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看着慢慢降下来的心率,魏医生立即汇报。
这是分离的时候因为牵扯影响到心跳中枢的原因,宋子墨手上的操作已经尽量控制到最轻,但是还是避免不了操作。
“采用间歇性操作,不要急,不要怕。”杨平告诉他。
这个时候如果能够操作一会,歇息一会,尽量缩短心率停留在较低频率的时间,心率太低容易引起缺血或者心脏停搏。
现在在这个部位操作,也只有杨平才能做到对心率没有丝毫影响,宋子墨能够做到不心脏停搏已经非常了不起,这也是美国人将患者推荐来的原因,如果让他们来做,十有八九会心脏停搏。
魏医生坐下来,没有再说话,他虽然性格沉稳,但是见过的大场面还是不多,所以刚刚看到心率下降到40次/分的临界值时,心里有点慌,有点害怕。
现在研究所这边可以同时开两到三台手术,但是今天只开了两台,因为徐志良需要来这边给宋子墨做助手。
梁胖子在两个手术室巡视,如果任何一台手术的患者出现危险,他可以第一时间介入抢救,毕竟他是麻醉科主任,他的经验最丰富,手术期间患者的生命是交由麻醉医生来监护的。
梁胖子进来巡视,魏医生向梁胖子汇报:“刚刚心率降低到40次/分。”
“不怕,这种手术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你记住持续的时间,每隔30秒汇报一次心率就行。”梁胖子交代。
他看到杨教授也在手术间,立刻打招呼:“教授!亲自镇台?”
杨平点点头,梁胖子也站在旁边陪着杨平看一会手术。
“那边冠脉搭桥怎么样?”杨平问道。
“还好,已经搭了两根,准备要搭四根。”梁胖子回答。
“不停跳搭桥?”
“是的。”
夏书进步看来很快,他要是还在原医院,怎么可能现在能主刀这种手术,估计现在最多只能做一助,或者可能连一助的资格都没有。
“心率上不来了,刚刚还是上下起伏,现在一直停留在40次/分,而且有一次掉到35次/分,但是马上又上升到40次/分。”魏医生一直盯着心电监护仪的屏幕,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杨平扭头看了一眼,确实这样,要是长时间上不去,恐怕会有危险。
宋子墨停下手上的操作,将眼睛从显微镜的目镜上移开,扭头看了看监护屏幕,然后深吸一口气。
这种手术,他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非常了不起。
本来脑桥的海绵状血管瘤国内国外还是很多医院可以做的,一般能够开展脑干手术的一流医院都能做,只是做完后的效果有好有坏。
这个海绵状血管瘤有点棘手,不然美国人也不会推荐来三博医院。宋子墨也已经有心理准备,但是没想到手术比预估的更麻烦。
还不行,心率还是40次/分,这么下去迟早会出问题。
“继续!慢一点,小心一点,将刚刚这1厘米的粘连分离开,心率自然就上去了。”杨平吩咐宋子墨。
“嗯!”
