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烤家雀(字念却,但在db的官方读音应该读巧)是老板最引以为傲的看家绝活,腌制的秘方他从不外漏,每次制作时都是自己一个人在厨房完成,连老板娘也不用,吃小鸟虽然有些残忍,但吃过的老客没有不上瘾的,吃过一次要是不想吃第二次,那肯定是你看破红尘了,要是有足够的家雀,他家的买卖一定比现在还要火上几倍,只可惜这几年家雀抓捕太过,山里的货源紧俏,有时候一周也就能上来几十只,所以他家的铁粉,要想吃到正宗的烤家雀,不仅要心诚,还得运气好才行。
除了烤家雀,他家的肉串也是一绝,肉是老板亲自挑选,必须是当天宰杀的草原羔羊,要提前腌制最少五个小时,充分入味,保证上火烤时咸淡、肉质都是上佳的,而且配料的用量极为讲究,不会因为香料、辣椒、孜然的加入夺走了肉的香味,碳是老板反复晒过的精碳,每个炭块直径不小于3公分,不大于5公分,之所以对尺寸有这么严苛的要求,是因为老板对火候要求极为苛刻,火候控制的好,烤出来的肉才香。更为神奇的事,老板对肥瘦的搭配近乎完美,即使是吃不了油腻的人,也不会因为吃太多而腻住。
这一晚,袁继伟喝了很多酒,两人限定的8瓶啤酒,袁继伟至少喝了6瓶,也跟吴月歌说了很多心里话,从家庭到学校,从求学经历到个人爱好,从人生感悟到情感困惑,两人如同相知多年的好友,无话不谈,无所不说,当然了,吴月歌更多的只是听,他是个好听众。
看到袁继伟醉醺醺的了,吴月歌试着拿捏着分寸隐晦的引导话题,试图将话题转移到科研和教师方面,但袁继伟只一味滔滔不绝的讲述他的人生,对其他事毫不关心,吴月歌担心袁继伟起疑,便没有过多引导。
大约到了十点多,袁继伟不胜酒力,吴月歌只好送他回宿舍,二人的出租车停在文昌街校门口,这个口距离宿舍最近。
吴月歌本以为门口保安会检查证件,谁知道保安只简单了问了一句,吴月歌刚答了句喝多了,保安便挥手放二人进了学校,估计学生喝酒晚归这种事太多了,保安已经见怪不怪了。
宿舍管理员那倒是费了几句口舌,但吴月歌承诺送上楼后马上下来,管理员倒也没为难。
袁继伟的宿舍在五楼,背着150斤的袁继伟爬五层楼,吴月歌出了一身汗。
这是一间二人的研究生宿舍,二十多平米,进门左右两边各有一套宿舍床,床在上铺,床板正下方是学习桌和单开门衣柜,这种学生床吴月歌再熟悉不过,他上大学时就睡了四年。
不过相比于吴月歌的四人宿舍,袁继伟的研究生宿舍就要奢华一些了,原本应该再放两套宿舍床的位置,放了两套大书架,这应该是给研究生和老师的特殊待遇。
这是吴月歌一直寻找的机会,如果袁继伟真是写匿名信举报苏城学的人,宿舍里兴许会有蛛丝马迹。
将袁继伟扶上床,吴月歌一边嘴里叨咕着可累死了得歇口气,一边沉重的坐在袁继伟的椅子上,假装坐下歇气,还没坐下,他的眼睛就已经锁定袁继伟桌上的书。
桌上书很多,但大多是他专业资料,都是些晦涩难懂的理科资料,翻了一下,没发现什么问题,他随即将目光集中到那个大书架上。
此刻,床上的袁继伟已经睡着了,听着袁继伟偶尔发出的窒息般的呼噜声,吴月歌轻手轻脚的走到书架前,挨个翻看。
书的门类很杂,除了一些从图书馆借来的专业类书籍和资料,最多的就是悬疑推理类的小说和解密间谍案的记录文学,还有一些情感类、心里学和历史的书籍,看来这小子看书还挺杂,尤其还有两本几年前印发的龙虎豹,也不知这小子从哪搞来的。
吴月歌抽出两本轻轻的翻看,可是刚翻了几页,就听门锁一响,他心里一动,不好,可能是袁继伟的室友回来了。
吴月歌动作十分迅捷,从放书到跨步到袁继伟的上床扶梯旁,前后只用了不到一秒。在宿舍门被推开的时候,他的双手已经搭在扶梯上,摆出了刚从床上躬身下来的姿势。
“你?……”进门的人一愣,室友没料到房间里还有外人,表情很是惊讶。
吴月歌自然的抽回手,表现的就像刚从床上下来一样,“喝多了,费了老大劲才给他弄上去。你回来正好,我就走了。”
室友一拍脑门,看起来颇为惊喜:“你是吴月歌?真的是你。你们俩喝酒去了?”
吴月歌这才想起来,“局中人”俱乐部活动那天也有眼前这个室友,也是第三关的盘查者,只不过当时吴月歌的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刘福明身上,对此人印象不深。
既然对方也是“局中人”俱乐部的会员,两人的交流很自然就顺畅了。
室友叫董仁华,曾跟袁继伟是同一个方向的研究生,而且两人读研的导师都是苏城学,袁继伟毕业后,家里不知走了谁的门路,让成绩不突出的袁继伟留校任教了,吴月歌注意到,说到袁继伟成绩一般也能留校的时候,董仁华的表情是七分不屑中带着三分羡慕。
董仁华没有机会留校,不过好在他考上了博士研究生,而且他现在博士生导师还是苏城学,有一点董仁华很自豪,在苏城学的研究团队里,董仁华现在是数一数二的助手。
两人聊了将近一个小时,从很多细节中,吴月歌都察觉董仁华和袁继伟的关系很微妙,或者说两人间存在很深的芥蒂,这也从“局中人”俱乐部活动当天的某些情况得到印证,两人当天全程没有交流,如同陌生人,如果今晚不是亲眼所见,没人相信二人会是室友。
同一个专业的同学,曾经在同一个导师门下学习,又是多年的室友,同样的兴趣爱好,加入同一个俱乐部,却形同陌路,这关系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