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33章砚哥,你可真是个人才!(6.4k二合一)
今天黄家兄妹来的比昨天还晚了一些,工厂工人都上班了,他们才到饭店门口。
周砚正坐在门口磕着瓜子给老周同志指导调漂技巧,就看到黄兵和黄莺把车停下,戴着痛苦面具龇牙咧嘴的下车来。
他笑着站起身来,看着一瘸一拐的两人道:“怎么回事啊?”
“路上摔了吗?”赵铁英也是一脸关切的问道。
黄莺苦着一张脸,有些委屈道:“嬢嬢,没摔,就是昨天来回骑了三趟,早上起来腿太疼了……”
“又酸又涨的,感觉不是我的腿了。”黄兵的笑容中也透着几分苦涩。
他们俩今天早上六点半就出发了,结果早上一骑车,那酸爽简直要命,昨天四十分钟能到的路程,骑了一个多小时才到。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周老板,还有面吗?”黄莺期待中又带着几分忐忑的看着周砚问道。
“不会卖完了吧?”黄兵也有点担心,昨晚见识过周砚这饭店的生意有多火爆,支撑着他们骑车的动力就是来吃一碗好吃的面条。
“放心,知道你们要来,给你们一人留了一碗。”周砚笑着说道,“今天吃什么?”
“我今天要尝尝红烧排骨面。”黄兵道。
“我要吃双椒碎花牛肉拌面!”黄莺毫不犹豫道,她昨天看黄兵吃可馋疯了。
“好,进来坐吧。”周砚应了一声,转身往厨房走去。
吃过面,兄妹俩出门。
“走呗,回家。”黄兵跨上自行车,表情略显痛苦道。
“你回吧,我要去找外婆玩,吃了晚饭再回家。”黄莺有些得意地笑道:“反正我的零花钱已经到手,但你不行哦,你得回去骑摩托来拿卤肉。”
“你……你要不回去,我的零花钱不就泡汤了?!”黄兵有点懵。
黄莺笑着说道:“笨蛋,你现在是重要工具人,负责来拿卤肉,这是在帮酒楼干活,你拿的那叫工钱,不叫零花钱,老妈还会主动给你的摩托车加满油。
老妈要是问起我来,你就说我今天腿疼,实在回不去了,等明天腿好了再骑三趟,昨天的猪蹄可是我给她买的,她会原谅我的。”
“行。”黄兵点头,别说是黄莺了,他腿也疼的不想动,“那你中午还来吃饭不?”
“当然来啊!十一点半,咱们在这准时碰头,我把外婆一起带来,让她尝尝跷脚牛肉。”黄莺应道。
“要得。”黄兵点头,骑上车走了。
黄莺也是皱着眉,咬着牙爬上了车,晃晃悠悠的往纺织厂家属院的方向骑去。
“这兄妹俩,关系还挺不错的。”赵铁英笑着道。
“是不错吧……”周砚笑了笑,难评。
十点左右,周砚把浸泡充分的卤肉逐一从卤锅中捞出,逐一摆在大簸箕上,色泽红亮的卤肉,热气腾腾,香气四溢。
周砚拼了两个猪头出来,选的都是品相最好的肉,装在垫着纱布的竹篮子里边。
两个猪头,也就是十斤肉,份量其实不错。
“呜——”
摩托车的声音从门口响起。
“来了?”周砚探头看了一眼,门口停着一辆绿色的嘉陵70,来人正是黄兵。
摩托车的后座上已经连夜加装了两个边框,还都是铁皮盒子,扎实又带点神秘感,构造和周砚的二八大杠挂两背篼差不多。
嘉陵70的坐垫是一体式的,这俩铁皮盒子固定上去还是花了些心思,一看就不太好拆卸。
这样一来,后座的乘坐体验大幅下降。
帅气骚包的新摩托车,也是彻底沦为送货车了。
黄兵把车停下,进门来的表情已经没了那日开着新摩托的得意和潇洒,多了几分尴尬。
1984年,没有人能同时拥有嘉陵70和自卑。
除非他后座挂俩铁盒子。
“黄少,送外卖呢?”周砚忍不住嘴贱。
“啊?”黄兵愣了一下,没听懂。
“没啥,车改的挺好的,挺实用。”周砚笑道。
“我老汉找人给我改的,丑爆了!”黄兵连连摇头,又道:“还好可以拆卸,除了麻烦点,不然这样骑出门,妞都不好意思带。”
“这不挺好,一边坐一个,还能带俩。”周砚笑呵呵。
“砚哥,你也是个人才啊。”黄兵瞠目结舌,进了店,小声问道:“货备好了吗?”
