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十分钟的采访时间其实根本不够用。
奈何苏超真的是有其他安排,不得不尽快的结束了采访。
媒体也没有继续刁难他。
名声不好的媒体根本就没有请进来。
苏超今天还约了陈慧琳和张学友。...
几个月后,《遗忘者》在电影节上首映。林婉没有参加红毯,也没有接受采访。她只是坐在观众席的角落,静静地看完影片。
影片结束,全场起立鼓掌。林婉没有起身,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眼里带着泪光。
她知道,她终于拍出了她一直想拍的电影。
她终于活成了她想成为的样子。
海风从窗外吹进来,轻轻掀起她额前的发丝。她的目光落在屏幕上,那些画面仿佛还在继续播放,像一场梦,一场她曾无数次在心中描绘过的梦。
沈知坐在她旁边,轻轻握住了她的手。他的手掌温暖而坚定,像是在告诉她:我们做到了。
“林婉,”沈知轻声说,“你不想上去谢幕吗?”
她摇摇头:“谢幕属于他们。我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沈知看着她,眼里有光:“你讲的故事,打动了他们。”
林婉点点头:“我只是,把我想说的,说了出来。”
两人走出影院,夜色已经深了。城市的灯光在远处闪烁,像是星星落在了地上。他们走在安静的街道上,脚步声和风声交织在一起,像极了电影里的某个镜头。
“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吗?”林婉忽然问。
沈知笑了:“当然记得。你穿着一件旧毛衣,头发随意扎着,手里拿着一个剧本,说要拍一部没有人愿意拍的电影。”
林婉也笑了:“那时候你还不信,觉得我疯了。”
“不是不信,是不明白。”沈知说,“但现在我明白了。你不是疯,你只是比别人更早看清了自己想要什么。”
林婉看着夜空,轻声说:“其实我也曾迷茫过。我也曾想过妥协,拍一部商业片,赚一笔钱,然后彻底离开这个行业。但后来我才知道,我真正想做的,不是离开,而是改变。”
沈知看着她:“你改变了。”
林婉点点头:“我们都在改变。你也在改变。”
沈知沉默了一会儿,忽然说:“你知道吗?在拍这部电影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演员,是被剧本、导演、市场塑造的工具。但在这部电影里,我第一次觉得自己是主角,不是因为戏份多,而是因为我真的在演我自己。”
林婉转头看他:“你演得很好。”
沈知笑了笑:“是你让我演得好的。你让我相信,我可以不靠台词、不靠情节,只靠一个眼神,就能让观众感受到角色的情绪。”
林婉没有说话,只是轻轻握住了他的手。
他们继续走着,夜风拂过脸颊,带着一丝凉意。林婉忽然停下脚步,望着远处的海。
“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吗?”她问。
沈知点头:“记得。你说,你想拍一部关于‘遗忘’的电影。”
林婉笑了:“那时候我以为,遗忘是一种逃避。但现在我知道,遗忘其实是一种释怀。”
沈知看着她:“你终于放下过去了吗?”
林婉轻轻点头:“是的。我放下了。我不再执着于那些没有拍出来的电影,也不再怨恨那些否定我的人。我终于明白,真正重要的,不是别人怎么看你,而是你自己怎么活。”
沈知看着她,眼里带着温柔:“你活得很好。”
林婉笑了:“谢谢你。”
沈知摇头:“该说谢谢的是我。是你让我明白,演员不只是表演,而是表达。是你让我明白,电影不只是娱乐,而是共鸣。”
林婉看着他,眼里有光:“我们还有很多故事可以讲。”
沈知点头:“是啊。我们还有很多故事要讲。”
他们继续向前走,影子被路灯拉得很长,像是时间的痕迹。
林婉知道,这并不是终点。
而是新的开始。
几天后,陈默的《遗忘者》也正式进入后期制作阶段。林婉作为制片人全程参与,她看着陈默一步步地成长,从最初的紧张到后来的自信,从最初的模仿到后来的独立思考。
有一次,陈默在剪辑室里剪完一场戏,兴奋地跑来找她:“林导,我觉得这场戏剪得特别好!”
林婉走进剪辑室,看着屏幕上的画面。那是一场主角在旧书店里翻阅旧书的戏,没有对白,只有翻页的声音和窗外的风声。
她点点头:“你剪得很好。你开始懂得,沉默也是一种表达。”
陈默眼里闪着光:“谢谢您。”
林婉看着他,心里忽然觉得温暖。她终于明白,自己并没有真正退出这个行业。她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传递她相信的东西。
她不再追求票房,也不再在意奖项。她只是想拍一些真正属于她的故事,属于她相信的人的故事。
几天后,她和沈知再次来到海边。夕阳洒在海面上,映出一片金色的光。他们并肩站着,谁也没有说话。
“你还想拍电影吗?”沈知忽然问。
林婉看着远方的海,轻声说:“当然想。只是,我想拍的,是我真正想拍的。”
沈知看着她,眼里带着笑意:“那我陪你。”
林婉转头看他,轻轻说:“好。”
海风轻轻吹过,吹动了她的头发,也吹动了她的心。
她终于不再卷了,因为她终于明白:
人生,不是为了赢。
而是为了活得真实。
而她,已经活成了她想成为的样子。
几个月后,《遗忘者》在各大影院上映。票房并不算高,但口碑极好。观众们开始讨论电影中的细节,讨论主角的沉默,讨论那场没有对白的书店戏,讨论电影结尾的那句台词:“遗忘,不是忘记,而是释怀。”
林婉没有参加任何宣传活动,甚至连一次采访都没有接受。她只是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条简短的动态:“谢谢你们,愿意听我说完这个故事。”
评论下,沈知只回了一个字:“等你下一个故事。”
林婉看着那条评论,笑了。
她知道,她的下一个故事,已经在路上了。
她开始构思一部新的电影,讲述一个关于“等待”的故事。她说:“不是所有人都值得等待,但总有人值得你去等。”
沈知听完后,看着她,说:“你是在说电影,还是在说我们?”
