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说着,那人一边嘴里还在嘟囔着,一边麻溜儿地伸出手,那手指头伸得笔直,就跟那标枪似的,直直地指着那辆刚“嗖”的一下疾驰而过的上海牌SH760轿车,一边还跟大伙比画着。
众人一听,脑袋齐刷刷地就跟那拨浪鼓似的,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扭过去,眼睛瞪得溜圆,直勾勾地盯着那车。
这时候,站在那人旁边有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咧开嘴,露出一口黄牙,伸手“啪”的一下拍了拍那人的肩膀,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扯着嗓子说道:
“嘿,......
春日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小雨正坐在桌前敲打着键盘。她的新书已经完成了一半,而她也逐渐找回了了最初的写作热情。
这天放学后,她刚走出校门,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公交站台旁。是林然??她在文学社认识的朋友,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知道她写作困境的人。
“你来啦?”小雨笑着走过去。
林然点点头:“我听说你最近又开始写新书了?”
“嗯。”小雨眼神中带着些许疲惫,但更多的是坚定,“这次我想写一个关于成长与和解的故事。”
林然好奇地问:“和解?跟谁?”
小雨沉默了一会儿,轻声道:“跟过去的自己。”
两人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林然忽然说:“你知道吗?其实我一直觉得你很厉害。不是因为你写了多少书,而是你总能在迷茫的时候重新找到方向。”
小雨笑了笑:“那是因为我身边有你们啊。”
回到家后,晨曦正在厨房忙碌,林强则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看到女儿回来,他抬头问:“今天怎么样?”
“挺好的。”小雨放下书包,“我和林然聊了很久。”
晨曦从厨房探出头来:“聊什么这么开心?”
小雨一边洗手一边说:“聊写作、聊人生、聊……我自己。”
晨曦听后笑了笑,没有多问。她知道,女儿正在经历一次内心的蜕变,而她能做的,就是默默支持。
晚饭后,小雨回到房间继续写作。然而,就在她准备敲下新的段落时,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
是一条私信:
【你好,我是《青年文摘》的编辑,我们注意到你的作品一直关注青少年成长议题。不知道你是否有兴趣为我们的‘青春故事’专栏投稿?】
小雨愣了一下,随即回复:【谢谢您的邀请,我很愿意尝试。】
挂断对话后,她望着电脑屏幕,脑海中浮现出许多画面。那些曾经的困惑、挣扎、泪水与欢笑,如今都成了她笔下的素材。
她轻轻敲下第一行字:
“每个人的成长,都像一场漫长的旅行。我们会遇见不同的人,走过不同的路,也会在某个夜晚停下脚步,回望来时的方向。”
第二天一早,晨曦发现女儿的房间里还亮着灯,推门一看,果然看到小雨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手边还放着一杯已经凉透的咖啡。
晨曦心疼地替她盖上毯子,拿起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是一篇尚未完成的文章。她扫了一眼开头,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温柔的笑意。
等小雨醒来时,已经是早上七点。她揉了揉眼睛,发现自己竟然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妈呢?”她轻声自语。
这时,门外传来晨曦的声音:“醒了?早餐在桌上,我去送你爸上班了。”
小雨起身洗漱完毕,坐到餐桌前吃早餐。她看着窗外明媚的阳光,忽然觉得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
学校里,班主任找她谈话:“最近有没有参加比赛的打算?市里要举办一场青年作家论坛,我觉得你可以去试试。”
小雨想了想,点头答应了。
那天晚上,她把这件事告诉父母。
林强一听,立刻来了精神:“哎呀,咱们闺女这是要正式出道了?”
