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章:播种者拓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四章:播种者拓(第1/2页)
    小节一:第一课:土壤
    清晨的薄雾裹着生命树的微光,像揉碎的棉花贴在试验田的土垄上。风是凉的,吹在脸上带着潮土的腥气,还混着远处“艾拉之树”城市飘来的、淡淡的生物凝胶清香——那是城市“呼吸”时释放的能量余味。试验田不大,也就两个篮球场宽,土垄被耙得整整齐齐,垄沟里还留着昨晚浇水的湿痕,踩上去会陷下半指深,带出的泥会粘在鞋底,晒干后结成细碎的硬块。田边的木牌上用炭笔写着“试验田01:麦-豆轮作区”,木牌边缘被露水打湿,字迹晕开了一点,像刚哭过的痕迹。
    拓站在田垄最前头,身上穿的还是那件洗得发白的粗布衫,袖口卷到小臂,露出的皮肤上有几道浅褐色的疤痕——那是去年在辐射区挖种子时,被碎玻璃划的。他手里没拿任何工具,就空着两只手,掌心朝下贴在土表,像在感受什么。远处的城市已经醒了,生物光脉络在晨雾里泛着淡蓝的光,像沉睡的星河慢慢舒展,但这里很静,只有风吹过草叶的“沙沙”声,还有土里蚯蚓钻动的细微声响,得凑得很近才能听见。
    他的第一批学徒,就在这时踩着田埂的石子过来了。一共十二个人,凑成了小小的一圈,像围着圆心的星星。
    最前头的是三个原人青年,走在最左边的叫阿野,十七八岁,肩膀很宽,手上沾着黑褐色的机油——昨晚他还在修旧播种机,指甲缝里的油泥没洗干净,蹭在田埂的草叶上,留下一点黑印。他手里攥着个旧数据板,板面上贴着胶布,屏幕亮着,显示着“土壤基础数据”,是昨晚从智灵那拷贝的。他眼神里有点不服气,觉得“不就是认土吗,我爷爷种地时都不用看数据”,却又忍不住盯着拓的背影,想看看这位“种出生命树周围第一片麦子”的老人,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中间两个是云民学徒,左边的叫溪,投影是淡绿色的,像一片刚展开的豌豆叶,边缘会随着她的情绪轻轻晃动——她之前在“忆海”里研究植物数据,看了上百份土壤报告,却从没真正“碰”过土。右边的叫远,投影是浅灰色的,数据流在他身侧绕成小圈,像在不停计算,他总觉得“一切都能数据化,土壤也不过是有机质+矿物质+微生物的组合”。他们的投影离地面有点远,像怕被土弄脏似的,悬在半空中,刚好到拓的腰际。
    最后是智灵节点“守望者-09”,一个银色的圆柱体,比拳头粗点,悬浮在学徒圈的最后,高度刚好到拓的肩膀。它的表面有一圈淡绿的指示灯,每秒闪一次,代表“数据记录中”。它的内存里存着近十年的土壤研究报告,从辐射值到微生物种类,分类得清清楚楚,此刻正准备记录“拓的教学数据”,却不知道接下来要面对的,是完全脱离数据的“课堂”。
    拓慢慢转过身,目光扫过每个人,没说话,先蹲了下来。他蹲得很轻,膝盖压在田垄的土上,特意避开了刚冒头的狗尾草——那草才两厘米高,嫩绿色的芽尖还裹着泥土,是昨天刚长出来的。他伸出右手,手指张开,从土表往下扣,连带着半根还在蠕动的蚯蚓一起捧了起来。泥土在他掌心里是松的,却不散,像揉好的面团,能捏出形状,松开手又会慢慢散开,露出里面的腐叶碎和细小的沙粒。
    “把数据板关了。”拓的声音很轻,却像一块石头投进静水里,让所有人都顿了一下。
    阿野愣了愣,下意识地想反驳,却看到拓掌心的蚯蚓——那蚯蚓是深褐色的,身体上沾着土粒,还在慢慢爬,没被捏伤。他咬了咬嘴唇,按了数据板的关机键,屏幕暗了下去,露出背面贴的小照片——是他爷爷在旧时代种麦子的样子。
    溪的投影晃了晃,淡绿色的光弱了半分:“可是……我还没扫完土壤的微生物种类。”她的数据流停了下来,像被按下了暂停键。
    “不用扫。”拓把掌心的泥土递到她面前,“用你的传感器贴近点,别用数据,用‘感觉’。”
    远的灰色投影往旁边挪了挪,有点犹豫:“感觉?这不符合逻辑,数据才能准确……”
    “准确的是数字,不是土。”拓打断他,又把泥土递近了点,“你试试就知道。”
    守望者-09的绿灯闪了两下,像是在确认指令:“是否关闭实时成分分析模块?关闭后将无法记录土壤的化学参数。”
    “关。”拓的声音很坚定,“现在不用记参数,记感觉。”
    守望者-09的绿灯暗了下去,表面的数据流也消失了,像一台暂时休眠的机器,安静地悬在那。
    学徒们都安静下来,围着拓,看着他掌心里的泥土。薄雾还没散,沾在他们的头发上,结成细小的水珠,凉丝丝的。
    “先摸。”拓示意阿野过来,“用指腹捏,别用指甲,轻轻揉。”
    阿野走过去,有点紧张地伸出手,指尖刚碰到泥土,就“呀”了一声——土是温的,不是凉的,比他的手心还暖一点。“怎么是热的?”他疑惑地问,之前在数据板上看,土壤温度是16℃,比空气温度低2℃。
    “因为土里有东西在动。”拓笑了笑,让他把泥土捏碎,“你看指缝里的土粒,是不是有的粘在汗毛上,有的会掉下来?”
