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隋—薛举、薛仁杲传(四)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薛举听闻刘世让领兵前来,同样也出动军队与其对战,结果刘世让不能力敌,吃了场败仗。
    不仅如此,刘世让和刘宝还成为了薛举的阶下囚。
    薛举当时在抓获他的手,并没有打算给他来个痛快,而是决定要利用他的身份去办一件事情。
    薛举把他带到城下,语重心长的对他说了一番话。
    “元钦兄(刘世让的字),待会我进城去,你可要给我造造势啊?”
    刘世让不解,随即问道。
    “造什么势?”
    “待会进城,你就跟城里的守将说,朕的人马已经分兵五路进围长安,旦夕便可下之,你劝劝他们,要他们快点投降。”
    薛举是想利用刘世让编造谎言,进而让城里的人们确信长安已经陷入了危机,而他薛举即将取代刚刚坐稳关中的李唐。
    刘世让听完之后,内心无比愤怒,但是又不能表现出来,因此,他开始在心里打起了算盘。
    “逆寇薛举,贼心不死,妄图借我之手,使我李唐城池兵不血刃拱手于他,既然你有这样的想法,那我就跟你来个将计就计。”
    刘世让二话不说,立马进城前去搞“劝降”,而薛举的人马就在城外等着。
    刘世让进入找到城里的守将,告诉了他们薛举人马的数量,要他们固守此城,万不可轻易出战。
    再传达完命令之后,刘世让只好离去,向薛举汇报。
    薛举二话不说就准备进城去接受招降,结果却遭到了城内守将的闭门羹,这个时候,薛举才意识到自己上了刘世让的当。
    可是薛举似乎没有打算埋怨刘世让,从这件事来看,刘世让始终是一个忠于自己信仰的人,这种人这么讲义气,如果杀掉的话,最终自己会落下一个诛杀忠良的恶名,所以,再三纠结之后,薛举还是把刘世让放了。
    这个世道讲义气是行不通的,薛举对李唐的人义气,就怕李唐不会对薛举讲义气,可毕竟李唐现在在关中是老大,几个大的势力基本上都被灭掉了,连个搞联合的盟友都没有,这还怎么和人家对抗?
    又是在这个时候,郝瑗又站了出来,给薛举指了条明路。
    找突厥搞合作!
    薛举觉得这个建议是现在唯一的选择,于是便派使者北上突厥,前去找东突厥启民可汗的儿子阿史那咄苾(颉利可汗)谈谈合作的事项。
    找突厥合作的建议确实是上上之策,可是薛举能想到的,李渊这边同样也会想到。
    薛举给咄苾开出的条件是大家一块空手套白狼(抢劫),然后成功之后再分成,具体几几开,按照出力多少来算;而李唐开出的条件是真金白银能花的东西。
    相比之下,薛举的合作显得风险太大,而且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万一把老本折了进去,可就不太好玩了,可是李唐给出的条件却是货真价实的东西,也不用冒多大风险就能得到,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咄苾出于对利益的考量,果断拒绝了薛举这边,并且还毫不留情的将薛举派来的使者轰了出去。
    消息传回薛举那里,薛举气的差点痛骂咄苾不仗义,可是细细想来,要是自己当初也这么对咄苾的话,或许就没有李唐这边什么事儿了。
    可是现在说什么都迟了,有时间懊恼,倒不如先去想想怎么争取接下来的利益吧。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戊寅)六月初十,薛举的目标瞄准了泾州,并且火速派去了人马进行洗劫。
    泾州遇袭,李渊当然没有选择坐视不管,为了对付这个潜在的威胁,李渊决定拿出自己的杀手锏来。
    李世民!
    作为李渊最得意的儿子,李世民在李渊平定天下的过程中,始终扮演着马前卒和急先锋的角色,几乎有李世民在,就没有拿不下的硬仗,因此,此次攻打薛举,救援泾州的重任,还是落在了李世民的肩膀上。
    李渊委派李世民为行军元帅,并且征调了八个总管到李世民麾下,供李世民调遣。
    此战,李渊对李世民等人给予了厚望,并且也相信自己的儿子一定能够完成这项任务。
    期望是好的,可是现实并没有那么好预测,变数永远是人无法预测的。
    当李世民赶到泾州的时候,薛举已经率军逼近了高墌(zhi),并且还派出游击部队在豳州和岐州四处游荡,广造声势。
    李世民看薛举现在风头正盛,并不打算要和他硬碰硬,只是选择依靠深沟高垒,闭门不出。
    薛举一看李世民不敢和自己打,气势开始变得越发的嚣张,一次次的挑战李世民的底线。
    作为李渊的王牌,李世民此刻选择避战,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因为李世民在来的路上得了打摆子(疟疾),直冒热汗,而且浑身发冷,行动变得非常不便。
    疟疾是一种由蚊虫叮咬引发的寄生虫病,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一种危险性非常高的病,身体好的人或许挺一挺也能治好,身体弱的可能撑不了几天就呜呼哀哉了,直到17世纪末期,金鸡纳霜(奎宁)传入中国,疟疾才有了治愈的方法,但金鸡纳霜同样有非常大的毒性和副作用,就算是治好了疟疾,也会给患者留下别的副作用。
    李世民倒下了,行军指挥的任务只能是交给长史刘文静和司马殷开山来做,并且还嘱咐他们,薛举此次进犯,粮食必然准备不够,只要闭门不出,时间一长,薛举自然退兵,等到他的病好了,再反攻不迟。
    李世民的计策确实高明,但是架不住手下的人不听他的。
    在嘱咐完之后,殷开山离开李世民的大帐,和刘文静私下偷悄悄的说道。
    “秦王之所以出此言,想必是担心明公不能办成此事,故而才这样说,况且秦王现今疟疾染身,逆寇薛举必是欺我帐中无人,故意以武力炫耀,不知明公同意我的说法不?”