“卖个卤肉,不要搞得像是卖什么特殊交易一样。”周砚有些无语。
黄兵挠头:“我老汉说的,交易要小心,不要被人看到,免得被有心人找麻烦。”
“那他就不应该弄辆嘉陵70给你来拿货,装上这俩货柜,想让人不注意都难。”周砚笑道。
“对哦……”黄兵愣住,刚刚一路过来,回头率简直爆表了,狗见了都要回头看两眼。
外边那排摊贩,更是一个个伸长了脖子瞧着。
这样搞,很难不让人发现啊。
“那咋办?”黄兵有点头疼了。
周砚琢磨了一下道:“下回来,把摩托车在你舅家楼下找个偏僻点的地方停着,给你的自行车跟我这个一样装俩背篼,也别穿皮衣、皮裤、皮鞋了,弄身素净低调点的衣服,把卤肉装回去再换车,这样就不容易被注意到了。”
“这倒是个好办法!”黄兵眼睛一亮,他刚刚已经在考虑换自行车送了,不过这样一来,他一天得来回跑四趟,累死个人。
按周砚的方法,能顺道出来骑一趟摩托,油门一轰,二十分钟就能把卤肉送回酒楼。
“砚哥,还得是你啊!脑子转得快。”黄兵由衷道。
周砚笑着把一个圆形的竹篮子递上:“来,这是今天的卤肉,卤猪头肉八斤,卤猪耳朵和卤猪拱嘴各一斤二两,共计二十一块七角六分,给二十一块七角就可以了。”
竹篮子上盖着白色纱布,既能防尘,又能遮挡视线。
“好。”黄兵伸手接过,看都没看一眼,直接掏了两张大团结和两块钱一并递给了周砚。
周砚给他找了三毛钱,还手写了一张收据,把重量和价钱一并写上。
黄兵瞅了一眼,道:“要不你多写两块?”
“那你老汉回去一复称,我成啥了?”周砚给了他一个白眼。
“我开个玩笑的。”黄兵哈哈笑道,把收据收好,提着篮子出门,小心装进铁盒子,拧着油门走了。
周砚看着那刻意压慢的车速,笑着点点头,黄少看着还是有点谱的。
黄兵一路小心翼翼的回了飞燕酒楼,把车停在后门,左右瞧了瞧,确认没人,这才打开箱子,提着卤肉快步进门。
“老汉儿!”一进后厨,他就开始喊人。
后厨,李老三正在跟几个厨师和墩子谈话,纷纷回头看向了他。
“李叔,你们忙,不用管我。”黄兵笑着摆摆手,瞧见黄鹤在店堂里坐着,快步走了出去。
“拿回来了?”黄鹤听到动静已经起身过来。
“对。”黄兵点头,凑近了才小声道:“两个猪头,十斤四两,二十一块七,有收据。”
黄鹤不动声色的点头,低声道:“收据你先收着,别在店里拿出来,以后肉拿了直接提到厨房放着,就说老宅拿过来的,别往店堂外边拿。”
“要得。”黄兵点头。
“跟我来。”黄鹤往后厨走去。
黄兵提着肉快步跟上。
“老板。”李老三看到黄鹤,打了个招呼。
黄鹤看着他道:“李师傅,今天我准备上几道卤菜,要跟你先确定一下份量和摆盘。”
“卤菜?”李老三有些意外,往黄鹤身后看了眼,除了黄兵并无他人:“老板请的凉菜师傅来了?”
