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60章贾探春,有管家之才
「银子不够,你可以找赖家借嘛!」
李崇说的虽然是借,但贾母心里明白,陛下的意思肯定是抄了赖家,来填补省亲别墅这个亏空。
贾母苦笑一声,没有立刻答应下来。
自从老国公爷还在世那会儿,赖家便是宁荣两府的大管家,如今算下来,少说也有五六十年了。
五六十年下来,即便赖家再乾净,也应该赞了不少银子,多了不敢说,十几万两总是有的。
可区区十几万两银子,对于修建省亲别墅这项大工程来说,也有点杯水车薪,济不了什麽大事啊!
再说了贾家和赖家,名为主仆,更似亲人,五六十年下来,好几辈子人的老交情了。
贾家要是因为缺银子使,便抄了赖家,会被人骂苛待下人,卸磨杀驴的。
更何况,堂堂荣国府,顶级勋贵,也丢不起这个人啊!
与此同时,贾母也有些奇怪,陛下一天天日理万机的,那麽多国家大事等着他去处置,陛下怎麽会盯上了赖家呢?
或许是瞧出了贾母的心思,李崇笑了笑,问道。
「你可知查抄宁国府,总共抄出来多少银子?」
宁国府有多少资产,贾母心中大概有一笔帐,但宁国府有多少现银,贾母就不知道了不过宁荣两府,开国之初是一样的爵位,一样的封赏,其田庄地亩,各项资财也是差不多的。
即便荣国府因为多承袭了一代国公爵位,即便已经去世了的珍哥儿,平素花钱大手大脚,又败了一部分家业。
但宁国府的资产,和荣国府相比较,即便差一些,估摸着也差不了太多。
贾母摇摇头,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臣妇不知。」
「宁国府的金银浮财,只抄出来区区三十七万两。」
李崇话音未落,贾母便瞪大了双眼,整个人都呆住了。
有一说一,贾母是被这个数字给惊着了。
宁国府再不济,那也是顶级勋贵,堂堂的国公门,府中的金银浮财,怎麽会只有区区三十七万两呢?
堂堂宁国府,只有这麽点银子,说出去谁信啊!
看着贾母惊的表情,李崇似乎很满意,他继续问道。
「那你可知,在查抄宁国府之时,从管家赖二那里,抄出来多少银子?」
贾母眉头微燮,她心里明白,查抄荣国府之时,定然从赖二那里,抄出来不少银子,
不然陛下不会有此一问。
「十万两?二十万两?」
贾母抬头,看了看笑而不语的李崇,瞬间便明白过来,她这是说少了。
贾母大着胆子,继续猜测道。
「三十万两?」
李崇也懒得再与贾母逗闷子,他哈哈一笑,直接公布正确答案。
「从赖二那里查抄出来五十多万两现银,各种金银器皿也折银二十多万两,另外遍布北直隶的田庄房产,其估价也有八十多万两。
这还只是当时查抄的大概数字,后来在金陵和南直隶那边,又陆陆续续查抄出来三十多万两银子,各处房产,田庄,商铺,各项资产折银不下于五十万两。」
说到这里,李崇嘿嘿一笑,看看贾母道。
「区区一个奴才,家便有两百三十万两之多,都快赶上主子的富贵了,老太太,你们家的赖大,你觉得他有多少银子?」
李崇这话,好似晴天霹雳一般,炸响在贾母耳边。
她呆愣愣的站在那里,整个人就像傻了一般。
到了这会,贾母才终于明白过来,陛下日理万机的,为什麽会盯上赖家。
宁国府的管家赖二,都贪了这麽多银子,那麽她们家的管家赖大呢?
要知道这几十年来,荣国府的富贵一直是强于宁国府的,毕竟荣国府多承袭了一代国公爵位。
估摸着赖大只会贪得更多,而不会比赖二少。
到了这会,贾母也终于明白过来,荣国府修建省亲别墅,预算明明是一百一十三万两,可为什麽工程才建好了不到三成,便花去了七十多万两银子。
看来这银子最少有一半,都被赖大那个黑了心肝的狗贼给贪污了啊!
