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好在佣兵团现在有了大功率步话机,空地联络非常便捷,飞行员可以根据地面的指示实施空投,这就方便多了。
所以11日夜间的空投非常顺利,四架运输机都在预定区域投下了物资。虽然有少部分伞包随风飘到了深沟中,增加了一些接收难度,但总算是给佣兵团暂解了燃眉之急。
接受了物资补给后,周文马上就命令修整了一整天的战士们连夜向东出发,借着大山和夜色的掩护,迅速向预定目标转进。
其实在空投之前,看到蒙雨庭他们这些军官们的身体状况有所恢复,佣兵团高层就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就是讨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而周文心中早就酝酿了一个计划,就在会上提出来让大家讨论。
周文的计划就是,暂时不考虑在茅山以南和以北的地区采取军事行动,也不考虑什么转道安徽等撤退路线。
周文肯定是想在平安转移之前要给鬼子来个大的,但是目标的选择就很有讲究了。
一个是要出其不意,那就不能去攻击目前茅山四周几个日军的物资储备地和交通枢纽。
要知道,周文估计鬼子第6师团应该已经进入到了茅山山区,只是之前派出去的几个侦察小组都没有发现日军的行踪,但预计敌人距离佣兵团应该不算远。
此时茅山周边的几个鬼子县城已经是如临大敌、戒备森严。
如果是攻打这几个县城,很难起到偷袭的效果。一旦打成攻坚战,兵员和弹药损失先不说,在自己的位置和目标却是暴露给了敌人。
万一攻击不顺,就有可能被第6师团的鬼子从后面咬住,那时要再想摆脱敌人的追击就有些难了。
要知道鬼子第6师团可是有着整整2万多兵力,而且又是战斗经验丰富,战斗风格强悍的鬼子王牌部队。一旦双方开战,佣兵团后勤补给又有限,要想将其击败几乎不可能。
所以周文压根就不想跟第6师团硬碰硬,而现有的补给条件又不允许佣兵团长时间作战,你就是想用诱敌深入、沿途袭扰、最后将日军拖垮的战术也不可能。
那就只有避其锋芒,跟这些鬼子来个互不照面,甚至相距越远越好。
要符合这些条件,那就不能在茅山四周找目标,而是要到更远的地方去。
周文就提出了连夜沿着茅山一路向东急行军,迂回到洞庭湖边的蜀山镇附近修整,然后白天在山区休息,于13日夜里下山,沿着洞庭湖向北开进,于14日凌晨天亮前向沪宁铁路的重镇武进发起突然袭击。
这等于是佣兵团一路向东,然后再向北绕个圈子,攻击目标选择在武进。
武进是沪宁铁路的一个重要站点,从上海运来的物资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武进储备。
要知道现在南京战事正酣,沪宁铁路不论是那一段对日军来说都是及其重要的节点。任何一处被攻克,也就相当于是断了南京二十万日军的补给线,对日军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而武进这个重要物资补充地不仅仅是要支援南京战场,现在围攻江阴要塞的鬼子第13师团也要依赖武进的物资补给。
佣兵团一旦突袭武进成功,不但是支援了南京战场,同时对围攻江阴要塞的日军也是一个沉重打击。
而且,周文攻击武进只是前奏,最终目的却是江阴要塞。
在佣兵团突围之前,周文通过战报得知,江阴要塞目前还在**手中,日军主要以海军第3舰队和华中方面军第13师团在围攻江阴。
历史上,由于淞沪会战的大溃败,有着“中国的马奇诺防线”之吴福线被日军突破,苏南战事急剧恶化。大量中**队开始向锡澄线撤退。
兵败如山倒,整个江阴城和炮台要塞的防御准备还没做好,日军就已经攻击到了江阴城下。
但即使如此,**的海军、空军、以及江阴的驻守部队,依然与日军展开了华夏近代史规模最大也是最惨烈的一场陆、海、空大战。
长江上双方舰队大战的结果是,**耗时近十年,花费无数军费打造的海军几乎全军覆没(一部分被鬼子军舰击沉,一部分为了堵住长江航道,自沉于长江最狭窄的河段。)。
但**海空军的浴血奋战,也造成了日军军舰多艘被击沉或击伤,飞机更是损失了三十多架。
而江阴县城和炮台的保卫战更是可歌可泣。
当时**守卫江阴的有海军第1和第2舰队;陆军112、103师、以及编制一个旅的要塞守备部队。
当然,**中央空军也派出了将近一半的飞机参与了此次战役。
但江阴守卫部队就是凭着不到3万人的部队,跟日军的飞机、军舰、大炮硬刚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直到要塞被日军完全孤立包围,最后才遵照军委会的命令,不得不撤出要塞。
而现在,江阴要塞的防御准备可就比历史上要充裕的多了。
首先是由于锡澄国防线坚守了一个月,给了江阴更多的准备的时间。还有一个就是驻守锡澄线的21集团军在与鬼子鏖战了一个月后,根据军委会的命令退回了江阴,极大增强了江阴要塞的防御力量。
之前就说过,国民军21集团军是桂系军队,算是桂系大佬李大帅和白上将的嫡系部队。
21集团军下辖第7和第48军。
其中第7军又有“钢军”之称,放在当前民国所有军队中也是一等一的精锐。
由于校长部分听取了周文的意见,所以在淞沪会战中没有用添油战术将21集团军调上去拼消耗,使得这支部队能够保存下来,在后续的国防线防御战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这样说,锡澄国防线能够坚守将近一个月的时间,21集团军功不可没。
最出彩的就是第7军在昆山城外设伏,以刺刀对刺刀,生生拼没了鬼子第13师团的一个联队,击毙鬼子三千余人,从此一战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