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北宋—卜漏传(二)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卜漏虽然是一介蛮夷,但却深谙沟通之道,他不仅清楚自己的对手实力,而且也了解自己的合作伙伴,所谓知己知彼,亦是如此。
    当然,如果光这一点就判断卜漏是个能人,那显然是有点低估了他的实力,作为多年靠着占地盘,拉山头,搞帮派起家的大首领,卜漏能够混到今天这个成就,绝对不是天赐良机,偶然侥幸,显然他是一个与其他首领与众不同的人。
    具体与众不同之处就体现在两个字上。
    预判!
    卜漏平时虽然抢地盘的时候没少跟周边的兄弟部落起过冲突,但他绝不是简简单单,头脑发热的带着人马去用武力强制征服,毕竟,再猛的老虎,也有疲惫的一天。
    有意思的是,卜漏这个人的预判能力很准,他料定如果自己要是造反的话,朝廷的部队最快也是在收秋前后赶来,不然就是第二年开春,绝对不会等到立了冬再过来。
    这个看似无关紧要的信息,实际上却是卜漏自信的来源。因为朝廷派来的部队不是几百人,也不是几千人,而是几万,甚至说十几万,如此庞大的部队,后勤粮草必然会成为大问题,而如果在丰收过后赶来,一则可以有充足的粮食作为供应,二来气候也不至于太冷。
    要知道,人在寒冷的状态下是很能吃的,因为需要通过大量的食物来补充能量,而如果朝廷的部队是秋天出发,冬天赶到,那么粮食必然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再者说来,朝廷在北边,自己在西南,朝廷派部队过来,必然是人困马乏,不能立马投入战斗,而这也正是自己翻盘的机会所在。
    或许正是这些考虑,才让卜漏下定了要造反的决心。
    作为大首领,卜漏第一时间便聚集了所有兄弟部落的人前来宣誓,名义上是共富贵,实际上是拉垫背。
    就此,卜漏的造反开始行动了。
    当然,独木不成林,一个巴掌拍不响,想要把事情闹大,闹响,那必须得拉更多的人进来。
    于是卜漏便打起了滋州,纯州,甚至是长宁军驻地的主意。
    本着就近方便的原则,这些地方离自己最近,风土乡俗与自己部落相仿,当地的百姓怎么着也能够和自己达成共识吧?
    可事实上,精明的卜漏这一次却失算了。
    比起搞造反来说,大多数的老百姓还是想过太平的安稳日子,造反是个高风险的行业,投入与产出的结果在多数情况之下是不对等的,偏偏这个行业的前景又十分的渺茫,属于是看不到未来,甚至是连当下都看不到希望的亏本买卖。
    可自古以来那些精明的造反分子总会给老百姓画各种各样根本就吃不到的大饼,让他们不要看重眼前,要着眼未来,活脱脱就是把老百姓全都忽悠成傻子以后,替他们服务。
    不到万不得已,这条路,没人愿意选,选了就没有回头路。
    所以,滋州,纯州,长宁军驻地的百姓和士兵并没有被卜漏的大饼所诱惑到,相反,这几个地方的人表现出了出奇一致的团结,要誓死捍卫城池的安全。
    既然这忽悠工作做不下去了,那卜漏也就只能死了这条心,一心一意把游说的重点全都放到自己的势力地盘上来。
    要说这卜漏敢造反,也真不是嘴上说说而已,他还真有这个实力。在晏州的六个县中,他就有水路十二村的势力,另外十个州中有五个村中还有更多他的兄弟部落帮衬,前前后后人马少说也有几十万。
    但是,人多,有时候也不是什么好事。
    在确定了要造反之后,卜漏纠集所有的势力,兵分四路,分别进攻乐共城(位于今四川宜宾市兴文县西北),长宁(位于今四川宜宾市长宁县),武宁(位于今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南双河镇),江门(位于今四川泸州市叙永县江门镇),安逸镇溪寨等等地,企图利用自己庞大的兵力优势占领这些地方。
    事实证明,地头蛇的势力再厉害,也厉害不过正规军部队。
    在出兵四路之后,很快卜漏便拿到了自己造反的第一场败仗。
    以上这几个地方,一个都没有能够拿下来,而且还折了不少弟兄进去,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此刻的卜漏就像是一个初入社会的毛头小伙子,在尝到了社会险恶之后,终于明白了自己的不自量力。
    可显然他不是属于那种甘心吃亏的人,在攻打这几个地方失利之后,他开始转而攻打之前就已经被自己光顾过的梅岭堡。
    只不过这一次和上一次不同,这一次他是去泄愤的。
    梅岭堡的防守本来就比较脆弱,能够被攻克,完全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卜漏攻陷梅岭堡之后,下令屠城,将城中所有活着的人或者动物全都杀掉,一个不剩(除了女人之外),房子也全都焚毁,完完全全把坏蛋这个词演示的淋漓尽致。
    之前给大家介绍过,梅岭堡的寨主是高公老,高公老有个特别漂亮的老婆,后来被卜漏据为己有,只不过可能大家不知道的是,高公老虽然比较窝囊,但他的这个老婆却是大有来头。
    史书中没有给这名女子留下名姓,但是他的曾祖却是赫赫有名。
    濮王赵允让!