到了这会,贾母也才终于回过味儿来,不管是宁国府的赖二,还是荣国府的赖大,甚至是他们的母亲赖嬷嬷,都是家贼,都是巨贪啊!
而赖大的家财,肯定是要比赖二多的,毕竟赖家的老祖宗赖嬷嬷,一直是跟着赖大过活的。
赖家贪成这样,不可能是从赖大,赖二这一代开始贪的,估摸着从他们老子那一代便开始了。
也就是国公爷还在世那会,赖家便开始挖主子的墙角,贪主子的银子了。
赖二家里都能抄出来两百三十万两银子,那麽赖大家里呢?
估摸着不会少于三百万两吧!
想到这里,贾母不由得眼神热烈,三百万两银子,建三个省亲别墅都够了。
贾母面色激动,『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以头抵地道。
「若非陛下指点迷津,臣妇估摸着到死,还要被这些黑了心肠的奴才蒙在鼓里,陛下的大恩大德,臣妇没齿难忘。」
说到这里,贾母想了想,沉声说道。
「陛下剿灭倭寇,平定东南,正是用银子的时候,臣妇抄了赖家之后,所得银子无论多少,臣妇愿意献出一半,以充军资,助陛下一臂之力。」
贾母所说的一半,最少也有一百多万两银子,如此巨额财产,她说献给李崇,便二话不说献给李崇。
不管是她的忠心,还是她的政治智慧,无疑都是顶级的。
但李崇并没有接这话茬,毕竟查抄赖家是他提议的。
若是他接了这话茬,主动收了这笔银子,搞得好像是他想要赖家的银子,然后才鼓动贾母去查抄赖家似的。
李崇身为天子,还是要脸面的。
臣子可以进献银子,但皇帝绝对不能主动索要,会有失身份,太没有逼格了。
见李崇不言语,贾母并不怎麽惊讶,似乎她早已料到了,李崇会是如此反应。
贾母心说等抄了赖二的家,得来的银子,直接上缴内帑便是,陛下必定会记看荣国府的功劳,必定也会记着她的情分。
这种事情,主动做了就行,是没有必要一而再,再而三说出来的,不然便不是功劳,
而是取死之道了。
就像明初的沈万三,你进献银子便进献银子,又何必搞得人尽皆知呢?
非得传得沸沸扬扬,让世人都说,朱元璋是拿你的银子,最终才修建了南京城墙。
如此一来,你沈万三是成了天下第一大善人,但皇帝在你面前,却成了跪着要饭的乞巧,那皇帝的脸面还往哪搁?
除此之外,你还非要作死,还要替朱元璋搞赏三军?
敢将手伸到军队里,你不死,谁死?
自古以来,对于商人而言,财和名便是不可兼得的。
你有了富可敌国之财,便别想着再有什麽好名声,必须被世人骂成奸商,必须被世人各种低毁,各种瞧不起,让上位者有随时拿捏你的手段才行。
就像薛家,给皇帝进献了上千万两银子,可普天之下,有一个人夸薛家,有一个人羡慕薛家的吗?
大家不都在说,薛家不过是皇帝的钱袋子吗?
人们不都在嘲笑,薛家砸锅卖铁,甚至是元气大伤,换来一个外戚身份,是天下第一号赔本买卖吗?
沈万三给朱元璋,不过是献了三百万两银子,便惹来了杀身之祸。
而薛家前前后后,给陛下进献了一千多万两银子,陛下忌惮过薛家吗?
