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1章 深谋远虑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不出元善清,定王二人所料,当一辽国会盟的之书公诸朝堂,立即就引起了轩然大波,朝堂之上那可真是群情沸腾,议论不止……
    “启奏陛下——”一名御史台的官员,出班陈奏道:
    “陛下与辽国结盟之圣意,乃是与其平等而约,互利共赢。而今这一纸盟书之上所附之条款哪里是平等而约,互利共赢?
    “不仅向我朝索要巨额金银财帛,且将我朝欲并而未得之土地也已先行预割而去!这当真是荒天下之大唐,滑天下之大稽!
    “微臣以为此等盟当真匪夷所思,不知与辽国会盟的诸位同僚,签字之时,如何就下得去笔?”那御史说着目视张青节,程歧鸣等人,却未曾向定王看上半眼,也许是不敢吧!
    “启奏陛下——”又一名官员奏道:
    “这份盟书何止荒唐,何止滑稽?简直是不成体统,亘古未闻呐!”只听那人辞严义正的高声道:
    “辽国虽有强横之名,然其偏处北疆,乃域外蛮夷之国也。我朝乃是称雄中原的华夏正朔——
    如何能向其称臣纳贡?还要割地赔款?如此,我天朝上国的尊严何在?我陛下英明神武的龙威何存?
    “古往今来,向蛮夷之国称臣纳贡者,各地赔款者,屈辱求和者,皆是战力不济,疆场败北,晋宋之偏安也。
    我朝上承先皇之雄才大略,今有陛下英明神武,国势与日俱强。辽虽强横,我朝未必不如!更何况,两国至今虽有些许战端,可还未曾大动干戈,摆阵一战!
    “王师既无败绩,为何先向辽国赔款割地?上兵未动干戈,为何先向辽国屈辱求和?执笔签订此盟书者乃是长蛮夷之志气,灭华夏之威风无异于丧权辱国!”
    “徐大人,好一句‘长蛮夷之志气,灭华夏之威风’,说得好不义愤填膺,正气凛然!”曾经出使辽国的程歧鸣高声道:
    “徐大人一口一个天朝,一口一个华夏,没错!我大薛上应天命,下顺民心,承列祖列宗之鸿运,蒙当今圣上之英明,称雄中原,立国汴京!那是毋庸置疑的华夏正朔!”
    程歧鸣顿了一顿,看着那位徐大人道:“可徐大人千万不要忘了,自从前郑失国,群雄并起,虽然我朝雄立于中原,早已秉承汉,唐之正位。奈何如今仍有乱世枭杰不服王化!
    “更有甚者,地处北方的辽国,也就是徐大人口中的蛮夷之国,其不但倚仗着强横的铁骑蚕食着中原,而且正借华夏之风气,化润着乱离之人心!
    “其国自从圣武皇帝开始便汉化改制,俨然以华夏正统嫡系自居!早已不是那个只依靠弯刀铁马逞凶逞强的草原部落了!
    “仰观寰宇,纵观天下!我朝内有中原乱离之忧,外有北辽蚕食默化之患!然而我朝的当务之急,是要先统一中原,在抗衡辽国!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程歧鸣辽国一行,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身之所受,感慨颇深。
    “程大人好胸襟,大眼界呀!”御史大夫霍孟平一句先道,才见出列:
    “大人高谈天下大势,阔论蛮夷之事。竟然将蛮夷之国的险恶之心,看作是文明开化之举!恐怕不仅是廖国自认华夏正统,就连大人你自己恐怕也心向往之了吧!”
    “孟大人,你这话是什么意思?”程歧鸣微微变色道:“把话说清楚些!”
    “启奏陛下——”御史大夫霍孟平对隆德正明皇帝道:“辽国乃蛮夷之国,悍勇狡诈,虽慕我中原风华,却也只是欲盖弥彰,包藏其以夷变夏之野心,‘华夷自古不两立!’请陛下三思——
    “虽程歧鸣大人侃侃而言说得头头是道,谈的是句句在理!然一言以蔽之,他那是在为自己谈判不利,丧权辱国开脱!何谓攘外必先安内?
    “中原纷乱,诸侯各自为政,各争其利,一盘散沙而已,我朝本无所惧,倘若有别有居心的好事者将这份盟书,说我朝‘勾结鞑虏,背叛华夏’合中原诸侯之力来攻,我朝岂岌岌可危!”
    “微臣斗胆叩请陛下千万不要忘了!越王赵肃元野心已然昭彰,正在密谋称帝!南方有变呐!”
