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九章:投奔红军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十九章:投奔红军(第1/2页)
    1927年端午节在哭河中失踪的一碗饭没有死,精通水性的他飘到一个叫枇杷的临河小村时,艰难游上岸,是一块菜园,他就在村民菜园里挖一根白萝卜狼吞虎咽吃掉。
    枇杷村里的灰狗开始狂吠,准备撕咬陌生人,一碗饭只好又跳入河中,顺流鹞子式划水游了一千米,水中遇到一艘木制帆船,船夫把疲惫的一碗饭拉上甲板休憩。
    帆船乘载一支十二人的湘西马帮,首领名叫杜康,他们专程走水路前往贵州茅台镇贩运白酒。
    杜康观察一碗饭身板魁梧结实,又极擅游泳,就诚恳邀请壮汉加入贩酒马帮。爱喝酒的一碗饭也当场同意加盟。
    瓷瓶装优质白酒易碎,马驮走陆路颠簸损耗大,帆船水运最合适。
    从湘西洞庭湖地区至赤水河畔的贵州茅台镇的水路有两条路径。
    帆船走长江大道:从湖南岳阳洞庭湖进入长江,逆江而上,经宜昌,再过水流深幽湍急的瞿塘峡,再过夔门进入重庆市,又逆江到达四川泸州市合江县,进入赤水河流域,逆河而上,沿岸经过赤水镇/土城镇/二郎滩镇/习水镇,最终抵达茅台镇。
    帆船走哭河小路:从湖南岳阳洞庭湖进入长江,逆江而上,到达宜昌牵马岭,进入哭河,再逆河而上二百里,抵达铜锁镇木屐码头,进入疙瘩河,逆流三十七里,再在河畔鸡鸣村进入桐梓河,继续逆流,在贵州省习水县瓮坪乡进入赤水河,再沿河逆流最终抵达茅台镇。
    走哭河小路,不需要经过水流深幽湍急的瞿塘峡,路程也缩短不少,但必须是八十吨级的小型帆船。茅台镇的优质白酒是稀少的奢侈品,每次运输五百小瓶装就足够回本,根本没必要动用宽阔长江上的千吨级船舶运输,所以湘西马帮热衷帆船走哭河小路贩酒,没有大风大浪和漩涡,缓慢行驶,避免颠簸撞破酒瓶。
    但走哭河小路,容易碰到崇山峻岭劫财的山匪水盗,所以贩酒马帮们都随身携带刀斧枪支,以防万一。
    这次杜康十二人队伍携带七支步枪,五把大刀,二把板斧,其中五人背枪又提刀。
    一碗饭加盟马帮后,杜康就把自己的大刀送给他做防身武器。
    小帆船正逢涨水期,十三人的贩酒马帮驾船一路逆流,于6月9日顺利抵达贵州茅台镇,装上五百小瓷瓶白酒,于6月13日开始顺流返程。
    在6月16日傍晚,在疙瘩河荷叶村附近的水面停船过夜时,突然冒出二十几艘篷布小舟从四面八方围拢。
    十几年的江湖闯荡,杜康的马帮如果在崇山峻岭中,如果没遇到土匪打劫,是很不正常。
    篷布小舟土匪群的带头老大就是牛角镇山匪劫城时侥幸逃跑的水上漂。
    土匪水盗们闻到帆船上浓郁的酒香,个个都垂涎三尺。
    斧头湖水盗头目水上漂凭借熟悉地形和人多势众,就大胆向马帮帆船:“赶快投降,我们有土炮!”
    杜康命令船员赶快划桨加速逃离,擒贼先擒王,他端起步枪瞄准大声嚷叫的水上漂,扣动扳机。
    嘣的一声,子弹打中水上漂的肩膀。
    痛叫的水上漂大怒:“一个活口不留!”
