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 59 章 Chapter59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Chapter59
    一天后,6月24日下午,抵达慕尼黑。
    莫伦带上那份刊登死亡事件的早报,以提供技术支持为理由找上慕尼黑当地警局。
    警员弗兰克负责接待,磨磨蹭蹭地站起来。
    他一步恨不得分成三步走,从工位到笔录记录点只有十二米,他硬是走了半分钟才坐了下来。
    “来提供线索啊?”
    弗兰克语气冷淡,“可这个案子不归我们管了。昨天慕尼黑大学把尸体提走,校方说自己找人查。你有消息去找学校负责人。”
    莫伦记得清楚,在6月22日《慕尼黑早报》上写的是警方寻找消息人士。
    相隔两天,警方的态度就变了?如非面前的年轻警员不作为,那就是警方与校方在调查上发生了矛盾。
    莫伦试图打听更多消息。
    “我该去学校找谁呢?报纸也没说死者的姓名。我看新闻报道,之前警方积极调查,你们一定很辛苦吧?怎么说换人侦查就换人了?”
    弗兰克警员到底年轻,听到这话认为线索提供者是为警方的工作鸣不平。
    他不由说出了几句抱怨:“警察再辛苦调查也没用,丹尼尔·迈耶就是那位死者,他的导师舒兹不认同我们的结论。”
    莫伦:“你们是怎么认定的?”
    “迈耶分明就是一个酒鬼,因为酗酒,他……”
    弗兰克警员说到一半察觉不该说太多,生硬地转了话题。
    “总之,校方觉得另有死因。舒兹与迈耶不仅是师生,也是表叔侄,舒兹主张把尸体运回去再尸检,警方也不能拦着。”
    莫伦获得了一条报纸上没有的消息,新闻里没说死者死亡时散发大量酒气。
    弗兰克警员还是多嘴说了一句:
    “舒兹教授为人非常严厉。您去提供线索,不一定能得到那位教授的笑脸。”
    “谢谢提醒,我会注意的。”
    莫伦离开警局,没有直接赶往大学,先等一等麦考夫是否有消息。
    麦考夫有几位校友在慕尼黑大学任教,他去找人询问是否了解本次死亡事件的最新进度。
    莫伦让车夫转道,去往迈耶死亡的城郊。
    新闻报道提及死者被发现的大致位置,是在慕尼黑的南侧,阿兰小镇进城的那条乡间土路草丛中。
    下午四点到达事发土路,偶尔能看到一些人从城市返回小镇。
    土路两侧杂草丛生,草丛约有一米高。即便不是黑夜,白天蹲在草丛里也很容易隐匿行踪。
    莫伦询问了一些路人,最后找到了之前尸体所在的具体位置。
    那片杂草丛都被踩平了,看来不止一拨人来过。
    距离事发过去四天,前夜又下了大雨,像是脚印等痕迹都被雨水冲刷走了。
    莫伦在草丛一通好找,但找不到有价值的线索。
    想要当面问一问尸体的发现
    者,等找到农夫老卢卡斯家,他人却不在。
    老卢卡斯的儿L子说父亲报案后,警察、记者、学校教授连番找上门,他被弄得有点烦了。
    今天一早,老卢卡斯去了阿尔卑斯山。也说不准他具体往哪个方向走,反正是去采些山林特产,大概五六天后回家。
    莫伦只能耐心等待,先返回旅店。
    好消息是麦考夫从学校方面打听到了一些内幕。
    麦考夫也是刚回旅店。
    他去拜访了三位校友,其中一位是医学院教师罗宾。
    罗宾没有直接接触死者迈耶的尸体,但听说了一些尸检情况。
    “死者迈耶被警方认定是饮酒过量致死,舒兹教授不接受这个结论。他觉得侄子从来没有酗酒嗜好,所以运走尸体找了校方医学院解剖。”
    麦考夫打听到消息:“解剖后,发现迈耶得肝脏有明显肿大,胃部也呈现出严重损伤,都是长期酗酒导致的内脏器官病变。”