    阿野仔细一看,还真是——细一点的土粒粘在他的汗毛上,带着点潮气,而粗一点的沙粒直接掉在了田垄上,发出“嗒”的轻响。“这是为什么?”
    “粘在汗毛上的,是黏土,能保水;掉下来的是沙土,能透气。”拓解释道,“这块地是‘二合土’,黏土和沙土掺着来,还有腐叶碎,所以捏着软,不散,种麦子刚好——太黏的土会板结,太沙的土保不住水。”
    阿野又捏了捏,这次他故意用点力,泥土被捏成了小团,松开手,小团慢慢散开,没裂开。“那要是捏成团不散,就是太黏了?”他问。
    “对。”拓点点头,又把泥土递给溪,“你试试,把投影的传感器调到最敏感,贴近土,别碰,就隔着一毫米。”
    溪的淡绿色投影慢慢往下挪,直到离泥土只有一点点距离。一开始她没什么感觉,只觉得传感器在发烫——那是之前扫描数据时留下的余热。但过了十几秒,她突然“啊”了一声,投影亮了半分:“我感觉到了!有个小东西在碰我的传感器,很轻,像蚂蚁咬了一下!”
    “是线虫。”拓笑着说,“在啃土里的腐根,你的传感器刚好对着它了。”
    溪的投影晃得更厉害了,这次是兴奋的:“我还能感觉到土粒在动!不是风吹的,是里面的水在渗,把土粒冲得轻轻晃!”她的数据流又开始转了,却不是之前的“微生物种类”“pH值”,而是“振动频率0.5Hz”“湿度梯度变化”——这些是她凭感觉“读”出来的,不是扫描的。
    远看着溪的样子,也忍不住把投影往下挪,贴近泥土。过了一会儿,他的灰色投影也亮了:“我感觉到了温度差,土表比土下1厘米凉0.3℃,因为露水在蒸发……还有,土里面有气泡,很小,是微生物呼吸时放的二氧化碳。”他之前从没想过,不用数据,也能“看”到这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章:播种者拓(第2/2页)
    拓又把泥土递给守望者-09,让它用传感器贴近。守望者-09的绿灯闪了闪,过了一会儿,发出了合成音:“检测到微弱振动,来源:生物活动;检测到温度波动,幅度:±0.2℃;检测到未知信号,无法归类为现有土壤参数。”它第一次遇到“无法归类”的数据,绿灯又闪了两下,像是在思考。
    “现在闻。”拓把另一把刚挖的泥土举起来,凑到鼻子前,深吸了一口气。学徒们也跟着学,阿野先闻,一开始觉得是潮土的腥气,再闻,却闻到了一点甜——像刚煮好的麦粥,淡淡的。“怎么有甜味?”他问。
    “是腐叶在发酵。”拓解释道,“去年秋天我把玉米秆和豌豆藤埋在土里,现在它们烂了,变成了有机质,就有甜味。要是闻着有臭味,就是土太涝了,有机质烂得太快,会生虫。”
    溪的投影没法真的“闻”,但她的传感器能检测气味分子,之前她只会记录“气味分子种类:腐殖质、水、二氧化碳”,现在她却能“联想”到——这种分子组合,对应着“健康的土壤”,像她在“忆海”里看到的旧时代森林土壤的气味。
    远闻了之后,若有所思:“我之前在数据里看到‘有机质含量3.2%’,却不知道3.2%的有机质,闻起来是这个味道。”
    “数据是死的,味道是活的。”拓说,“就像你知道麦子的水分含量15%,却不知道刚收割的麦子,闻起来有太阳的味道。”
    最让学徒们惊讶的,是拓让他们尝土壤。阿野第一个犹豫:“土能吃吗?脏不脏?”
