:“倒不如待儿臣身子更稳妥些,根基再牢固些,届时若真有缘法,能寻一位性情相合、彼此宽慰的人,自是佳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07章计划通!(第2/2页)
若缘分稍迟,儿臣能多偷闲几年,更长久地侍奉皇阿玛,共享天伦,亦是儿臣所愿。”
他没有直接说“不想娶”或“身体不好会拖累人”,而是将重点放在了“珍惜现有福分”、“希望更稳妥后再考虑”、“不愿因己身之故令他人徒增烦恼”上。
字字句句透着为人子的孝心、为君储的责任感,甚至还有一分不愿牵连他人的仁善。
康熙听完,半晌没有言语。
他看着眼前气质清冷、眉眼温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脆弱的儿子,心头那点挑剔和纠结忽然就被一种更汹涌的心疼和酸涩所取代。
他光想着要找一个十全十美、能配得上保成、又能无微不至照顾保成的人,却差点忘了,他的保成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而是会不会拖累别人,以及……能陪伴自己这个阿玛多久。
梁九功在一旁听得鼻子都有些发酸,心里暗道:太子爷这话说的……真是又懂事又让人心疼,皇上这还怎么挑得下去?
果然,康熙深吸了一口气,伸手拍了拍胤礽的手背,声音比刚才低沉柔和了许多:“傻孩子……说什么拖累不拖累的!朕的保成,自然是千好万好!
朕定会给你寻一个万万全全、知冷知热的!”
但他的语气已然不像之前那般急切,反而添了几分郑重和深思,“不过……你说的也有理。
此事关乎你终身,也关乎人家姑娘一辈子,是得更加慎重,不急在这一时。你的孝心,皇阿玛知道了。”
他不再去看那些名册,只温声道:“好了,不说这个了。
陪皇阿玛再用些点心,尝尝这新进的茶。梁九功,去把朕库里那支老山参拿来,给太子带回去。”
胤礽浅浅一笑,顺从地应道:“是,儿臣谢皇阿玛。”
梁九功垂手侍立在殿角,将二人的对话听得一字不落,心里早已感慨万千。
眼看着皇上被太子爷三言两语抚平了眉间褶皱,他暗自唏嘘:
“唉,还得是太子殿下啊……这满宫里,也就只有殿下能这般四两拨千斤,既全了皇上的爱子之心,又不动声色地全了那些贵女们的颜面。”
可这念头一转,他又不禁同情起内务府和六部那些官员来。
这些日子,他们可是实实在在地吃了不少苦头。
太子妃遴选是国本大事,内务府和负责相关礼仪的六部官员自然不敢怠慢。
眼见太子年纪渐长,他们只当皇上心里着急,便铆足了劲,加班加点地将大婚所需的各项规程、仪仗、器物清单、宫苑修缮计划乃至候选名单都细细整理出来,力求周全完美,指望着能得皇上几句夸赞。
*
那日,内务府总管和礼部尚书捧着厚厚一摞章程,满怀信心地踏入乾清宫。
果然,康熙初时还颇有兴致地翻看,询问细节。可看着看着,脸色就沉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