    莫伦:“哪怕死者长期酗酒事实成立,但也不能凭此认定他在20日死于酒精。”
    “不错,但警方并非草率地下结论。”
    麦考夫:“因为对迈耶的第一次尸检,没有找到任何外伤伤口。他被发现时,现场草丛也没有明显打斗痕迹。”
    莫伦听到这是“第一次”警方尸检的结论,猜测尸体被运回医学院后有了新的发现。
    那不一定是警方找的法医失职漏查了线索。有时候,死者生前遭遇到某些事,在身体上留下的某些痕迹,需要死后经过一定时间才能显形。
    比如外力导致的轻微皮下出血,第一次尸检时可能查不出来。
    当死者在冷库里被冷冻一段时间,尸体失去水分而皮肤变薄。由于皮肤的通透性增加,会让原本看不到的皮下出血变得清晰可见。
    因此,对尸体复检是非常有必要的。
    莫伦问:“医学院进行第二次检测时,是否发现皮下出血等损伤痕迹了。”
    麦考夫:“是的。在迈耶的左手手腕,发现一圈轻微瘀痕。从痕迹判断,那不是被另一个人紧掐住手腕留下的指印。瘀痕较细,类似被绳子绑了一圈。”
    那一圈的捆绑力度却很轻,才没有在迈耶死后立刻显出瘀青。
    麦考夫:“死者只有左手手腕有瘀痕,右手与双脚都不见类似痕迹。”
    莫伦:“听起来像是迈耶生前佩戴了某种手环,然后对它进行了小幅度的拉扯。”
    “有这种可能。”
    麦考夫:“但在检查迈耶的随身物品之前,我们无法做出更多判断。现在医学院也没查出别的投毒迹象,只能确定迈耶死前是喝了很多酒。”
    麦考夫又话锋一转:
    “不过,至少还能确定一点。在迈耶身上,包括他的口腔内部,都没有发现类似字母「PI」的刻痕。”
    这与血腥热气球掉落的牛羊脑袋,形成了明显不同的死亡特征。
    ——那就好。
    麦考夫默默松了一口气。
    找不到两起事件暗藏关联的实证,说明不是有人故意暗中针对莫伦制造死亡事件。
    莫伦似不经意地问:“所以,您是特意询问解剖医生,死者迈耶是否被刻了「PI」字母?”
    “不。”
    麦考夫果断否认,“我没有‘特意’询问,这是常规询问中的一个基础问题罢了。”
    莫伦眨眨眼,好的,她信了。
    没多开玩笑,又把话题拉回迈耶之死的疑点上。
    “就算迈耶是喝酒喝死了,他为什么要带清洁剂呢?”
    莫伦提出疑惑:“农夫看到的蓝色荧光来自鲁米诺试剂的话,那瓶试剂也是迈耶自带的?清洁剂+鲁米诺,也成了观星标配了?”
    “这是一个好问题。”
    麦考夫取出一张纸条,“上面是舒兹教授的家庭住址。要破解迈耶之死的谜团,必须获得这位死者家属的调查授权。”
    莫伦接过,发现这个地址距离慕尼黑大学很近,步行只需十五分钟。
    麦考夫简单打听了:
    “丹尼尔·迈耶的父母在他十三岁时,遭遇海上风暴罹难。他被叔父舒兹抚养长大的。”
    莫伦看了一眼怀表,现在是「19:27」。
    “警局的探员与这位教授打过交道,表示双方合作不愉快,舒兹教授坚持贯彻严以待人的标准。我们不如吃了晚餐,就去他家散散步。”
    明知舒兹教授为人严厉,还无预约夜间登门,这真不是一种挑衅吗?
    麦考夫丝毫不认为这是故意挑衅死者家属。
    “您选的时间很好,如果舒兹教授真的在意侄子的突发死亡真相,他就应该感谢连夜登门提供线索的人。”
    *
    *
    夜晚九点半,舒兹教授家的大门被敲响了。
    在这个时间点,第一次有人无预约登门拜访。
    佣人去书房通传消息时,恨不得把脚步放到最轻,努力让家主舒兹忽视自己的存在。
    “你说英国来的两个人,向我提供丹尼尔之死的线索?”
