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乙未)五月十七日,位于潼州府路境内的长宁军属地发生了叛乱。
说来也奇怪,长宁军是去年,也就是政和四年才设置的行政区划,论理来说,刚成立的部门,说什么也不可能第二年就出现闹事这种情况。
但我们来看看长宁军所处的位置便大概也能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长宁军位于潼州府路,而潼州这个地方在北宋的时候,是片羁縻之地,说的明白一点,这里就是个没人愿意去的穷山恶水。
由于这个地方没有独立的县城,因此长宁军没有固定的驻地,平时所有的办公工作全都归潼州府路管,因此只能作为倚郭县(指的是没有专门的县城,或者是办公单位,只能依附于府或者州)这种特殊身份存在于当地。
而长宁军爆发叛乱的驻地是在晏州,这个地方更是朝廷的三不管地带(管不住,管不着,管不了),驻地中带头闹事的是一个叫卜漏的夷人。
卜漏宣布闹事之后,以最快的速度攻陷了最近的梅岭堡(位于今四川宜宾市江安县南梅花镇),其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置信。
当时梅岭堡的寨主名叫高公老,这个人和卜漏私下的交情还挺好,甚至经常会带着自己的老婆到思峨洞(位于今四川宜宾市兴文县兴晏乡)去找卜漏一块喝酒,每次去的时候,也不空手,总要带点金银玉器之类的东西去见卜漏,名义上是搞好关系,实际上和土匪靠山头搞孝敬没什么区别。
高公老只是想和卜漏搞好关系,以便日后能够在这片地方混下去,可卜漏却不这么想。
既然他高公老每次来都不空手,那想必他贪的钱财也不少,干嘛非要傻等着让他送来,自己费点力气去取来不也可以吗?再者说了,他每次来都带他的老婆过来,他老婆又长的那样标致,留在高公老手里,实在是有点浪费,倒不如给了自己更好。
思来想去,卜漏决定,在上元节灯会策划发动攻打梅岭堡,将高公老所有的地盘,财宝,女人全都据为己有。
行动计划确定之后,在上元节这天,卜漏圆满完成了自己指定的计划,赶走了高公老不说,还霸占了他的所有。
这么明目张胆搞抢劫,朝廷当时的驻军却一点反应都没有,实在是让人生疑,难不成是他们官官相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其实还真不是这样,卜漏作为晏州多罔都部落的首领,他的势力地盘涵盖晏州六个县城,水路十二座村寨,以及十州五村,是地地道道的地头蛇势力,这些地方全都归他的思峨洞管辖,势力熏天。
再加上卜漏部族里面的这些年轻人素来骁勇善战,惯是能惹是生非的主儿,在大中祥符和元丰年间,就曾多次在边境上挑起冲突,不是跟官军过不去就是和其他部落的人过不去,反正是厉害的很,基本上没人敢惹他们的部落。
要是放到以前,兴许就当这事没发生过,可偏巧梓州路安抚钤辖司来了一个刺头人物,彻底把这个官不敢管的局面给打破了。
这个人名叫贾宗谅,是个地道的武将。
贾宗谅本身就是行伍出身,脾气火爆不说,还特别喜欢惹事。
不过不同的是,他这个惹事不是因为冒失惹了事,而是没事找事。
贾宗谅到任的时候,就经常纠集士兵砍伐夷人部落里面的竹子,而且比这样夷人还要像土匪。
一次两次也就罢了,可贾宗谅基本上是月月都去光顾几次,搞的当地的夷人苦不堪言。
贾宗谅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而他不仅建立快乐,还要在上面无休止的折腾,直到彻底让夷人疯狂才肯罢休。
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甲午)贾宗谅为了挑起和边境夷人的事端,诬陷夷人首领斗个旁犯了罪,要对他严加惩处。
这就是典型的没事找事了,贾宗谅显然是不待见这帮夷人,只是又不好意思直接挑明,只能是通过找事来解决和发些自己的情绪。
按照当时北宋的条例规定来说,夷人如果犯了法,那也只能用夷人的法律来惩罚他们,还轮不到朝廷的委派的地方官员插手干预,这是历来很多朝代对于羁縻州部落实行的以夷制夷政策。
就算是斗个旁犯了法,按照夷人的法律,顶多也就是罚没点牲畜和钱财,没必要小事往大了说。
可贾宗谅显然不在乎朝廷的这些什么政策,在抓了斗个旁之后,直接先来了一顿大刑伺候。
看过《水浒传》的朋友应该都还记得林冲被发配沧州,武松被发配孟州,宋江被发配江州时候,要打一百杀威棒的情节,书中这几人虽然都是响当当的好汉,但听闻了这杀威棒的厉害之后,也只能通过各种关系,谎称有病,逃过了吃这顿杀威棍。
看到这里,我想大家也能明白这杀威棒的厉害了。好汉尚且顶不住,更别说是一般人了。
贾宗谅当时就是直接给斗个旁来了一顿杀威棒,具体打了多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便是打不死,也得落下残疾。
再说了,这个杀威棒可不是让人屁股开花,而是直接在脊背上敲打,打的厉害了,有可能连脊椎都给打断,实在是残忍的很。
斗个旁就这样无缘无故被贾宗谅打了一顿,虽然没打死,但是也是伤筋动骨,和个废人也没什么区别了。
打完人,贾宗谅觉得还不能平息自己的愤怒,于是便又给斗个旁用了黥刑,直接在脸上刻了个大大的“囚”字。
显然,这比打人还要具有摧残性,伤筋动骨好歹还能恢复,可是这在脸上刻了字,就算用其他手段去掉,也会在人的心理层面上造成一种阴影。
打也打了,刻也刻了,贾宗谅也应该就此罢手了吧?