黄鹤笑着道:“没有请师傅,我把家里祖传的卤肉配方试出来了,味道比那些凉菜师傅做的都要巴适的多,以后我们飞燕酒楼的百年老卤,就要慢慢恢复了。”
“老板自己卤的?”李老三意外之余,表情略带古怪。
他在飞燕酒楼干了十多年了,黄鹤几斤几两他可太清楚了,他哪会卤肉啊。
飞燕酒楼百年老卤的传闻,他来了之后也听闻过。
但从未见过,也从未品尝过。
以前酒楼归公家,老板藏着秘方倒也情有可原。
可前两年酒楼归还黄家,老顾客隔三岔五问卤肉,也不见老板上卤菜啊。
这不前段时间还在到处打听凉菜师傅,他还给介绍了个蓉城那边的师弟呢,据说都谈到工资那一步了。
怎么突然就自己把百年老卤捣鼓出来了?
不过老板的面子要给足,也不敢瞎问。
“我哪有这个功夫去卤肉,是我堂哥把手艺传承下来了,如今可算是出师了,老黄家家传的手艺,可不是外边那些卤肉能比的。”黄鹤笑容中透着几分得意,招了招手:“黄兵,把肉拿过来,给各位师傅瞧瞧,再讨论讨论这肉要怎么切,怎么摆。”
黄兵上前,把竹篮放在台面上,揭开上边盖着的纱布,露出了篮子里堆叠而起卤猪头肉和卤猪耳朵,红亮的颜色,泛着诱人的油光。
李老三和众厨师纷纷围了过来,皆是眼睛一亮。
“这卤肉的颜色好漂亮!红亮红亮的,糖色才正宗哦!”
“卤香也很诱人,香料调和的很好,不是那种冲鼻的味道。”
“不愧是老板家里百年传承的手艺,确实看着就不一样。”
众厨师纷纷赞美道,不忘给黄鹤拍两个彩虹屁。
“硬是不一般,这卖相,太漂亮了。”李老三同样惊叹,他卤菜手艺不得行,但见过世面,晓得好与撇。
黄鹤和黄兵爷俩抬起下巴,嘴角微微上扬,表情一模一样。
那股得意劲,好像这卤肉真是他们做的一般。
黄鹤笑着说道:“来,李师傅,我们先来定切法,以及分量。”
“要得。”李老三点头,立马有徒弟搬来他的专用砧板和菜刀,他洗了手,擦干之后,从篮子里拿起一块卤猪头肉。
这卤猪头肉拿在手里就晓得火候很对,软而不烂,一抖颤颤巍巍,但又有韧劲在里头。
吃猪头肉不能太耙软,没得嚼头的东西是不适合拿来下酒的。
“卤猪头肉要切五公分宽,一钱厚,一份的份量大约是四两,拿这个盘子装应该刚好合适。”黄鹤挑了一个白色瓷盘,放在砧板旁。
“要得。”
李老三答应了一声,手中菜刀刷刷落下,一片片铜钱厚的卤猪头肉便顺着落下,用刀铲起往盘子里顺着摆一圈往中间堆砌,红亮的卤猪头肉浸透了卤汁,色泽如琥珀般,堆叠起来相当漂亮。
“好!就按这个标准来!”黄鹤满意极了,拍手道。
李老三不愧是一级大厨,这刀工和摆盘都是相当有水平,说什么他一下子就能理解到位,并且超额完成。
黄鹤接着道:“卤猪耳朵按三两一份算,差不多就是一只耳朵一盘,要切的薄,能透光的那种,而且要切的匀净,保证口感的一致性。”
李老三闻言先切了两刀,拈起两片厚度有点差异的耳片道:“哪一个更符合标准?”
