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苏玉云的头发被风吹得凌乱,林母轻轻抚摸着她枯黄的发丝,眼中满是心疼。
她注视着这个瘦小的身影,心里泛起一阵酸楚。
这孩子经历了太多不该承受的苦难,如今终于回到了家人身边。
“往后再也不想回那地方,玉云跟妈妈住。”林母柔声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
小女孩仰起头,眼睛亮晶晶的,像是看到了希望的光芒。
“我能给妈妈打下手看鸡仔,还懂得薅草喂猪咧!”她兴奋地说,小脸上洋溢着天真的笑容。
林母忍不住又摸了摸她的头,心中暗暗发誓要好好照顾这个可怜的孩子。
“真乖。”她轻声说,努力压抑着内心的激动。
一行人缓缓走向村口的岔路口,每个人心中都怀着不同的心情。
林守平停下脚步,转身看向林母,眉头微皱:“是先回咱家,还是去小舅家?”
张小舅沉吟片刻,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
“你们新房还没收拾好,先让她们住我家几天。等你们搬过去了,山玉再过去。”他最终做出了决定。
张舅母听到这话,心里一紧。
她偷偷瞥了丈夫一眼,脸上带着难以察觉的忧虑。
家里粮食本就不多,再添两张嘴,这日子可怎么过?她暗自盘算着,却不敢说出口。
林守平敏锐地察觉到张舅母的为难,连忙说道:“也是,反正再过几天就搬新房了,到时候摆酒席,寡居的表姐正好一起搬过去。”他的语气轻松,试图缓解气氛。
林母也帮腔道:“是啊,我们也没想到能这么快接她们回来。等老幺他们搬去新房,家里就宽敞了。”她的话里带着一丝歉意,又透着对未来的期待。
张舅母听完这话,提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她催促道:“走吧走吧,都饿了吧?赶紧回屋干饭去。”语气中带着一丝如释重负。
苏山玉擦了擦眼角的泪,声音哽咽:“舅舅、舅母、姨妈、表哥,给你们添麻烦了。”她低着头,不敢直视众人的目光,内心充满了愧疚和感激。
“好好过日子就行。”张小舅拍了拍她的肩膀,语气温和却坚定。
这简单的话语里,包含了太多的期望和鼓励。
他们小心翼翼地抬着担架,生怕颠簸会加重她的伤势。
到了张家,他们把担架解下来绑在自行车上,林守平骑车去还赵生刚。
他骑得飞快,心里想着尽快把担架还回去,免得耽误了赵生刚的工作。
张小舅看着苏山玉,担忧之色溢于言表:“医生说你头部撞得不轻,要不要去县城再看看?可别落下什么毛病。”他的目光在苏山玉苍白的脸上逡巡,生怕错过任何异常。
林母也连连点头,眉头紧锁:“是啊,赵生刚说得挺严重的。”她的声音里充满了焦虑,恨不得立刻带苏山玉去医院。
苏山玉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试图安抚众人的情绪:“舅舅姨妈莫挂念,赵生刚给我检查时说,伤得不重。”她的声音虚弱,却透着一股坚强。
林母恍然大悟:“她是在帮你。”
“嗯。”苏山玉低声道,声音里带着一丝感激,“她瞄见我浑身是伤,故意说得严重些,想吓唬刘家。没想到真把他们吓住了......”说到这里,她的声音微微颤抖,仿佛回忆起了那段痛苦的经历。
张小舅想起韩书记和钱队长的帮忙,感慨道:“这世界还是暖心人多。”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感动的光芒,为这个世界还存在着善意而欣慰。
刘秋莲在家里准备好了午饭,干活的人和老爷子带着孩子们陆续回来。
厨房里飘出阵阵香味,勾起了大家的食欲。
得知苏山玉的事,老人家转头望着林父,眼神中带着一丝严肃:“他小姨就这么一个宝贝闺女,现在家里条件也好了,搭把手帮帮忙吧。”老人家的话语简短,却充满了分量。
“知道了。”林父应道,语气平淡。
张冬梅倒也没说什么。
她想着反正他们都要搬出去了,家里还有卖菜的收入,公婆愿意帮就帮吧。
再说有苏山玉在,还能照顾照顾三个老人。
她默默地摆好碗筷,心里盘算着接下来的日子该如何安排。
吃过午饭,刘秋莲去了林一福家的荒山地。
她远远就看见地边挖了个龙湾,里头塞满枯叶。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腐叶的气息,让人不由得想到丰收的景象。
司梅柔见她来了,笑着说:“杨林里的熟肥多得很,我们打算把玉兰芷种下去,再去挖些回来。”她的脸上沾着些许泥土,却掩盖不住兴奋的神色。
林一福揉着酸痛的肩膀,苦着脸说:“还要去挖啊?我浑身都疼!”他夸张地做出一副痛苦的表情,引得司梅柔白了他一眼。
“庄稼要想长得好,肥料少不了。”司梅柔没好气地说,“你们家连农肥都没存几斤,怪不得今年谷子收成这么烂。”她的语气里带着些许责备,却也透着对未来的期待。
林一福剜了她一眼:“母老虎!”他嘴上抱怨,心里却暗自佩服妻子的勤劳。
“不用老幺开车,我自己去拉就行。”林一福突然来了精神,拿起锄头,“赶紧把玉兰芷种下去,下午拉两趟肥料,油菜田就够用了。”
他的动作麻利起来,仿佛刚才的疲惫一扫而空。
司梅柔白了他一眼:“挖点肥料还开耕地机,让人看见还以为咱们是懒人呢。”
她的语气里带着些许嘲讽,却也藏不住对丈夫的关心。
林一福瞪着眼睛:“开耕地机怎么了?我乐意!”他故意提高了声音,像个闹脾气的孩子。
司梅柔无奈地看向刘秋莲:“嫂子,瞧瞧我开的这垄沟咋样?”她的眼神中带着些许不确定,寻求着刘秋莲的意见。
“行。”刘秋莲一边往坑里撒肥料一边说,“种玉兰芷和种洋芋差不多,芽孢朝上就成。”她的动作熟练,显然对这种农活驾轻就熟。
司梅柔点头:“我也这么想。一福执拗地说不对,他自己地都种不好还要教我,真是外行指导内行。”
她的语气里带着些许得意,却也藏不住对丈夫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