    小篷布船机动性好,速度快,二十几艘小篷布船很快团团围住马帮帆船,土匪水盗们立刻抛投鹰爪麻绳,抓住帆船船檐后,众匪纷纷沿着二十几条麻绳爬向马帮。
    帆船被鹰爪麻绳固定,马帮船员停止划桨,全员搏杀围攻的土匪水盗,有枪的开枪射击,无枪的拿刀拿斧砍断鹰爪麻绳。
    这伙土匪水盗们也有步枪,甚至还有一门小型土炮。勇猛无比的一碗饭一个人拿着板斧沿着船檐砍断十几根鹰爪麻绳,切断土匪们大规模上船的渠道,一碗饭专门负责砍麻绳,帆船成功摆脱麻绳钩船,获得自由动力,加快马力逃跑。
    已经樊爬上帆船的土匪开始与马帮肉搏,马帮船员以一当十,占尽优势。
    看见帆船逃跑,轰的一声响!土炮发射炮弹击中帆船外壳,炸出一个窟窿,帆船进水,颠簸摇晃的船舱导致大量瓶装茅台白酒炸碎,帆船甲板散发出浓郁酒香,四溢到河面,酗酒的土匪水盗更加来劲,划桨猛追。
    帆船进水,越来越慢,马上要失去方向控制了,马帮也已战死几人,划桨和对抗的人数明显不够,杜康果断向剩下马帮成员宣布:“右转陀靠岸,大家迅速收拾值钱东西,登岸弃船逃跑!”
    事已至此,只能登岸弃船!
    趁帆船还有动力和方向控制力,帆船靠右搁浅,触碰到疙瘩河岸边一块大青石。
    收拾好值钱家当的马帮成员迅速踏石上岸,趁夜色逃走。
    追上的土匪水盗们占领了搁浅的马帮帆船,拥挤上船畅饮茅台白酒,没有一人去追击逃跑的马帮成员。
    经过荷花村一劫,弃船逃跑后,十三人的贩酒马帮队伍,死了六人,剩下七人。
    贩运的货物和帆船都被抢,又死了六人,人财两空,如果回湘西,已经无法向商行老板和死者家属交差,已经走投无路。
    在一处山洞避雨烤火,杜康和一碗饭商议出路。
    “在这打打杀杀的世道里,人能活下去就算是很不错了,你们湘西谁最讲义气?”一碗饭问杜康。
    “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贺龙,是湘西最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也是马帮出身的,和我是同门师兄弟,传说他拉扯的队伍现在已经发展到一个军八千人的规模,也从未听说贺龙虐待呵斥手下,他对待士兵如亲兄弟!”杜康回答。
    “已经走投无路,咋们就去投靠贺龙当兵吧?”一碗饭建议。
    其它五人也同意。
    别无选择,首领杜康也点头同意,准备投靠湘西马帮同门师兄弟贺龙。
    七人决定投奔‘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贺龙,但先要打听贺龙部队目前在那里驻扎。
    湘西七人马帮在哭河流域豆蔻镇打听到贺龙的大部队在江西南昌附近。
    杜康们日夜兼程火速赶往江西南昌。
    当年7月23日,杜康在南昌市子固路宏道中学见到21年未见面的湘西马帮同门师兄弟贺龙。
    此时的贺龙已是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是南京蒋介石和武汉汪精卫争相拉拢的军队风云人物。
    贺龙很高兴昔日挚友杜康来投奔,繁忙的他当场任命杜康为自己的工兵连连长,其它六人也加入贺龙麾下的工兵连。一碗饭第一次亲眼见到‘两把菜刀闹革命’的传奇人物,只见首领贺军长身材魁梧,目光炯炯有神,嘴唇上愕留有标志性的一字胡。
    七人马帮与贺军长接触五六天,发现贺军长非常平易近人,发布命令从未用强制口气。一碗饭认为自己从军跟对了人。
    7月30日中午,贺军长突然对挚友杜康说:“明天我们要干大事!可能要发生激战,行事要小心!”