    赵允让,字益之,他是宋太宗赵炅第四子商王赵元份的儿子,宋仁宗赵祯的族弟,宋英宗赵曙的亲爹,宋神宗赵顼的爷爷,宋哲宗赵煦和宋徽宗赵佶的曾祖爷爷。
    卜漏抢回去的女人竟然和当今皇帝是亲戚,这事情到了这里,显然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
    贾宗谅是最先洞悉到这个敏感问题的人,于是乎,他拿出了专门用来传递紧急公文的赤白囊,慌忙写好奏疏,连夜派人送往开封。
    当宋徽宗看到这封奏疏之后,宛如惊弓之鸟,瞬间变得大惊失色,甚至已经到了寝食难安的地步。
    当然,作为一国之君,因为一个亲戚被抓就变得如此紧张,显然是有点不成体统,但深入去思考一下宋徽宗的忧虑,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名没有名姓的女子是濮王的曾孙女(按辈分来算,宋徽宗和这名女子一个辈分,都是曾孙辈),之所以嫁给高公老这个偏远地区的山寨寨主当老婆(这里要说明一点,还不是正房妻子,而是姬妾),或多或少也有点政治联姻的意味在里面,但就算是嫁到国外去,她终究是皇家的人,是皇帝的亲戚。
    一旦她在外面遭遇不测,这就是在挑衅大宋的权威,或者是她被玷污,也是伤了大宋的国体,别说是皇帝脸上不好看,甚至于民间的流言八卦或者稗官野史也会给大宋留下不光彩的一面。
    所以,宋徽宗睡不着,绝不是出于对亲戚的关照和担忧,而是对于整个大宋体面问题的考量。
    但纸里包不住火,毕竟人已经被卜漏抓了,有没有干出点什么事儿来,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丑闻已经有了,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将传播的范围缩小。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派谁去剿比较合适?
    这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想要解决好,首先不仅得办事漂亮,还得照顾朝廷体面,可以说做起来难上加难。
    朝廷中没有一个大臣敢接手这个事情,宋徽宗更是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办这件事,一时之间,事情陷入到了僵持的局面中去。
    因为蜀地常年没有爆发兵乱,所以很多人并不知道蜀地的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他们大可不必担忧,因为蜀地的人常年没有战乱,所以当地的百姓很多都比较胆小,听闻战乱频起,守关的将士也是惊骇异常,这样一来,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便让整个蜀地陷入了到了恐慌的局面中去。
    或许本身事情并没有那么可怕,只是经过以讹传讹之后,开始变得严重起来。
    当时时任梓州路转运司转运使的赵遹在听到这个各个州县传来卜漏造反的消息之后,第一时间从昌州赶赴到泸州前去收拾局面。
    赵遹是开封人,大观年间任梓州路转运司判官,后来升任为转运使,成为了掌握一方大权的要员。
    在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赵遹认定,所有事情的责任全都出在贾宗谅的身上,若没有这个二杆子挑起这个事端,或许晏州的情况也不至于到了如今这个地步。
    所以,此次突然改道到泸州,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找贾宗谅问话,同时商量如何解决眼下的这个问题。
    当然,一同前去的还有提点刑狱的贾若水。
    两个人在路上一合计,要是卜漏的人马跨过泸水,到时候该怎么防御呢?毕竟他们两个现在还不在泸州,并不太了解当地的事态发展。
    所以说,当务之急就是先让贾宗谅亲自带领人马屯兵江安县稳定局势,以扼守泸水要道而阻挡卜漏的攻势。
    当然,仅仅靠一个贾宗谅显然是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的,毕竟卜漏人马众多,要想完全阻挡攻势,还得仰仗沿路个个营垒的互相配合。
    要想让各个营垒配合紧密,就必须要解决粮饷的问题,使其有足够的粮食储备,方便打长期的消耗战。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朕在红楼当暴君 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 穿书七零,恶毒女配被绝嗣大佬宠上天 侯门第一纨绔 1960:我叔叔是FBI局长 穿越七零做外贸 高武偏要修个仙 人在赛博,系统叫我搞治安? 万人嫌师妹摆烂后,全宗门追着宠 全城都在帮我找尸体 女儿死后,我满级黑化横扫诸天 铁骨兵锋:晚唐乱世鏖战录 大明第一国舅 我在赛博游戏里当咸鱼 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塌房?我拆了你这破娱乐圈 影帝:我谢谢你哦 掉马甲会死,但师门癫到我想自爆 大周文圣