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隋—薛举、薛仁杲传(三)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说起萧瑀这个人,无论是从他的出身身份还是后来的身份,那都可以算的上是顶尖级别的人物。
    他的父亲是南梁的梁明帝萧岿,他还是西梁末代皇帝萧琮的同父异母兄弟,他的姐姐则是隋炀帝的萧皇后。
    不光身份是皇室贵胄,就连他自身的造诣也非常拔尖。因为从小在皇室中长大的缘故,萧瑀的文章书写能力和书法造诣水平几乎可以和顶尖的文豪比肩。
    除此以外,萧瑀还是大唐的开国功臣之一,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九名,爵封宋国公。
    当时的萧瑀因为在朝廷中直言进谏隋炀帝赦免高句丽,触及了隋炀帝内心的底线,让隋炀帝对他产生了厌恶的情绪。
    从小就和隋炀帝关系匪浅的萧瑀,在皇帝的面前,丝毫没有惧怕的意思,面对隋炀帝的震怒,他还是继续着自己口直心快的进谏。
    隋炀帝实在是不想听任何关系宽恕高句丽的谏言,哪怕是自己的发小说的,那也不行。
    所以隋炀帝直接罢免了萧瑀的内史侍郎职务,将他贬到河池担任太守,并且发出狠话,让他赶紧滚!
    因为嘴直得罪了皇帝,萧瑀离开了朝堂,奔赴河池赴任,结果却在这里碰到了前来闹事的薛仁越。
    萧瑀是个经验十足的老油条,虽然没有带兵打过仗,但好歹书读的不少,行军打仗,用兵方略他都颇懂。
    而薛仁越就没那么幸运了,和他的爹一样,都是大老粗,也没读过多少书,打仗就是靠着一股子冲劲,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薛仁越在碰上萧瑀之后,他的希望算是彻底破灭了。眼前这个书生虽然看似文弱,但是他却有自己没有的东西。
    脑子!!!
    薛仁越打仗没有他哥薛仁杲那样猛,在河池遭遇萧瑀的算计之后,他并没有丧失斗志,反而打起了另外一个人的主意。
    这个人就是在陇西的另一霸—河西大凉王李轨!
    李轨在陇西虽然势力不及薛举,但是在河西一带,却是李轨的天下,薛仁越之所以想要打李轨的主意,主要还是因为在自家地盘上有这么一根显眼的棘刺,现在不拔掉,时间长了很有可能会化脓(形成势力),影响自家的生存。
    薛仁越毕竟是个没有社会经验的年轻人,他天真的以为李轨此人不足为惧,于是便派了自己麾下的将领常仲兴率军跨过黄河直奔李轨辖地而去。
    可是在到达昌松的时候,李轨的人马早就已经等候在那里了。
    等待和常仲兴交手的是李轨起兵前的元老功臣李赟,在闻听薛仁越派人渡河来袭之后,他积极在昌松组织防御力量,一下子将常仲兴拦截在了这里,不能前进。
    或许是有点低估李轨的实力,常仲兴在昌松这里吃了大亏,搞的全军战败。
    消息传到李轨那里以后,李轨打算饶常仲兴一命,下令遣散他的人马。
    可是李赟却不干了,自己好不容易打败了敌人,现在老大却要做好人,放他们一马,这着实让他有点气不过。
    于是,李赟便给李轨出了个主意。
    “主公,所谓战者,力在擒敌获俘,怎么将其遣散归去,若遣去之人复而聚拢,再来侵犯,恐悔之晚矣。”
    李轨听后,思量片刻,决定李赟说的有些道理,于是接着问他如何处理此事。
    “唯一的处理办法就是将他们全数坑杀!”李赟斩钉截铁地说道。
    李轨听后,大为震惊,随后陷入了沉思。
    坑杀自古以来就是最不道德的手段,而自己是一个有志与夺取天下的人,如果自己用了这么残酷冷血的手段,那以后天下人会如何看待自己?历史又会如何评价自己?
