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百零六章臣感到荣幸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现在京营表面上是于谦掌控,但于谦成了皇帝的一把刀。
    这种极致的权力集中,让他们怎么不怕?
    他们听说了,皇帝被刺那天,如果不是各都督及时拦住,皇帝迅速传令,京营那些粗人真可能冲进京城。
    现在的皇帝,在京城是真正的天。
    “陛下,末将真的没有异心啊。”
    石亨是总兵,他比那些文官更明白现在皇帝的威严有多可怕。
    这事儿根本不可能,机会就在眼前。
    “那你为什么霸占土地?”
    朱祁钰冷冷地问:“如果朕给得不够,你尽管说,但朕没给你的,你敢抢,这不是是什么?”
    “陛下,臣知道自己见识浅薄,甘愿受罚。”
    石亨用头狠狠地撞在地上,说道。
    “石总兵曾经为朝廷立过功,朕不惩罚你,但你要把霸占的土地还给百姓。”
    朱祁钰说。
    这一下让石亨愣住了,手中的刀悬在半空,没砍下去。
    旁边的杨洪立刻反应过来,这只是一个开始,圣人是要整顿军政!
    他随即站出来主动认罪,高悬的刀是砍那些不肯低头的人,这些人可不只是武将。
    看到一个个认罪,朱祁钰看向都察院。
    “都察院,派御史,刑部派按察使,兵部派都指挥,再加上厂卫,去巡查全国被侵占的土地,如果有人阻拦,直接格杀勿论!”
    朱祁钰早就想成立这样一个巡查小组了。
    被点到名的,除了厂卫,其他都是负责巡视地方的官员。
    但这次和以往不同。
    把天下的田地当作皇帝的私产,这跟王莽的做法差不多。
    不过时代不一样了,周忱推行的耗羡归公,兵部提出的募兵制,都让朱祁钰急于改革。
    不能因为有阻力就停下来。
    募兵制本来就是在洪武末年,军卫法逐渐废弛的情况下才提出来的。
    大明就像一个身体残缺的巨人,军卫法的衰落,朝中大臣都看在眼里。
    朱祁钰也明白,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制度,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政策,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他所做的,不过是提高侵占土地的成本。
    普通百姓根本无力对抗权贵,所以被占了也就算了,带着家人逃走,运气差的被抓回去,也只能任人摆布。
    没有一个百姓能跑到京城刑部外的登闻鼓前,敲响那面鼓。
    群臣虽然害怕那把高悬的刀,但心里更恨的是那个行刺的主谋,干什么不好,偏偏去刺杀皇帝,行刺就算了,还失败了。
    现在好了,圣人没抓到主谋,猜忌心起来了,谁还敢出头?
    金濂站起来问道:“现在已经是秋分之后了,陛下什么时候处决马顺等人?”
    听到这话,朱祁钰才注意到御案上的批文。
    华夏对生死看得极重,大明的死囚必须经过皇帝批准才能处决。
    这是生杀大权,不是哪个尚书或官员审问后喊一声“秋后问斩”就能决定的。
    只要朱批没下来,死囚就能活命。
    想了想,朱祁钰开始勾选名字。
    名单很多,不只是马顺,还有之前瓦剌入侵京师时,临阵脱逃、趁乱抢劫的人。
    这些人中有没有冤枉的?
    也许有,但朱祁钰也分不清。
    历代皇帝都是这样,所以真正被很快处死的人很少,就像马顺那样。
    朱祁钰最终在马顺、郭敬、金英等人的名字上批了红。
    这些事,朱祁钰一点也不觉得难受。
    批完后,他说道:“行刑时间,就让金卿来定。”
    “不过,兴安护驾不力,罚廷杖二十。”
    朱祁钰看着兴安。
    兴安立刻跪下说:“谢陛下隆恩。”
    接着,在众人的注视下,大汉将军走上台阶,直接把兴安的官服脱了下来。
    光着上身还不够,锦衣卫又搬来一张凳子,把兴安的手绑住。
    兴安一直很听话,连裤子都被脱掉也没有一句抱怨。
    当一个人按着手,一个人按着脚,把他牢牢固定在凳子上后,监刑官向皇帝请示是否开始用刑。
    “打。”
    朱祁钰只说了一个字。
    锦衣卫高高举起的板子随即落下。
    每打五下,就要换一根棍子,再换一个行刑的人。
    以前太祖的时候,廷杖只是惩罚,一般不会要命。
    给廷杖加上铁皮和倒刺,那是朱厚照和刘瑾干的事。
    每次下棍时,行刑官都要大声喊叫,声音响彻整个大殿,完全盖过了受刑人被打时的惨叫声。
    别以为廷杖不会要命。
    没有外力干预的情况下,三十下廷杖就能让人躺上好几个月。
    兴安露出的屁股从白变红,最后变成紫红色,甚至渗出了血。
    打了二十下后,锦衣卫收了棍子,兴安已经快要不行了。
    “带下去,让太医看看。”
    这时朱祁钰才开口,语气平静地说。
    兴安是皇帝身边的亲信,每一棍都狠狠地打在众臣的心头。
    “如果没有其他事,就退朝吧。”
    走进偏殿后,朱祁钰转身朝太医院走去。
    太医院在端门东边。
    朱棣定都北京时,利用原来的官舍作为各衙门办公的地方。
    正统七年,朱祁镇在东边新建了许多官署,太医院就在其中。
    因为建在东边,所以太医院的大门都朝西,面对着皇宫。
    兴安被送到这里,而不是把太医请进宫里,朱祁钰有自己的想法。
    明朝的太医水平怎么样?
