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472章昆士兰北部(第1/2页)
林宇三人走进赛事办事处,说明夏春光临时缺席、由陈溪补位的情况。
工作人员核对信息后,递来一份新的赛程表,林宇接过一看,眉头微微一挑。
今天的比赛地点并非海域,而是昆士兰北部的河流,目标鱼种是淡水锯鳐和澳洲肺鱼。
“淡水鱼?”徐蔚然凑过来看赛程表,有些意外,“昨天不是还在钓海鱼吗?”
工作人员笑着解释:“这是晋级赛的特色,考验选手对不同水域的适应能力。昆士兰北部的河流生态独特,这两种鱼是当地的标志性物种,很有挑战性。”
林宇点点头,心里却在盘算。
夏春光对海钓还算熟悉,换成淡水钓,陈溪反而更擅长,或许这算是个意外的转机。
他看着赛程表上的鱼种介绍,向两人解释起来:
“淡水锯鳐,这鱼长得很特别。体型像鲨鱼,身体呈流线型,最长能到6米,最显眼的是吻部,扁平如剑,边缘长满了锋利的锯齿,像一把自带锯齿的长剑。”
林宇顿了顿,想起之前查过的资料,“别小看这‘锯子’,既是它的武器,也是捕食工具。它会用吻部在水底搅动泥沙,把藏在里面的小鱼、甲壳类翻出来,遇到危险时,还能挥舞着‘锯子’反击,连鳄鱼都得让它三分。”
“这么凶?”陈溪有些惊讶,“那钓的时候岂不是很危险?”
“确实要小心。”林宇点头,“而且它属于濒危物种,比赛有严格规定,必须放生,不能造成任何伤害,钓上来后得立刻测量、拍照,然后放回水里,对操作手法要求很高。”
接着他又指向另一种鱼:“澳洲肺鱼,这可是活化石。从恐龙时代就存在了,体型不算特别大,一般能长到1.5米左右,体重十多公斤,但寿命极长,能活近百年。”
徐蔚然好奇地问:“肺鱼?它用肺呼吸吗?”
“算是。”林宇笑了笑,“它有个特殊的鳔,能像肺一样呼吸空气。昆士兰的河流到了旱季会干涸,其他鱼活不下去,它却能钻进淤泥里,靠鳔呼吸休眠,等雨季来了再醒过来,特别能扛。而且它肉质紧实,力气极大,上钩后会像头牛似的往水底钻,挣扎起来没完没了,很考验耐力。”
工作人员在一旁补充道:“这两种鱼都很狡猾,淡水锯鳐警惕性高,澳洲肺鱼食性杂,想钓上来不容易。而且今天的比赛限时四小时,按两种鱼的总长度计分,难度不小。”
林宇三人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凝重。夏春光不在,本就少了个主力,又遇上这种不熟悉的淡水鱼种,挑战无疑加倍了。
“走吧。”林宇收起赛程表,语气沉稳,“先去备钓具,不管怎么样,比赛得照常进行。找到夏春光之前,我们得先稳住。”
三人快步走出办事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远处的河流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谁也不知道,那平静的水面下,藏着怎样的考验。
而他们心里,除了比赛的压力,更多的还是对夏春光的担忧,希望李军和周明能带来好消息。
......
工作人员驾驶的领航船在前头开路,林宇等人乘坐的钓船紧随其后,二十多艘船沿着蜿蜒的河道排开,远远望去像一条游动的长龙。
船身划破水面,激起的涟漪一圈圈荡开,撞在岸边的芦苇丛上,惊起成群的白鹭,翅尖扫过水面,留下细碎的光斑。
昆士兰北部的河流像是被大自然精心雕琢过的翡翠走廊。
两岸是密不透风的热带雨林,高耸的桉树和榕树交错生长,气根垂在水面上,像无数条绿色的珠帘。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枝叶,在河面上投下晃动的碎金,空气里弥漫着潮湿的泥土味和植物腐烂的气息,混杂着淡淡的河水腥气,形成一种独特的热带湿感。
“这地方的水色真特别。”陈溪望着船舷边的河水,忍不住感叹。
这里的河水不像海水那样清澈见底,而是带着点茶褐色,像被稀释的咖啡,却又透着一种奇异的通透,能隐约看到水下的鹅卵石和摇曳的水草。
“是因为腐殖质。”林宇解释道,“两岸的枯枝落叶掉进水里,经过长期浸泡分解,形成了大量的腐殖酸,才让水变成这种颜色。这种水质看似浑浊,实则富含矿物质和有机物,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河道时宽时窄,宽处像片小型湖泊,水面平静如镜,倒映着两岸的树影;窄处仅容一艘船通过,两岸的树枝几乎要搭在一起,形成天然的拱廊。
