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隆德正明皇帝至香尘阁时彦妃真的正在与子女们一起吃饭!
“臣妾不知陛下驾到,有失远迎,还望陛下恕罪!”彦妃知皇帝驾到,忙停箸领子女们出去迎接。“拜过父皇。”随彦妃出来的诸公主与幼皇子弘今也都向自己的父皇行礼道。
“都免礼了!”隆德正明皇帝笑着一句,“朕从文德殿过来,早已饥肠辘辘了,不知爱妃可愿分朕一杯羹?”说着便在彦妃的伴随下进了殿中!”
“皇上说的哪里话?您要在此用膳,臣妾与孩儿们求之不得呢。只是陛下您为国操劳,怎么能用臣妾与孩儿们吃过的残羹冷炙?臣妾这就吩咐人给您整治这一桌好酒好菜!”
“如何再要整治?分朕一杯残羹就是,与你们与又有什么打紧的?不必在意,再要麻烦!”
“陛下,这如何使得?您乃万金之躯,哪有吃残羹冷炙的道理?再说了这些孩子人多嘴杂的也真的剩不下多少了。”
“既然如此,那边随意一些,不必太过铺张,能填饱肚子就行!”隆德正明皇帝望着彦妃和站在她跟前儿的一众儿女,笑道。
“是!”彦妃一声答应,便去吩咐人准备了。
隆德正明皇帝坐下,端起一个宫女刚沏上来的茶,看着站在那里的小儿女,突然放下道:“来来来,孩子们都到父皇跟前儿,让父皇抱抱你们!”
几个孩子一听,都欢腾腾的跑到隆德正明皇帝跟前儿去,“噢,都那么喜欢让父皇抱啊!不要慌,先抱弟弟,然后再一个一个报,好不好!”
“好!”众女一听齐声叫好!隆德正明皇帝便抱起了弘今,对他笑道:“你是弘今对吧?今年几岁了?”
“三岁!”弘今牙牙而语。
“三岁啦?可会念什么书吗?”隆德正明皇帝又柔声问道。
“《三字经》!”弘今稚声很的吐出了三个字。
“是会念,还是会背啊?”
“说说——念念——背背……”
“那你可以给父皇背一背试试,好不好?”
“好!”
“父皇先来一句,然后你接着背,好不好?”
“好!”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隆德起首一句,只听弘今背诵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
“陛下……”彦妃走到皇帝跟前,轻声一唤,见隆德正明皇帝微微示意,便立即噤声,在旁边一起听弘今背诵: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隆德正明皇帝只听弘续童声悠扬,将一篇《三字经》从头背到尾中间竟没有一字断开。他本来想着,能背上几句,就可以了!谁知这样小的孩子竟能一气呵成,通篇成诵。虽说只是一篇《三字经》。但对于一个,刚刚才把话说清楚的三岁小孩来说,如何能不叫皇帝惊奇!
“弘今我儿,聪惠矣!”隆德正明皇帝一赞,“来来来,我儿先下来,你可真不轻嘞,让父皇先歇歇!”皇帝将弘今放下,“你告诉父皇,是谁教你的呀?”
“是母后,今日我与弘续哥哥一起进学时,母后教我的!”
“皇后好闲呐!”隆德正明皇帝心里道,“今日教你,你晚上就会背了?”
“应该……”弘今不知为什么说了“应该!”二字。
“什么应该,我儿你就是会背了!”隆德正明皇帝一语而笑,“爱妃,今儿该是多大年纪,确切一些!”
“两岁九个月又一十三天!”彦妃脱口而出,想是对儿子的生辰记得特别熟悉!
“元儿,这么大的时候可会背《三字经》?”
“元儿,这么大的时候,哪里会背《三字经》,只怕连三字他还不认识!”
“哈哈哈!爱妃,你有福了!”隆德正明皇帝一笑向彦妃道。
“臣妾托皇上鸿福!”彦妃一笑盈盈,微微行礼道。
“不是朕的福,而是托弘元,弘今之福!哈哈哈哈哈!饭菜可好了吗?朕确实有些饥了!”
“是臣妾疏忽了,方才都已备好,只顾听着这孩子背书了!”
“这有什么妨碍!”隆德正明皇帝一笑,“各位小女儿们,父皇今日可能要食言了,不能一个一个的拍你们了!待明日有空闲父皇肯定一个一个的抱过你们,今日你们要早早的,好好的休息!以后,父皇和国朝还要靠着你们哩!”隆德正明皇帝说着,突然想起了不久前在文德殿里的几位大臣所说的和亲之策,“女儿是不是少,可惜……”
等皇帝说完,几个公主和弘今便有几个嬷嬷和宫女带着他们各自歇息去了。而彦妃则陪着隆德正明皇帝用膳去了……
“爱妃这下你可以放心了,元儿在战场之上,非但没有出现什么不测反而立了大功。想元儿虽然读书不成,但是却很英勇,等多年以后他与弘今,兄弟二人一武一文,定可以辅佐一代明君,将祖宗与朕的基业治理的更好!”隆德正明皇帝刚才用餐时,已经将弘元在军营里的表现告诉了彦妃!