    猝不及防的杜康刚参军七天,就要激战,也不得不面对。
    南昌局势表面风平浪静,暗地实则波涛汹涌。贺龙的第20军、叶挺的第24师、朱德的军官教导团,还有保安队,共约2.3万人,于7月底在南昌城附近秘密集结,而南昌城守军仅3千余人。
    8月1日凌晨2时,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南昌起义开始。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战计划,第20军第1、第2师向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等处守军发起进攻;第11军第24师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等处守军发起进攻。
    激战至拂晓,全歼守军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0余支(挺),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
    当日下午,驻马回岭的第25师第73团全部、第75团3个营和第74团机枪连,在聂荣臻、周士第率领下起义,1927年8月2日到达南昌集中。
    起义成功后,中共前委按照指示关于这次起义仍用国民党左派名义号召革命的指示精神,发表了国民党左派《宣言》,揭露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屠杀进步党员的种种罪行,表达了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和继续反对帝国主义、新旧军阀的斗争决心。
    8月1日上午,召开了有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党部代表参加的联席会议,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南昌起义后,武汉汪精卫急令张发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进攻。1927年8月3日起,中共前委按照中央原定计划,指挥起义军分批撤出南昌,沿抚河南下,计划经瑞金、寻邬进入广东省,先攻占东江地区,发展革命力量,争取外援,尔后再攻取广州。
    起义军进至进贤县时,第10师师长蔡廷锴驱逐在该师工作的进步党员,率部折向赣东北,脱离起义军。由于起义军撤离南昌比较仓促,部队未经整顿,加上酷暑远征,部队减员较多,7日到达临川时,总兵力约1.3万人。
    起义军在临川休息三天,继续南进。1927年8月25日,先头部队瑞金县壬田以北地区。这时,驻广东的国民党军第8路军总指挥李济深,调遣钱大钧部9000人,由赣州进至会昌、瑞金地区,并以一部前出至壬田,阻止起义军南下;调遣黄绍竑部9000人由南雄、大庾向雩都前进,支援钱大钧作战。
    在这种形势下,中共前委决定趁钱黄两路兵力尚未完全集中,实施各个击破。当日,起义军向壬田守军发动攻击,歼其一部,又于26日攻占瑞金县城。乘胜追击,集中兵力进攻会昌的钱大钧主力部队,激战至30日,攻占会昌县城。两战歼灭钱大钧部6000人,缴获步枪2500支,起义军伤亡近2000人。9月初,起义军一部在会昌西北的洛口地区,击退黄绍竑部的进攻。
    昌战斗后,起义军陆续折返瑞金,改道东进,经福建省长汀、上杭,沿汀江、韩江南下。9月22日,第11军第25师占领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主力继续南进,于23日占领潮安、汕头。
    在此期间,李济深令钱大钧残部牵制第25师,令黄绍竑部经丰顺进攻潮安,令陈济棠、薛岳部3个师1.5万余人组成东路军,由河源东进,寻起义军主力决战。根据上述情况,中共前委决定,第20军新建的第3师随革命委员会驻守潮汕地区,集中主力6500余人迎击东进之敌。
    1927年9月28日,起义军主力在揭阳县山湖附近地区同东路军遭遇,将其击溃,继向汤坑推进,在汾水村地区与敌再次激战,至30日,起义军伤亡2000余人,无力再战,遂向揭阳撤退,这晚,黄绍竑部攻占潮安。
    10月3日,起义军主力在流沙与由潮汕撤出的革命委员会会合,继续向海丰、陆丰地区撤退,在经过流沙西南钟潭村附近的莲花山时,再次遭到东路军的截击,激战不胜,部队大部溃散。
    在钟谭村的莲花山山麓休整时,南昌起义的主力大部队经过大小二十几战争,只剩下1300人,革命委员会和起义军领导人开会决定分散转移,重病的周恩来与贺龙叶挺刘伯承聂荣臻就近去香港暂时修整,以待东山再起。
    此时杜康已战死,贺龙麾下的部队已寥寥无几,工兵连的一碗饭被迫转投朱德麾下。
    朱德成为唯一仍在坚持作战的南昌起义部队指挥官。
    南昌起义部队余部1300余人在朱德的带领下,进入海陆丰地区。
    驻守三河坝的第25师,在陈毅的带领下,给钱大钧部以重大杀伤后,向潮安转移,10月5日在饶平县境同由潮汕撤出的朱德部会合。
    此后,这两支部队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战闽粤赣湘边。
    朱德审时度势,决定立刻撤出重兵围剿无法落脚的闽粤边区,转战赣湘边区,决定发动湘南起义,重新招兵买马。
    在赣湘边区的江西省安远县天心圉,朱德召开军事大会,九死一生,千锤百炼后,南昌起义军余部作为基础,发动湘南起义。
    湘军首领程潜又部署重兵开始围剿朱德部队。
    意志坚强的朱德成为南昌起义军余部最后的精神支柱,最后的灵魂人物,一碗饭从此就死心塌地跟随朱老总,但现在形势极其危险,从1927年8月1日到现在1928年3月底,一碗饭一直在打仗,在转移,在被围剿,颠簸流离,虽然还活着,但从未睡过次安稳觉。