    刘文静听了殷开山的话,如茅塞顿开,当即说道。
    “殷公言之有理,小小逆寇,居然敢藐视我大唐,必叫他有来无回。”
    两个人嘀咕完之后,便开始打起了他们自己的小九九,刘文静率军到达高墌西南面,并且依仗自己人马众多,故而没有设立防备力量。
    刘文静认为,自己的人马胜过薛举数倍,借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把自己怎么样。
    这就是典型的头顶上长眼睛—目中无人!
    可是他低估薛举这个人了,你能看不起薛举,但是不能看不起他的智商。
    薛举当然知道刘文静这是唱的哪一出戏,因此,并没有打算要直接正面进攻高墌西南面,而是绕道到后方,给了刘文静一个出其不意的惊喜。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戊寅)七月初九,薛举率军赶到浅水原(位于今陕西咸阳市长武县东北浅水村),与李世民麾下的八大总管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由于薛举搞得是突然的袭击,导致这八位来不及做任何战前的准备,因此,很快便被薛举击溃了。
    这一场仗,输的实在叫个惨,八大总管率领的人马损失了十分之六,惨到差点都没脸去见李世民了。
    当然,薛举这边的损失也特别惨重,不光人马损失严重,而且麾下大将宗罗睺,李安远,刘弘基也全都战死。
    惨痛的代价换来的是李世民的妥协,在薛举高涨的战斗情绪影响下,李世民考虑到身体的状况,选择率兵返回长安,再图后计。
    李世民这一走,薛举就更加放肆了,他高调的率军占领了高墌,并且还下令把唐军的尸体堆积起来,做成京观(古代打仗为了炫耀功绩,将敌人的尸首堆积成高冢)。
    这一仗,李世民虽然没有参战,但是却是他败了。
    失败的阴云并没有很快散去,反而还引发了很多的连锁反应,甚至有些人还受到了严厉的处分。
    比如说:刘文静。
    此战的损失完全是刘文静轻敌大意所致,因此,李渊直接选择把刘文静开除。
    反观薛举这边,在得胜之后,他并没有停下攻伐的脚步,反而是在入侵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戊寅)八月份,薛举做了一个决定。
    进攻宁州(位于今甘肃庆阳市宁县)!
    而且这次是派自己的儿子薛仁杲前去攻打,可是在宁州城外却遭到了当地刺史胡演的顽强抵抗,没有办法,薛仁杲只好带兵返回。
    宁州之战受挫后,薛举有点失落,可就在这时,他的大臣郝瑗却给了他一个足以让她提起精神的建议。
    进攻长安!
    理由是之前在高墌挫败了李世民率领的唐军(实际上压根没有李世民啥事),唐军现在的士气比较低落,如果乘胜进攻长安的话,关中必然会闹得鸡犬不宁,到时候,拿下长安就可以在关中立足,号令天下了。
    这个建议确实是很不错,薛举也同意了,可就在他准备要精心谋划的时候,意外却降临了。
    他,生病了!
    没有办法,再好的计划,没有好的身体也没有办法实行,因此,薛举决定暂时先搁置进攻长安的方案。
    可是没有想到,这一搁置,薛举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戊寅)八月初九,西秦霸王薛举走完了人生最后的路程,带着遗憾离开了人间。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万人嫌师妹摆烂后,全宗门追着宠 全城都在帮我找尸体 女儿死后,我满级黑化横扫诸天 铁骨兵锋:晚唐乱世鏖战录 大明第一国舅 我在赛博游戏里当咸鱼 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塌房?我拆了你这破娱乐圈 影帝:我谢谢你哦 掉马甲会死,但师门癫到我想自爆 大周文圣 仙家 千面之龙 八零串场女配太惹火 从漫画编辑开始成为资本家 村妇够野 从军赋 天刀耀世,侠义长存 捡了小福星后,将军府旺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