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8章 雄心勃勃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收到燕国灭亡的奏报,即位执政多年的大辽宣武皇帝第一次慌了。
    燕国的灭亡,原是在宣武皇帝的意料之中,唯此如此,他的一番筹谋才算真正的成功。其原先的实际谋算是:薛国起兵攻打燕国,燕国必定会拼死一抗,因为陈崇袁绝对不可能坐视燕国灭亡,他更不可能不战而降姜彦国拱手相让。如此一来,燕薛之战必大,辽国就可以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在薛燕两酣战之际,兴重兵而夺燕京!
    可战争的实势,几乎完全在宣武皇帝的意料之外。薛军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了燕国要塞瀛洲城。短短几十日之内,竟然又兵临燕京城下,而陈崇袁仅仅坚守了数日,竟然在薛军第一次正式攻城之前,便不战而降,将燕京城拱手相让。这让宣武皇帝百思不得其解,他简直就不敢相信这次守城的仍然是那个拼死血战凭一己之力存城救国的陈崇袁!
    更让宣武皇帝极其恼怒的是,他派遣刘成何夺取燕京城。原本的是出其不意,坐收渔利的偷袭战,谁知他竟然硬生生地遭遇了薛军,打成了突围遭遇战。浩浩荡荡的八万铁骑,未见燕京城,而损伤过其半!这对煌煌大辽和他这个煌煌大辽的宣武皇帝来说,简直真是前所未有之奇耻大辱!
    就实而论,薛国灭燕可以说是宣武皇帝一艘谋划并操纵的!
    他自从继承大辽皇位以来,虽然对中原也有征伐,但充其量只不过是攻打一些城邑,对外从来没有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主要是通过蚕食的方法,一步步的逼近中原。
    宣武皇帝继位以来,主要的成就是秉持内政,坚持“内修文化,安抚其民”仁政治国的方略以加快辽国境内农民和牧民的流融,从而使中原文明适应大辽的金戈铁马,也使大辽的金戈铁马沐浴中原文明的风化。最终达到“以夷变夏,胡汉一家”的治理境界,成就一番超迈上古明君圣主的不朽帝业!
    然而,身为南征北战,东讨西伐,一生都在征战中建立赫赫功勋的圣武大帝的嫡长孙,宣武皇帝虽然从小就受着“和为贵,仁为重”的汉地儒家文化的教导与熏陶,但他血管里流淌的却是“草原雄鹰”的血液,开拓与征服才是他真正的天性,这种天性不断的在他性格中滋长,既有这种天性,他如何能够安安心心的做一个守成之君而不做一个开创之主?
    宣武皇帝踌躇了,北极大洋之滨,东临海水之畔,西至黑水湖面。天下的疆域,海内的土地,在自己祖父圣武大帝在位的五十九年时间里,已经尽皆纳入了大辽的版图,仅仅只剩下长城以南的中原之地没有被征服。
    宣武皇帝自己在位的这许多年里,大辽的铁骑,实际上已经踏破了长城,开始慢慢的蚕食着中原。但是这种速度何其慢?这种效率何其低?一举踏破长城内,席卷海内对他手里的大辽来说,不是不容易!
    然则,朝廷大臣们总说,“得中原易,立中原难,立中原易,守中原难,守中原难,守中原易,坐中原难,坐中原易,治中原南。”如此一番难难易易,不免让宣武皇帝觉得好没道理,于是汉族大臣就拿出了一篇又一篇“史鉴策论”说:“以金戈铁马临朝中原者,皆无百年之运;唯有以其文明治其文化,方能治其人,得其心,终以得其民心者而得其天下!”
    宣武皇帝有着很高的文化素养,他通经博史,谙知掌故,知大臣们所言,不无道理!“虽说胡人入主中原者,无百年之运”不免有夸张之嫌,然,遍观史籍,凡四方之人逞马纵刀入主中原者,多无国朝长治而久安!
    正因如此,宣武皇帝才从自己祖父手中接过“圣武汉化”的大旗——“守中国之礼,行华夏之仪,立神州之法,继中华之文明!”从而力塑大辽之“华夏正统”!宣武皇帝继位以来一直以“文化”为年号,其用意之深刻,可想而知矣!
    宣武皇帝深以“得民心者得天下。”为是,中原战乱交迭,百姓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为了逃避战乱的残害,中原人民不得不背井离乡,流入所谓的“北地异域”,自从大辽建国以来,特别是圣武以来,流入辽国的中原人民其数难以胜计,他和他的祖父圣武大帝两代以来,皆以宽政待其人,悠悠几十年,辽地胡汉之人皆大治!
    其间,也有大量的汉族士人流入辽国,其中有不少还是名满天下的大名士,在汉地开明人士的辅助下,辽国圣,宣两代长达六十年间大力推行“兴牧重农,宽政待民;礼仪风化,胡汉一家。”相比于分崩裂土的中原诸侯国,大辽反而才是继承了华夏正统的文明上国。不得不说,这是圣武大帝,宣武皇帝政治治理手段的成功,也是开明汉族名士成功将华夏文明与中原文化北移所结出的硕果。
    不过,这一切一切的丰功伟绩,都不能满足雄心勃勃的宣武皇帝,他认为虽然现下大辽风华比之中原有过之而无不及,然所处中心仍是“北地异域”。即使“塞上长安”——中京城,再怎么像长安洛阳,汴京燕京,给人的感觉总是不如原模原样!