    “让我喘口气好不好?”马帮受伤的罗兄弟累瘫倒地,不再起来,七人马帮只剩下一碗饭。
    何日是个头?从2.3万人变成现在的800人,残兵败将的南昌起义军都十分迷茫。
    天无绝人之路,朱德发现江西南部的井冈山是革命的宝贵地盘。
    朱德立刻率部800人于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教员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会合。
    在井冈山,人马迅速壮大,又凭借易守难攻的崇山峻岭,终于暂时安稳落脚。颠簸流离九个月的南昌起义军余部士兵们终于能睡一个安稳觉。
    一碗饭第一次见到秋收起义的领导人教员,高大魁梧,气度非凡。
    在井冈山,教员朱德决定整编手中武装力量,统称为红军第4军,精通修理枪械迫击炮和无线电报机的一碗饭被朱德直接任命红军地第4军工兵连连长。
    一碗饭成为红军罕见难得的技术人才,在井冈山整整休养八个月,南昌起义军余部也迅速恢复元气。
    1929年1月,留下彭德怀守卫井冈山根据地,教员、朱德率红军第4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挺进。2月取得大柏地战斗胜利后,在吉安的东固地区与李文林、段月泉等领导的江西红军独立第2、第4团会合。3月,红4军东进入闽,全歼国民党军1个旅,乘胜占领长汀县。
    井冈山失守,教员朱德领导的红4军前委决定在赣南、闽西20余县范围内,开展游击战争,发动群众,建立苏维埃政权,与湘赣边界之割据区域相连接。4月1日,红4军回师赣南。
    4月5日,红4军前委在给中央的报告中,进一步提出“争取江西,同时兼并闽西浙西红色力量”的战略计划。趁热打铁,红4军相继攻占于都、兴国、宁都等县城,成立赣南第一个工农兵政权,取名叫兴国革命委员会,并颁布了《兴国土地法》。
    1930年1月,江西红军独立第2、第3、第4、第5团等部合编为红军第6军。2月7日,中共红4军前委,红5、红6军军委,中共赣西特委在吉安县陂头举行联席会议,决定组成以教员为书记的共同前委,统一领导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赣西、赣南和湘赣边三个特委合并为中共赣西南特委,刘士奇为书记。
    1930年3月,赣西南和闽西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在此前后,红军在赣西南和闽西分兵发动群众,使这些地区的革命斗争进一步发展。4月,闽西地方武装组成红军第12军。6月,红4、红6、红12军组成红军第1军团。8月,红1军团与红3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教员任总政治委员和总前委书记。10月,红一方面军攻克吉安,成立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此后,赣西南、闽西两苏区统称中央苏区。
    1931年1月15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苏区中央局在宁都县小布成立。在周恩来未到任之前,由项英、教员先后代理。
    经过几年发展,教员朱德周恩来在赣西南闽西领导的,以南昌起义军余部为班底的红一方面军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最大主力红军,又称中央红军。
    贺龙自南昌起义后,从香港辗转多地,最后,又回到发迹之地湘西,湘西地区驻军多是贺龙北伐时的旧部,土匪势力猖獗,而国民党军队势力薄弱,便于德高望重者收编改造。湘西声望巨大的贺龙通过中央苏区的批准,于1928年初,重回到湘西桑植县刘家坪乡,领导荆江两岸发动年关暴动,并创建中国红军第二军团,建立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仗义豪爽的贺龙极善结交朋友,仅一年招兵买马,就发展成近万人部队。
    经过几年发展,贺龙萧克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领导的,以贺龙旧部为班底的中国红军第二军团,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中国红军三大主力之一。
    1927年11月13日,中国湖北省爆发黄麻起义,鄂豫皖边界的黄安、麻城二城三万余名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在潘忠汝戴克敏的领导下,攻打黄安县城,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正式成立了黄安农民政府,组建了工农革命军鄂东军。
    黄麻起义的三万工农革命鄂东红军立刻遭到地方军阀和国民党军的联合围剿,部队分散突围各自在大别山山区隐蔽发展。
    1931年1月,鄂豫皖鄂东红军打破国民党军第一次“围剿”,鄂东红1军同红15军会师合编为红4军,共1.25万余人。5月中旬,成立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革命军事委员会,张国焘任分局书记兼军委**。
    5月底,鄂豫皖苏区红军打破国民党军第二次“围剿”,共歼国民党军3个多团,击溃1个旅。7月,红4军主力由豫南地区南下,在英山、蕲春、黄梅、广济地区展开攻势作战,至9月,共歼国民党军7个多团。10月,在皖西组建红军第25军。
    1931年11月7日,红4、红25军在湖北省黄安县七里坪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全军近3万人。红4军军部由方面军总部兼,辖第10、第11、第12师;红25军,旷继勋任军长,王平章任政治委员,辖第73师。红四方面军的成立,标志着鄂豫皖苏区红军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进行更大规模的作战创造了条件。