    这一句说得程歧鸣心中咯噔一下,定王更是激动不已,方敬业等人终于明白了皇上那道密旨的含义!
    “众位爱卿以为如何?”坐在龙椅上,一直静心倾听,保持沉默的隆德正明皇帝终于开口了。
    “启禀陛下——”知谏院右谏议大夫陈清舆秦道:
    “虽然近百年来,中原纷乱,群雄争霸,诸侯分邦各自为政,但无一例外都是华夏之子孙。而北辽却是蛮夷之国,正如孟大人所说,辽国人猂勇狡诈,不可与之为伍呀!”
    “愿陛下能以华夏大局计,公诸天下此次与辽国会盟盟书作废!”
    “腐儒之见——”首相赵世宽突然大喝,“难道陈大人不知道越王要称帝?不知道楚国的南山君正在暗结江南诸国蠢蠢欲动?”
    “正如首相大人所言,南方各势力正在蠢蠢欲动,猛如群狼,可是辽国是比狼更凶猛的老虎!难道赵大人身为当朝首相,所提出的高见,招猛虎而拒群狼?”陈清舆是言官之长,专职纠察弹劾之事,因此赵世宽虽然位居首相,他倒也不惧。
    “陈大人饱学之士,可知汉高祖刘邦和亲之策,文,景怀柔之计?”赵世宽不动声色地说道:
    “没有这番策略,汉高祖如何翦除诸王?汉文帝如何休养生息?汉景帝如何削平国之乱?如若不是一时的屈辱求和,汉武帝未必就能扬眉吐气!
    “依陈大人之言,汉初‘丧权辱国’可谓甚矣!可如若没有汉朝初年几位皇帝的忍辱负重,汉朝覆存仍是两说,哪里还有我华夏子孙的汉族脊梁?”
    “陛下——”赵世宽缓缓说完,向隆德正明皇帝奏道:
    “此次会盟国书如果公然作废,必会触怒辽国!那么陛下的怀柔之策,便无从谈起!”
    “众住卿家,都明白了吗?”隆德正明皇帝问道,最后半句语气尤重。
    “陛下——”又有人出班奏道:“微臣不明白!”
    隆德正明皇帝目视庭下,只见一个面黄肌瘦的官员缓缓言道:
    “微臣人微言轻,才疏学浅,但是微臣身为言官,知无不言乃是微臣的本分!首相大人将当今之事比作汉朝初年,微臣以为不甚恰当!
    “如今乱世,诸国并立,且不妨谈什么华夏蛮夷,只说当今天下有国者七我朝,辽国,梁国,楚国,越国,东蜀,西蜀!俨然战国之七雄也!
    “辽国如秦,余如山东六国也!
    “宋人的苏老泉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此论一针见血,犹如当今之镜鉴也!正所谓:‘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如今我朝尚未与辽国一战,便以割地赔款,称臣纳贡,当真是——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请陛下三思,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啊!”众人只见这名官员侃侃而论,直要将苏询的《六国论》当堂背完!
    “王大人之言,虽然有理,却不切实际,恐怕有些杞人忧天了!”一名面庞黝黑的官员道:
    “启奏陛下,诸位大臣的争论都有一定道理,但未免也都有些言不及义。”
    此言一出,众人侧目,心道,“你也太过狂妄,竟然将这些人的言语全都否决,你能说出什么道理?”隆德正明皇帝奇道:“爱卿有何高见?”
    “陛下,微臣以为既然与辽国会盟是由我国先行提出,并且是由我方出使辽国进行会谈,最终敲定的盟约,断无反悔之理!
    所以诸位大臣所说盟书作废之言,皆是无稽之谈!”
    此言一出,众多言官御史轰然大哔!
    “言者无罪——”丞相赵世宽苍老的一声扫视朝堂,隆德正明皇帝轻咳一声,朝堂肃然!
    “虽然不能作废,但并不表示我们要全盘接受!因为割地赔款,称臣纳贡是实实在在的丧权辱国!无论是出于什么计议,什么策略,都不能丧失国家尊严!”
    “王大人将当世比作战国,丞相大人将当事比作汉初都不甚确切,尤其是王大人太过迂腐,竟将苏洵之宋论,当做今时之镜鉴,更是生搬硬套……”他侃侃说着,有人心想:
    “别人说的都言不及义,你所说不也是泛泛之语!”
    “爱卿的见解是什么?可否直言相告?朕想着诸位大人做的铺垫已经够多了!”隆德正明皇帝一言淡淡似乎有些不耐烦。
    “微臣以为此番盟约,有诸多地方可以商榷!”那人朗声道:“金银财帛数额巨大暂且不论!且说这割地就值得仔细商议!
