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一切都是一个马马虎虎。要说够意思,人家黄花菜那是没得说。”钱亏玲对张总说:“她黄花菜可真是像个‘老乡’的样子,她更像‘同学加闺蜜’样子。我钱亏玲如果没有她,恐怕我这辈子,就真的算完蛋了。”
“何以见得?”张总好像是一种奉承一般地对钱亏玲说道:“我们在平原市的时候,虽然彼此间都不认识,但我张总也是曾经听说过,在咱们平原市,有位‘交际花’似的女流,她既能够得着建筑界赫赫有名的吴大老板,也能攀得上独霸平原市一方的胖黑子。这应该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女人啊!”
“还说呢?您说的这些,都是我钱亏玲过往历史上隐隐的‘痛’!”钱亏玲对张总说:“这是你跟我重提这些事儿了,要是在现在的平时,我的脑袋里早就忘了那些。”
“也不是。”张总对钱亏玲说:“人走哪一步,都是命里该然,都不能叫做‘痛’。比如,假如我们还都在平原市混饭吃,我们也许一直都不会认识。可是,当我们都来到了黑石峪城,就认识了。我觉得,这也是命里该然。”
“您信命?”钱亏玲没有想到,眼前这样一位建筑商大老板,能说出“命里该然”这样的话。
“算是吧!”张总说:“有人把‘命里该然’叫‘缘分’,我把它叫‘命’。命里有的,早晚都会有,这是我的一个小信条,还望钱小姐不要见笑!”
“咯咯……我见笑,就是我想见笑,也不敢见笑您张总张大老板啊?”钱亏玲说:“我对您们这号人,都是顶礼膜拜的!”
“都是凡人,都在凭自己的聪明智慧混饭吃,对谁都无需‘顶礼膜拜’!”张总说:“我很少来黑石峪城办公总部,今天是有事儿到这里来一趟,有感觉还有点儿时间,就溜达到你这‘老乡’这里,看看你的物流公司,再顺便补上祝贺你的这一课。”
“您太客气了!像您这样的人物,往我这里一站,我就感到我这里就已经蓬荜生辉了。”钱亏玲说:“但愿您这位老乡,常来我这里看看,顺便凭你的经商经验,也指导我一下。”
“你很会谦虚!”张总对钱亏玲说:“指导谈不上,有道是‘隔行如隔山’。不过,经商之人,能广结天下各路营商之人士,还是多有益处,起码,在相互交叉的业务中,兴许都有个照应。”
“嗯,您这话说得对!”钱亏玲对张总说:“我钱亏玲也是这样想的。只是我还年轻,阅历浅,混商的空间又窄,不好结识各路营商人士。”
“这不怕,谁有那么多朋友,都是通过慢慢积累的。”张总说:“你只要用心,也能做到结识更多的营商朋友。”
“但愿吧!”钱亏玲说:“也只能这样,没什么捷径可走。”
“别急,慢慢来!”张总看了看时间,言道:“时间不早了,我得赶回工地。如果钱小姐方便,可否互留一个电话?”
张总一边从提包里掏出一把子钱,一边对钱亏玲说:“不好意思,这算我对你迟到祝贺的一点儿心意吧!”
“这可不行!我能结识您,就是我钱亏玲最大的荣幸了!”钱亏玲一边推挡这些礼金,一边询问张总的电话,以示转移话题。
“你收下我心意,我就告诉我的电话!”张总煞有介事一般地对钱亏玲说:“你都拿我当外人,留不留电话,已是其次了。”
“瞧您说的?我……我……这不是……”钱亏玲都似乎不知道怎么回答张总这句话了。她干脆说:“行!我收下,这总算可以了吧?”
“嗯……这句对了!”张总这才对钱亏玲说了自己的电话号码。
钱亏玲是快速输入她的手机上,又迅速回拨给了张总:“这是我的电话号码,微信号也是我的手机号。只要张总有事儿,尽管电话联系!”
这演的又是一个什么插曲?张总为何又突然去见了钱亏玲?钱亏玲虑事简单,她仅仅以为,就是老乡来自己顺便串个门而已。
剩下的,就只有张总自己心里知道,他又要在钱亏玲身上动什么脑筋了。但愿钱亏玲能明白张总究竟是有几个意思。
暂且不说黑石峪城内部几个人的争长道短。龚前进已经正式接到了法院正式开庭的通知。
仅就某小报报社侮辱姜不老、黄花菜和安柳惠名誉案,将要在近日正式开庭审理,要求龚前进通知所有原告,届时出配合庭审理。
原先,按照黄花菜的想法,她准备以她自己的名义,邀请一些各大媒体记者,参加案件审理的旁听。
但龚前进告诉她,因案件审理可能涉及到某些人的隐私,此案为不公开审理案件范畴,如有人想参加案件审理旁听,需要征得法庭的同意。
既然是这样,黄花菜也就不想费这些事儿了。不过,她又问龚前进:“等案件审理完毕,我可以不可以召开一个记者招待会?”
龚前进说:“那你也得向管宣传的部门提出申请,获批后可以召开,否则,还是不能!”
“哦,知道了!”黄花菜为何执意要这样做?她的想法还能直接,就是要将新闻界如此不负责的害群之马,驱除新闻界,免得祸害人的名誉。
为此,黄花菜与上面负责宣传的部门,取得了联系,并提交了相关申请。但是,黄花菜的这个申请,却是迟迟没有得到确切批复。
这似乎都在不言中。早就听说发表侮辱黄花菜他们人格的那位小报记者,他有些门路神通,或许新闻界对此似有知晓,他们在权衡利弊。
不管是哪种情况,也不管是谁要挡她的维权路,黄花菜都要以她的维权魄力,将自己的人格名誉,保护到最佳境地。但她已经预感到,她对此的维权路,将是一个路漫漫兮,上下而求索!
法庭上,原被告双方就小报发表的故事内容是否构成名誉侵权,展开了激烈的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