    在黄埔军校一期生徐向前的杰出军事指挥下,红四方面军屡次战胜地方军阀和国民党军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九章:投奔红军(第2/2页)
    经过几年辗转作战发展,张国焘徐向前在鄂豫皖大别山地区领导的,以湖北黄麻起义鄂东军为班底的红四方面军,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大主力红军,足迹遍布鄂豫皖川甘藏,歼敌88万。
    三大红军主力在中国南方迅速崛起,作战英勇,军纪严明,吃苦耐劳,人数众多,其综合实力已经超越中国任何一个地方军阀,仅次于南京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刚结束中原大战,收编地方军阀权限的蒋委员长立刻着手围剿中国南方的三大红军主力,首先就拿江西南部的中央红军开刀。
    中国地大物博,面积广阔,从1927年8月1日江西南昌起义开始,起义军在闽粤转了一个大圈后,最终还是回到江西省南部山区发展,蒋委员长没想到,南昌起义的领导人也没想到。
    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中央苏区军民先后取得粉碎国民党军第一、第二、第三次大规模“围剿”的胜利,赣西南、闽西两苏区联成一片。中央苏区发展到包括28个县境、拥有15座县城,总面积5万多平方千米,人口达250多万的全国最大苏区。
    1931年11月,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省瑞金举行,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并选出63人组成中央执行委员会,教员任**,项英、张国焘任副**。大会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苏维埃政权的性质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其“全部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
    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由上海迁入中央苏区。同年3月,中央苏区军民在周恩来、朱德指挥下,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至8月,临时中央政府在中央苏区内建立了江西、福建、闽赣、粤赣四个省级苏维埃政权。临时中央政府在加强政权建设的同时,进行了苏区的经济建设工作。
    教员先后提出要进行一切可能的和必须的经济方面的建设,集中经济力量供给战争,同时极力改善民众的生活,巩固工农在经济方面的联合等一系列正确主张。中央苏区以农业生产为主,同时发展造纸、织布、制糖、钨砂、军工等工业,并且开办了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了纸币,创建了邮政、交通等事业,发展了文化教育和体育卫生事业。
    一碗饭发现: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的红军是一支道德高尚纪律严明的中国现代武装,江西苏区也在实验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
    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工农红军表现出势不可挡的实力,全中国的地方军阀瞠目结舌,中国第三股军事政权正式追求统一全国的政治理想。
    南京国民政府、地方军阀、江西瑞金苏维埃政府,三股军事政权在中国国内形成三足鼎立,互不服从,但这时,中国外部却出现一个强敌。
    蒋介石在1933年9月起第五次围剿江西红军之前,东北也发生重大事件。
    1928年6月,日本关东军发起皇姑屯事件,将张作霖乘坐的列车炸毁,张作霖重伤不治身亡。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坐镇沈阳的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收到路轨被炸的报告后,当即以关东军代理司令官和先遣参谋的名义,向关东军部队发布进攻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和沈阳的命令。各路日军向北大营发起猛烈进攻,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
    9月19日,二万名关东军迅速占领了南满、安奉铁路沿线的重要城镇营地,随后,又向长春等地发起进攻,三十几万东北军紧急撤退。日军仅用时4个月零18天,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致使东北3000多万同胞饱受亡国奴的痛苦滋味。
    攘外必先安内的蒋介石宁可被日本亡国,也要消灭国内江西红军,他命令以少帅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禁止抗日,禁止反击入侵东北的日军,东北军全部撤往关中西安地区。
    1909年的日俄战争时中国东北悲剧在1932年重演,仅过去23年,蒋介石重走慈禧太后的老路,保护自己的权利统治最重要,防内大于防外。
