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郑畋虽然不算是个打仗的粗人,但是若论兵法,他可是比尚让和王播研读的要透彻。
这两位老兄显然没有把郑畋当回事,依旧带着部队大步向前挺进,可能是觉得这一仗特别好打,所以就连军队中的士兵都产生出了轻敌的情绪,连队列都不好好走了。
可当他们刚走到龙尾坡的时候,突然,唐弘夫埋伏的人马杀了出来,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尚让和王播是万万没有想到,居然此处还有伏兵,当即被杀的军阵大乱,士兵四散奔逃。
龙尾坡之战算是对黄巢正式的宣战,此次战斗结果颇丰,斩首两万多人,沿途的尸体足足躺了有数十里地,其战果影响,对于黄巢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尚让和王播失败的消息很快便传回了长安,甚至在尚让的办公室的大门上(也就是尚书省),居然还有人写了一首嘲讽起义军无能的诗句,这让尚让看了之后,是火冒三丈。
本来就经历了失败,正在气头之上,如今又碰到了这样的事情,尚让的肺都快气炸了。
为了泄愤,他把尚书省内工作的所有官员拉了出来,全都把他们的眼睛剜掉,然后倒挂起来···
这帮官员也真是倒了血霉了,本来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居然还要背上这个黑锅,而且还遭到了这样残酷的惩罚,说来也真是可怜。
事情发展到了这里,显然尚让还不打算要结束,尚书省的官员全都处理完了,接下来就是进行全城搜捕工作,寻找会写诗的人,逮住一个,杀掉一个,连写打油诗的都不放过。
似乎杀掉会写诗的人,也不能够平息尚让的愤怒,索性,他干脆直接把所有在长安城中认识字的人全都抓了起来,充当免费劳动力。
就这么一闹,前前后后一共被抓了三千多人,基本上这座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大都市在一夜之间,变成了文化程度最低,文盲最多的城市。
长安的百姓怎么也不会想到,当初这帮意气风发的起义军在进入长安之后,彻底脱下了恶魔的外衣,漏出了本来的狰狞面目,这一切的苦难,都是他们自己招来的。
除了愤怒的尚让,此刻的黄巢也是有点慌不择路,文化人都被尚让处理完了,尚书省自然也就空出了很多官位出来,于是黄巢便想着要再找找躲藏在城中的唐朝官员,希望能够拉他们出来就职。
之前能抓的和能处理的,基本上也都被黄巢清理的差不多了,结果在他地毯式再三搜索之后,还真就找到了这么一个喘气的,并且还是之前大唐官员的人。
这个人就是朝廷的同平章事王徽。
其实这王徽本来是跟着唐僖宗跑路的人,结果在半路上被黄巢的人马抓了回来,黄巢第一时间就是赶紧去找这位老兄,搞思想工作,希望他能够弃暗投明,不要做无谓的抵抗。
当然,黄巢可不是一个有耐心的人,既然是没有耐心,那劝说的时候,自然就会把脾气也加进去,说的好听点叫游说,说的不好听,黄巢就是想强迫王徽当自己的官员。
这种逼着人当官的行为在历史上还是十分罕见的,而且是把刀驾到脖子上那种,想想这个场面都觉得十分的不可思议。
王徽是个老油条,虽然身体素质不行,没有能够及时跑了,但是脑子还是很好使的。
对于黄巢这种威逼的手段,王徽表现出了出奇的镇定。并且还给黄巢上演了一场自导自演的好戏。
黄巢每问一句,王徽只是负责摇头,也不说话,也不啃声,最后搞得黄巢都崩溃了。
再三确认之后,黄巢得出了一个最终的结论。
这位仁兄很有可能是个哑巴。
当然,这是黄巢当时的看法,可是王徽是不是真哑巴,他自己心里最清楚,况且,哑巴有怎么可能当得了朝廷的宰相呢?
