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兄长……”刘道规望着刘裕的尸体,悲从中来。
一个战士终究还是死在战场上,这可能也是他想要的。
“宋公!”
凄风呼啸,哀声一片,刘裕对普通士卒非常好,几乎拿他们当兄弟看,这也是为何这么多人追随他、为他效死的原因。
刘涓子道:“寄奴这一战,既成全他,也成全了你。”
算不上成全谁,刘裕去了,问题并没有结束,朝廷已经形成了一股新势力,更多的挑战还在后面,“兄长有何遗言?”
刘涓子沉默稍许后道:“让你给他留些骨血……”
刘道规一时愣在原地。
说出这些话,说明他心中什么都知道,士族高门不会放弃对权力的侵蚀。
但没了刘裕,刘道规最大的忌惮也就没有了。
魏军大败,段宏和王仲德追杀去了,这一战之后,天下大势、正统大义、人心都会倒向刘道规,什么时候统一,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前提是处理好内部问题。
“阿规,你万不可掉以轻心,寄奴若不是万不得已,不会与高门联合。”刘涓子跟在刘裕身边多年,看的多,知道的也多。
“我不是兄长,兄长也不是我。”
某种程度上,刘道规野心更大,绝不会满足于偏安江左。
只有实力不足,才会选择与士族联姻。
刘道规则没有这重顾虑,“你们都下去吧,先打扫战场,安营扎寨,等候段宏、王仲德回来,我一个人静一静。”
“领命!”孟龙符、丁旿几人带着人马下去了。
刘道规一个人坐在辇榻旁边,回想这么多年,一直都是刘裕冲在前面,扫平了所有障碍,虽然也有自己的私心,但一直顾念着兄弟之情,不然两股势力早就火并了。
江左也会是另一番形势。
兄弟两人无论谁赢了,都会落下骂名。
“兄长安心的去吧,剩下的事交给小弟,刘氏定会恢复祖先的荣光!”
许久之后,刘道规合上他的眼睛,为他罩上锦被。
默默的坐了一夜,天亮时仍没有什么了睡意。
追杀长孙嵩和叔孙建的骑兵陆续返回,斩获颇大,俘虏万余众,获得牛马羊驼等牲畜四万余头。
长孙嵩在其子长孙颓的护卫下,逃回上党。
魏国在河北的十六万大军,相继覆灭了达奚斤的一万精骑,长孙肥和叔孙建的两万余精锐,虽然不到四万众,却都是拓跋珪时代留下的百战精锐。
魏国已经元气大伤。
不过北府军因为刘裕病逝,伤亡也大,三千精锐只剩下一千三百余众,大将徐猗之、沈虔子阵亡。
刘道规前后数战,也伤亡两千三百多精锐。
无力进攻防守严密的上党,太行山之后的平城更是遥不可及。
孟干之读着最新战报,“姚兴还在誓死抵抗,我军久攻不下,刘勃勃起骑兵三万,南下临泾,仇池国出兵北上,攻打雍城……”
“先解决关中,传令,王仲德、刘怀敬镇守邺城,大军休整三日,三日之后西进关中。”刘道规实事求是。
公孙表急忙道:“幽州……”
拓跋嗣率四五万人马坐镇中山,夹在幽州与冀州之间。
刘道规暂时无力进攻幽州。
“孟龙符听令,升汝为前将军,冀州刺史,丁旿为后将军,破虏将军,公孙表为幽州别驾,沛国左长史,与刘广之、胡藩等部蚕食冀幽二州,其他有功将士,待大胜之后,论功行赏。”
公孙表这一路出谋划策,表现十分出色,让他当一鼓吏实在屈才了。
公孙氏是幽州豪族,有他们的支持,刘道规更容易在河北站稳脚。
“谢大将军!”三人一阵欣喜。
周围北府军仿佛重新找到了主心骨,腰杆不知不觉间挺直起来。
“宋公薨逝的消息先封锁,尤其是对建康封锁,谁若泄露,以通敌论处!”刘道规眼神犀利起来。
北伐还未成功,魏国没灭,秦国也还在死撑着。
刘裕逝世的消息传进建康,说不定又会闹出什么幺蛾子。
全军立即戒严。
刘裕的遗体被装入棺椁之中,刘道规特意寻来六匹白马,配之以青麾、斧钺、剑班、卤薄,再竖起一面血红的“宋”字大纛,风风光光的向西行去。
刘道规不走水路,特意走汲郡、河内郡,沿途城池,无不望风而降。
连防守轵关道的魏军都一哄而散。
大军顺利进入河东,魏军放弃东垣、安邑、闻喜诸城,退守临汾。
刘道规兵不血刃兵临蒲阪城下。
“攻城。”
毛德祖和刘遵可以艨艟溯渭,刘道规身为主将,自然不可能犯险,城池必须拿下。
刘裕死后,北府出身的老卒身上莫名带着一股哀兵之气。
鼓声响起,士卒们还未攻城,城门竟然自己打开了。
一文士打扮的人带着文武将吏出城,“在下薛辩,举城归降沛公。”
封恺道:“河东薛强是汝何人?”