    舒兹紧蹙眉头,他听着佣人对来人的描述,想到两个月前读到的报纸。
    他知道伦敦大学每个月有例行的「科技知识展示会」。
    认为那种展示会就是浪费时间。与其费力向大众做演讲做实验,展示一些多数人转头就忘的新发现,还不如把时间专注在研究上。
    舒兹觉得参会者要不就是接到研究机构指派的任务不得不完成,要不就是专为博人眼球或沽名钓誉。
    他读报了,知道莫伦的发光实验。
    可不认为莫伦有必须完成的机构任务,还让区区一个化学试剂发光实验搞出那么多动静。
    最近,听说有好几个剧院排新戏,想使用鲁米诺试剂发光反应去添加舞台效果。哪还有半点对待科学的严肃态度。
    舒兹心中不屑,不请自来的这两
    个英国人,能有什么本事提供线索呢!
    再不喜,他还是没直接把人拒之门外。
    万一呢?万一对方有一点点本领,可以解开侄子丹尼尔的古怪死亡真相呢?
    舒兹把手里的书放到桌子。合上书,轻抚了书的封面三下。
    他才吩咐佣人:“你先把人带去二楼起居室,我马上到。”
    在佣人的带路下,莫伦与麦考夫走进这套三层独栋别墅。
    观察舒兹教授的家居布置,是别具个人风格。
    非常整洁,即便是不常触碰的壁灯,灯罩也一尘不染。
    更惹人注意的是,从门口鞋子到桌面烛台都是以「3」为一组摆放。
    墙纸也不例外,是三种颜色组成的高规律性图案。再看墙角的大花瓶,一共装了九根花枝,也是3的倍数。
    莫伦与麦考夫交换了一个眼神,确定舒兹教授多少有点强迫症在身上。
    两人到了二楼起居室,佣人按照待客之道端上了茶饮。
    主人上茶,客人可以选择不喝。
    莫伦就没打算喝,但认真看了看两杯茶与糖罐的摆放位置,是构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
    舒兹教授板着一张脸,没有任何礼仪性的寒暄。
     他以审视的眼神,上下打量了两人几次。然后,单刀直入式地质疑发问:“你们能提供什么线索啊!”
    莫伦没在意舒兹的傲慢态度,直接谈起鲁米诺试剂与清洁剂发生反应后的发光时间很短。
    “以现在的技术,蓝光可持续时长不会超过10分钟。换句话说,农夫发现死者时,草丛里有人刚刚制造了发光反应。那个制造者是谁?”
    莫伦问:“如果是迈耶先生自己做的,您能否为我解惑,为什么他外出观星要携带清洁剂与鲁米诺试剂?这是贵校的观星习俗吗?在他的尸体边,有没有发现两种物品的残余试剂瓶?”
    舒兹听到对面一口一个“死者”,一口再一个“尸体”,他的脸色更黑了。
    即便莫伦是在陈述事实,但这个事实扎得他耳朵很疼,他不愿意承认侄子已经去世。
    舒兹压根没想回答,就轻飘飘地说:“行了,我知道了。”
    麦考夫似乎只是作为陪客默默地坐在一边。
    他没有喝茶,却仿佛百无聊赖地挪动起糖罐。让糖罐偏移了原本的位置,它与桌上的两杯茶不能继续构成等边三角形。
    舒兹坐在对面,目光扫过糖罐与两只茶杯,眉头皱得更紧了。
    莫伦清晰地看到舒兹握紧助放在腿上的双手,他的身体也绷直了。
    舒兹看到“等边三角形”的造型被破坏,本能地感到不适。
    他在苦苦忍耐着,不能失态到当场去纠正客人,应该怎么摆放糖罐。
    莫伦当作没发现舒兹的不舒服,继续对他说:
    “说来也巧,自我提出鲁米诺发光反应,是一次遇到与它相关的死亡事件。既然您无法回答我的疑问,我希望能获
    得您的授权,调查迈耶先生的死亡实情。”
    “什么?!”
    舒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个年轻女人真是很敢说。
    凭什么让莫伦查明来他侄子死亡的真相,他会愚蠢到让丹尼尔成为莫伦增加知名度的垫脚石吗?!
    舒兹讥讽地反问:“你有什么本事敢提这种要求?呵!就凭那个发光实验吗?把几种试剂混一混,写一篇论文就是你的本事了?”
