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赵振国这会儿愁得脑瓜子嗡嗡的,小弟是个恋爱脑,愁死了。
此时他还不知道,在不久的将来,正是因为王大海是个恋爱脑,才没有让对方的奸计得逞。
赵振国把脸一板,正色道:“大海,去废品收购站工作,是国家交给你的重要任务,芬姐怎么会因此嫌弃你呢?到时候你立了功,芬姐反而会高看你一眼!”
王大海“啊”了一声,物资回收确实有支援建设的意义,宣传标语如“变废为宝,为国增收”也常见于街头,可重要任务?立功?这得收......
小雨的新书《异域》一经出版,便引发了极大的反响。不仅读者们对这本书的评价极高,连许多文学评论家也纷纷撰文,称其为“近年来最具温度与深度的青春成长小说”。而小雨本人,依旧低调如初,她知道,真正的写作,从来不是为了掌声和赞誉,而是为了那个曾经在黑夜中独自挣扎、却从未放弃梦想的自己。
签售会结束后,小雨回到家中已是深夜。晨曦还没睡,在客厅里等她回来。看到女儿疲惫却满足的样子,她心疼地泡了杯热牛奶递过去:“慢点喝,别烫着。”
小雨接过杯子,轻轻点头:“妈,谢谢你一直都在。”
晨曦坐在她身边,轻声道:“你从小就倔强,但我知道你是真的热爱写作。看到你现在能靠自己的文字生活,我比谁都高兴。”
母女俩沉默了一会儿,窗外的月光洒进来,映在地板上,像一层银霜。
“你爸呢?”小雨问。
“他啊,看你这么晚才回来,怕打扰你休息,就先去睡了。”晨曦笑了笑,“不过他说明天想带你去钓鱼,说是好久没一起出门了。”
小雨点点头,嘴角扬起一抹笑意:“好啊,我也挺想跟他一起出去走走的。”
第二天一早,林强早早起了床,收拾好了钓具,还特意准备了小雨最爱吃的三明治和水果。一家人驱车前往城郊的一处水库,那里是他们以前常去的地方。
阳光透过树梢洒在湖面上,泛起粼粼波光。林强熟练地支起钓竿,动作利落又认真,仿佛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钓鱼,而是一场仪式。
“你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跟我来这儿吗?”林强一边调整鱼线一边问。
小雨笑着点头:“当然记得,那次我差点掉进水里,还是你一把把我拉住的。”
林强哈哈一笑:“你那时候胆子可真大,什么都敢碰,连鱼钩都敢摸。”
晨曦在一旁听着,也忍不住笑出声来:“你们爷俩啊,一个爱钓鱼,一个爱捣乱,每次出来都得我一个人看着。”
三人说说笑笑,时间仿佛回到了小雨小时候。那时的日子虽然清贫,但一家人的笑声却总是满屋子回荡。
中午时分,林强果然钓到了几条不小的鲫鱼。晨曦取出保温箱装好,笑着说:“今晚可以加餐了。”
回去的路上,小雨靠着车窗,望着窗外掠过的风景,心中忽然生出一种久违的踏实感。原来最珍贵的东西,从来都不是远方,而是此刻正陪伴在身边的亲人。
回到家后,小雨开始着手筹备下一本书。这一次,她想写一个关于家庭、亲情与传承的故事。她决定以父母年轻时的经历为蓝本,讲述一段跨越时代的爱情与坚守。
写作的过程并不轻松,尤其是要将父母的真实经历转化为故事,需要大量的资料搜集和情感梳理。晨曦和林强也很配合,常常在晚饭后陪她聊天,回忆过去的点滴。
“你爸当年追我的时候,可是下了不少功夫。”晨曦一边织毛衣一边笑着说。
林强在一旁不服气地反驳:“什么叫‘下功夫’,那叫真心实意!”
小雨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插嘴问一些细节。这些对话被她悄悄录下来,成为新书中最动人的素材之一。
几个月后,新书《归心》完成初稿。出版社的编辑读完之后激动不已,连连称赞这是小雨目前为止最成熟的作品。
而在书的扉页,她写下了一句话:
“谨以此书,献给那些默默守护我们的人。”
新书发布会当天,现场座无虚席。媒体记者、读者粉丝、业内同行齐聚一堂,期待着这位青年作家再次带来惊喜。
发布会上,主持人问她:“这次的题材跟以往有些不同,为什么会选择写家庭与亲情?”
