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北宋—方腊传(一)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关于方腊的故事,我想读过《水浒传》的朋友应该是不陌生的,或者可以说这个人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老熟人。
    在《水浒传》中,他是江南有名的“圣公”,麾下有四大元帅(邓元觉,厉天闰,司行方,石宝),三大王方貌麾下八骠骑(飞龙刘□,飞虎张威,飞熊徐方,飞豹郭世广,飞天邬福,飞云苟正,飞山甄诚,飞水昌盛)。
    另外还有“四龙”(玉爪龙成贵,锦鳞龙翟源,冲波龙乔正,戏珠龙谢福),“江南十二神”(擎天神沈刚,游奕神潘文得,遁甲神应明,六甲神赵毅,六丁神徐统,霹雳神张近仁,巨灵神沈泽,太岁神高可立,吊客神范畴,豹尾神和潼,丧门神沈□,太白神卓万里),太子方天定麾下二十四偏将(厉天佑,薛斗南,张道原,贝应夔,温克让,汤逢士,吴值,黄爱,晁中,赵毅,姚义,张俭,王□,崔□,廉明,冷恭,凤仪,张韬,茅迪,徐白,米泉,苏泾,元兴,王仁)。
    这里要注意一下,以上出现的这些人物,全部出自《水浒传》明容堂一百回原版和袁无涯一百二十回版本,另外还有金圣叹点评的七十回版本,但是只写到英雄排座次,并没有征方腊的桥段,所以也就不在咱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可能有的人看过《水浒传》之后,也未必能够记得住这些人的名字,毕竟他们又不是书里面的主角人物,很容易看过之后就会忘记。
    但是在这里有两个极大的疑问,那就是为什么作者要花大量的篇幅去写这么多记都记不住的名字?
    再者,在之前描写的战斗中,梁山好汉两败童贯,三败高俅,出征辽国,平田虎,王庆的时候,都没有损失梁山好汉,怎么偏偏遇上方腊之后,死的就剩下二十七个人了?
    从小到大,我每每看到这里,都不禁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因为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面,梁山好汉都是骁勇善战,万夫莫敌的人物,到了征方腊的时候,完全颠覆了我的之前的印象,以至于小时候对方腊的印象并不怎么好。
    可当我长大之后翻看方腊起义这段史料之后,我发现我是彻底的错了。
    方腊虽然算不上是英雄,但绝对要比宋江更像一个好汉。
    想要了解方腊起义的背景,就不得不从当时的社会环境说起。
    当时的朝廷之中,可以说是乌烟瘴气,奸佞横行。时任宰相的是大名鼎鼎的奸臣蔡京。
    蔡京,字元长,仙游慈孝里赤岭人,熙宁三年进士,北宋著名权臣,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
    如果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评判蔡京这个人,他无疑是一个坏到掉渣的人渣之王,但从艺术文化角度去评判蔡京,他又无疑是一个杰出的书法家,对书法发展的贡献有着独到的贡献。
    但瑜不掩瑕,即便是书法写的再好,艺术成就再高,在人品方面,也终究是让人鄙视的。
    当以蔡确为首的变法新党执政的时候,他投靠蔡确,而当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上台的时候,他又站队到司马光这边,支持司马光,属于是典型到不能再典型的两面派和墙头草。
    在掌握执政大权之后,蔡京贪婪和奸诈的本性被彻底放大,害人已经成为了蔡京职业生涯中的家常便饭,而结党营私更是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甚至连后来明朝的奸相严嵩和他一比,都有点不及。
    在他的职业生涯里面,曾经提拔了很多的人当官,比如:童贯,杨戬,谭稹,梁师成,王黼等人,而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坏!深入骨髓里的坏。
    童贯,杨戬,谭稹都是宦官,生理结构都不健全,心理就更不健全了,基本都是阴险狡诈一类的,好事是一件不做,坏事是全都做绝。
    而梁师成和王黼虽然是文官,但一个是秉性贪婪,巧立名目索取贿赂,仗着宠信,给自己窜改身份,而另一个是其貌不扬,善于拍马屁,钻营投机,深得蔡京喜爱。
    和明朝的严嵩比起来,蔡京可真是不会用人,好歹严嵩还在东南提拔了胡宗宪,起码在抗倭这件事上,严嵩还是干的挺漂亮的。
    蔡京就不一样了,用人基本都靠关系,没关系也不要紧,会说话,会站队也行。
