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隋—萧铣传(三)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萧铣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在他慑服岭南之地之后,开始有人愿意向他臣服了。
    钦州当地的刺史宁长真,先后把郁林(位于今广西贵港市)和始安(位于今广西桂林市)等地献降给了萧铣,以表示对萧铣现在统治实力的认可。
    萧铣一看自己心里也觉得很高兴,于是便打算对更南地区的交趾(现今越南北部地区)下手。
    交趾的太守名叫丘和,此人是个猛将,弓马骑射,样样精通,而且平时也很讲义气,喜欢干一些行侠仗义的事情。
    丘和本不是隋朝的官吏,他原来是北周的将领,在北周这个国家还存在的时候,丘和就已经混到了开府仪同三司的职位,可谓是实力强硬。
    后来到了隋朝的时候,丘和深得隋文帝信任,先后担任了诸多要职。可是后来汉王杨谅造反的时候,丘和被打了个落花流水,也因此被罢免了职务。
    可丘和虽然是一个武将,却也是一个久经官场的老油条,深谙进取之道。当时宇文述受宠的时候,丘和就巴结过宇文述,也因此获得了宇文述的赏识。
    但如果你认为丘和只是一个懂得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老江湖的话,那也是不准确的,毕竟一个能在两个朝代稳稳立足的人,没有点卑鄙的手段,还真没法混。
    当年蜀王杨秀不满杨广被立为太子,因为遭到诬告,一时之间闹得满城风雨,许多人如惊弓之鸟一般,纷纷与杨秀划清了界限。
    被杨秀牵连的人里面,有一个人成为了后来丘和重新崛起的关键。
    这个人名叫元胄。
    元胄,鲜卑族,河南洛阳人,西魏武陵王元雄的儿子,蜀王杨秀的好朋友。
    因为平时和杨秀走的比较近,元胄也因杨秀的事情被罢官。
    后来隋炀帝上台之后,元胄满心欢喜以为自己还能够重新回到朝廷,可是却迟迟得不到升迁,一时之间,元胄陷入了郁闷和牢骚的境地。
    元胄和丘和是很好的交情,很多知心话都愿意和这个老朋友分享,因此,在一次老朋友的见面宴会上,元胄和丘和说了很多抱怨朝廷的话,发尽了心里的牢骚。
    元胄把丘和作为知己才说出了这番话,可是丘和却不是这么想的。
    丘和心想,我现在被罢官闲职在家,而如今元胄抱怨朝廷的是非,我要是把这个消息告诉皇帝的话,保不齐我的仕途还会重新辉煌。
    说干就干,丘和赴完元胄的宴会之后,回去之后立马书写奏章,把元胄如何发朝廷的牢骚一字不落的全都写了进去,然后派人送去东都给隋炀帝看。
    隋炀帝看了之后,大为恼火,当即下令处斩了元胄,并且下令,恢复之前丘和在代州的刺史职务。
    于是,靠着告密,丘和重新成为了朝廷的命官,而这种卑劣的手段,并不是他这个人的底线。
    丘和心中很明白一个道理:想要获得重用,苦干是没有出路的,会干才有出路。
    当年隋炀帝路过代州的时候,丘和为了和隋炀帝套近乎,早早就准备好了饭菜给隋炀帝接风,而隋炀帝也对丘和的表现记忆深刻。
    当然,记忆深刻不代表就能对他有好感,想要赢得皇帝的赏识,那还得需要同僚来陪衬一下。
    朔州刺史杨廓对于隋炀帝出巡并不太感冒,甚至在隋炀帝到达朔州的时候,压根就没有准备什么接风的饭菜,这下就搞得隋炀帝有点不太高兴了。
    隋炀帝把丘和拉了出来,打算好好让杨廓学学,争取当个榜样人物,可是杨廓却觉得丘和这种人只会曲意逢迎,瞎讲排场,还轮不到他当自己的榜样。
    杨廓也劝过隋炀帝,说他不要搞讲排场这种作风,还是提倡当年文帝活着时候的节俭风格比较好,可隋炀帝听了之后,觉得这是杨廓在有意刁难自己,所以并没有采纳这个建议。
    可是这股讲排场的风气已经是被丘和带动起来了,甚至连隋炀帝都觉得这样的仪式都是理所应当的,因此,杨廓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毕竟,少数服从多数,哪怕这多数都是错的。
    之后,丘和的道路可以说是顺风顺水,直到后来当了交趾太守。
    当丘和听说萧铣派人送来劝降的文书,丘和十分的气愤,作为一名有职业操守的大隋官员,说什么,他也不会背叛隋朝的,于是,丘和随即便斩杀了来使,表明了自己的心志。
    萧铣见丘和不好劝降,心中生出了愤怒和怨恨,于是便下令让宁长真带着岭南的兵马从海路出发,进攻交趾。
    丘和听闻这个消息之后,并没有感到害怕,反而还打算出兵要迎击宁长真的人马,可是丘和有一个谋臣却劝说他不要这么做。
    “明公,宁长真的人马虽然众多,但是却是远道而来,必然不能持久消耗作战,况交趾城中兵力足以抗衡宁长真的人马,为什么非要偏偏选择出兵,让敌人牵着咱们的鼻子走呢?”
    劝说丘和这个人是他麾下的一个司法书佐,名叫高俭!