    1933年初,日军加紧从中国东北入侵中国华北,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然而,国民党政府**蒋介石却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坚持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决心消灭所有红军。
    1933年5月,蒋介石在南昌设立全权处理赣、粤、闽、湘、鄂五省军政事宜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亲自组织和指挥对中央苏区及其周边苏区进行更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并决定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同时对苏区实行经济、交通封锁,企图逐步压缩并摧毁江西苏区。
    这年夏秋时节,蒋介石一面向美、英、德、意等国大量借款,购置军火,聘请军事顾问和专家;一面在庐山召开军事会议,开办军官训练团,并着手制定“围剿”计划,加紧进行“围剿”准备。
    这次“围剿”,蒋介石调集100万兵力,其中,直接用于进攻中央苏区的兵力达50万人。
    其部署为:北路军总司令顾祝同,指挥第1、第2、第3路军,计33个师又3个旅,作为此次“围剿”中央苏区的主力。其第1路军4个师又2个旅位于吉水、新淦、永丰、乐安、宜黄地区;第2路军6个师位于金溪、腾桥、崇仁地区;以陈诚任总指挥的第3路军18个师又1个补充旅作为北路军的主力军,集结于南城、南丰、临川地区。北路军的任务是:由北向南,构筑碉堡封锁线,实施对中央苏区的主攻;以第3路军在第1、第2路军策应下,向广昌方向推进,寻求红军主力决战;由北路军总司令部直接指挥的2个师扼守赣江西岸的吉安、泰和等地,配合西路军维护赣江交通;总预备队3个师位于临川附近。
    南路军总司令陈济棠,指挥11个师又1个旅,筑碉扼守武平、安远、赣县、上犹地区,阻止红军向南机动,相机向筠门岭、会昌推进,配合北路军作战。
    西路军总司令何键所部9个师又3个旅,和浙赣闽边守军5个师又4个保安团分别“围剿”湘赣、湘鄂赣和闽浙赣苏区红军,并阻止红一方面军向赣江以西和赣东北机动。第19路军总指挥蔡廷锴指挥6个师又2个旅,负责福建防务,并阻止红军向东机动。
    空军5个队配置于南昌、临川、南城等地,支援作战。
    1933年9月25日,完成“围剿”准备的国民党北路军,以3个师的兵力由南城、硝石向黎川发起进攻。闽东方向的中央红军奉命由福建省将乐、顺昌北上,拟首先消灭进逼黎川之国民党军,进而与国民党东路军在抚河会战。
    28日国民党军占领黎川。中央军委为恢复黎川,再令东方红军以一部阻止黎川国民党军南进,主力进攻硝石、资溪桥、黎川;令中央军由永丰、乐安地区东移,攻击和牵制南城、南丰地区的国民党军主力,以保障东方红军收复黎川。
    10月6日,东方红军在向硝石前进途中,于洵口、飞鸢与由黎川前出侦察之国民党军3个团遭遇,将其大部歼灭后,于9日进攻硝石。国民党军依托坚固堡垒据守,东方红军攻坚数日不克,伤亡严重。中央军主力阻止南城援军也未达目的。
    13日,“围剿”国民党军4个师进抵硝石,东方红军被迫撤出战斗。
    10月17日,蒋介石命令“围剿”军继续构筑绵密的碉堡封锁线,稳扎稳打,逐步推进。
    18日,驻南城国民党军4个师由硝石进到潭头市,其先头和黎川之3个师又1个旅进占资溪桥。
    在此大规模围攻情况下,教员朱德被剥夺红军军事指挥权,临时军事领导人王明博古李德等人推行“左倾冒险主义”战略,主张在根据地外与敌人决战,导致红军连续作战两个月却未能打破敌军封锁,反而陷入被动。
    1933年6月临时中央博古李德又提出“分兵作战”方针,分散兵力导致战略被动;后期又转为“军事保守主义”,采取消极防御战术,进一步加剧战局恶化。国民党军采取“堡垒主义”战术,依托坚固阵地逐步推进;中央苏区经济、物资供应困难,盐铁极缺,外部封锁导致补给线断裂
    1933年10月,博古李德仍令红一方面军主力插入国民党军堡垒密集地区实施强攻。
    1933年10月22日,红军以3个师攻击资溪桥和潭头市,主力集结于石峡、洵口、湖坊地区,准备突击被牵动之敌。国民党军据碉坚守,红军连攻4天未克。
    10月28日,中央红军军委决定组建红7、红9军团。此后,中央红军军委又令红7军团深入抚州附近地区活动,企图调动金溪及南城、南丰之国民党军。
    11月11日,红7军团向浒湾进攻时,在八角亭附近遭到由金溪县城、琅琚和浒湾出击之国民党军的夹击。红3军团驰援,在八角亭东南受阻。
    1933年11月12日红3军团向敌阵地攻击,遭受重大伤亡,被迫撤出战斗。红7军团也在阵地被突破后撤退。红军中央军主力于15日奉命由荐源桥至棠阴的国民党军堡垒线间隙北出作战。
    11月17~19日在云盖山、大雄关与“围剿”军5个师激战,伤亡严重,被迫向苏区内转移。至此,红军虽经近2个月浴血苦战,却未能御敌于苏区之外,反使部队遭受很大损失,完全陷于被动地位。红军在北线进攻受挫后,中共临时中央转而采取消极防御的战略,要求红军处处设防,节节抵御,以制止国民党军的“围剿”。
    此时,驻福建省的国民党军第19路军于11月20日发动了反蒋介石的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蒋介石慌忙从北路军中抽调11个师前往镇压。教员提议,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以红军主力突进到以浙江为中心的苏浙皖赣地区,纵横驰骋于杭州、苏州、南京、芜湖、南昌、福州之间,将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威胁敌之根本重地,向广大无堡垒地带寻求作战。
    直接威胁南京,不可能实现!