林婉没有回答,只是笑着转身,走进了阳光里。
她知道,有些答案,不需要说出口。
就像电影一样,有时候,沉默,才是最好的表达。
她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不再追逐,不再焦虑,不再迎合。
她只是,做自己。
她终于明白,人生不是一场竞赛,而是一场旅程。
她不再卷了,但她,依旧在走。
走得坚定,走得真实,走得无悔。
林婉和沈知从电影节出来后,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海边的一家小咖啡馆。这家咖啡馆是他们第一次一起讨论剧本时去的,那时候《遗忘者》还只是一个草稿,林婉的构想在纸上,而沈知的眼神里还有犹豫。
“你还记得这家咖啡馆吗?”林婉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窗外的海浪。
沈知点点头:“当然记得。那时候你拿着一沓皱巴巴的纸,说这部电影不会有任何大场面,也不会有任何明星,只有情感和沉默。”
林婉笑了:“你当时还问我,这样的电影,谁会看?”
沈知也笑了:“我那时候确实不懂。我以为电影必须有冲突、有对白、有高潮,否则观众会睡着。”
林婉端起咖啡,轻轻抿了一口:“但现在你明白了,对吗?”
沈知看着她,眼神温柔:“是的,我明白了。有些情绪,不需要台词。有些故事,不需要高潮。就像这部电影,它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也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但它让我流泪了。”
林婉看着他,眼里带着光:“你终于明白,电影不是娱乐,而是共鸣。”
沈知点头:“是的。我现在明白了。电影不是让人笑,也不是让人哭,而是让人思考。让人在沉默中,听见自己的声音。”
林婉笑了:“你变了。”
沈知也笑了:“是你让我变的。”
林婉没有否认:“我们都在变。只是,变得更像自己。”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海风吹进来,带着咸咸的味道。林婉忽然问:“你有没有想过,以后要演什么样的角色?”
沈知想了想,说:“我想演一些有血有肉的人,不是脸谱化的英雄,也不是符号化的反派。他们有自己的挣扎、有自己的选择,哪怕最后失败了,他们也活得真实。”
林婉看着他,轻声说:“你已经不是演员了,你是表达者。”
沈知看着她,眼里有光:“谢谢你让我变成这样的人。”
林婉摇头:“是你自己选择成为这样的。”
沈知看着窗外,忽然说:“你知道吗?其实我曾经想过退出。”
林婉微微一怔:“什么时候?”
“在拍完那部商业大片之后。”沈知的声音有些低沉,“那时候我红了,所有人都在追我,但我却觉得空虚。我演的角色没有灵魂,我每天都在重复自己,我开始怀疑,我是不是只是个赚钱的工具。”
林婉看着他,眼神里带着心疼:“你为什么不告诉我?”
沈知笑了笑:“那时候我们还不熟。而且,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林婉轻轻握住他的手:“现在你可以说了。”
沈知点点头:“后来我接了《遗忘者》。我以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剧本,但拍着拍着,我才发现,我开始喜欢上这个角色。他沉默,但他有力量。他没有台词,但他有情绪。他让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演员不是靠台词演戏的,而是靠眼神、靠呼吸、靠沉默。”
林婉看着他,眼里有泪光:“你演得很好。”
沈知看着她,轻声说:“是你让我演得好的。”
林婉笑了:“我们都在彼此成就。”
沈知点点头:“是的。所以,我不想停下来。”
林婉看着他:“你想继续拍电影?”
沈知点头:“我想继续演戏。不只是演戏,而是表达。我想演一些真正能打动人的故事。”
林婉看着他,轻声说:“那我们一起。”
沈知看着她,眼里有光:“好。”
两人走出咖啡馆,天已经黑了。海风依旧吹着,远处的灯塔在黑暗中闪烁,像是一盏指引的光。
“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合作的时候吗?”林婉忽然问。
沈知笑了:“当然记得。你那时候特别严格,每一个镜头都要拍十几遍,我说话的语气、眼神的方向、甚至呼吸的节奏都要精准。”
林婉也笑了:“你那时候还抱怨我太苛刻。”
沈知点头:“是啊,我还说你是‘导演界的暴君’。”
林婉看着他:“那你现在怎么不说了?”
沈知看着她,眼神认真:“因为我明白了。你不是苛刻,你是在追求真实。你不是在拍电影,你是在讲故事。而我,愿意成为你故事里的一部分。”
林婉看着他,眼里有泪光:“谢谢你。”
沈知看着她,笑着说:“该说谢谢的是我。是你让我明白,演员不只是表演,而是表达。是你让我明白,电影不只是娱乐,而是共鸣。”
林婉看着他,轻声说:“我们还有很多故事可以讲。”
沈知点头:“是啊。我们还有很多故事要讲。”
他们继续走着,影子被路灯拉得很长,像是时间的痕迹。
林婉知道,这并不是终点。
而是新的开始。
几天后,林婉开始构思下一部电影。这一次,她想拍一部关于“等待”的故事。她说:“不是所有人都值得等待,但总有人值得你去等。”
沈知听完后,看着她,说:“你是在说电影,还是在说我们?”
林婉没有回答,只是笑着转身,走进了阳光里。
她知道,有些答案,不需要说出口。
就像电影一样,有时候,沉默,才是最好的表达。
她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不再追逐,不再焦虑,不再迎合。
她只是,做自己。
她终于明白,人生不是一场竞赛,而是一场旅程。
她不再卷了,但她,依旧在走。
走得坚定,走得真实,走得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