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早上去上班的时候,杨平从急诊科路过,那里还是闹哄哄的,急诊科是24小时不打烊的地方,年年如此,日日如此。
回到研究所,杨平觉得还是研究所安静,与急诊科相比简直是两个世界,杨平挺佩服急诊科的兄弟们,每天承受着高强度的工作和巨大的心理压力从事着救死扶伤的工作。
住院总李医生睡眼惺忪地跑出来,他早上只睡了一个小时,连续熬了两个通宵,都是被急诊科拉去会诊,昨天后来又去会诊好几个患者,一夜没合眼,这几天急诊科像疯了一样,总是向研究所摇人。
不过总住院嘛,谁不是这样过来的,总住院哪有能睡好觉的,研究所的总住院还好点,不是特别病例不会叫到他,要是骨科的总住院,肯定每天累得胸口发紧呼吸急促两眼昏花头晕脑胀四肢发软,最后嘶哑着嗓子挂断电话,
该跑的还跑,谁叫你是住院总呢。
醉酒的患者已经完全清醒过来,他只是醉酒而已,生命体征非常稳定,没有生命危险,女记者闹腾了一夜,也觉得很疲倦。
早上,医生护士查完房告诉她,可以结账出院,已经没事。
女记者尽管很疲倦,但是现在心中的怒火腾地又烧起来,倒不是别的原因,而是她在这家医院整个过程没有受到重视,只是被当作一个普通人,这是她最不能容忍的,所以她找各种茬,目的就是逼迫急诊科给她和丈夫特殊待
遇,给一个单间病房,然后派医生护士时刻守护在床旁。
但是这些要求急诊科没有一项满足她,不仅没有满足,而且根本无视她的要求。
女记者收集整个治疗过程的资料,图文并茂的写了一篇文章,准备发出去。
当然,她不可能依据事实来发,她从来没有这样的习惯,她只发她想要的,只是为了表达她的情绪,实现她的目的,吸引大家的眼球,其它不重要。
她的文章大致意思是:她的家属来三博医院急诊科,已经生命垂危,这里医生护士不闻不问,一直在一边不管,直到她丈夫自己醒来,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所谓的教授在她几次呼救时竟然置之不理,简直就是漠视生命,
她多次想使用手机拍照,但是该院医生居然对她拳打脚踢,病情夺走手机摔烂。
早上,他丈夫的单位的几个部下得到消息,立马开车来接人,接走的时候,女记者顺便把医生护士又训斥了一通。
血压下降差点休克的小仙女被医生问了好几次,最后她才说出来,说自己吃了四颗拜新同,一般剂量一颗,30毫克,她一次吃四颗是120毫克,四倍的剂量,难怪血压莫名奇妙的下降,还找不到原因。
要不是因为她体重比较大,这四颗拜新同可能让她休克。
她吃药的理由很简单,她认为,降压的药物也能够降低血脂,所以吃着试试看看能不能降脂,在她的逻辑里面:降压可以降脂,降脂可以减肥,所以嘛,就吃上降压药。
有些事情压根没有逻辑,所以不能用逻辑来解释,是这样就是这样,存在就是存在。
其实杨平也没有觉得多少奇怪,毕竟以前他在急诊科轮科的时候,遇到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有的病人血压飙升到两百,但就是不肯降压,说骂医生忽悠他的钱,他说他有贫血,贫血是血少了,高血压是血多了,这是矛盾
的,他说这个道理三岁小孩都知道,不可能同时存在高血压和贫血,所以他断定医生是忽悠他的钱,他的身体他自己有把握。
“昨天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外伤患者,脊柱都对折了,听说在下货的时候,车上的钢卷直接滚下来压在他背上,直接压下去,在胸腰段这个位置,上半身和下半身像合页一样合拢,脊髓严重损伤,急诊手术是谭主任做的,来
的时候那样子挺触目惊心的。”
李医生详细地汇报昨天晚上的一些病例。
研究所现在是独立的,南都医大的所有实验室合在一起,组建成医学科学院,所以医学科学院现在比三博医院从架构上来说还高一个等级,但是因为科研与临床一体化,所以研究所还需要与三博医院医院保持紧密的联系,层
级结构已经改变,但是相互的来往关系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改变。
毕竟两家在一起,研究所是三博医院的院中院,很多东西还没有可能完全脱离开,也不需要脱离。
“这昨天是什么日子,急诊科这么猛,没一个轻松的病例。”
“我也纳闷,昨天怎么回事。”
大家议论纷纷,交班前难得有空讨论一番,放松放松,不过嘴上聊着天,他们手上的活没有停。
“大家的医保病例注意一点,有些诊断和治疗都不怎么规范,整改的意见我已经打印出小纸条夹在病例里,不需要整改的也有合格的小纸条,没有小纸条找我。”
一个戴着圆圆的黑框眼镜的女医生风风火火地进来,她是科里的医保专员全晓慧博士,新来不久,从事临床工作之余,兼管科里的医保事务。
自从推行DRG付费之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都要符合相关医保政策,否则有些会扣费,有些会被医保拒付,所以对医保规则的熟悉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容易干活被扣钱。
推行不久之后,很多医院不适应,不过三博医院适应挺快的,经过夏院长推行的几轮学习,医生护士全部熟练掌握了新的医保政策,然后每个科室再配上一个极其专业的医保专业,基本上不会出现因为不熟悉规则被扣钱或拒
付的事情。
大家纷纷打开病历夹找小纸条,全姐姐的纸条非常细心,指出了哪些诊断不符合医保规范,可能因为诊断问题而少得分,又怎么改进,哪些用药不符合医保的要求,并给出了符合规范的替代药物。
虽然繁琐了一点,但是医保的管理终归要从粗放型到精益型迈进,随着社会发展,这是必然,适应也好,不适应也好,这是趋势。
早交班之后,全博士对大家又开展了十分钟的医保学习,政策其实很重要,不懂政策的干完活还亏钱,所以有些医生很难受。
一些医生也私底下开始聊起这些新政策,大家各有各的看法。
夏院长也说过,任何改革总会有一些人不满,不能因为不满就放弃改革,一项改革究竟好不好,要看是否符合绝大多数人利益。
杨平也不是很懂这些,他也只是听听大家的议论,全博士将大家议论记录下来,她好检查自己的工作是否有改进的地方,她建议大家一定要尽快适应规则。
“DRG付费稍不留神就被扣费或者拒付,感觉挺心累的,治病的同时时时刻刻要去注意DRG付费的细则。”
有人提出来。
全博士说:“这是习惯问题,习惯就会,以后大家要培养自己的精益化意识,改掉以前的粗放习惯。”
其实这是这么回事,养成习惯就好了,哪有那么多事,杨平想。
提到医保,全博士又向杨平汇报了科室集采耗材的消耗进展,其实这些都是宋子墨管,但是杨平是主任,全博士必须象征性地向他定期汇报,让他知道医保方面的动向。
“你说集采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很多大咖现在说集采的耗材质量很差,我们平时用着还可以,也没有看出怎么说很差。”
“怎么说呢,立场不同,看问题的重点自然不同,对病人来说,以前一个支架几万元,现在几百块,你说好还是不好,对医生来说,你又说好还是不好?”