    太医刘纯曾用死囚做双盲实验,用了上千个死囚,试验了五千多种药方。
    这个做法为中医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出现了杨继州、李时珍等一批名医。
    一个简单的道理,从朱棣开始,朝廷允许太医用死囚做研究。
    就像景帝,曾经下令让神机营用死囚测试火炮和火铳的威力。
    当然,那是景帝,不是现在的朱祁钰。
    现在太医院的院使是董宿,就是《奇效良方》的作者,后来在成化年间由方贤继续补充完成。
    而那个方贤,现在还在担任院判一职。
    皇帝来了,太医院的人都迎了出来。
    朱祁钰看着一群老者和年轻人,皱着眉头没说话,直接走到兴安的病房前。
    董宿作为院使,自然跟在旁边。
    “怎么样?能治好吗?”
    朱祁钰看着兴安,问董宿。
    “伤筋动骨一百天才能恢复,大珰已经喝过药了,只要好好休息就行,但千万别碰伤口。”
    董宿弯下腰回答。
    当皇帝的御医,随时可能被革职、责打、流放、砍头,甚至灭族,这在皇帝心情好的时候很常见。
    比如太医高启智,因为给太皇太后张氏治病不好,结果被砍了头。
    当时太医院的院使就是他,被罚了一年俸禄;而右院判刘憬则被革去了官职。
    其实高启智是因为拿不定主意,去问了刘憬,结果把张氏给治死了。
    而刘憬,正是刘纯的儿子,现在刘纯是南京太医院的院使。
    做皇帝的御医,真是处处危险。
    朱祁钰也明白这一点,后来刘纯在南京让医官们选了二十个得哮喘的犯人。
    然后让衙役每人打了二十大板,再分成四组,每组五人,进行对比实验。
    最后只有一组成功,不仅哮喘好转,连伤口也好了。
    这也说明,当一个人身上有多种病时,医生必须先治主要病症,其他病则靠饮食调养才能见效;如果同时用多种方法,反而会失败,这就是中医的一种验证方式。
    所以董宿才让兴安吃完药后好好休息。
    朱祁钰点点头,看着董宿说:“朕对医术不太懂,想请教董院使。”
    听到这话,董宿挑了挑眉,觉得这事挺新鲜,便恭敬地说:“臣感到荣幸。”
    明朝的医学,当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不过中医讲究因人而异,没有统一标准,对医生的要求非常高。
    一人一方的意思是,一个人的年龄、身高、胖瘦等都要根据情况调整药量。
    人体试验,使得明朝医学人才不断涌现。
    到了李时珍,他提出了高温蒸馏杀菌的概念。
    晚明时期,种痘法更是开启了人工免疫天花的新时代。
    从《普济方》到《瘟疫论》,中国传统医学有了飞跃式发展,已经非常接近现代医学了。
    不能因为皇帝死得早,就认为明朝的所有医学都不行。
    除了像张太皇太后这样,世代为医却毫无实战经验的人之外,皇室的医疗问题动辄就关系到性命,这让医生们压力非常大。
    当然,医术越高的人,越能提前预防问题。
    不过这些说法都属于猜测。
    朱祁钰不靠主观判断,不管是不是有人收买太医,还是太医本身能力不足,想要活得久,医疗系统就必须完善起来。
    董宿已经七十多岁了,所以朱祁钰对他也比较客气。
    他走进值班房,书架上堆满了书籍,董宿点上香后,请朱祁钰坐到上座。
    “董院使,朕问你,现在太医院一共有多少医官?”
    朱祁钰一坐下就直接问。
    董宿摸了摸胡子,毫不犹豫地回答:“北边和南边的京城,太医院一共六百六十二人。”
    “据朕所知,军队里也有毒马将、医人将、医药将,这些人应该也包括在内吧?”
    朱祁钰来之前就已经查过资料,这让董宿有些意外。
    “太医院是陛下您的,军中的医官不算在内。”
    军中的那些郎中其实跟乡村赤脚医生差不多,医术远不如太医院。董宿知道皇帝重视军事,这并不是什么秘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隐居三年,出狱即无敌 农家娇女当自强 特拉福买家俱乐部 我,满级舅舅,十六个外甥争宠! 弹幕通古代,我嘎嘎拆了十桩婚! 重生1978,为国铸剑 撩他上瘾,反被蒋队压墙吻 万古第一至尊 将军他过分宠妻 圣堂教会从赐福开始 神炉囚我五百年,女帝求我做帝尊 梦到我日记后,全家都逆天改命了 道界天下姜云 权色生香 闪婚霸总:身份曝光后震惊全球 门徒人均大帝,打造诸天第一宗 百倍股 误嫁皇叔:嚣张医妃惹不得陆昭菱周时阅 凡人修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