这便是既会赚钱,又会谋身,和只会赚钱,不懂得谋身之道的区别。
进献银子的事儿,贾母只是提了一嘴,便不再说这个,而是又说起了另外一件事。
「启禀陛下,赖大虽然可恶,但臣妇眼下还离不开他,不如先放一放,等林之孝从南边回来,便能接手赖大的差事,到时候臣妇查抄赖家,便再无顾虑了。」
贾母之所以这麽说,倒不是顾念她和赖家几十年的情分。
而是此时的荣国府,死的死,进宫的进宫,出家的出家,充军的充军,真的是人才凋零,堪用之人少之又少了。
除了去了绍兴的林之孝,眼下的荣国府,是真的没有人能接替赖大,管着荣国府这麽一大摊子事儿了。
李崇看了眼贾母,笑看说道。
「荣国府倒没你说的那般不堪,除了赖大,还是有管家之才的。」
贾母一愣,想了想,苦笑一声道。
「陛下,臣妇虽有管家之才,但年纪大了,精神头也不济了,虽有能力管家,但真的已然没有这个精力了。」
见贾母误会了自己的意思,李崇依旧笑意盈盈的。
「朕说的不是你,而是她!」
说着,李崇看向了坐在贾元春身边的贾探春。
贾母顺看李崇的目光看过去,先是愣了愣,旋即恍然大悟。
她怎麽将三姑娘探春给忘了?
探春虽是庶出,却知书达理,精明能干,见识远虑,擅能决断,有经世致用之才,是个脂粉堆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如她。
贾母嫁到荣国府差不多七十年了,她总结出一个规律,凡是下人们都喜欢的主子,一定不是个好主子,更没有什麽管家之才。
荣国府那些嚼舌根子的下人们,私下里都说三姑娘探春是玫瑰花,又红又香的,无人不爱,只是带刺儿,扎手。
这便足以说明,三姑娘探春是个有本事,是个能管家的。
更何况她现在身份尊贵,是陛下的荣妃。
探春若是以荣妃之尊,去荣国府负责查抄赖家一事,然后再管上几个月的家。
荣国府那些个主子们,那些个长着一双富贵势利眼的奴仆们,哪个敢不服,哪个敢不遵荣妃之号令?
除非他们全家都不想活了。
想至此处,贾母眉眼含笑,问道。
「让荣妃娘娘去帮着臣妇管几个月的家,陛下您舍得吗?」
李崇一愣,他属实是没想到,贾母都八十多岁的人了,竟然敢当着他的面,打趣他和贾探春。
李崇哈哈一笑。
舍得,朕当然舍得。
反正贾探春现在年龄还小,离侍寝那天还早着呢!
与其让她每日在宫里无所事事,还不如给她主动找点事儿做,让她练练手,增长一些本事和手段,往后说不定还能帮到朕呢!
再说了,贾母将查抄赖家所得银两,拿出一半献给朕,朕总不能只收银子,什麽事儿都不做吧!
但朕日理万机,分身乏术,那就让朕的女人,朕的荣妃去做这件事吧!
想到这里,李崇拉着贾探春的纤纤细手,问道。
「让你去查抄赖家,再帮着你祖母管上几个月的家,你愿意吗?」
此时的贾探春,整个人都是懵的。
刚才陛下和她祖母,说赖家贪了多少多少银子,已经让贾探春听得一愣一愣的。
虽然她博览群书,也算见多识广,可她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区区一个奴才,竟然能贪几百万两银子,身家富贵竟然能和主子比肩了。
可是陛下和她祖母,怎麽说着说着,竟然说到了她身上,竟然让她去查抄赖家,让她去管理荣国府呢?
陛下还问她愿意吗?
愿意,她当然愿意啊!
还未进宫之前,她便常常深恨自己不是个男子。
她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早离了荣国府,去闯下一番事业了。
但她空有一腔壮志,却身为女儿之身,更是个庶出之女,这些都是无法更改的现实。
而现在,陛下和祖母既然如此看重她,让她去查抄赖家,去管理荣国府,让她去实现心中抱负,让她去展露一番手段,她又岂能不愿意呢?
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但她也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