“我看……”黄鹤左看右看,索性把两片耳片都吃了,点头道:“稍微厚一点那个,够薄能透光,但也有点嚼头,不然进了嘴巴都感觉不到,那就差点意思。”
李老三点头,刷刷就是一顿切,一只猪耳朵被切成了均匀的薄片,抓散了往白色瓷盘一装,红亮的色泽立马被凸显出来了,看起来相当不错。
很快,猪拱嘴也切片装了盘。
三盘卤肉往台面上一摆,看着确实有档次。
“这卤肉的颜色太漂亮了,卤的火候控的好,卤水浸透进肉里面,把颜色染成了琥珀色,是比外头卖的那些卤猪头好太多了。”李老三赞叹道。
这倒不是拍老板马屁,只有对上等卤肉的赞赏。
肉的品质如何,切的时候他心里就有数了。
一锅卤的肉,但火候把控的极好,卤猪耳朵保证了脆爽的口感,而不是和猪头肉那般软糯。
“李师傅刀工好,摆盘也是一绝。”黄鹤同样连连点头,相当满意。
李老三闻言笑了笑,老板的话还是中听。
这要是另外请了个厨师,他肯定不会那么尽心尽力的帮着切和摆盘,还要防一手被偷家。
但既然是老板自家卤的,那就没得说了,适当展现刀工,有利于巩固在老板心中的地位,以及将来涨工资。
黄鹤冲着一旁一个矮胖青年说道:“孙洲,你刀工好,切卤肉的活就交给你,以后就按李师傅这个标准来切和摆盘,不能有差错哈。”
“老板,我这刀工跟李师比还是有差距的,我切是没问题,但你要让李师多多指点我才行哦。”孙洲点头道。
“李师傅,你说呢?”黄鹤笑问道。
李老三听了孙洲的话很是受用,笑着点头道:“要得,我肯定不得藏私嘛。”
黄鹤让黄兵拿了一桶筷子过来,招呼众人道:“来嘛,大家都尝尝看,今天要是有老客户来,我就准备开始推了,看看这样的卤肉定价好多合适。”
试菜环节,可是大家最喜闻热见的。
李老三先动筷,夹了一块卤猪耳朵到嘴里,嚼到软骨咔嚓脆响在口中回荡,耳片薄软,口感绝佳,卤香越嚼越发浓郁,咽下后唇齿留香。
妙啊!
有这样一盘卤猪耳朵,酒不得多喝两杯?
接着他又尝了一块卤猪头肉,铜钱厚的猪头肉,口感比起猪耳朵更厚重,咬起来口感是软糯的,半肥瘦,卤香浸透,一口下去,还有些许卤汁在口腔里爆开的感觉,满口荤香。
香!太香了!
这一口,还真是美到他心尖上了。
卤猪拱嘴也不错,但他更偏爱猪耳朵和猪头肉。
李老三多吃了一块卤猪头肉,放下筷子道:“老板,这卤肉太好了!这锅卤水应该养了很多年吧?味道简直绝了!这一份卤猪头肉,我觉得定价两块没问题,这份卤猪耳朵还能再加五毛。”
一开始的质疑已经全消,嘉州找不到比这更好的卤肉了。
就是独一档的味道。
卖相也好,往盘子里一摆,端上桌去,值得起这个价。
“确实好吃!太香了,绝对下酒!”
“这卤猪头肉真香啊,肥而不腻,一口下去了,满嘴荤香,两块我也觉得没问题!”
“两块有点贵吧?外边一斤猪头肉才卖两块五呢,我觉得卖一块六左右可能点的客人会多一些,和咱们餐厅的菜单价格也比较匹配。”
“我觉得张师说的有道理,一块六的猪头肉,两块的猪耳朵和猪拱嘴。”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飞燕酒楼的后厨,终究是黄鹤在做主,所以大家也敢说一些和李老三不一样的想法。
这卤肉好,倒是众厨师的共识。
好在是老板自家做的,不至于威胁到他们的地位和工作。
“好好好,我都记下了,一会我和淑兰商量一下,再把价格确定下来。”黄鹤认真听着,连连点头,又指着那三盘卤肉道:“大家喜欢,分了吃嘛,不过篮子里这些就要留给客人了哈。”
“要得!”众人笑着应道。
黄鹤和黄兵对了一下眼神,走出了后厨。
赵淑兰刚从楼上下来,闻声往厨房方向看来。
黄鹤快步过来,招呼黄兵一起进了一旁的雅间,把门关上。
“卤肉拿来了?”赵淑兰问道。
“拿了,还让李老三把切的标准和摆盘都定好了,我让大家尝了,都说好。”黄鹤脸上难掩兴奋之色:“连厨师吃了都赞不绝口,咱们推出这卤肉,客人肯定很满意!”
赵淑兰闻言也笑了,她对这卤肉同样信心满满,开口道:“价格怎么定?”
