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大军出征之后,父子二人才有了单独相处的机会。
“那你王谢庾几家高门流放岭南和南中了?”刘道规不是惊诧于他这么做,而是这些高门竟然没有掀起半点水花。
要知道这几家高门在北府旧部中有不少人脉。
尤其是谢家,扶持了彭城刘氏、东海何氏、琅琊诸葛氏、乐安高氏、东平刘氏等等武宗。
这些武宗虽然有些都衰弱了,但在淮泗盘根错节,在军中仍有不少影响力。
某种程度上,刘牢之、刘裕、刘道规都是谢家的旧部。
刘义兴平静道:“司马尚之、谢裕、谢混、郗僧施勾结刘毅,欲行刺陛下和琅琊王,将脏水泼在阿父身上,效仿当年曹髦之事,陷我刘家于不义,儿没将他们斩草除根,已经仁至义尽。”
“还真是贼心不死!”
司马德宗和司马德文若是在关中遇刺,毋庸置疑,刘道规无法洗脱嫌疑。
北伐成功带来的大义和名分,会因此抵消一大半,还会引起天下人对司马氏的同情,刘道规以汉代晋的进程会大大延后。
曹髦喋血街头后,司马昭终身不得称帝,灭蜀成功之后,方才进爵晋王。
刘义兴道:“曹丕为了权位,向士族妥协,定九品官人法,是两晋以来,中夏衰亡的根源,我家起于寒微,自当与寒门庶族同列,否则便是延续魏晋之乱源,欲稳固我刘家之江山,必抑制豪强、削弱士族!”
在这一点上,父子二人的政见完全一致,如果还是重走魏晋的旧路,难保几十年又会出现一个司马懿,或者桓温之类的人物。
这也是刘道规苦心孤诣效仿大汉的原因。
所有王朝中,大汉几乎每一代皇帝都在抑制豪强,而且做得还不错。
老刘家也是代代出明君。
“你做的不错,为父没有选错继承人。”刘道规大感欣慰,刘义兴有如此见识,新朝五十年的江山算是稳了。
五十年后,人心渐稳,会自动拥护新汉朝,只要不出胡亥、司马衷这种蠢物,江山便还能延续下去。
当然,一个朝代能延续多久,最重要的还是第一代第二代的文治武功。
刘道规索性将政务直接交到他手上。
升其为汉国相,加骠骑将军,刘穆之为汉国内史,封恺为侍中,殷仲文为尚书左仆射、袁鹤为右仆射,益州主簿王尚升骠骑长史,袁豹为骠骑司马,段宏为骠骑参军,沈庆之为骠骑中兵参军。
相当于重新架构了新朝的官职,并给予刘义兴部分兵权。
自此朝廷政务由刘义兴、刘穆之、封恺共同决断。
刘道规一心一意对外征伐。
其实迁都关中的这大半年里,刘义兴一人独挑政务,处理的井井有条,关中羌氐鲜卑匈奴诸族没有爆发一起暴乱。
渭水以北的水渠也在修建当中。
各地流民纷纷归乡,关东迁来的百姓也被妥善安置,还顺手借司马尚之刺杀皇帝之事,将士族高门狠狠削了一次。
即便刘道规在,也不见得比他强多少。
只能说老刘家的血脉,天份极高。
“儿欲向阿父举荐两人。”刘义兴觉悟极高,知道刘道规在帮他构建班底,顺势举荐自己的亲信。
“何人?”
“敦煌索邈,曾追随伯父平定妖贼,现为淮陵内史。”
这个人刘道规有印象,出身北方士族,能文能武,能被刘裕看中,能力不弱。
“另一人韩茂,安定郡安武县人,膂力过人,善于骑射,勇冠当世,与其父韩耆原为胡夏部将,因赫连勃勃不仁,阿父北伐关中,遂投奔于我。”
这两人一个是敦煌索氏出身,一个是胡夏旧将,非常有针对性。
将来攻打胡夏、收复河西,二人都能顶上去。
“索邈是你伯父旧部,便是我家旧将,升其为辅国将军,韩茂升骠骑帐下督,归你麾下。”
没有班底没有势力,世子之位形同虚设。
“谢阿父!”