小雨微笑着回答:“因为我觉得,无论我们走得有多远,最终都会回到最初的地方??家。那是我们所有故事的起点,也是我们心灵的归宿。”
台下的晨曦和林强听到这句话,眼眶都有些湿润。他们看着台上侃侃而谈的女儿,心中充满了骄傲与欣慰。
发布会结束后,小雨带着父母去了附近的一家餐厅吃饭。点菜的时候,林强开玩笑地说:“你妈说我做的饭太咸,不让我下厨,那你今天得请客。”
晨曦白了他一眼:“你那手艺,要是没人提醒你,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放了多少盐。”
三人笑作一团,服务员也被他们的气氛感染,笑着问:“三位要不点个汤吧?暖暖胃。”
这顿饭吃得温馨而满足。回家路上,晨曦挽着林强的手臂,走在前面。小雨跟在后面,望着他们的背影,心中涌起一阵柔软。
她想起小时候,也是这样,爸妈牵着手,她在后面蹦蹦跳跳地跟着。如今她长大了,父母也老了,但他们之间的那份温暖,却从未改变。
夜色渐深,小雨坐在书桌前,打开电脑,敲下新书的第一行字:
“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旅程,有人陪你走过一段路,有人陪你走到最后。而真正重要的,不是你走了多远,而是你是否还记得回家的方向。”
窗外的风轻轻吹过,窗帘微微飘动。远处的城市灯火通明,像是无数颗星星落在人间。
小雨抬头望向夜空,心里默默许愿:
“愿每一个迷失的人都能找到归途,愿每一份爱都能被温柔以待。”
她的笔尖继续在键盘上飞舞,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属于这个家庭、属于她自己的故事。
而她的旅程,仍在继续。
“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旅程,有人陪你走过一段路,有人陪你走到最后。而真正重要的,不是你走了多远,而是你是否还记得回家的方向。”
窗外的风轻轻吹过,窗帘微微飘动。远处的城市灯火通明,像是无数颗星星落在人间。
小雨抬头望向夜空,心里默默许愿:
“愿每一个迷失的人都能找到归途,愿每一份爱都能被温柔以待。”
她的笔尖继续在键盘上飞舞,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属于这个家庭、属于她自己的故事。
写作的过程并不轻松,尤其是要将父母的真实经历转化为故事,需要大量的资料搜集和情感梳理。晨曦和林强也很配合,常常在晚饭后陪她聊天,回忆过去的点滴。
“你爸当年追我的时候,可是下了不少功夫。”晨曦一边织毛衣一边笑着说。
林强在一旁不服气地反驳:“什么叫‘下功夫’,那叫真心实意!”
小雨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插嘴问一些细节。这些对话被她悄悄录下来,成为新书中最动人的素材之一。
几个月后,新书《归心》完成初稿。出版社的编辑读完之后激动不已,连连称赞这是小雨目前为止最成熟的作品。
而在书的扉页,她写下了一句话:
“谨以此书,献给那些默默守护我们的人。”
新书发布会当天,现场座无虚席。媒体记者、读者粉丝、业内同行齐聚一堂,期待着这位青年作家再次带来惊喜。
发布会上,主持人问她:“这次的题材跟以往有些不同,为什么会选择写家庭与亲情?”