    他的做事准则很简单,给钱就办事,愿意靠山头就赏饭吃,只要不是傻子,人人有官做。
    所以综合看来,蔡京是奸臣,是一个办事能力低下还管的特别宽的大奸臣。
    当时的朝廷俨然已经变成了蔡京的一言堂,他要说对,错的也是对的,他要说错,就是对的也得是错的。
    官场的事,蔡京要管,军队的事儿,蔡京也想插一杠子。
    提拔杨戬,童贯担任节度使,让自己的亲家当地方军政的要员,朝廷里有人想要反对,但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
    之所以蔡京如此肆无忌惮,完全是因为宋徽宗当时已经被他彻底蒙蔽,手下的人在底下干什么,他这个做皇帝的,是一点都不知道。
    要说还是人蔡老太师的保密工作做得太严密,任何有用的消息都传不到皇帝耳朵里。皇帝还以为天下真的很太平,老百姓都在夸赞他治理的好。
    可纸终究还是包不住火,一件意料之中但又在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
    当时江南苏州应奉局的官员朱勔,因为搞花石纲,闹得吴中地区是名不聊生,鸡飞狗跳。
    所谓花石纲,指的就是运输花草和石头的运输队,宋徽宗年间,分别在杭州和苏州设立了造作局和应奉局,其主要工作职能就是负责搜罗奇花异草和怪石。
    皇帝有点特殊爱好,倒也并不过分,只是手底下这帮办事的人有时候为了投其所好,办事实在是太不讲究了。
    花石纲毕竟不是稻米粮食,可以分开来装,你想一下,好不容易找到一块能够让皇帝满意的石头,要是敲开来装,皇帝岂不会生气?所以,为了最大限度保证花石纲的质量,朱勔尽可能找来最大的船运输石头。
    可又有问题出来了,这石头太大,有的地方有桥,过不去怎么办?好多人肯定会有这样的疑问。
    但这个问题在朱勔先生看来,根本就不是个问题,有桥挡住过不去,直接把桥拆了,管你老百姓怎么过,反正不能挡我的发财路。
    本着这种遇房拆房,遇桥拆桥的精神,朱勔为了运输花石纲,干出了很多令人发指的事情。
    比如说要找奇花异石,只要是被朱勔看上的,哪怕这石头是好几十吨重,也得想办法搬回来,放船上,要是有好看的花花草草,甭管是长在田间地头还是坟圈子里,一律都得刨了,家里有也不算,直接上门一贴封条,这就算是充公了,也别想要朝廷的什么补贴,门儿都没有,别到时候给你按一个私藏贡品的罪名就已经是阿弥陀佛了。
    皇帝喜欢奇花异石,朱勔只不过是投其所好罢了,在干工作的同时,朱先生也在不遗余力的搞着自己的敛财工作。
    够格献给皇帝的就都拿去进贡,不够格的就自己留着把玩,甚至有时候被抢了一遍的地主和豪绅还会面临朱先生的二次光临,是想拿什么拿什么,反正拿完之后,就一句话。
    “这是皇上看上的东西,你也配拥有?”
    就是这种办事风格,引得苏州的百姓苦不堪言,事情是越闹越大,最终捅到了宋徽宗那里。
    在宋徽宗还未得知事情真相的时候,最先得知消息的是蔡京,作为朱勔的担保人,在听到这位二百五干的事情之后,气的差点没吐血,随即便派人事先给朱勔送去了书信,警告他低调点。
    可这位老兄显然是猪油蒙了心,丝毫不理会蔡太师的建议,依旧我行我素,最终让宋徽宗知道了。
    花石纲这种劳民伤财的事情,虽然宋徽宗是默许的,但如此搞得如此大动静,也确实是让宋徽宗没脸,于是他给朱勔发去了警告,要求这位老兄收敛一点。
    皇帝都发话了,朱勔自然也不敢再搞得这么大动静了,只好收敛了一段日子。
    花石纲虽然是消停了,但朱先生的贪污却还在继续。
    被皇帝口头批评之后,朱先生只好加紧敛财的速度,继续搜刮苏州的百姓,钱财搜刮完了,就圈占土地,大搞土工工程建设。
    最后搞来搞去,苏州一带的老百姓全都被搞怕了,有的是被强制驱逐,有的则是选择自己离开。
    用昏暗来形容当时苏州的情况是一点都为过,可以说当时北宋有一个道君皇帝宋徽宗,苏州有一个土皇帝朱勔。
    朱先生对于老百姓的死活是不关心的,他只关心他自己,他只知道,谁要是让他不好过,他就让谁不好过。
    折腾老百姓,让自己快乐,朱先生可谓是其乐无穷,乐在其中。
    但很快,他就快乐不起来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帝秦设计师 工业克苏鲁:邪神看到我都吓疯了 缱绻情诗 大玄第一侯 双城:我是众神话事人 我在香江继承了一家酒楼[八零] 从寻宝提示开始成神 顾总别虐了,夫人已葬身火海 废土求生游戏:我靠挖矿带飞祖国 那年花开1981 电子哪吒 让你做游戏,口袋妖怪什么鬼? 嘉平关纪事 替嫁随军,科研大佬带飞祖国 透支未来,修出个绝世武神 红楼琏二爷 惊!顶流男团偶像竟然是女生! 将北伐进行到底 跟赵蒙生当战友,同伟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