宋子墨立即重新投入战斗。
“左手镊子牵引的时候不要带张力,使用无张力分离技术。”杨平命令的语气。
一般外科手术中分离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是带有张力下的分离,这样方便操作,就像一块布,你要剪开它,如果将布拉紧,这样就很容易剪开,如果这块布没有拉开让它紧张,而是完全松弛的状态,这样剪起来很费劲。
做手术也是这个原理,将分离的目标组织稍微拉开,让它紧张,带有一点张力,这样不管是手术刀还是剪刀,分离起来显得容易就很多,松弛的组织不仅不容易分离,而且容易引起误伤。
无张力分离需要一定的技术,尤其这种地方的无张力分离,是高超的外科基本功。
但是现在这种情况,无张力分离明显是最优选择,因为任何牵拉引起的张力会影响到周围的神经的功能,现在的心率下降就是这种牵拉张力引起的。
如果采用无张力分离,将带来另一个问题:增加分离的难度和风险,极其容易造成误伤,一旦误伤,后果不堪设想。
不过凭借杨平对宋子墨的了解,他目前的手术水平可以应付这种情况,就是心理上需要独立地经历一次。
现在宋子墨手里的激光手术刀的精度是0.1毫米,每次的切割深度或距离是0.1毫米,要完成1厘米的粘连带,至少需要十次操作,这要求操作非常熟练,每一刀都到位,不能有重复操作,无效或低效操作。
杨平刚刚已经仔细琢磨过,宋子墨可以应付,于是他站起来:“我出去有点事,你们慢慢做,有事再打我电话。”
其实他是去洗手池刷手,故意说暂时离开,这样可以打掉宋子墨在遇到这种困难时的依赖心,树立他的独立处理问题的信心,如果真的出现什么问题,他刚好刷完手,随时可以上台救台。
“教授,坐一会!”宋子立刻停下手里的激光刀。
但是杨平装作没听到,扬长而去。
手术的操作一停,患者的心率又掉外来,宋子墨没有停顿的时间,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分离,尽量沉住气,一步一步往前走。
不敢停,也不敢太快,两者都会引起心率的下降,所以只能硬着头皮做下去,小心翼翼的。
终于,宋子墨完成了这一步的操作,患者的心率慢慢回升,这时杨平也进来了:“怎么样?”
“刚刚你说的那一点粘连带已经分开。”宋子墨额头上渗出了汗水,他扭头,巡回护士用纸巾帮他拭去额头上的汗。
“嗯,下次遇到这种情况不要着急,保持冷静,以你的能力完全可以应付,总之,在这个区域分离,尽量减少干扰,其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干扰就是分离时牵拉引起的组织张力。”杨平给他总结一番。
“我记住了!”宋子墨将杨平的话记在心里,保持冷静非常重要。
不过经历的高风险场面越多,保持冷静的可能性就越大,身经百战的老兵上战场不害怕就是这个道理。
刚刚那个高危步骤是短暂的,甚至麻醉医生魏医生还没来得及体验就结束了,手术的气氛又恢复了轻松愉快,大家开始说说笑笑。
手术嘛,外科医生天天做,整天一声不吭板着脸做手术没什么意思,如果能够聊点轻松愉快的话题那才好。
“这个患者是谁推荐来的?”杨平刚刚记得他们说是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推荐来的。
宋子墨说:“马西莫和雷蒙,雷蒙是马西莫的朋友。”
“雷蒙,没听说过这个人呢?我们论坛的会员?”杨平觉得这名字挺生的。
“不是,他想加入,但是条件暂时不够。”宋子墨回答。
杨平点点头:“好,我知道了,你们继续,我去吃饭了。”
接下来的步骤,宋子墨应该能够很快完成,杨平也无需担心,他出了手术室,在更衣室坐一会,这里只有他一个人,非常安静,他靠在休息椅上闭目养神。
在更衣室坐一会之后,杨平从手术室出来,赶去实验室,实验室这些研究员很多都还在实验室,其实唐顺是鼓励他们休息,没有特殊事情尽量不加班。
但是这些人就喜欢做科研,即使下班也不喜欢出去瞎逛,而是呆在实验室,哪怕玩游戏,他们也要在实验室的休息室里玩才够意思,就算玩游戏也要玩到晚上九点以后大家才回去。
什么叫做实验室为家,这就是以实验室为家。