王徽的演技显然已经到了超凡入圣,出类拔萃的地步,已经演到让黄巢难辨真假,最终又不得不相信的地步,实在是厉害。
既然这位王徽老兄不能说话,那干脆关起来算了。就这样,王徽顺利逃过了黄巢的威逼,虽然最终入狱,但是成功骗过了黄巢,保全了自己性命的同时,也没有落下叛徒的名声。
王徽似然被关起来了,但是他逃跑的决心却是一刻都没有改变,在某天某时某分,王徽趁着守备士兵不注意,偷偷逃出了大牢,并且还发挥运动员的精神,一路狂奔,跑到了河中,这才算是逃出了虎口。
逃到河中的王徽也没有闲着,在修整了几天之后,立马写了奏章派人送到成都,告诉了唐僖宗黄巢的情况,并且还表达了自己没有叛变的决心。唐僖宗当然很待见这种忠臣的行为,为了表彰这位老兄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可贵精神,当即加封其为兵部尚书,也算是没白跑一趟。
看着这么多的朝廷大臣忙里忙外,唐僖宗心里十分的欣慰,而如今在成都,自己也过得十分地逍遥快活。
此行来到成都的人中,光南衙北司的人就多达两百多,而且听说皇帝来到蜀中成都,各道藩镇和蛮族领袖酋长纷纷进贡,一时之间,成都成为了新的朝贡的地点。
唐僖宗毕竟是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皇帝,在对于钱的态度上,一直都是有多少给多少,从来都不是小气的人,只要是伺候自己舒服或者是自己高兴,他都会赏赐钱物,上到藩镇节度使大臣,下到扫大街的人,只要自己愿意,想给谁给谁,想给多少给多少,实在是豪爽的很。
当然,来成都的目的是为了避难,可不是来游山玩水,公费旅游的,该干活还是要干活的,唐僖宗很明白自己的工作职责。
可是由于当初从金光门跑的时候,没有通知其他的百官随行,这就间接造成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圣旨没有人写!
皇帝虽然也是有文化的人,也会动笔写字,但是写圣旨和诏令这种事情,毕竟是中书省的官员该干的事,自己只是负责拿主意的,要是自己亲自动手写的话,那一天不知道要写多少,就算自己写作能力出众,也难保不会有错别字,语句不通顺等等问题出现。
所以,对于这种工作,还需由专门的工作人员来干。
这种招聘工作基本上是不会公开的,知情的也就皇帝身边的人,所以有些官员就开始准备要竞聘这个岗位了。
毕竟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升职机会,就此可以进入中书省或者翰林院,如果不抓住的话,日后还不定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等到这个机会。而此刻,正好就有一个人想要竞争这个岗位。
这个人的名字叫乐朋龟,时任右拾遗。
乐朋龟是在咸通末年考上的进士,一直担任的就是右拾遗的职务,这个职务基本上品级不高,作用不大,捞油水的机会更是少的可怜,属于是白给的都不想要的官。
乐朋龟混了这么多年还是没有混出个头,心中肯定是郁闷到家了,如今听说有这个机会,他决定放手一搏,试试运气。
虽然在朝廷里混的比较惨,但是这位乐老兄的人缘还是相当强的。
因为他和皇帝的干爹田令孜关系不错。
乐朋龟心里很清楚,想要争取这个位子的人实在是太多,自己的优势有不太明显,想要脱颖而出,那就得剑走偏锋,搞搞关系。
乐朋龟找到了田令孜,把自己的履历说了一通,又和田令孜寒暄了几句家常,然后就直奔主题,把自己的目的表露了出来。
田令孜最后居然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且在几天之后,就顺利把他提拔进了翰林院,当了翰林学士,这样快速的升职速度,如果不是掏了钱的缘故,那就肯定是乐朋龟马屁拍的好。
当然,我比较倾向于后者,因为当时能够快速得到官职的唯一途径就是给田令孜当走狗。
乐朋龟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甚至连宰相都得乖乖的给田令孜面子。
这其中就包括时任同平章事的张濬。
张濬,河间人,一个地地道道的两面派和大忽悠。
年轻的时候,张濬在十里八乡也是个出名人物,懂得多不说,而且还活的十分潇洒,甚至于对自己才能过于自信,经常在朋友面前吹牛,久而久之,牛皮越吹越大,朋友越吹越少,后来干脆就没人愿意和他来往了。
混到这个份上,张濬应该是要检讨和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可这位老兄显然没有这样的觉悟。
后来参加乡贡考试的时候,由于阅卷老师实在是不太喜欢他的人品,因此就判了不及格。
得知考试结果的张濬是十分的愤怒,他觉得这里面有黑幕,是阅卷老师瞎眼,不识真材实料,唯独就是没有考虑是不是自己身上出的问题。
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自我扩张型”心理,通俗来说,就是一句话。
老子天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