    舒兹本就不喜莫伦凭着一场大学展示会闹出的动静。
    正要继续讽刺,莫伦是瞎猫也能抓到死耗子。
    发现鲁米诺发光反应,只不过是她的撞大运而已,不算什么过硬的本领。
    下一刻,舒兹的话卡在喉咙口。
    因为麦考夫打开了糖罐,取了一块糖加在了茶杯里,又取了第二块糖加入茶水。
    偏偏他不合上糖罐的盖子,也不去调一调茶水,仿佛要静待两块糖慢慢溶于水中。
    舒兹瞧着这一幕,双手握拳捏得更紧,整个人的身体都绷紧成木乃伊了。
    这样规格的糖块添加两块到茶水里,口感一定会甜到发腻。可麦考夫都加了两块,为什么不再加一块,凑成三块呢?
    舒兹习惯性把所有事物都以「3」排列。
    一旦在目力范围内发现不以「3」为基调的组合,就想要去纠正。
    这种思维模式显然偏离了正常状态。
    舒兹必须死死忍耐,控制自己的手不往麦考夫杯子里扔第三块方糖。
    他不能暴露了自己的异样,只能在心里骂:「快点!再加一块啊!难道能甜死你吗?!」
    麦考夫慢悠悠地拿起勺子似要去调一调茶水,可当勺子触碰到杯中茶水的表面时,他又把勺子放下了。
    似要再添加第三块方糖,看向了糖罐,但就是迟迟不行动。
    其实,麦考夫的这些动作只在发生半分钟之内。
    舒兹紧绷又不适的神经却对时间流逝速度有了不同感受,像是饱受了一场持续一年的凌迟之刑。
    此时,莫伦说话了。
    “教授,您问得很好。您是对迈耶先生负责,才为他认真挑选调查者。”
    舒兹闻言,整整两秒后才回神。
    他问什么了?对了,是问莫伦凭什么自信,有什么本事调查死亡事件。
    对于数字三的偏执把他搞得健忘了。
    舒兹努力不去看带给他折磨的麦考夫,也不想听莫伦的花言巧语,只想挥手送客。
    莫伦对舒兹的打算视而不见,是继续说:
    “我不只研究了鲁米诺试剂,也组建了研究组在做指纹相关实验。假设死亡现场留下了清洁剂与鲁米诺试剂的瓶子,可以通过检测指纹确定它们是不是迈耶先生自带的,或是死亡现场有另一个人的存在。”
    舒兹疑惑:“就凭指纹?”
    “是的。”
    莫伦却不再直接说明,而是以肯定的语气反问:“博学
    如您,想必听说过约翰·Ev.铂金杰吧?()”怤
    ?祑?????????????
    “?????婐虎??虎?瞍葶譎??()『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您不知道吗?!”
    莫伦故作不可思议状,就像是看到一个标榜博学的人却没听过地球绕着太阳转。
    “我都没有提起更早的指纹学家,铂金杰与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纪,而且他早在1823年被聘任为普鲁士布雷劳斯大学的生理学及病理学教授。
    虽然当年拿破仑打败普鲁士后,这所大学与法兰克福奥德大学合并,在教学上有了一些变动,但不影响铂金杰教授对指纹的研究。”
    莫伦一边说着,一边狐疑地打量舒兹。
    好似在质疑,你自诩博学,你又是一个德意志人,怎么连普鲁士的学者都不认识?
    舒兹被看得不适,他刚才的傲慢,现在都成为回旋镖扎到他的脸上。
    他只能自辩:“我一直专注物理学研究,对生理学了解得不多。”
    莫伦似乎理解地微微颔首。“也对,学科之间不一定相通。”
    麦考夫却一改沉默,说:“铂金杰编写了《触觉器官和皮肤组织生理检查注解》。这本书用拉丁文写成,他尝试对手掌纹做一些分类,归纳列出了九种不同形状。同时,也列举了指纹的分类情况。”
    麦考夫:“遗憾的是铂金杰没能指出每个人的指纹有唯一性,也没能提到指纹检测能用于刑侦调查。直到我遇见了海勒小姐,听到她提出相关构想。”
    说到这里,麦考夫谦虚地表示:
    “其实,我只是白厅的一位普通文员,对生理学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不瞒您说,今天我来就是为海勒小姐做一回人证。
    证明白厅曾经使用指纹痕检去锁定嫌疑人的身份。具体事件涉及政府内务,我就无可奉告了,也愿您理解见谅。”
    舒兹只觉坐如针毡,难受到有苦说不出。
    谁向他的坐垫上放“针”的?就是这位福尔摩斯先生。
    舒兹刚刚借口,说学科不同,他才不懂铂金杰的指纹学。
    麦考夫就以普通白厅公务员是学术外行的身份对他科普铂金杰的成就。
    如果福尔摩斯先生叫做懂得不多,那么自己算什么?