林宇前世来过这里钓鱼,对这里的环境倒是有一些了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72章昆士兰北部(第2/2页)
这里属于典型的热带干湿季气候,雨季时河水会上涨数米,淹没岸边的树林,形成独特的洪泛区;而到了旱季,水位下降,河道会变得狭窄,露出大片的沙洲和泥滩。
这种特殊的环境对鱼类的影响极大。
就拿他们今天的目标鱼种来说:
淡水锯鳐偏爱这种茶褐色的水体,浑浊的环境能帮它们隐藏身形,便于伏击猎物。而雨季的洪泛区则成了它们的繁殖场,茂密的水生植物为幼鱼提供了天然的庇护所。它们吻部的锯齿在浑浊水域里更能发挥作用,哪怕看不见猎物,也能通过锯齿上的电感受器探测到水底的动静。
而澳洲肺鱼则完美适应了这里的干湿交替。
旱季来临时,它们会钻进河床的淤泥中,依靠特殊的鳔进行呼吸,进入类似冬眠的状态,静静等待雨季的到来。而富含腐殖质的河水滋养了大量的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正好成了肺鱼的主食,也让它们的肉质变得格外紧实。
船行至一处河湾,工作人员突然放慢速度,指着岸边的一棵大树说:“看那里,有肺鱼活动的痕迹。”众人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水面上有一圈圈细小的涟漪,岸边的泥地上还有几个碗口大的凹坑,那是肺鱼在旱季休眠时留下的洞穴。
“这里的生态太完整了。”徐蔚然由衷感叹,“鱼和环境完全融在一起了。”
林宇点点头,心里却在琢磨:这样的环境虽然利于鱼类生长,但对钓鱼人来说却是不小的挑战。
浑浊的水体让鱼情难以判断,复杂的水下地形,如水草、岩石、树桩更是给遛鱼增加了难度,稍有不慎就会切线跑鱼。
船长龙缓缓驶入一片开阔水域,工作人员用对讲机通知:“前方就是钓点,可以下船了。”
林宇三人拿起钓具,踩着浅滩上的鹅卵石登上河岸。
脚下的泥土松软湿润,还能感觉到微微的震动——那是远处瀑布的水流冲击造成的。两岸的雨林里传来不知名鸟类的叫声,与河水的流淌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曲自然的交响乐。
“准备开始吧。”林宇深吸一口气,将鱼饵抛向远处的水草丛,“适应这里的环境,才能钓上鱼。”
二十多艘钓船在河湾处依次停靠,选手们踩着及膝的浅滩水登上河岸。
林宇三人选了块靠近水草丛的平坦地面,刚放下钓具,裤脚就被岸边的蚊虫围了个严实,热带的小虫带着嗡嗡的翅声,在皮肤上留下一个个红痒的印记。
“先喷点这个。”陈溪从背包里翻出驱蚊液,往三人裤腿和领口喷了一圈,“这地方的蚊子能把人抬走。”
林宇没急着组装鱼竿,而是蹲在岸边观察水情。
茶褐色的河水看似平静,水下却藏着暗流,水草在水流中轻轻摆动,根部偶尔闪过银色的影子,是小鱼在穿梭。他伸手掬起一捧水,指尖能感觉到细微的颗粒感,那是悬浮的腐殖质。
“这里的水底应该有不少淤泥。”林宇站起身,对两人说,“钓锯鳐得用长柄钩,不然容易挂底;肺鱼喜欢躲在水草根附近,饵要往草缝里送。”
夏春光的缺席让三人的分工不得不调整:林宇主钓,陈溪负责抄鱼和观察鱼情,徐蔚然则承担起整理钓具的活儿。
她蹲在地上,把比赛指定的假饵分门别类摆好,模仿小鱼的软饵、带腥味的面团饵、还有几枚亮片,阳光一照,在茶褐色的河面上能闪起细碎的光。
“锯鳐是食肉的,用这个试试。”
徐蔚然递过一枚银色软饵,尾巴处带着红色的绒毛,入水后能模拟受伤小鱼的挣扎。
林宇接过软饵,熟练地挂在长柄钩上:“肺鱼杂食,用面团饵混点鱼粉,说不定效果更好。”
他边说边组装鱼竿,选了根中硬调的淡水竿,线组搭配比海钓时细了一号,在这种多障碍的水域,细点的线反而更灵活。
陈溪在旁边用树枝清理出一片空地,把折叠凳摆好,又往水里扔了几块石头试探水深:“这边大概两米深,草缝间距宽,适合下竿。”
不远处,其他国家的选手也在忙碌。
几个欧美选手正往鱼竿上绑大号拟饵,显然是冲着锯鳐来的;日本队则慢条斯理地调配着鱼饵,据说他们带了特制的发酵饵料,专门针对肺鱼的食性。
“他们好像很有经验。”徐蔚然小声说,目光落在日本选手的饵盆上。
“别管别人。”林宇已经把鱼竿架在岸边的树桩上,软饵顺着水草间隙沉入水中,“咱们按自己的节奏来。锯鳐警惕性高,得让饵在水底慢慢拖,像受伤的小鱼;肺鱼动作慢,要守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