晨曦笑着白了他一眼:“你别瞎起哄。”
小雨认真地说:“我不是为了出道才去的。我只是想看看,除了写作本身,我还能做些什么。”
晨曦握住她的手:“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们都支持你。”
几天后,小雨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加了青年作家论坛。在那里,她见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遇到了一些资深的作家。
其中一位老作家听完她的分享后,感慨地说:“年轻人能有这样的思考,很难得。希望你能一直保持这份真诚。”
小雨微笑着说:“我会努力的。”
论坛结束后,她站在会场门口,看着夜空中的星星,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她想起妈妈曾说过的话: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种子,我们要做的,不是替他们决定长成什么模样,而是给予阳光、水分和耐心,让他们自由生长。”
如今,她已经成长为一棵能够为他人遮风挡雨的小树。
她深吸一口气,轻声对自己说:
“我会继续写下去,写属于我的故事,也写属于你们的光。”
夜色深沉,城市的灯火温柔地闪烁着,仿佛也在回应她的誓言。
而她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转眼间,初夏已至。小雨的新书也接近尾声,她将这部作品命名为《归途》。正如她在书中所写的那样,每个人都会经历迷失与寻找,而真正的归途,是回归内心最真实的自己。
出版社对这本书寄予厚望,编辑几次催促交稿,小雨却依旧坚持逐章检查,确保每一个细节都不出差错。她不再是那个急于求成的女孩,而是一个懂得沉淀与打磨的作者。
签售会当天,依旧是晨曦和林强陪着她前往书店。现场比上次还要热闹,不少读者早早赶来排队,有人甚至带着她之前所有的作品前来签名。
一位年轻的母亲牵着五岁左右的小女孩走到小雨面前,递上一本《选择》。
“这是我女儿最喜欢的书。”她笑着说,“虽然她现在还不太认字,但她每天都要我念给你写的那些句子听。她说长大以后也要像你一样写出温暖人心的故事。”
小雨接过书,在扉页画了一朵小花,并写下一句话:“愿你在成长的路上,永远被爱包围。”
小女孩蹦跳着离开,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小雨望着她的背影,心里涌起一阵柔软。
签售结束已是傍晚,三人走出书店,天空泛着淡淡的橙红色。林强忽然提议:“要不要去海边走走?我记得你小时候最喜欢海了。”
晨曦笑着点头:“是啊,每次带你去,你都能玩一整天。”
小雨欣然答应。车子驶向郊区的沙滩,一路上他们听着广播里的音乐,偶尔说笑几句,气氛温馨而宁静。
抵达海边时,潮水正缓缓退去,金色的余晖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像是撒了一层碎金。小雨赤脚踩在沙滩上,感受着海水轻柔地漫过脚踝。
“小时候总觉得长大是一件特别遥远的事。”她轻声说,“可现在回头一看,好像也没那么远。”
晨曦站在她身旁,轻轻揽住她的肩膀:“时间总是悄悄流逝,但只要你用心活着,每一刻都是值得珍惜的记忆。”
林强在一旁笑道:“你妈说得对。不过嘛,作为你爸,我还是希望你活得慢一点,别太累。”
小雨点点头,眼里闪着光:“我知道的。我也想慢慢来,不再急着证明什么,只是单纯地享受写作的过程。”
海风吹拂着她的发丝,远处几只海鸥盘旋而上,发出清脆的鸣叫。这一刻,她仿佛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
当晚回到家,晨曦照例泡了热茶,一家人围坐在客厅里闲聊。
“你接下来有什么计划?”林强问。
小雨抿了一口茶,思索片刻:“我想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出去旅行。也许可以去看看国外的风景,顺便收集一些灵感。”
晨曦眼中闪过一丝欣慰:“这个主意不错。旅行确实能让人开阔眼界。”
林然得知小雨要出门旅行,特地约她见面:“你要去哪儿?”
“先去欧洲。”小雨笑着说,“那边有很多我向往已久的城市,比如巴黎、罗马、布拉格……”
林然有些羡慕地看着她:“真好啊,我也希望能有机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小雨拍拍他的肩:“你也可以的。等你考上大学,就可以规划自己的旅程了。”
分别前,林然送给她一本手绘的旅行地图册,封底写着一行字:
“愿你在世界的尽头,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小雨翻看着那本地图册,心中满是感动。她知道,这段旅程不仅是为了寻找灵感,更是为了让自己走得更远,看得更多,从而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
几个月后,小雨踏上了前往欧洲的旅途。她在巴黎的街头漫步,在罗马的古迹中驻足,在布拉格的广场上仰望星空。每到一个地方,她都会记录下自己的感受,有时是一首诗,有时是一段随笔,有时只是一个简单的画面。
她在日记中写道:
“世界很大,而我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旅人。但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脚步,让我一步步靠近自己想要的生活。”
旅途中,她结识了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却都在追寻属于自己的梦想。这些人给了她很多启发,也让她意识到,写作不仅是表达自我,更是连接世界的桥梁。
回国那天,晨曦和林强早早来到机场接她。看到女儿晒得黝黑的脸庞和行李箱里满满的手稿,晨曦忍不住笑了:“看来这趟旅行收获不小。”
小雨点点头:“是啊,我带回了很多故事,也带回来了一个新的自己。”
林强调侃道:“那你这次是不是该好好休息一下,别再熬夜写东西了?”
小雨调皮地眨眨眼:“怎么可能?我已经迫不及待要把路上的经历写进小说里了。”
回到家后,她开始整理旅途中积累的素材,构思下一本书。这一次,她想写一个关于异国相遇与心灵成长的故事,讲述两个年轻人在陌生城市中互相扶持、共同成长的经历。
新书出版后,再次引发广泛关注。媒体称她为“新生代最具潜力的青年作家”,而她本人却始终保持着低调的姿态。
某次采访中,记者问她:“你觉得写作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她微微一笑,回答道:“是一种陪伴,也是一种救赎。它让我在孤独中找到共鸣,在迷茫中看见光。”
采访结束后,她回到家中,晨曦正坐在阳台上看书。看到女儿回来,她招手示意她过来。
小雨依偎在母亲身边,轻声说:“妈,谢谢你一直支持我。”
晨曦摸了摸她的头发:“傻孩子,这是我应该做的。”
夕阳西下,母女俩静静地坐着,享受着这片刻的安宁。
而在她们身后,书架上摆满了小雨这些年出版的作品,每一本都承载着一段成长的痕迹。
她的旅程,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