    中共临时中央军事领导人博古李德拒绝教员的正确建议,坚持关门主义,没有和第19路军结成统一战线,联合反对蒋介石,将红军主力从东线调到西线永丰地区,进攻国民党军的堡垒阵地,从而使红军丧失了打破“围剿”的良机。
    1933年12月11日,蒋介石为保障其进攻第19路军的翼侧安全,以第8纵队3个师从黎川向团村、东山、德胜关推进。
    12日,该纵队2个师向团村附近红5军团阵地发起攻击。红一方面军急调红3军团、红3、红34师,从东、西两个方向反击。但因兵力不集中,仅击溃其一部,未能大量歼敌。
    蒋介石在镇压了福建事变以后,即将入闽部队改编为东路军,协同北路军、南路军,于1934年1月下旬重新开始了对中央苏区的进攻。主力从东、北两个主要方向采取堡垒攻势,向广昌方向进攻,其第3路军主力向建宁推进,第6路军2个纵队从永丰向沙溪、龙冈推进。在国民党军新的进攻面前,中共临时中央博古李德仍然要求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处处设防,广筑碉堡,以阵地防御结合“短促突击”顶住敌人的进攻。
    从1934年1月下旬开始,红军全线开展阵地防御战。在赣东方向,国民党军北路军4个师夺取建宁,分两路进攻黎川、建宁间要点横村和樟村,突破红5军团防御后,再攻邱家隘、坪寮。
    红9军团和红3军团第4师抵御失利,被迫南撤。
    2月9日,红1、红9军团分别在樟村以西鸡公山及熊家寨与国民党军各1个师激战,失利后被迫南撤。
    2月15日,红1、红9军团、红3军团第4师、红5军团分别在凤翔峰、司令岩、芦坑与国民党军3个师激战,均未获胜。
    1934年2月25日开始,红1军团等部为保卫建宁,在建宁西北山岬嶂与国民党军激战3天,击溃其1个师。3月上中旬,中央红军与国民党军北路军频繁交战,红军节节失利,损失严重,逐步向广昌撤退。
    至此,国民党北路军完成了乐安至黎川的堡垒封锁线,开始准备进攻广昌。
    在闽西北方向,1934年2月24日~3月下旬,红7军团等部先后在沙县、将乐、泰宁、归化(今明溪)等地区与国民党东路军展开激战,失利后被迫向西退守建宁、宁化一线。国民党军东路军亦筑碉步步进逼,向建宁推进,并与国民党北路军第3路军在闽赣边界的德胜关会师。各路“围剿”军的合围紧逼,迫使中央红军主力在广昌、建宁等地与之决战。
    4月上旬,国民党军北路军和东路军进到南丰县的康都、西城桥至泰宁一线,并集中11个师分两个纵队沿盱江两岸向广昌进攻。
    中央苏区军事领导人博古李德在红军连续作战、十分疲劳、减员很大的情况下,仍以红1、红3、红9军团及红5军团第13、第23师共9个师的兵力,采取集中对集中、堡垒对堡垒、阵地对阵地的“正规战”,以求阻止国民党军进占广昌。
    1934年4月10日开始,国民党军7个师又1个炮兵旅,在大批飞机的配合下,向广昌交替攻击。红军辗转苦战,难于应付。
    4月14日,甘竹失守。
    4月19日,大罗山、延福嶂阵地丢失,红军反击未能奏效。至下旬,红军被逼至广昌城下。
    4月27日,国民党军向广昌城发起总攻,红军拼力抵抗,并组织反击,但未能阻止国民党军的连续攻击。
    1934年4月28日,红军退出广昌。
    4月下旬至5月中旬,国民党军东路军加紧进逼建宁,相继占领太阳嶂、将军殿、弋口、挽舟岭、江家店。
    4月16日,国民党东路军在北路军和空军配合下攻占建宁。国民党南路军于5月上旬占领筠门岭要塞。
    1934年6~7月间,红军在古龙冈以北地区进行了反击作战,均未能阻止国民党军的进攻。苏区范围逐渐缩小。
    蒋介石为了加紧对中央苏区中心地区的“围剿”,重新调整部署,于1934年7月上旬开始全面进攻。此时,中央苏区军委以红7军团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从江西省瑞金出发,经福建省向闽浙皖赣边挺进。但此举亦未能牵动国民党“围剿”军回援和减轻对中央苏区的压力。