    “天下人尽皆知,凉州城乃是梁国之治所,非我朝之土地!当然,陛下雄才伟略吞并梁国已然提上日程,并非什么隐秘之事,梁国弱小,岂堪我国一击?
    “然存亡之大事,蝼蚁尚且绝地求生,何况一国乎?我朝要去关陇之地虽然容易,却绝非反掌!
    当我国将士浴血奋战,将关陇之地纳入我朝版图,还未来得及入驻就要将凉州城拱手让出,而凉州城对于关陇之地的防御意义想必在朝的各位大人,没有几人是不清楚的!
    “王爷——”那人恭恭敬敬地对定王道:“下官斗胆问您一句,如果辽国占据了凉州城,关陇之地是否裸露在辽国的铁蹄之下?”
    “不错!”定王淡淡一句,“得凉州便得关陇!”
    “既然不错,下官再斗胆一句,”那人也淡淡道,“连明明知晓梁州城对于关陇的意义,为何还要在此盟约上签字?以王爷的智慧,不会真的以为一直萌叔就能牵扯住大辽的铁骑吧?”
    “当然不能!”定王又简洁地答了一句。
    “多谢王爷坦言相告!”那人淡淡一句,又向隆德正明皇帝洪声道:
    “陛下,我朝为何要与辽国会盟,不过是,不让辽国坐收灭梁之渔利而已!可辽国得了凉州之后对于梁国故土那是想要就要,便如同探囊取物一般!到时坐收的可不就单单只是渔利了!”
    “微臣叩请陛下,重新派使节入辽,再议盟书!”说着已然跪下大叩首。“微臣斗胆请陛下治一等定亲王,总督军政大臣,枢密使季承统之罪!”那人说着抬起头来从袍袖中拿出一份奏章!
    众人当场一惊,瞠目结舌!谁都没有想到,这个语出惊人的言官,竟然要在和时刻弹劾定王!
    隆德正明皇帝从太监手中接过奏章,看着看着他的眉头已经拧成了一团,而这拧成一团的眉头,似乎只需一瞬间就要崩开……
    庭下的众人既不敢观望,又不敢音声,只得默默垂首而立!
    “皇叔,你对这次会盟议和的结果,有何话说?”隆德正明皇帝渐渐舒展眉头,心平气和地问道。
    “老臣无能!”定王闻言,苍老的脸上布满了沟壑,四字说完,跪地大拜叩首,再无言语。
    “陛下……”赵世宽两字还未出口,只听隆德正明皇帝怅然一叹道:
    “一等定亲王,总督军政大臣,枢密使季承统歪解圣意,谈判不利,丧权辱国,致使朝廷颜面尽失,朕之尊严荡然无存,今革除朝职,罚三年俸禄,充入国库,张青节,程歧鸣,方敬业等出使辽国之官员一律留职待斟,罚俸一年!”
    “陛下……”牛辕高声一句,依然未及出口,便被皇帝挡了回去,“退朝——”两字说完,便拂袖而去,不见踪影!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这次朝的最终结果是绝大多数人难以逆料的!
    “圣旨到——”正当大臣们茫然莫名所以,欲散去之时,内庭总管王玄,手持圣旨高声宣道:
    “困难之时,需同人心,合力共勉,共维时艰!商人尚忧家国之虑,捐款纳银;后宫也知前庭之难,减冗裁繁。众位爱卿乃国之栋梁,江山柱石,必能上体朕之心,下察民之意,细大不捐,多多益善!”
    “吾皇深谋远虑,仁政爱民!不愿加重黎民百姓之负担,臣等必将体会圣意,体察民心,为朝庭以尽绵薄之力!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只听元善清一声,一时莫名所以的众人,皆高呼:
    “吾皇深谋远虑,仁政爱民!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太渊之烬 60年代:开局荒年,我带着全村吃肉 生死圣皇 被活活逼死,我嫁权臣抄了整个侯府 千古苒苒 武侠:穿越岳不群,振兴华山 小米重工,第一次创业! 重生08:装备系男神 我把留守村打造成了首富村 嫁太监?踏破鬼门女帝凤临天下 被流放后,五岁奶团带全家致富 大明:靖难!我摸尸杀敌捡属性,无敌了 当兵:从被国科大特招入学开始! 这个导演没有格局 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 小宫女不装了,六宫跪着喊我娘娘 这顶流醉酒发癫,内娱都笑喷了! 都中状元了,你告诉我这是西游? 烂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