可事实上并没有,贾宗谅不仅不打算结案,反而还要把斗个旁发配到其他地方去,因此给他判了一个流刑。
本来就被打的半残的斗个旁,如今还要被发配,当真是惨到不能再惨,判决下达之后,不久便去世了。
这件事传出来之后,在当地造成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先不说斗个旁的部落怎么看待贾宗谅,光就其他部落的人就已经对此次事件产生了愤怒的情绪,他们都对贾宗谅这种违背法理来办事的态度很是不满,这帮反对的部落中,有的是看热闹不嫌事儿跟着一块凑热闹的,有的则是害怕日后贾宗谅找他们算账,想要提前对贾宗谅发难的,反正一时之间,夷人群体中开始产生出了厌恶宋朝的情绪,甚至很多部落已经开始招兵买马,准备闹事。
而在这帮部落中,尤以卜漏的部落最为庞大,势力最为强大,其他部落的酋长和首领为了不被贾宗谅欺负,只好选择听命于卜漏。
卜漏是个野心极大的人,除了联络这些受压迫的夷人同胞之外,他还有一个更加疯狂的计划。
那就是占领成都,当蜀地的皇帝。
卜漏早就在计划这件事情了,在他的计划里面,剑门关和白帝城是必须要拿下的,这两个地方是阻断进出蜀地的重要通道,再者,趁着蜀地的守军还没有察觉到自己的意图,提前行动,先阻绝与外部的联系,让蜀地的守军失去增援。
最后在蜀地全境发布檄文,安抚蜀地百姓,如果有不愿意服从命令的,直接带兵把他踏平。
当然,要断绝和北宋的关系也不是那么简单,一个小小的蜀地,就算是割据,如果没有个强大的依靠,就如同失去了大树庇护的小草一样,随风飘摇,随时有被毁灭的风险。
卜漏是个聪明人,在选择有力靠山的时候,他想到了离蜀地最近的吐蕃青唐唃(gu)厮啰政权(名义上是一个独立的政权,实际上隶属于北宋,与北宋是君臣关系,唃厮啰所在地区隶属于北宋行政二十六路中的秦凤路)以及和其他部落民族通婚,结为姻亲,加深和巩固和这些靠山之间的来往。
找靠山显然是对的,但问题是,他找的这个靠山,有点靠不住。
唃厮啰虽然对外宣称是独立政权,但实际上归北宋政府管辖,本身政权独立性已经被阉割,对北宋政府的忠诚度虽然谈不上最高,但好歹也没有像西夏那样,明面纳贡,背后捅北宋的刀子。
但真要是危急到他们的利益,北宋朝廷他们也是不怕的,就比如说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甲寅)的唃厮啰大将青宜结鬼章在踏白城就干掉了北宋的大将景思立,让北宋“熙河开边”的计划受阻,显示了唃厮啰对河湟地区寸土不让的决心。
吐蕃的唃厮啰政权虽臣服于大宋,但其目的还是为了共同对抗西夏,但北宋的开疆拓土方案,无疑中灰侵害唃厮啰的利益,因此,为利益翻脸这种事情,唃厮啰还是能够干出来的。
卜漏就是想要利用吐蕃唃厮啰与大宋的这一点矛盾,与之结成联盟,互为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