“集采虽然降低了成本,大多数质量肯定是可以保证的,少数出现质量下降也是可能的,但是以后这方面可以慢慢改进,以后总会解决这个问题,任何事情有优点和缺点,不可能面面俱到,这需要看哪方面是主要的,总的来
说集采肯定是好的,大大降低了医疗费用,给患者经济上减负还是很明显的。”
“比如骨科这方面就很明显,一块钢板以前几万,现在几千,甚至几百,对患者来说成倍的减负。”
“但是对医院来说,经济收入就减少了。”
“现在医院要回归公益化,这是趋势。”
几个医生低声在讨论这个话题,宋子看了看时间,说:“好了,觉得自己对计分规则不熟悉的多找全师姐聊聊,这事没得商量,必须人人要掌握计分规则,又非常熟悉,不能傻乎乎地因为不熟悉规则被扣钱或拒付,散会
吧。
“
散会后,杨平带着研究所的医生去查房,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这个小朋友患者是国际友人,从美国慕名而来,现在术后恢复非常好,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本来就是高风险手术,能够开展的医院不多,这个海绵状血管瘤的
位置比起一般病例更加刁钻危险,血管又存在严重的粘连,所以手术难度更高。
宋子墨还不错,能够趁着冷静,把手术成功做完。
研究所在国外,尤其欧美及东南亚的名气很大,主要在医生的心中名气大,比如神经外科医生一旦遇上解决不了的案例,都会推荐来中国的三博医院。
连体姐妹还在康复科做康复治疗,要不是医生交代要限制活动,她们肯定到处乱蹦乱跳,莫里斯准备了对这么快掌握中国文化沾沾自喜。
这个患者的家属还准备了锦旗送给研究所的医护团队,当他们拿出锦旗的时候,大家傻眼了。
这面锦旗的款式与罗伯特的锦旗一模一样,连上面的字也一样,杨平还记得,这是当时一个脊柱侧弯的小孩父亲送的,所以锦旗的落款与当时也一致。他们不明白这些字是什么意思,只是知道锦旗上要写这些字。
这就像欧美国家的人们喜欢将衣服印上汉字,用汉字做图案显得有文化,但是仔细看那些文字,一定会笑得喷饭,比如:抗生素、保安等等,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可能纯粹觉得这些字好看,当作一副图画,完全没有考虑里
面的字的意思。
杨平一看就知道这是美国锦旗,因为美国锦旗上面的字是一样的,四个大字:妙手绘直,落款是崔旭兵父子。
之前杨平始终没有想明白美国锦旗为什么不是妙手回春,而是妙手回直,现在终于明白了,因为当时送锦旗的是一个脊柱侧弯的小孩父亲,杨平用手术帮助小崔朋友假弯曲的脊柱矫正,小崔的父亲崔旭兵当时将妙手回春改为
妙手回直,落款崔旭兵一家敬上。
罗伯特和奥古斯特当时拍下照片的就是这面锦旗,然后,然后的故事就很简单了,这面锦旗,这四个字,这个名字成为欧美高端医疗界的流行文化。
一切都明白了,原来大家对这面锦旗各种解释,有人说是这面锦旗是妙手回春,只是把春故意写得像直,或者是写错了,而落款是崔旭兵一家敬上,崔旭兵有另外的深层次意思,一切不过是过度解读罢了,其实就是搞错了,
然后因为流行开来,只能将错就错,一错到底,没那么多高深的用意。
下午的时候,张林开始发布一些内部消息,说是急诊科无理取闹的女记者被惩罚了。
不过事情发展有点不受控制,谣文是上午发的,女记者人是下午被立案调查,连同的她的丈夫一起被停职立案调查,她拉住急救车不让走,严重干扰医院急救的新闻也开始发出来,让大家了解那晚的真相,当时她丈夫仅仅是
醉酒,生命体征平稳,医生护士已经按常规处理,只是没有按她的要求进行特殊对待而已。
熊世海也是忍无可忍,为了尽快控制局面,维持急救的畅通才抢夺砸烂她的手机,至于杨教授,根本没有任何违规,她平时污蔑别人已经习惯,现在污蔑杨教授是要付出代价的。
最后她很多污蔑别人的旧事被拔出来,然后还存在职务犯罪,下场肯定好不了哪里去,正是那句话,不作就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