小雨微笑着回答:“因为我觉得,无论我们走得有多远,最终都会回到最初的地方??家。那是我们所有故事的起点,也是我们心灵的归宿。”
台下的晨曦和林强听到这句话,眼眶都有些湿润。他们看着台上侃侃而谈的女儿,心中充满了骄傲与欣慰。
发布会结束后,小雨带着父母去了附近的一家餐厅吃饭。点菜的时候,林强开玩笑地说:“你妈说我做的饭太咸,不让我下厨,那你今天得请客。”
晨曦白了他一眼:“你那手艺,要是没人提醒你,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放了多少盐。”
三人笑作一团,服务员也被他们的气氛感染,笑着问:“三位要不点个汤吧?暖暖胃。”
这顿饭吃得温馨而满足。回家路上,晨曦挽着林强的手臂,走在前面。小雨跟在后面,望着他们的背影,心中涌起一阵柔软。
她想起小时候,也是这样,爸妈牵着手,她在后面蹦蹦跳跳地跟着。如今她长大了,父母也老了,但他们之间的那份温暖,却从未改变。
夜晚,小雨独自坐在阳台上,翻阅着自己过去的作品。一本本小说,记录着她的成长轨迹,也承载着无数读者的青春记忆。
她翻开第一本书的扉页,上面写着一句话:
“送给那个曾经跌倒却从未放弃的自己。”
那一刻,她忽然明白,写作不仅是她的梦想,更是她的救赎。它让她在孤独中找到共鸣,在迷茫中看见光。
她合上书,轻声对自己说:“谢谢你一直都在。”
第二天一早,晨曦照例泡了热茶,一家人围坐在客厅里闲聊。
“你接下来有什么计划?”林强问。
小雨抿了一口茶,思索片刻:“我想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出去旅行。也许可以去看看国外的风景,顺便收集一些灵感。”
晨曦眼中闪过一丝欣慰:“这个主意不错。旅行确实能让人开阔眼界。”
林然得知小雨要出门旅行,特地约她见面:“你要去哪儿?”
“先去欧洲。”小雨笑着说,“那边有很多我向往已久的城市,比如巴黎、罗马、布拉格……”
林然有些羡慕地看着她:“真好啊,我也希望能有机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小雨拍拍他的肩:“你也可以的。等你考上大学,就可以规划自己的旅程了。”
分别前,林然送给她一本手绘的旅行地图册,封底写着一行字:
“愿你在世界的尽头,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小雨翻看着那本地图册,心中满是感动。她知道,这段旅程不仅是为了寻找灵感,更是为了让自己走得更远,看得更多,从而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
几个月后,小雨踏上了前往欧洲的旅途。她在巴黎的街头漫步,在罗马的古迹中驻足,在布拉格的广场上仰望星空。每到一个地方,她都会记录下自己的感受,有时是一首诗,有时是一段随笔,有时只是一个简单的画面。
她在日记中写道:
“世界很大,而我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旅人。但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脚步,让我一步步靠近自己想要的生活。”
旅途中,她结识了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却都在追寻属于自己的梦想。这些人给了她很多启发,也让她意识到,写作不仅是表达自我,更是连接世界的桥梁。
回国那天,晨曦和林强早早来到机场接她。看到女儿晒得黝黑的脸庞和行李箱里满满的手稿,晨曦忍不住笑了:“看来这趟旅行收获不小。”
小雨点点头:“是啊,我带回了很多故事,也带回来了一个新的自己。”
林强调侃道:“那你这次是不是该好好休息一下,别再熬夜写东西了?”
小雨调皮地眨眨眼:“怎么可能?我已经迫不及待要把路上的经历写进小说里了。”
回到家后,她开始整理旅途中积累的素材,构思下一本书。这一次,她想写一个关于异国相遇与心灵成长的故事,讲述两个年轻人在陌生城市中互相扶持、共同成长的经历。
新书出版后,再次引发广泛关注。媒体称她为“新生代最具潜力的青年作家”,而她本人却始终保持着低调的姿态。
某次采访中,记者问她:“你觉得写作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她微微一笑,回答道:“是一种陪伴,也是一种救赎。它让我在孤独中找到共鸣,在迷茫中看见光。”
采访结束后,她回到家中,晨曦正坐在阳台上看书。看到女儿回来,她招手示意她过来。
小雨依偎在母亲身边,轻声说:“妈,谢谢你一直支持我。”
晨曦摸了摸她的头发:“傻孩子,这是我应该做的。”
夕阳西下,母女俩静静地坐着,享受着这片刻的安宁。
而在她们身后,书架上摆满了小雨这些年出版的作品,每一本都承载着一段成长的痕迹。
她的旅程,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