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52章凡尔赛(第1/2页)
正聊着,王硕也到了。
他身边跟了俩人,一个是曾经见过的马卫都,一个是不认识的中年男人,瞧那眉眼五官和王硕还有些挂像,也不知是亲戚还是赶巧了。
到了饭店大门口,王硕没有过来跟众人汇合,而是先奔着李成儒的立标奔驰去了。
到了车前,他抬脚在保险杠上蹭了蹭鞋底儿,然后这才晃晃悠悠迈上台阶,对李成儒道:“看见你们这些万恶的资本家,我这脚底板儿就痒痒的慌。”
正处在人生巅峰的李成儒也不惯着他,嘿声道:“这也不过瘾啊,要不我踩油门的时候你再来一脚?”
王硕斜眼道:“那不成,我怕把你水箱踩漏喽。”
见两人一来就斗嘴,史铁升站出来打岔道:“人都到齐了吧?齐了咱也别在这干杵着了,该入席入席、该点菜点菜。”
说着,解了手刹,示意张延推着自己往里走。
王硕、李成儒等人也忙跟在左右。
王硕看了眼推车的张延,明知故问的戏谑道:“怎么着铁升,你这是终于舍得花钱找护工了?”
想起史铁升先前的叮嘱,张延当即一撸袖子横眉立目。
王硕还以为他真的恼了,下意识退开半步小心提防。
就见张延展示着双臂的肌肉,一本正经的道:“我其实是铁升老师雇的保镖——您瞅瞅,这都是打小练的块儿。”
李成儒见状哈哈大笑,后面几人也是忍俊不禁。
“屮~”
王硕骂了一声,然后自己也笑了,摇头晃脑道:“练块儿没用,瞧见爷们刚才那架势没,正经八百的军体拳,我跟你们说,当年在部队的时候……”
“硕爷~”
后面李成儒打断道:“你们老爷子的事儿就别提了,咱能说点建国以后的吗?”
其实王硕也当过兵,不过是干的是卫生员,而李成儒这话的意思是:你们家正经当过兵的也就你爸爸了。
王硕立刻反唇相讥:“建国以后就开始打土豪分田地了,我怕你听多了睡不着觉!”
说笑间,众人熙熙攘攘进了包间。
王硕当仁不让的坐了主位,史铁升坐在了他左手边,张延就在史铁升下首,对面是李成儒和马卫都。
再往下排,才是那位不认识的,以及侯姚华、冯晓刚、葛由这些人。
在《编辑部的故事》正式播出前,葛由还是个不出名的小演员,冯晓刚也只是个跨界的美工。
而张延虽然年轻,虽然是个写通俗小说的,但怎么说也是热销二十万册的作家,在这一桌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入席之后,王硕才对张延道:“我就不自我介绍了,这小眼睛的是马卫都,以前是编辑,现在是编剧,中间还开过一阵子……”
“中间这段儿掐了别播!”
马卫都忙拦住他的话茬,对张延笑道:“你那篇《小淘气梦游互联网》我看了,写的有点意思。”
“确实挺有意思。”
在对面敬陪末座的冯小刚,也紧跟着点头附和——他是来之前特意看的这本书,所以现在印象十分深刻。
这时王硕又指着那不认识的,介绍道:“那是北影厂的朱小平,也是个编剧,目前正给央视扛活儿呢。”
马卫都忙补充道:“老朱是去给《三国演义》当编剧的,这活儿可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这话让张延对朱小平肃然起敬,虽然是改编而不是原创,但这年头能给四大名著当编剧的,绝对不是省油的灯。
“朱老师。”
张延忍不住好奇的追问:“这《三国演义》大概什么时候能拍完啊?”
“不好说。”
朱小平摇头道:“这是央视迄今为止最大的一个项目,一切顺利的话估计两三年就差不多了,要是不顺利……四五年也未必能拍完。”
这话张延倒是不意外。
《西游记》、《红楼梦》都是拍了好几年才拍完的,投资更大的《三国演义》肯定也是慢工出细活。
“谁演关二爷?”
李成儒也紧跟着追问。
“暂定是西安话剧院的陆树名。”
“那曹操呢?”