    当下,麦考夫要他见谅,不能说明详情。
    舒兹只能见谅,否则他能怎么问?
    他也不能干涉英国内政,问清楚白厅用指纹查的是什么案子。
    舒兹回过神来,今夜来的两个英国人是一唱一和,刚才对他进行了男女混合双打。
    难道他要强势地把两人驱逐?那么侄子丹尼尔的死亡真相,又该从何查起呢?只怪他先入为主,刚才太傲慢了。
    舒兹尽可能微笑,这是他平时很少用到的表情。
    “好的,我知道了,指纹痕迹很重要。海勒小姐,我愿意邀请您调查丹尼尔·迈耶的死亡情况。您有什么想法就直说吧?”
    ()“今天时间不早了,我只想去迈耶先生在您家的房间瞧一瞧。”
    莫伦又说:“也请您写个字条或别的什么,便于我明天去大学调查。”
    舒兹点头,“可以,我马上就写一份委托调查书。”
    麦考夫适时发言:“咨询调查费用方面,还请您放心,我们的收费公道。我非常赞同海勒小姐坚持以找出真相为上的原则,只收取少许车马、住宿费。折合英镑,两人各一千即可。”
    莫伦保持住了微笑。
    好家伙!福尔摩斯先生的这把刀磨得够快的。
    其实,她真没收过这么贵的调查费。
    更确信仅以舒兹教授的大学工资,不算别的项目入账,他的年薪都没一千英镑。
    舒兹脸色微微发白,但还是咬牙同意了。
    “可以,但我希望两个月内,获得真实结果。稍等片刻,我去拿支票,先给你们定金。”
    舒兹起身去了楼上书房。
    起居室内只剩两人。
    麦考夫终于慢条斯理地合上了糖罐盖子,这玩意刚才让舒兹浑身不适。
    莫伦笑了,故意凑近低声问:“福尔摩斯先生,您亲手加往茶杯里加了两块糖,不试一试口感如何?”
    麦考夫怀疑自己的耳朵,控诉地看向莫伦。「你不是吧?自己人也杀?竟然让我试一试亲手制造的含糖量超标茶水?会齁死人的。」
    他往茶水加糖,是有气当场出,及时给舒兹添堵,且堵到舒兹全身不舒服。那么问题来了,他是在帮谁出气呢?
    莫伦摸了摸鼻子,自己这一刀是反捅得有点狠了。
    她立刻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我懂,我都懂。您刚才加两块糖,不是想喝甜水,只是单纯地想观察舒兹家的方糖构造。夹两块糖足够了,不加第三块是不浪费食物。您做得非常好。”
    麦考夫脸色微霁。
    “您说得不错,我也有观察结论了,这里的方糖远不如您家自制的好。好在我刚才争取到了一些丰厚佣金,等回伦敦想向您购买一些方糖。”
    莫伦很懂人情事故,“不,我怎么能收这点钱呢!您也为我争取到丰厚佣金,等回伦敦,我送您几箱方糖。”
    麦考夫微微颔首:这还差不多。
    很快,脚步声在门口响起。
    舒兹教授拿着支票与委托书回来了。
    莫伦与麦考夫秒变严肃脸。
    糖,刚刚谁讨论糖了?完全不存在的事,没有任何甜味出现。!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诗镇乾坤 不见长明三百年 御鬼者传奇 亲子综艺,妈妈我有十八般武艺 神朝之上 全民领主:开局一座闹鬼金矿 大荒剑帝 开国皇帝的小公主 走阴商人:我只卖大凶之物 昼夜妄念 桃花马上请长缨 加点武圣:我砍人从来不用第二刀 神医下山,首富全家跪求救命! 宋檀记事 开局主动辞官,皇帝却要逼我净身 神瞳鉴宝 集群重炮轰杀修仙者 出阳神 忽悠华娱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