黄鹤把众人的建议说了一遍。
赵淑兰拿出纸笔算了一会,说道:“我觉得卤猪头肉1.6元,卤猪耳朵卖1.8元一份,这样单份的价格看起来没有那么突兀的高。
卖堂食为主,如果客人要外带,就还是按份来算,不称斤卖。这样毛利能有五成以上。”
黄鹤闻言琢磨了一会,点头道:“要得,就按你说得来。”
“这个价拿,还能翻倍挣啊?”黄兵在旁听得有些诧异。
“开酒楼毛利不过半,半个月就要关门。”赵淑兰白了他一眼,开口道:“你晓得我们有好多员工?各种餐具、厨具、桌椅板凳一个月的损耗好多不?还有打点关系,维系客户……”
黄兵听得昏昏欲睡,等赵淑兰说完了,一脸期待的开口道:“那我想去摆摊卖卤肉,你们觉得可以不?”
黄鹤看了一眼,嫌弃道:“你那刀工,还是别糟蹋好东西了,你能把耳片切的跟砧板一样厚,简直是暴殄天物。”
黄兵瞪眼:“老汉!你说的比黄莺还过分!”
“说明我们父女心连心。”黄鹤笑道。
“烦!我去找孙洲练刀工!我就不信了,我还切不好一个猪脑壳!”黄兵气冲冲走了。
黄鹤和赵淑兰对了一下眼神,都有点意外。
“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这家伙竟然还会主动要去练刀工?”黄鹤疑惑。
“他会想自己去卖卤肉挣钱,这才更奇怪。”赵淑兰笑着道:“转性了?莫非是看到周砚跟他一样年纪,已经自己挣钱自己花,被刺激到了?”
“教会的麻雀唱不圆,按倒的鸡婆不下蛋!我们喊他做的事情从来没有成过,不晓得他这会是不是真下了决心哦。”黄鹤摸着下巴,脸上也有几分期待之色。
……
中午营业结束,周砚车篮子放了一包卤肉和一本书,慢悠悠的往图书馆去。
图书馆门口,汪大爷靠在躺椅上,闭着眼睛,轻轻摇晃着。
一旁收录机里传来评书声:“单雄信猛拍他肩头:“某出三百两!再赠兄台貂裘御寒!”围观者哗然中,秦琼抬眼望向这萍水相逢的豪杰,风雪模糊了视线,只觉怀中金锏隐隐发烫……”
周砚把车停下。
“《围城》看完了?”汪大爷眼睛都没睁开,便知道是周砚来了。
“对,看完了,今天来找您借新书。”周砚听着一旁收录机里的声音,笑着到:“放的是《隋唐演义》?”
“对,讲的挺有趣味,听着不费眼。”汪大爷坐起身来,瞧着周砚笑道:“你倒也见识广博,听几句就知道是哪本了。”
“猜的。”周砚笑道,《隋唐演义》的评书他没听过几集,但《隋唐英雄传》他从小爱看啊。
“给您带了点卤肉配酒。”周砚把油纸包装着的卤肉递上。
“你这卤肉味道确实不错,上回那包我配着喝了四两酒,平时只能喝二两。”汪大爷伸手接过,笑着问道:“多少钱?我得给你算钱了。”
“大师,你给我挑两本书就行,要什么钱呢,知识无价。”周砚笑着摆手,把车篮里哪本《围城》拿在手里,又补充道:“我老汉想看《水浒传》,让我给他带。”
汪大爷闻言笑了笑,略一思索道:“《水浒传》在进门第二个书柜第三排靠右边第五本,你这次可以看第五个书柜,第二排,最后那本。一个年轻作家写的,我觉得你们年轻人值得看一看。”
“要得。”周砚拿着书进门,先把《围城》放回原位,又去把《水浒传》找到,按着大爷给的指引,找到了第二排最后那本书。
淡蓝色占据八成的封面上,只有简单的一朵小花和五个字:
《人生》——路遥著。
小小的一本书。
周砚拿着两本书出来,放到车篮子里。
汪大爷已经把油纸袋打开,手边多了一杯酒,看着周砚笑问道:“卤牛肉学会没有?张记的卤味里面,我记忆最深的还是卤牛肉。”
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