“是……”
眼见话题全跑到了三国,王硕屈指在桌上敲了敲,嚷嚷道:“哥几个、哥几个,咱能不能先聊正事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2章凡尔赛(第2/2页)
说着,又看向张延道:“听说你写了个本子,把津门上上下下都给镇住了,到底什么路数,给爷们讲讲呗。”
这下所有人都看向了张延。
在场除了史铁升,都和《编辑部的故事》有关系,王硕、马卫都、朱小平、冯晓刚都是这部戏的编剧,李成儒、侯姚华、葛由是这部戏的演员。
所以听说津门扬言要拿张延的《天津卫》跟《编辑部的故事》打擂台,这些人是既不忿又好奇。
“就一刑侦剧。”
张延没提‘剑走偏锋’的事儿,貌似谦虚实则炫耀的道:“和我两个月卖了二十万册的小说,其实都是差不多的套路,没什么新鲜的。”
这凡尔赛的言语,让包间里安静了三秒钟,然后马卫都一拍桌子哈哈大笑道:“硕爷,怎么着,这回是遇到对手了吧?”
“屮~”
王硕无语摇头:“这比我年轻的时候还TM能吹。”
朱小平也在一旁哈哈大笑。
唯有冯晓刚不死心,继续试探道:“光是剧情优秀,应该还到不了这份上吧?肯定还有别的绝招!”
“绝招算不上。”
张延笑道:“主要是为电视台、为津门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是不是和互联网有关?”
听到‘未来发展’和‘建言献策’,冯晓刚显然是误会了什么,蹙眉道:“你写的那些难道真能实现?这也太……”
“什么互联网?”
桌上众人大都莫名其妙,除了史铁升之外,也就马卫都和冯小刚看过那篇儿童科幻。
于是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把小说情节简单描述了一下,冯晓刚还重点突出了两个大家最感兴趣的方面:在网上看影视剧和小说。
“看小说我能理解。”
李成儒皱眉道:“电影电视剧都放到这个什么网上,那以后还要电视干嘛?”
王硕也疑惑道:“那电影院怎么办?难道都倒闭不成?”
“电视台呢?电视台干嘛去?”
面对众人这一连串问题,张延丝毫不慌,毕竟他是从结果倒推过程,难度降低的不是一星半点。
他清了清嗓子,尽量浅白的解释道:“美国那边的在前两年,已经发明了一种能通过网络,互相传送讯息的技术——这就跟电报和信号广播一样,但能传送的东西更多,前景也更广阔。
而电脑这玩意儿,也明显是冲着小型化、个人化去的,以后只会越来越小巧、越来越容易上手。”
说到这里,他把两根食指对接到一起:“这两者叠加起来,总有一天人们可以轻松简单的,通过互联网把影视剧传递给别人。
我估计到那时候,互联网上的盗版就会淹没现实中的盗版,因为互联网上看盗版更方便。
反正又不需要压制录像带,只要把信号播出去就行,传播成本低的很——等看的人多了,随便打几个广告就有得赚。
这盗版都干不过人家,就更不用说正版了。
而且电视台只会单方面播放内容,互联网上却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换成是各位,各位会怎么选?”
听完张延这番话,众人面面相觑。
最终朱小平率先开口道:“还是年轻人敢想敢说。”
王硕哂道:“先不论真假,这牛逼吹的确实清新脱俗。”
马卫都也笑道:“要不我说他那小说有点意思呢。”
除了和张延深入聊过的史铁升,众人大多都觉得这只是张延的幻想,毕竟连美国人都是刚起步,谁说得准以后什么样儿?
反正现在拍电影、电视剧都是赔本赚吆喝,即便未来互联网上盗版泛滥,也不过就跟现在差不多,感觉也没什么大影响。
所以大家只当个故事听,最多觉得张延思路清奇。
…………
这一顿饭总体来说吃的热热闹闹。
不过等到散伙的时候,同张延交换联系方式的,就只有马卫都、冯晓刚和葛由三人。
其中葛由还是因为老乡的缘故。
说白了,王硕等人真正好奇的,是津门为什么敢跟这边打擂台,对张延本人的兴趣反而没那么大。
等发现张延三缄其口,既不愿意说出那些盘外招,更不愿意纳头便拜,他们对张延的兴趣就更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