    所以,“踏破长城,入主中原”的壮志没有一刻不萦绕在他那一颗激荡的雄心之上!
    “宣文行化,收聚民心”这是宣武皇帝继位之初,就定下的国策。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比任何人都清楚,无论怎样宣扬“文化”,“弓马”是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落下的,如果说只有弓马没有文化国家不能长治久安,那么只有文化没有弓马,任何形式的长治久安都会随时烟消云散。北魏的鲜卑族,前辽的契丹族,北金的女真族,西夏的党项族,大唐的盛世繁华,大宋的东京梦华,其消亡不都是因为当时的人们只沉浸在文化之中,而忘记了练一练弓马么?
    尤其是入主中原的四方诸族,在过度的汉化中,迷失了自我,抛弃了自我生存的根基,岂不是更可怕吗?前车之鉴犹在,后车之辙犹存,宣武皇帝又怎能掉以轻心?
    作为大辽的皇帝,他必须顾虑到所有,只有这样才能在以中原文明为统治根基的基础之上,牢固树立“鲜明的自己”。而保持“鲜明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外征伐,用强弓硬弩,弯刀铁马去征伐,这才是大辽,一个纵横四海,英雄无敌的大辽!
    然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无论是辽国的汉族大臣还是契丹族大臣,都说“此时不宜征伐,当以守业治国为上,入主中原还需从长计议,施长策而一劳永逸之。”宣武皇帝反驳大臣们说:“总归不能,袖手中原乱,静坐壁上观!”于是,大臣们的长策就是,蚕食中原之地,缓收中原人心,长此以往,帝业可成!”
    但是,宣武皇帝他自己有的是长策,为了顺利的实行自己胸中的长策,他绕过了二府三司三省六部九卿十二藩王,只是秘密调用用于邦交的黑骐兵,来完成这一长策!
    当宣武皇帝得知燕国议政王陈崇袁企图用与中原三国会盟的方式来保全燕国,苟延残喘之时,他心中大喜,立即秘密遣黑骐兵,入燕国皇宫以“重利”诱使燕国皇帝慕容伦,使其在寻机四国会盟之时,杀掉薛国国君,越国国君和梁国国君。以此为三国造乱,进而为中原照乱,如此宣武皇帝自己和大臣们便可乘此时机重新盘算对中原的长远之策。
    燕国皇帝乃是一国皇帝原非“利诱”可以驱使,然世人皆有所好,凡事投其所好,皆无不可。一国皇帝亦然。宣武皇帝正是因为把准了这一点,再施略略之威以逼之。不容燕国皇帝慕容伦不就范!
    可惜,陈崇袁四国瀛洲会盟,仅仅只有两国参加。其他两国不要说国君,连个人影都没有!辽国朝廷,大臣们是预料到了,但却不在宣武皇帝计谋的预料之中,不过,宣武皇帝坚信就算一国,此计只要成功,也并不是全番没有效用!意外之外总有意外,宣武皇帝实在没有料到竟然能有人在辽国黑骐兵的手下逃脱!
    但是不管怎样,无论如何薛国总是发兵攻打了燕国,可身经百战的刘成何,竟然败了!而且是大败!
    这连番诸事皆出乎意料,让雄心勃勃的辽国宣武皇帝,如何不慌?如何不急?
    不过惊慌之后,薛国灭掉燕国的事实,让宣武皇帝清醒地意识到,中原统一之势已经日趋明显,若再不趁乱攻取中原,一统海内。恐怕等到中原统一之后,就悔之晚矣!
    故宣武皇帝已经打定了主意——“趁中原丧乱,诸侯割据,民心不附,百姓离乱之时,举大军直接南下中原,一统海内!”
    “正所谓:兴王师弥中原之兵,举义旗救中原之民,安民止乱,以成千秋之帝业,展万代之宏图!”想到这里宣武皇帝的雄心再一次陡长了,几乎都要按捺不住……
    “大野龙方蜇,中原鹿正肥。劲弓弦疾箭,舍我又其谁?”
    “陛下,高潜龙高大人求见!”一位中年太监小心翼翼的低声禀报道,生怕惊扰专心致志地凝注在《天下形势图》上的皇帝。
    “宣!”听到高潜龙求见,宣武皇帝本已澎湃的心潮,又掀起了一阵大波澜……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鲁班奇门术 养兽夫,揣萌崽,二殿下她逆袭啦! 酒后失控,被迫闪婚京圈大小姐 儿孙被换命?姑奶直播带飞躺赢 让你入狱顶罪,你让女子监狱血流成河? 符咒在上!我竟活在成龙世界! 404异常管理局 这一脚,我踢爆了整个球坛 华娱:从2009到影视寒冬 让你辟邪,没让你在恐怖游戏开车 我单身后,富婆姐姐圈蠢蠢欲动 从鉴灵院开始逆袭成神 肥妻苟山村养娃,疯批佛子急疯了 快穿之初恋扮演守则 斗雄 刚抽中SSS级天赋,你跟我说游戏停服 盛唐:刘建军今天要干嘛 普女绑定了入梦系统 让你当酋长,你成球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