“父子之间,谢什么?骠骑将军府可组建五千精锐,镇守蓝田,过两年北伐,你的人马要顶上去。”
“阿父放心,儿虽武艺不精,兵法却不差。”
这话倒也没错,能在后方运筹帷幄,将一切布置的井井有条之人,统兵能力不会太弱,诸葛武侯躬耕南阳,一辈子没打过什么仗,刘备死后,他却能力挽狂澜,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以区区一州之力,压着魏国打。
作为君主,尤其是老刘家的人,不可不知兵。
五日之后,各地捷报陆续传回。
毛德祖、傅弘之、萧承之在当地豪族皇甫、胡、梁三姓的里应外合下,顺利攻破安定诸城,汉、羌、杂胡义从军多达两万,继续向西挺进。
朱龄石、朱超石、刘义武的七千精骑更是旗开得胜,绕过了富平、泥阳等重镇,直接劫杀胡夏部落,斩首四千,俘虏七千余众,获牛羊马驼等牲畜四万余头。
刘道规咋舌不已,北地的胡人比中原的汉人富多了。
才攻破了五个部落,就缴获这么多牲畜。
不过北地郡连着朔方河套,是黄河上游最富庶的一块土地,水草丰美,牛羊成群,其郡治命名为“富平”,可见当地之富足。
秦汉时期,乃义渠、匈奴最重要的繁衍之地。
比起卫青一次性俘获百万头牛羊,朱龄石、朱超石缴获的这四万头牲畜简直不值一提。
有了这批牲畜,将士们今年冬天可以过上一个肥年。
秋高马肥的季节,一头羊出肉四十到六十斤,一头牛出肉三四百斤,羊皮、牛角、牛筋、牛皮都是重要的战略物资。
这还不算缴获的战马、骆驼。
刘道规心中不禁感慨,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难怪草原部族喜欢劫掠,简直一本万利。
中原的汉人还有城池可以躲避,而草原上的胡人,只要找到他们的聚集地,连抵抗之力都没有。
这八九十年来,草原上部族如同韭菜一般,生了一茬又一茬,按这种模式继续下去,或许用不着像汉武帝那般倾家荡产的发动大规模进攻。
虎卫军配上战马,整个草原都将是华夏的猎场。
“报——沈将军连屠高奴、漆垣诸城,斩首两万胡虏,未留一个俘虏,财货全都分给士卒……”斥候带回上郡的消息。
“罢了,由他去吧。”刘道规满脸无奈。
这么多年过去了,沈田子的性格还是一如既往。
去年败于赫连勃勃之手,如今有了报仇雪恨的机会,只会变本加厉。
“可有赫连勃勃的动向?”刘义兴心细如发。
斥候拱手道:“还未发现匈奴主力。”
赫连勃勃攻陷云阳,建骷髅台祭天改性后,立即退兵,谁也不知道他逃往何处去了。
河南地连着黄河与阴山,疆域比关中还要大,几万人马钻入其中,谁也找不到。
四万汉军,也不可能将整个河南地翻一遍。
只要赫连勃勃手上的三万精锐没被消灭,斩杀再多的胡虏也没用,以他的性格,也不会在意这些人的死。
“赫连勃勃用兵凶狠虎,狡诈如狐,有利则进,无利则退,绝不会轻易与我军决战。”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刘道规私下里揣摩过此人的行径。
投奔姚兴取得信任,杀岳父没奕于吞并破多兰部起家,之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连续击败西秦、南凉、姚秦,越打越强,在西北强势崛起。
刘义兴道:“若儿所料不差,赫连勃勃应该在等天时。”
“天时?”
“西北苦寒,如今已至九月下旬,即将入冬,届时天寒地冻,虎卫军必战力下滑,赫连勃勃大肆反攻,胜算颇大。”
西北的冷,跟中原不一样。
高原上寒风如刀,即便穿着厚实的盔甲和皮裘,也挡不住这种刻骨的寒冷。
虎卫军精锐大部分都是京口、广陵、彭城、襄阳的侨人,已经习惯了南方的气候。
赫连勃勃的人马,自幼生长在这片土地上,不惧苦寒。
刘道规鼓励道:“继续说。”
“儿以为,既然无力剿灭胡夏,不妨见好即收,放弃北地和上郡,全力防守安定郡,以待明天天暖,再行出兵,阿父初定关中,人心未稳,当以稳妥为上。”
“此老成谋国之言。”刘道规大为赞许。
赫连勃勃,没有都城,再拖半个月,大雪一降,想走都走不了。
北地郡和上郡地域极大,还有很多城池没有攻克,虎卫军的攻势已经不如之前。
刘道规采纳刘义兴之策,下令诸军退回。
只留毛德祖所部,镇守安定。
朱氏兄弟和沈田子都听令退回,不过王镇恶所部却没有动静,连斥候也联系不上,竟然不知所踪了。
十日期限早已过去,西面、北面都没见到什么动静。
八百里秦川连着河南地、河西、陇右、河湟、汉中,山重水复,随便往哪个山沟里面一躲,神仙也找不到。
朝中文武不禁担忧起来,他手上的一万四千多人马,也是一支百战精锐,若遭不测,会折损军威。
“没有消息便是好消息,王镇恶深谋远虑用兵老练,不必多虑。”刘道规安慰众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