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八月,李家庄的晒谷场是全村的中心。
天刚亮,老支书的铜铃一响,一声“晒麦子喽——”唤醒了整个村庄。
村民们推着独轮车,将一袋袋小麦运到场上,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老支书拄着拐杖来回巡视,叮嘱着:“麦粒金贵,别撒了!”
铁柱光着膀子,将上百斤的麦袋甩上高台;谢锦秀则头戴草帽,将麦子摊开,保证厚度均匀,汗水湿透了后背也顾不上擦。
正午日头毒辣,李志春领着小伙子们给滚烫的地面洒水降温。
老支书坐在树荫下,嘴上喊着“水别洒太多,让麦子吃透太阳”,眼睛却紧盯着天边,时刻防备着天气变化。
天有不测风云,西北边毫无征兆地聚起乌云。
老支书猛地站起,大喊:“要落雨了!赶紧收麦子!”
铜锣声响彻全村,歇晌的村民光着脚就往场上冲。
铁柱一个人扛起两大袋麦子,谢锦秀抱着孩子也搭手归拢麦堆。
三十多号人赶在暴雨落下前,用防雨布将所有麦子盖得严严实实。
雨点砸在布上噼啪作响,老支书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咧嘴笑道:“好!咱们李家庄的人,骨子里就有这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夜里也不得安宁。
李大坤提着马灯巡夜,不时把手插进麦堆感受温度。
他发现一堆麦子发烫,立刻喊醒了大家连夜翻晒。
“不能让它捂出芽!”
闻讯赶来的老支书披着蓑衣,厉声道,“这可是咱们全村人一年的嚼谷,是命根子!”
经过整整一周的奋战,李家庄的村民们总算从烈日、骤雨和鸟雀的口中保住了今年的收成。
老支书抓起一把金黄的麦粒,捻起一粒放进嘴里,牙齿轻轻一合,那清脆的“咔嚓”声,不仅是麦子晒透的信号,更是全村人汗水凝结成的天籁之音。
晒谷场上顿时爆发出震天的欢呼,惊得麻雀四散飞去。
在八月火辣的阳光下,滚烫的石板地映衬着金色的麦浪和村民们灿烂的笑脸,构成了一幅夏日里最动人的丰收图景。
眼看小麦已经完全干透,缴纳公粮的事便提上了日程。
老支书把李志春叫到了跟前。
李志春一听召唤,立刻放下手中的农活,一路小跑过来:“老支书,您找我?”
老支书向来干脆,直接吩咐道:“志春,明天你把拖拉机发动一下,去粮站把公粮交了。”
李志春毫不犹豫地应下:“好嘞,老支书!”
两人又商定了些许细节,李志春便转身去准备了。
交公粮的前一天傍晚,老支书趿拉着布鞋,不紧不慢地朝李复兴家踱去。
他心里反复盘算着,粮站那群人向来不好应付,得备上两包好烟打点一下,才能保证村里的粮食顺利过关。
人还没到李复兴家门口,一股浓郁的饭菜香就先一步钻进了他的鼻子里。
老支书掀开门帘一瞧,李复兴一家人正在吃饭。
“老支书!快来,坐下一起吃点!”李复兴眼尖,连忙起身招呼。
老支书下意识地想摆手拒绝,可眼睛却怎么也离不开那桌好菜。
自打麦收开始,大食堂里天天都是萝卜白菜,他已经记不清多久没尝过肉味了。
不知怎的,他鬼使神差地点了点头:“那……我就不客气,麻烦你一顿了。”
李复兴的奶奶赶忙起身,迈着小碎步进了厨房,转眼就拿了副干净碗筷出来。
老支书也不再推辞,坐下便夹了一大筷子青椒肉丝。
他享受地眯起了眼:“乖乖,这手艺可比大食堂强太多了!”
饭桌上,气氛很是热络。
李家的老爷子聊起今年的收成,老支书听着,意有所指地看向李复兴:“今年的麦子能长这么好,还得是复兴弄来的高产种子起了大作用。”
李复兴心里一惊,面上却不动声色地否认:“这可跟我没关系。”
老支书是何等精明的人,见他否认,便不再追问。
他心里清楚,这件事上村里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刨根问底只会惹人嫌,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他才不干。
一顿饭吃完,老支书擦了擦嘴,终于道出了来意:“复兴啊,有件事想请你帮个忙。你看,明天村里要去交公粮,粮站那帮人,你是知道的……”
话虽未说完,但其中的意思,李复兴一听便懂。
李复兴点了点头,起身进去,从屋里走了出来后,手上是两条包装精美的中华烟。
老支书眼前一亮,赶忙伸出双手接了过去:“复兴啊,这可真让你破费了!”
李复兴只是微微一笑,说了句:“小意思。”
他心中却不禁感慨,这个村子要是没了他,恐怕真就撑不下去了。
天色未亮,凌晨四点,李家庄的拖拉机在一片朦胧的雾气中发出一声沉闷的咆哮,打破了黎明的寂静。
李志春把控着方向盘,车斗里的麦子随着车身的起伏而相互挤压,发出“沙沙”的闷响。
铁柱半个身子探出车外,对着村口的方向兴奋地喊:“厉害了!这路上连个别的村的车影儿都看不见!”
当拖拉机喘着粗气爬上蜿蜒的土坡时,天边已经露出了淡淡的晨曦。
远处隐约传来牛铃的叮当声,三辆满载麦子的牛车正吃力地向前移动,木制车轴不堪重负地发出“吱呀”的呻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