    这时,中央苏区的人力、物力都很匮乏,红军已失去了在内线打破国民党军“围剿”的可能。在此情况下,中央的博古李德又采取了6路分兵、全线抵御的方针,将红军主力分别配置在兴国、古龙冈、头陂、驿前、连城、筠门岭等地区,继续同国民党军拼消耗。
    1934年8月5日,国民党北路军9个师在空军、炮兵的支援下,向驿前以北地区发起攻击。红3军团和红5军团第34师奉命在高虎脑、万年亭到驿前约15千米纵深内,实施阵地防御。
    8月底,红军主力击退国民党军多次集团冲击,使其第89师丧失了战斗力。但红军也伤亡严重,不得不放弃驿前以北的全部阵地。
    1934年8月底9月初,红1、红9军团等部虽在温坊地区伏击、袭击离开堡垒之国民党军,歼灭东路军1个多旅,却未能改变红军的被动局面。下旬,中央苏区仅存瑞金、会昌、雩都、兴国、宁都、石城、宁化、长汀等县的狭小地区。
    9月21日,中央苏区军委决定组建红8军团。
    1934年10月上旬,国民党北路军和东路军加紧对兴国、古龙冈、石城、长汀的进攻,国民党南路军由筠门岭向会昌推进,企图迅速占领上述各地,进而占领宁都、雩都、瑞金,以实现完全围歼红军的目的。这时,中央苏区主要领导人决定退出中央苏区。
    1934年10月7日,中央苏区军委下令地方部队接替各线防御任务,主力红军撤到瑞金、雩都、会昌地区集中。
    再坚持留在江西苏区根据地,中央红军一定会全军覆没,死无葬身之地。
    中央苏区承认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在千钧一发之际,绝不投降,转移突围,保存革命种子,是唯一选择。
    绝不投降!绝不会像中原大战的地方军阀,战败就投降收编。工农红军不是地方军阀。
    1934年10月10日,江西中央政府、中央军委从瑞金出发,率领主力红1、红3、红5、红8、红9军团和中央、军委直属队共8.6万余人,开始向湘西实行战略转移。
    此时,湖北巴东县牛角镇的一碗饭已经入党,他得知中央红军红1军军团长林彪是湖北黄冈人,便申请成为老乡林彪麾下的一名无线电报通讯员,林彪也同意。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江西已经无法落脚生根。
    偌大的中国怎么就没有红军的容身之地呀?身经百战死里逃生的红军战士们苦苦救索!
    一碗饭极端不明白:中国人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纵容日本人侵略中国东北华北烧杀劫掠,却要对同是中国人的江西工农红军赶尽杀绝?
    难道防内大于防外是中国百年腐朽昏庸被全世界歧视的根源吗?
    难道蒋介石又是一个慈禧太后?
    侥幸存活的中国红军战士一碗饭痛哭流涕,他恨慈禧太后,他恨蒋介石,恨中国军人不去抗日,却在窝里自相残杀,他对天发誓:他一碗饭和子子孙孙,无论何时何地永远会与蒋介石不共戴天,永远要推翻中国任何防内大于防外的政权。
    04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从漫画编辑开始成为资本家 综漫:诸天万界从恶魔咒蓝开始 修仙:我的天赋有亿点强 东宫夺娇 穿越古代:三个女人N台戏 我见郎君多妩媚 我只会虐菜啊 混沌万相诀 重生就是这个样子的 神话高武:开局契约孙大圣 请摄政王赴死 提离婚时你高冷,真改嫁了你发疯 阴影帝国 系统体验员 草根奇侠传 刚成紫袍僵王,清冷校花让我洞房 你为白月光守身,我离婚再嫁你哭什么? 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 重生七零:不当乖乖女,当特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