    “干净的土能尝。”拓捏了一点土,放进自己嘴里,慢慢嚼了嚼,然后吐出来,“你看,我没咽。尝不是为了吃,是为了知道土的‘脾气’。”
    阿野学着拓的样子,捏了一点土放进嘴里,一开始觉得涩,像吃了没熟的柿子,再嚼,却尝到了一点咸——像海水的淡咸,还有一点微甜,比闻着的更明显。“这是……矿物质?”他想起爷爷说过,好土尝着有“咸甜味”。
    “对,是钾和钙。”拓点点头,“要是尝着发苦,就是土太酸了,种麦子会倒;要是尝着发辣,就是有碱,得掺点腐叶中和。”
    溪和远没法真的尝,但拓把尝过的土的“味道描述”告诉他们,溪立刻关联到数据:“发苦对应pH值<5.5,发辣对应pH值>8.5,甜咸对应pH值6.5-7.5,刚好是麦子喜欢的范围!”她第一次觉得,数据和感觉能这么近。
    守望者-09没法尝,但它记录下了拓的“味道描述”,和之前的土壤pH值数据做了关联,生成了一个新的“感官-数据对应模型”,绿灯闪了三下,像是在保存。
    太阳慢慢升高,薄雾散了,阳光照在土上,让土粒泛着金闪闪的光。拓带着学徒们走到田垄的另一头,那里有一块去年种过豌豆的地,土比旁边的更黑,更软。他用手挖了一下,土很容易就挖开了,露出里面密密麻麻的根瘤——那是豌豆根上的,能固定空气中的氮,让土更肥。
    “你们看,这块地的土,比旁边的轻。”拓把挖出来的土放在手里掂了掂,“因为根瘤菌多,土更松,透气性好。明年在这里种麦子,不用施肥,麦子也能长得壮。”
    阿野蹲下来,也挖了一下,果然,土很松,还挖到了几条蚯蚓,比刚才的更粗,更壮。“蚯蚓多,土就好,对吗?”他问。
    “对。”拓点点头,“蚯蚓能松土,还能把土吃了再拉出来,变成肥料。你看蚯蚓的粪便,是黑色的小颗粒,混在土里,能让麦根长得更深。”
    溪的投影贴近根瘤,这次她没看数据,也能“知道”:这些根瘤里的菌,还活着,能继续给土壤供氮。她之前研究根瘤菌,只会看“活性百分比”,现在却能“感觉”到它们的“活”。
    远看着根瘤,突然说:“我之前做过模型,说豌豆和麦子轮作能提高产量20%,现在我知道为什么了——不是因为数据,是因为土喜欢这样种,它能歇过来。”
    拓笑了,拍了拍手上的土:“土和人一样,也会累。你一年到头种同一种庄稼,土会把养分吸干,就像人***重活,会累倒。轮着种,土能歇过来,还能攒养分,这就是‘养地’。”
    守望者-09的绿灯又亮了,这次它记录下了“养地”这个概念,还关联了之前的轮作数据,生成了一个新的“土壤休养模型”——不再是单纯的“产量预测”,而是加入了“土壤疲劳度”“养分恢复速度”这些之前没有的参数。
    快到中午时,第一课快结束了。拓让学徒们自己动手,每人挖一把土,描述它的样子、手感、味道,再说说这块土适合种什么。阿野挖了一把土,捏了捏,闻了闻,说:“这土有点黏,捏成团不散,得掺点沙土,适合种玉米,玉米喜欢黏点的土。”溪的投影贴近土,说:“我感觉到里面的水很多,得挖垄沟排水,适合种豌豆,豌豆喜欢湿点的土。”远挖了一把土,尝了尝,说:“有点甜,很松,适合种麦子,麦子喜欢这样的土。”守望者-09则根据他们的描述,结合之前的“感官-数据模型”,给出了“玉米:适配度75%,需改良土壤黏重;豌豆:适配度85%,需加强排水;麦子:适配度90%,无需改良”的结论。
    拓看着他们,满意地点点头:“你们今天学的,不是怎么认土,是怎么跟土说话。土不会喊累,不会说饿,但它会用自己的样子告诉你——它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你听懂了,它才会给你长东西;你听不懂,再高的产量数据,也种不出好庄稼。”
    学徒们都点点头,阿野把数据板放进口袋,决定以后多来田里摸土,少看数据;溪的投影不再悬得那么高,而是贴近地面,像在和土壤“聊天”;远的数据流里,多了“感官记录”这一项;守望者-09则把新生成的“土壤休养模型”发给了其他智灵节点,标题是“基于拓的教学:土壤的‘活’参数”。
    风又吹过试验田,这次带着麦种的清香——是拓昨天撒在田边的,准备下周播种。阳光照在土上,让土看起来更暖了,蚯蚓还在土里钻动,根瘤菌还在工作,一切都在“活”着。
    拓站在田垄上,看着学徒们的背影,又看了看远处的生命树——它的绿光还在闪烁,像在微笑。他知道,这第一课,不仅仅是教他们认土壤,更是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种子——一颗尊重土地、理解生命的种子。这颗种子,会像土壤里的麦种一样,慢慢发芽,长成参天大树,支撑起新的文明。
    土壤是根基,也是希望。这一课,他们记住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大明世家五百年 八零极品老太太,全家跪求不分家 苗疆少主(全息) 重生美少女,真没想成为全能偶像 佣兵1929 傅总,夫人不想当首富太太了 百无禁忌 不写出师表,你北什么伐呀! 精灵团宠只想躺平 娶个前朝公主,让我复国吗? 长生仙路 我有一口吞天壶 狼人杀:我盔上有洞 抽象派影帝 大明:靖难!我摸尸杀敌捡属性,无敌了 最穷顶流,真相曝光后全网泪目! 重生八零改嫁随军,白眼狼悔哭了 逆天邪神终局之战 大明小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