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顾贤森听完,问道:“所以陛下还是想让李御风领兵?”
“父皇也很纠结,毕竟大部分朝臣都是支持百里慕陵的。”
自成将军一事之后,有很大一部分朝臣投靠了李御风。不过,经过他和顾贤森的努力,现在这一部分人之中又有人转投了他,所以百里慕凌才能在朝堂上得到多数大臣的支持。
经过此事,李兢伦对朝臣们的心思也有了一个数。
“那太子还需继续施压,李御风那边没了上官修,便没了朝堂支持。”顾贤森沉声道。
李兢伦了然,目光坚定,一副势在必得的样子:“嗯,若要出征便要军需,你也提前准备一下。”
“我知道了。”顾贤森应道。打仗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持,若是他没有这些东西,李兢伦还会像现在这般器重他吗?
上次身处的险境给他提了一个醒,要万事小心。好在,李兢伦上次没有让他失望,这便是他最大的安慰吧。
李兢伦笑了笑。这次的兵权,势必会掌握在他的手中……
今日朝堂上发生的事情,李御风回府并没有告诉容初音,不过他却将上官修的话记在了心里。
他如今没有军务在身,又没有上官修支持,想要拿回军权并不容易。若是等李兢伦权力在手,他再想离开便不是一件容易事了,所以要离开还需趁早。
一家三口的田野生活他觉得挺好,所以想等晚上与她说说看。
随即,李御风先回到书房去处理一些日常需要处理的事情。
他刚翻开一份公文,还未来得及细读,府中管家便来禀告。
“王爷,门外有几位将军求见。”管家站在门口道。
李御风蹙眉,他们肯定是为朝堂上的事情而来,只是这等关键时刻上门,无疑会遭人话柄。
门外几人,他究竟是见还是不见,李御风陷入了沉思之中。
见李御风没有反应,管家又说了一遍。
容初音得知李御风上早朝回来,便端着早点来书房找李御风,正巧碰见管家在书房门口候着。
“参见王妃。”管家见容初音过来,急忙与她见礼。
“免礼,王爷在忙吗?”容初音问道。
音儿过来了?李御风在书房内听到容初音和管家的交谈声。
容初音正要敲门,书房门一下打开,李御风站在了他的跟前。
李御风一打开门,便对管家说道:“让他们先到前厅等着。”
“是。”管家告退。
李御风瞧见容初音手中端着的糕点,连忙接了过来。
“以后这种事情让丫鬟做就好。你身体刚好,要好好休息。”
看的出来,李御风似乎有些忙碌,容初音也不好一直占用他的时间,说道:“你先去处理自己的事情吧。”
李御风点头,道:“军中的几位将军前来求见,我去去就来。你先回去休息。”
“好。”
说罢,李御风便出去见那几位将军了。
等李御风一走,容初音的眉头便皱了起来。他们这个时候过来是为了什么?难道他又要出去领兵打仗了吗?
听说今天早朝是商议决定谁领兵出去打仗的事情,李御风和李兢伦好像又产生了分歧。
这些将军自然是站在李御风这一边,如今这般明目张胆的来到秦王府,只怕会让李业成误会李御风是存了要挟之意。
如此一想,容初音自然明白事情的严重性,而且已经到了十一月,李御风也是时候要领兵出征了。
难怪今日李御风回来并没有与她提及,看样子是没有得到兵权。如今他没有军务,太子那边是不会那么轻易的让李御风得到兵权的。
她得进宫弄清楚情况,还有几位将军进府一定会让皇帝猜忌的,她也好缓和一下。
趁着李御风在会客,容初音匆忙进宫去给皇帝请安了。
说起来,她最近很少进宫给李业成请安了。
容初音安静地等在门口,等候着內侍通传。
“陛下,秦王妃求见。”
这个时候她来做什么?李业成想了想,秦王妃应该不是一个喜欢干涉朝政的人。
李业成闻言便让她进来了。
“儿细给父皇请安。”容初音上前请安。
“起来吧。”李业成阴沉着脸,手中拿着奏折,淡淡瞥了一眼容初音之后,又收回了视线。
容初音起身说道:“父皇眉头不舒,是有什么不悦之事吗?”
李业成闻言抬头,看着她问道:“你觉得呢?”
如此反问,那必定有事,这个时候自己若是就事说事,只怕还会引起李业成的反感。
容初音想了想,目光柔和地关切道:“不管何事,父皇都不应该忧心,毕竟父皇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李业成的面色有所缓和:“就你最关心朕的身体了,不过朕如何才能不操心?”
容初音从中隐隐听出了些许无奈,李业成需要操心的事情,她给不了建议,也不能主动问起,除非李业成主动询问她的意见。若询问,她也应该给出一个非常公正的看法。
眼下,李业成最为需要的是理解和关心。
随即,容初音说道:“父皇也得休息的,我给父皇按按吧。”
她注视着李业成,话音落下,李业成没有吭声,她便没有行动。
李业成终于冲她点了点头,容初音不紧不慢地来到李业成的身后。
李业成坐正闭目,也准备放松片刻。最近朝中的事情令他头疼不已,身体倍感压力。
容初音刚按着,李业成便开口道:“如今战事又起,需一个领军元帅,为此在朝堂之上他们争夺不休。”
容初音没有说话,但李业成却继续说道:“此事,婉儿你有什么看法?”
“我?儿媳不知是何事,也不敢参政妄议。”容初音说道。
朝堂上的事情,她随意评判,便会惹得李业成对她心生不满。她需要了解整个过程才好说。
李业成随即与她说起朝堂上的事情。
“今日在朝堂之上,众臣为由谁领兵而争论不休。刘相推选年仅十八岁的百里慕凌。而兵部的人推荐秦王领兵出征,毕竟秦王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然而,多数大臣们认为刘氏不足为惧,让秦王领兵,实在是大材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