“正是家父。”薛辩拱手一礼。
“原来是名士之后。”刘道规扶起薛辩。
薛氏是河东的武宗,蜀汉灭亡后,吸收了蜀国北迁的五千户薛氏宗族,实力极为强悍,势力遍及黄河两岸,修建临汾垒、薛强垒、杨氏壁、华阴堡等坞堡,挡住了汉赵、前秦、西魏的多次进攻。
凭地自固三十多年,薛辩之父薛强还是王猛的挚友,因西燕主慕容永杀害王猛之子王永,薛强率宗室强兵,于陈川大破慕容永。
王镇恶也是因为此事,与其叔父王曜南下投晋,侨居襄阳。
“惭愧,在下早有重归父母之邦之心,奈何为姚绪所执,动弹不得,毛将军艨艟溯渭,绕过蒲阪,在下方才隐忍至今,还望沛公恕罪。”
薛辩名中带着一个辩字,果然能说会道。
不过这种话听听也就罢了,不能太当真,薛氏在乱世中飘摇这么多年,真心怀故国,也不会等到现在。
刘道规若不是在枋头大败魏军,毛德祖杀入关中,薛氏绝不会这么老实。
一切都是为了生存,无论胡人的部落还是晋人的豪强,莫不如此。
当然,薛氏来投,终究是一件好事。
这些豪强要人有人,要刀有刀,还有钱有粮,有地盘,是对抗胡人的一大助力。
刘道规大大方方道:“现在投奔也不晚,我欲向朝廷表奏足下为河东太守!”
“谢沛公,属下定肝脑涂地,万死不辞!”薛辩大喜。
刘道规使了个眼色,段宏带着人马先行入城。
刘道规跟在后面。
已进入城中,便见到满地的尸体,其中不乏妇孺,死状凄惨,令人不忍直视。
鲜卑人融合了北方杂胡,服饰、言语与中原有些差矣,但羌人、氐人其实与晋人的区别不大,可耕可牧。
自从乞伏乾归、秃发傉檀、沮渠蒙逊这些鲜卑部族在陇右河湟崛起,羌氐深受其害,被逐渐驱赶到了关中。
相对于鲜卑人和杂胡,刘道规对羌氐的接受度更高一些。
薛辩道:“羌人不愿归降,属下只能痛下杀手。”
“薛太守真良将也。”刘道规嘴上赞了一句,心中却对此人警惕起来。
姚秦对薛氏恩宠有加,其父薛强还被姚兴封为右光禄大夫、七兵尚书、左户尚书,冯翊郡公,逝世后,追赠辅国大将军、司徒公,谥号冯翊宣公。
完全是拿薛氏当自己人看待。
薛辩不为他们尽忠可以理解,但下手这么重就有些过了。
此人心狠手辣,心思也不小。
刘道规拉起他的手,“军情如火,不宜久留,薛太守可召集部众,明日与我一同入关。”
“这……”薛辩果然犹豫起来。
留在河东他是地头蛇,入了关,就成了鱼肉。
刘道规故作大度,“薛太守若有难处,就当我没说。”
前脚还“肝脑涂地,万死不辞”,现在若是拒绝,便是自己打自己的脸,薛辩咬牙道:“岂敢岂敢,沛公有令,属下万死不辞!”
“薛太守忠心可嘉!”刘道规笑了一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