    高俭,字士廉,渤海蓨县人,北齐宗室之后,唐太宗李世民文德皇后的舅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第六。
    在隋朝担任官职以前,高俭还过过一段时间的隐居生活,后来隋朝请他出山担任了治礼郎(归鸿胪寺管辖,基本属于是搞外交礼仪这方面的工作)的官职,再到后来碰上了斛斯政事件(之前在《李密传》中做过介绍),搞得丢了官,被贬到了交趾担任了朱鸢县(位于今越南海兴省快州)当了一个主簿,后来丘和上任,得到了丘和的赏识,成为了他身边的司法书佐。
    高俭的考虑无疑是正确的,丘和按兵不动,完全有能力耗死宁长真的人马,没有必要大动干戈和他开战,而丘和在听了高俭的建议之后,决定不主动迎击,并且升任高俭担任军司马,全权负责战时的筹划工作。
    高俭的策略是从水路和陆路同时进军,然后逆向阻击宁长真的人马,杀他一个措手不及,丘和当即采纳这个建议,直接杀败了宁长真,俘虏了宁长真大批人马。
    只有自己勉强活下来的宁长真觉得丘和不是个好惹的主儿,于是便带着仅存的人马逃回了江陵。
    出征交趾的不利,让萧铣倍感疲倦,但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交趾的失利并不影响萧铣的名声,反而有更多的人愿意加入他的大部队中来。
    隋炀帝被杀之后,大批骁果军的人马从江都北返,得知萧铣起义的消息之后,他们纷纷选择带着城池投奔萧铣,以求获得稳定的工作和生活。
    萧铣非常满意这些人弃暗投明的做法,但眼下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还不到高兴的时候。
    当时宁长真虽然单方面带着郁林和始安等地投降了萧铣,但是在始安还是有人不愿意归附萧铣。
    为首的便是始安郡的郡丞李袭志。
    李袭志,字重光,金州安康人(位于今陕西安康市石泉县),北周信州总管李迁哲的孙子,让爹是隋朝的台州刺史李敬猷。
    说起出身,李袭志并不差,同样是陇西李氏后人,说起忠诚度,李袭志同样也是非常合格的,在听闻天下动乱的消息之后,他自己把家里的钱全都贡献了出去,招募了一大批的士兵,用来保卫始安。
    他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虽然曹武彻(也是个起义的首领),林士弘,萧铣等割据势力对自己这块土地垂涎已久,数次来攻,但基本都是铩羽而归,没有捡到什么好果子吃。
    作为隋朝的官员,李袭志在这种南方动乱的环境里面依旧还能够坚持本职工作,确实也是为数不多的楷模。但是现实往往不会按照你所设想的方向去发展。
    就在李袭志众志成城的率众保卫始安的时候,隋炀帝被害的消息传来,没有办法,李袭志只好亲自率领士卒,遥祭隋炀帝的亡灵。
    天子归天,臣将不臣,这是当时很多人内心的真实想法,甚至有人开始劝说李袭志。
    “隋主殡天,天下无主,海内沸腾,民心思变,明公恩德服人,若率众独具岭表,效仿南越王赵佗,也是成就一方伟业。”
    众人的意思本明显,就是逼着李袭志在岭南称帝,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朝廷,可是这种在当时那个环境里面看来,李袭志认为这就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我李家世代忠贞,怎可干这种忤逆之事,况主上虽然殒身江都,但隋室宗庙尚存,社稷犹在,南越赵佗孤悬岭表,妄自称尊,乃是悖逆之徒,怎可让我效仿这等为人?”李袭志愤怒的回击道。
    说罢,抽出身边的一把佩剑,想要杀掉说这番话的人。众人一看李袭志不同意这个建议,吓得都闭了嘴,不敢再提这件事情。
    就这样,李袭志在面对林士弘,曹武彻,以及新崛起的萧铣势力,苦苦支撑了两年,日盼夜盼也没有能够等来隋朝的援军,终于被萧铣攻克,成为了阶下囚。
    萧铣虽然抓了李袭志,但是在用人的关键时刻,他还是打算放过李袭志,并且授予他工部尚书的职务,并且加封总管,全权负责桂林一带的事务。
    李袭志想也没想到的是,虽然他没有称帝背上叛逆的骂名,但是却成为了萧铣的手下,说来多少也有点讽刺。
    拿下始安之后,萧铣的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东到九江,西到三峡,南到交趾,北到汉川(位于今湖北孝感市汉川市),实力也渐渐变得强盛起来,麾下的人马也达到了四十多万,可谓是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雄霸江南。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倒反天罡,我家王后要造反! 打主母,踩世子,恶女丫鬟上青云 穿到七零,我成了全大院最靓的崽 乱世狂龙,从打猎开始杀穿朝堂 被卖八年后,假千金靠玄学名满天下 越轨 死期将至,我离婚你还发疯? 华娱:我真不想当海王 开局穿成恶毒后娘,靠金手指躺赢 用读档专抢敌人机缘后,我飞升了 我法师加奶妈,用七把剑不过份吧 四合院:从北平围城开始 玄幻:开局吃软饭,出世即儒圣 规则怪谈:点击这本书,功德增加亿点点 重回60:分家后,我靠打猎养活全家 重生1984:我靠赶海打渔成首富 华娱:从选秀顶流开始 孩子谁爱生谁生,我勾帝心夺凤位 出狱即离婚,高冷未婚妻上门领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