“元儿从军时不满十五岁,如今虽然在军营里几个月立了些功劳但是还是没有满十五岁,他还是个孩子呀!”彦妃柔声说道。
“是啊,想当年皇后的父亲从军之时,早已过了十七岁生辰吧?”隆德正明皇帝这一句话四问非问缓缓而言。
“陛下说的是定王爷么?”彦妃问道。
“皇后的父亲,可还有别人么?”隆德正明皇帝看着彦妃反问道。
“陛下,臣妾失言了!”彦妃看着皇帝的眼神慌忙道。
“无妨!”隆德正明皇帝并没有怪罪之意!
“陛下,您是打算一直让元儿呆在军营么?”
“一直?倒也不是。但是既然元儿不喜欢读书习文,不如就多在军营里历练历练!毕竟,元儿是朕的长子!皇帝颇为欣慰的语重心长道,“怎么,爱妃不希望元儿在军中多加历练历练?”
“臣妾只是觉得刀剑无眼,元儿年幼,臣妾恐怕……”
“年幼?爱妃可是忘记了元儿的年纪,等到明年他过了十六岁生辰,便要出宫辟府另居,娶妻生子,就是大人了,爱妃怎么还说元儿年幼?”
“臣妾又失言了,望皇上恕罪!”彦妃忙又道。
“唉,只不过是聊聊儿子的事,哪里有什么失言不失言!”隆德正明皇帝柔声道:“朕知道早些年你与元儿母子相依为命吃过不少苦!所以对他十分爱重,朕又何尝不爱他,重他呢?
正因为朕爱他,重他,所以才要更加的好好历练历练他!想元儿这孩子从小不喜读书,如果硬要留他在宫里,硬生生的拘束于他,只怕作为大哥,作为长兄他反倒不如弘开,弘元,弘续,弘今几个兄弟!
“还好,朕当时一横心答应了他主动请缨上战场的请求,否则,朕还真的会把他当成一个不学无术的浪荡皇子,哪里会知道,他的功名是要在马上取的?”
“那如若元儿真的不学无术,陛下还会爱他,重他吗?”彦妃柔声问道。
“嗯,”隆德正明皇帝一轻声,“爱妃也知道,咱们是帝王之家,朕既是元儿的父亲,也是薛国的君王!作为一个父亲,我当然会爱他,又有哪个父亲不爱护自己的长子呢?
“只是,我作为一国之君,又怎么能够以一个普通父亲的身份去管教自己的长子呢?爱妃,这样跟你说吧,假如元儿真的是一个不学无术的浪荡皇子,朕可以保他一生无忧,让他做一个富贵闲人,可有八成不会像现在这样器重他!”
“这么说,现在陛下是十分器重元儿了!”彦妃依旧柔声问道,而心里却充满了刚才所没有的喜悦。
“嗯!”隆德正明皇帝一声轻应。“他是朕的长子,只要他有心志,有雄心壮志朕为什么不器重他呢?”
“陛下,元儿小的时候,经常问臣妾说,为什么别的小孩儿都有爹爹疼爱他,有父亲保护他,而我却要受别人欺负,做一个没有爹没有父亲保护的孩子呢?臣妾就告诉他说,你有爹爹,你有父亲,只要你快快长大,回到父亲身边,你爹爹会比任何一个孩子的父亲更能疼爱你,更能保护你!因为你爹爹是全天下最好的父亲!”彦妃说着说着不禁哽咽流泪,情不自禁的不能言语了!
“爱妃,你说的非常对,你放心朕对元儿绝对会比任何父亲对待自己的儿子更加疼爱,更加器重!”隆德正明皇帝一听彦妃言语,不免想起了当年之事,看着彦妃,他不禁问自己:自己当年为什么要将她送出宫呢,要知道,那时她已然怀了自己的骨肉!心头一酸,柔声安慰道。
“难道仅仅是我们的孩儿,在战场上杀了几个楚人?十分英勇么?”彦妃听言心慰,又问道。
“当然不是,在战场上英勇的人多了,可朕爱重的又有几个呢?”隆德正明皇帝柔声一问。
“是因为元儿是陛下之长子?”
“对,但爱妃说得不确切,是因为元儿是爱妃你与朕的儿子,如若朕不爱你,又怎么会爱他呢?爱妃,说是也不是?”
“陛下……”彦妃两字出口的一瞬间,除了隆德正明皇帝她那双明亮的眼睛便什么也看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