    他不想也不敢被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背上一个坑杀的污点,在思量再三之后,李轨还是决定放了常仲兴和他士兵。
    带着失败回去的常仲兴也实在没脸去见薛仁越,而薛仁越面对常仲兴的失利,也只能是打碎牙往肚子里咽,只能眼睁睁看着李轨一步步做强做大。
    本指望靠着这一战能够翻身,赢得父亲的信任和尊重,却不想输的如此彻底。
    进围李轨的计划失利,薛举开始暂时放弃了对河西之地追求,转而把目标瞄准了关中,而他进攻关中的第一站便选在了扶风。
    扶风郡乃是关中三辅之一,政治地位和战略意义重大,夺取扶风,就有利于进一步窥伺长安。为了保险起见,薛举决定派太子薛仁杲率军进攻扶风。
    正巧当时扶风也有农民起义(唐弼李弘芝起义),而薛举为了能够让进攻扶风顺利一些,给唐弼开出了优厚的条件,促使唐弼暗杀了自己拥立了老大李弘芝,而薛仁杲则趁着唐弼放松警惕的时候,利用偷袭,赶跑了唐弼,并且吞并了他所有的人马。
    当薛举听闻薛仁杲吞了唐弼的人马之后,非常振奋,当即对外宣称自己的人马已经达到三十多万,准备要和李渊一起争夺长安。
    可是薛举却得到了一个让他很失望的消息,李渊已经捷足先登,率先占据了长安城。
    面对这样一个不太有利的消息,薛举决定,先把扶风拿下再说。
    而李渊也得到了薛举要大举进攻扶风的消息,为了稳定长安的周边地带,当即派出自己的儿子李世民前去解围。
    薛氏集团和李氏集团最强的二代掌门人即将在扶风展开他们之间的恩怨较量。
    除了派李世民出战以外,李渊还技高一筹的用了一招收揽民心的手段。
    他委派长道县公姜謩,秦州总管窦轨一同从大散关出发,前往陇右一带,招抚降将,招揽民心。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戊寅)十二月二十三日,李世民率军直奔扶风而来,与薛仁杲率领的大秦军队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此战李世民亲骑良驹“白蹄乌”,沉着指挥,冷静应战,一举将薛仁杲势力打出了扶风郡,并且一路追击薛仁杲残部到垅坻才返回大营来。
    此一战令薛举势力大挫,同时也让他产生了恐惧的心理。
    在开朝会期间,薛举内心产生了准备向李唐投降的想法,可是碍于自己天子的身份,又不好意思主动投降,所以就问身边的大臣,以前有没有一个天子向另外一个天子称臣的先例。
    率先展出来回答这个问题的是薛举大秦国集团的黄门侍郎褚亮。
    “天子归降,古来有之,陛下岂不闻汉初赵佗归附,蜀国刘禅侍晋之故?远的不说,就说南朝西梁君主萧琮,以身仕隋,尚可得柱国之职,况孔子有云,‘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归降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还望陛下三思。”
    褚亮的建议让薛举听了之后有点心动,正要准备发话同意这个建议的时候,有一个大臣站了出来,再次让薛举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这个人就是当年薛举在金城府劫持的县令郝瑗,此时他已经是薛举大秦国的卫尉卿。
    郝瑗上前奏报,铿锵有力地说道。
    “陛下万不可屈万圣之尊,行效归附之事,扶风一战,虽士气挫败,我军却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方才褚亮所言,实在荒谬,古来朝代,那有臣子劝天子投降乎?赵佗归汉虽是先例,岂不闻汉初高祖白登之围,何其狼狈,不一样也挺过来了吗?昭烈帝妻子失势之时,妻离子散,尚能成就一方霸业,如今陛下之时一时挫败,怎可心生投降之意?”
    郝瑗的奏报令薛举振聋发聩,不由得使薛举有点后悔,后悔不应该提出这么一个愚蠢的问题。
    可自己毕竟是天子,是天下臣民的表率,刚才问了这个低级的问题,如今想要下的来台,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薛举在心中思量再三之后,决定用一个合理的借口,终止这个投降的话题。
    “好了好了,众位爱卿也不要吵了,方才朕所问只是试一试诸位的忠心,方才一试,果真有忠君爱国之人,朕心甚慰,此事到此为止,诸位不可再提。”
    面对方才郝瑗的一番建议,薛举心里是很明白的,失败只是一时的,不能因为一次失利就完全丧失了战斗意志,从而将自己辛苦创立的基业拱手送人。
    薛举决定,要打起精神,全面应对李唐的所有挑战。
    当时姜謩和窦轨已经来到了陇右长道(位于今甘肃陇南市西和县长道镇),准备开展他们的招抚工作,结果薛举也得到了消息,率军前来驱赶这两个人。
    姜謩和窦轨由于是带着招抚任务来的,人马带的也不是很多,更何况薛举搞得还是偷袭,所以他们两个没有选择和薛举的人马打游击,而是直接带兵返回长安,向李渊复命。
    李渊听闻二人遭遇薛举的突袭,安慰了一番,同时又派通议大夫刘世让前去招抚唐弼在扶风的旧部人马。
    李渊对刘世让给予了厚望,希望他能够不辱使命,完成此次招抚任务,所以,特别加封他为安定道行军总管,率军两万,与自己的弟弟刘宝一同兵出扶风,决战薛举。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神豪:开局日入一万块 我在女子监狱修仙,出狱已无敌 重八家的傻儿子 警报!真龙出狱! 重生之时代先锋 权力巅峰:从一等功开始平步青云 女儿火化时,渣总在为白月光放烟花 只差两岁,不许叫我二叔 雨后听茶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她除了修仙一无是处 幕后黑手:我的词条邪到发癫 巅峰宏图 说好组一辈子乐队,龙族什么鬼 我在日本当文豪 鹰视狼顾 从赶海开始,成为全球首富 1994:菜农逆袭 都市霸主之狂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