实验室好几个博士以前是南都医大毕业的,他们正在聊关汝言,听说关汝言去美国后其实是有钱的,他也有在国外生活的经验,按道理不至于这么凄惨。听说他是被一个老乡骗了,骗得精光,最后落得个流浪街头的下场。
美国社会不像中国社会,它的底层容错率很低,很多东西是环环相扣,一旦经济上崩塌,很快形成恶性循环,最后不得不流落街头。
比如美国的房子,看起来好像是永久产权,其实不是那么回事,每年要交房产税,交不上,对不起,拖欠一定的时间,房子就不是你的了,法院可以强制收取拍卖。
加之美国毒品泛滥,一旦失业或者遭遇其它经济上的困难,紧跟着的换环环相扣的困难就一个接一个,就像沉重的锁链,一旦觉得翻身无望,又很容易陷入毒品的自我麻醉,这样,整个人就全完了。
大概关汝言就是这种情况,这是美国流浪汉比较多的原因,几个博士正在从社会学上分析。
“其实我们中国社会的容错率比美国高很多,尤其是底层,从农村来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比如失业,回到农村起码还有一栋房子一块地,不至于流落街头或饿肚子。”
“在城市的也差不多,只要你愿意吃苦,还是能够挣到一份糊口的钱,比如送外卖、工地搬砖或者其它什么零工,这些没什么门槛,只要能够吃苦耐劳。”
“在国外要小心老乡,很多人就是吃老乡的亏,所以有时候不能太相信别人。”
“关汝言听说去了美国就是被一个老乡卖了,把钱骗光了。”
“他要不是想去利用别人怎么可能上当受骗,听说他故技重施,利用那个女的在美国站稳脚,没想到那个女的跟他是一路的,不知道换了多少个老公,每一次都是将结婚当作踏脚石,没想到两种人撞到一起,那女的不过占了
主场优势而已。”
“原来是这样,你怎么知道的?”
我师兄现在就在洛杉矶,他们那个圈子都知道这事,那女的是一个惯犯,骗了好几个,而且下手特狠,每次把人骗个精光。”
“玩鹰的被鹰琢了,也真是。”
今天陆小路休假没来,再说这边是干细胞实验室,不然这些博士不会聊这些事情,这是陆教授的伤心事。
“别聊这些。”有个博士生气地提议。
大家知趣地打住,刚刚也是聊着聊着说到这里,大家一下子就打开话题了。
“听说今年我们研究所要招很多人,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人数也很多,很多清北出去的,在美国读博士,现在想来三博医院。
“是呀,我有个师兄就在打听这边,在美国那边,我们研究所的名气很大,很多留美的博士对这边有意向。”
“听说杨教授会亲自面试,这下面试肯定很精彩,到时我也想去看看。”
“你说杨教授这脑子怎么这么厉害,不管什么书什么论文,似乎没有他没看过的,难道他看书的时候一目十行,看一遍就能记住?”
“肯定是这样,天才的脑袋是我们猜不透的。”
“有一个叫做程炎坤的是北大毕业的,后来去了美国,在美国那边现在就是实验室主任,才毕业几年,顶级论文发了一大堆,这家伙很狂的,经常在公开场合将人怼得哑口无言,一点面子都不给,听说他这次也会过来,不过
他肯定不是参加普通毕业生的面试,而是单独与教授聊。”
“你说的是哈佛医学院的那个程炎坤,听说十四岁就上了清华,拿过数学奥赛世界冠军的?”
“是呀!就是他,听说他当年毕业在美国面试,被面试的教授说的答不上话。”
“什么人在教授面前都得收敛锐气,我告诉你,等着瞧。”
“这小子来我们这里,估计会第一次被别人问得答不上话。”
看到杨平进来,这些博士立刻停住闲聊,全部起来打招呼:“教授!”
“唐博士呢?”
杨平刚刚去唐顺的办公室没见到人。
“听说带李博士去做彩超去了,白天人多,他们没时间去,所以彩超那边让他们下班后去单独做一个彩超。”唐顺的一个博士回答。
“哦!你们怎么没下班?”杨平见他们这么多下班时间聚集在一起。
“我们在这里闲聊呢,我们都是宅男,喜欢宅在实验室。”
杨平看了看,清一色的男生,上次去南都医大,有个博士就提出说要多招一点女博士,还拿出了论文作为依据。
好吧,看来我们实验室也需要一定数量的女博士了。
趁这次招聘的机会增加一些女研究员吧,杨平想,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